图书介绍
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徐超著 著
- 出版社: 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 ISBN:9571118702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487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49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对象1
第二节 学习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意义7
一、帮助我们挖掘传统文化宝库7
二、鼓舞我们振奋民族精神19
第三节 学习传统语言文字学应该注意的两个问题21
一、确立科学的时空观和认识论22
二、尊重传统,勇於探索24
第一章 文字学31
第一节 文字学源流概述31
第二节 《说文解字》42
一、《说文》的作者和成书情况42
二、《说文》编撰的历史背景和目的43
三、《说文》的编排原则和方法46
四、《说文》的说解(上)—解形49
五、《说文》的说解(中)—释义54
六、《说文》的说解(下)—标音59
七、《说文》的作用和功绩62
八、《说文》的局限性71
第三节 《说文》研究概况74
一、清代以前的《说文》研究74
二、清代《说文》研究四大家75
第四节 文字学的研究与应用93
一、文字学研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93
二、文字通假问题112
第二章 音韵学123
第一节 音韵学源流概述124
第二节 中古音概说129
一、中古音声母130
二、中古音韵母137
第三节 上古音概说144
一、上古音声母146
二、上古音韵部153
第四节 关於声调160
第五节 古音通转162
一、广义「古音通转」说162
二、古音通转举例165
第六节 音韵学的应用181
第三章 雅学193
第一节 雅学源流概述193
第二节 《尔雅》196
一、《尔雅》的性质与作者196
二、《尔雅》的内容与编排197
三、《尔雅》的训释方式与条例202
四、《尔雅》的成就与不足209
五、研究《尔雅》的著述211
第三节 《广雅》和《广雅疏证》214
一、《广雅》214
二、《广雅疏证》217
第四节 古汉语同义词辨析235
第四章 方言学255
第一节 方言学源流概述256
第二节 《方言》263
第三节 方言研究对训诂学的意义274
第五章 语源学295
第一节 语源学源流概述296
第二节 《释名》309
第三节 语源学原理317
一、语言文字发展变化规律318
二、古汉语词语音义上的相对严整性322
三、人类心理活动对词义引申和词语衍生的影响329
第四节 语源研究的方法334
第五节 语源学的应用342
一、有助於沟通古训345
二、有助於变雅词为俗语347
三、有助於变冷僻之词为习见之语348
四、有助於准确理解词义348
五、有助於考释词义350
六、有助於考订古文字351
七、有助於瞭解古代礼俗制度352
八、有助於瞭解古代名物形制特徵352
九、有助於破俚俗语源353
〔附录一〕古车名源355
〔附录二〕「浑」之语转蠡测362
第六章 训诂学371
第一节 训诂学源流概述373
第二节 训诂内容387
第三节 训诂术语399
一、释义术语399
二、易字术语403
三、拟音术语403
四、存疑术语404
五、校勘术语404
六、说明特殊辞例的术语406
第四节 解释词义的基本方式411
一、单词式411
二、词组句子式414
第五节 考证词义时通常遇到的一些困难418
一、难在辨别多义词的具体词义418
二、难在把握词义的引申系统420
三、难在考证词义演变的历史422
四、难在辨别专有名词425
五、难在解释要简明、通俗而科学427
六、难在辨别各种表达方式429
七、难在要兼及句读、校勘432
八、难在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手段434
第六节 考证词义的常用方法437
一、联系上下文438
二、推敲句子结构439
三、揣摩人情事理442
四、考察全书用词规律443
五、对比同义异说444
六、注意考察古人时俗制度446
七、辗转求通448
八、参考旧注449
九、尽量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452
第七节 训诂学之用於古籍整理453
一、底 本453
二、校勘454
三、标点457
四、注释与翻译465
五、古籍整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举例465
主要参考书目483
后记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