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采访陇原二十年 陈宗立新闻作品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采访陇原二十年 陈宗立新闻作品集
  • 陈宗立著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 ISBN:978754900739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681页
  • 文件大小:80MB
  • 文件页数:721页
  • 主题词:新闻采访-作品集-中国-当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采访陇原二十年 陈宗立新闻作品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政治篇3

贾彻邓小平重要谈话是全党大事3

甘肃:摒弃内陆意识 重振丝路雄风5

兰州:冲出内陆 跳跃发展7

暖和湾的春天——访甘肃省天水市暖和湾村9

让党旗永远熠熠生辉——记建行兰州铁路支行营业部党支部10

跑官要官——坚决不给 突击提拔——不予承认12

甘肃大力推进依法治省工作13

谱好“人”字曲 唱好“人”字歌——兰州铁路分局党委精神文明建设巡礼14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甘肃富裕必由之路16

改进软环境 吸收硬投资18

“三问”聚民心——甘肃平凉土坝村党支部学习、实践“三个代表”小记20

欠发达省份怎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1

甘肃“走向基层”理论对谈活动效果好22

兰州铁路局开展互动式思想交流24

创建“诚信铁路”25

会宁:彩笔绘出新画卷27

西宁:高原古城绘新图29

兰州军区党委机关分析评议动真格31

甘肃务求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32

甘肃:非公企业给政府“打分”33

西部论坛专家学者建言献策34

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兰州大学多举措促进先进性教育活动纪实36

陇原山区曹石村三年巨变步小康37

兰州市“治庸”计划让“太平官”难当38

倾心培养“学习型”“技术型”农民40

陇原逢甘霖——甘肃开展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乡镇、入社区”宣讲活动纪实41

甘肃:集中力量为民办好十四件实事43

理论宣传工作的新尝试——甘肃平凉市开展对话活动侧记44

甘肃华亭开展“双诺整推”活动践行科学发展观46

甘肃:“四破”除旧“五立”布新49

访谈篇53

抓好八项教育,努力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甘肃省委书记阎海旺谈精神文明建设53

“我们面临着又一次机遇”——访中科院兰州分院研究员詹文龙55

选准立足点 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访甘肃工业大学校长洪毅教授56

做好西部文章——访兰州大学校长李发伸58

实施“三五工程”推进人才兴院——访甘肃中医学院党委书记孙杰60

西部大开发离不开大开放62

为西部大开发提供精神动力——访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西林64

教书育人是高校的主题——兰州大学党委宣传部长乔晨生一席谈65

扎扎实实做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访兰州铁路局党委宣传部长王旺斌66

一代名记者和英语教育家——访黄席群教授68

语言文字立法是百年大计——访毕可生70

实施“三步走”战略 创建高水平大学——访兰州理工大学(原甘肃工业大学)校长袁占亭教授72

一枝一叶总关情——访甘肃省委书记、省长陆浩74

文化篇79

汉代悬泉置遗址考古发掘成果累累79

大西北:“花儿”的海洋81

专家学者聚会天水 伏羲故里话伏羲82

甘肃实施丝绸之路文化长廊建设方案84

硬笔书法是中国一切书法的母体85

荟萃艺术精品 弘扬民族文化——热烈祝贺第四届中国艺术节开幕87

第四届中国艺术节在兰州拉开帷幕89

新唱西出阳关曲91

《阿来巴郎》受赞誉92

风从陇原来——甘肃民间文艺荟萃表演侧记93

海外和台湾艺术团登台亮相94

黄梅戏倾倒金城人95

白塔山上看黄河文化96

一切为了读者——记敦煌市石室书轩97

敦煌学研究进入繁荣时期98

甘肃鲁土司衙门旧址受瞩目100

《阔端与萨班凉州会谈》出版——有力论证西藏属于中国102

甘肃文物保护迈上新台阶103

抓紧编写大地湾发掘报告104

敦煌:中国的文化奇迹106

中国西部罗马城根本不存在110

计算机把敦煌文物带入新世纪——“濒危珍贵文物信息的计算机存储与再现”通过验收112

永登发现善本《资治通鉴纲目》——秘藏尘封三百七十余年113

甘肃和政发现大批古动物化石群114

甘肃平凉唱响主旋律文化115

甘肃倾力构建文化大省116

敦煌莫高窟编号洞窟新增243个——揭开敦煌莫高窟北区神秘面纱118

甘肃泾河两岸惊现百里石窟长廊120

传承历史文明 打造文化兰州121

甘肃全力推进特色文化建设——以民俗文化带动文化产业124

《红楼梦稿》为曹雪芹手稿125

甘肃酒泉发现西凉王李暠墓127

书画之乡兴起书画产业128

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在兰州建成130

洮岷“花儿”唱响陇原131

加强西北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132

我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方兴未艾134

甘肃文学艺术创作呈现繁荣景象136

长城:三分之一完好 三分之一残破 三分之一湮灭138

通渭榜罗:《七律·长征》诗诞生地146

我国早期秦文化考古研究取得重要成果148

追寻大秦帝国的初创历史——甘肃礼县大堡子山早期秦文化遗址150

富不读书暂时富 穷不读书永远穷——甘肃省图书出版服务”三农”纪实151

探寻中华龙文化之“根”——周宜兴委员谈启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153

刘福和他的刘山三陇曲剧团155

建设甘肃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156

秦腔博物馆将在兰州建立158

《读者》:一本杂志和她所创造的奇迹159

书香满农家——甘肃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纪实164

杂技剧《敦煌神女》成功首演 京剧《丝路花雨》获中国戏剧节金奖166

丝绸之路将于2010年申遗167

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开始“冲刺”168

“非遗”元素兰州庙会唱“主角”172

甘肃:千台大戏激活农村文化春水174

甘肃:抓好舞台精品 促进院团改革176

回族有了自己的“四库全书179

甘肃缘何掀起文物保护风暴180

西北“花儿”向世界“非遗”冲刺185

甘肃为14颗佛祖舍利安家188

甘肃:距“戏剧大省”还有多远189

甘肃首演《百合花开》到农村193

陇原农家飘书香194

教育篇201

向特困生伸出温暖的手——西北师大“共青团助学行动”纪实201

爱心行动在延伸203

众人助学火焰高205

兰州大学:大笔书写西部文章207

甘肃中医学院贴紧地方经济办专业209

西北师大实施学分制受瞩目210

教育春风化细雨 千树万树梨花开211

兰州大学:做好西部大文章214

立足基层 办好电大——甘肃电大总结推广岷县经验215

甘肃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文化氛围217

梁一仁和他的国学私塾219

甘肃省高校助学贷款新政策出台222

甘肃: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期满后安排就业223

大学毕业生何以“回炉”读中专225

甘肃启动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等政策229

会宁一中赞230

宏图报党恩 志远为国强——甘肃会宁一中“宏志班”纪实231

“京剧进校园”活动成为育人重要载体233

会宁:今写教育史奇迹235

甘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100%全覆盖237

科技篇241

镍都金川依靠科技腾飞241

首次建立两个核素衰变纲图242

世界罕见:我国首次准确预报滑坡灾害——黄茨大型滑坡监测预报成果通过鉴定243

屈建军研究员揭开“鸣沙”之谜245

我国冰芯研究成果丰硕246

他们为中国南极长城站首次发电247

我国草原毒草治理技术有突破——“灭狼毒”“灭棘豆”通过验收鉴定249

科技兴市促经济 西部开发创一流250

培养科学精神——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侧记253

他们是幕后英雄——记甘肃省气象局神舟六号发射现场保障服务组255

X射线探伤将进入无胶片时代257

兰州建立“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258

甘肃:围绕特色产业 培育推进自主创新259

中国针灸(国际)学术交流会暨皇甫谧文化节在甘肃灵台举行261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研制成功262

甘肃河西走廊:星火产业的燎原之势263

我国重离子浅层治癌研究获重大进展265

经济篇269

兰炼精神 兰炼人269

棉花不再一片白——生态彩色棉在敦煌吐絮271

人人身上有指标 千斤重担大家挑——连城铝厂在逆境中扭亏增盈272

甘肃最大破产企业是怎样起死回生的——来自甘肃农垦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报告273

来到这片神奇的土地——中组部、中央金融工委青年专家国情考察团在甘肃考察记276

中国镍钴的世纪展望278

兰新:西部升起的一颗新星280

昔日苦瘠甲天下 今朝致富路己通——甘肃省定西地区扶贫开发纪实282

中国新八大菜系亮相 敦煌菜被戴上新军桂冠286

80%的国内市场份额是怎样得来的287

西部最大的炼化基地在崛起——兰州石化公司重组改革纪实289

我国风力发电事业呈良好发展势头——甘肃“河西走廊风能产业带”已成为最大风电项目291

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与平凉共谋发展293

小土豆是怎样变成大产业的294

魅力洮砚:名贵特296

兰州:年货讲绿色298

慧眼识得黄河奇石300

为节能减排舍得花钱——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单位金川公司侧记303

甘肃安定:马铃薯走向全国305

镍都金昌:循环经济带来新跨越307

甘肃:着力打造河西“风电走廊”309

甘肃:建设河西风电走廊311

敦煌葡萄香飘四方313

钱学森沙产业理论和他与一所大学的情缘314

人物篇319

有机分析开拓者——记兰州大学化学系教授陈耀祖319

青藏高原恋歌——记兰州大学地理系主任李吉均教授320

生命的火花——记共产党员、残疾青年作家刘水321

用手“走”出来的路——记共产党员、残疾青年作家刘水325

痴情不改在山乡328

地委书记卖字330

“河王”走过的路——记著名河流发育史专家、地矿部研究员杨联康331

一身清廉勇创业332

她演过南丁格尔——访护理专家、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黎秀芳教授336

伟人路易·艾黎——纪念路易·艾黎诞辰100周年338

陇原赤子秦富华341

军嫂张海兰 奉献无私的爱343

“我还没有干够”345

“教坛保尔”张学成348

向张学成学习352

张学成和贤“内助”354

情暖李园子356

“教坛保尔”张学成 谱写人生新篇章357

治沙愚公石述柱359

甘为人梯当伯乐——记甘肃省中医学院党委书记孙杰研究员361

大漠飞天敦煌梦——记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363

古代文史研究的“多面手”——记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赵逵夫教授366

用智慧践行“司法为民”——记“中国法官十杰”、甘肃张掖甘州区法院院长韩经荣368

把科技种子撒进农民心田——记甘肃白银市白银区科技局局长魏公河370

豁出一辈子 做好一件事——记全国劳动模范、甘肃民勤县宋河村原党支部书记石述柱372

只要努力,没有做不到的事374

用爱心之灯照亮生命——记第四十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王亚丽376

赵廉:土乡致富的带头人378

雪域高原写人生——记青海省邮政运输局驾驶员陈庆福380

甘南草原上的马背女乡医——旦正草381

他把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追记甘肃省陇西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李勇383

勇做人民健康的守护神387

要以李勇为榜样不断提高监管服务水平389

舍得一人脏 换得万人洁——记兰州市七里河市政设施维修所管道疏浚班班长杨菊英390

武新周:海拔高处养路工392

为了让牧民看好电视394

房锋生:用拐杖托起山里人的希望395

在温情的土地上幸福成长——兰州大学多元化资助体系不让一个贫困生辍学397

做生活的强者399

张晓教会我们怎样担当401

黎秀芳:中国的“南丁格尔”402

董明巧的“花儿”生活407

段文杰:大梦敦煌六十年409

王亚丽:甘肃的“南丁格尔”415

张晓:孝心感动天下417

好政策温暖我全家419

“每个农民都盼望读到好书”421

“家乡的土豆需要我”423

常永义:大学教授的“恋农情结”425

王育华:从甘南草原走出的藏族特色材料专家431

一位青年企业家的新农村梦想——记“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甘肃中天集团董事长陈耀祥433

从“挑货郎”到“洮砚王”436

从“苦瘠甲天下”到致富奔小康438

铁骨卫士王志睿440

奉献之歌美如画442

让青春在最需要的地方闪光444

高凯:从黄土地的乡愁中走来446

“治沙愚公”柴在军448

东乡最美的马兰花——记捐地办学的乡村女教师马兰450

社会篇455

一桥打开西大门——史学家高度评价第二亚欧大陆桥455

兰州:私人电话热起来456

社会用字混乱状况堪忧——国家语委在兰州检查工作时指出必须标本兼治457

从“苦甲天下”到奔向小康——甘肃省“两西”农业建设十年出现奇迹458

一场风波 两个启示——武威“兼并风波”沉思录460

寄信须符合标准463

甘肃人告别苦咸水——“活龙王”用科技制服“土地神”464

兰州:广告横幅满街头465

兰州:喜用假发作扮装466

兰州大医院门诊量为何锐减467

平凉人钟情孔繁森 “北方狼”羞愧走他乡469

兰州:少儿器乐热中见冷470

兰州牛肉面的奥秘472

甘肃查处“吃钢吞铝的硕鼠”473

兰州接诊六千余“补碘”不良反应学童475

甘肃:向“舆论监督难”挑战477

这样的干部为何易地做官?478

甘肃省委书记怒斥统计虚假480

记者为消费者鸣不平竟遭殴打481

征求意见建议 欢迎舆论监督——甘肃省委书记省长与记者座谈482

转制——科研院所的必由之路483

舞剧《大梦敦煌》引发版权官司485

历史性的跨越——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见闻486

甘肃筹资二亿元推广“金塔模式”488

舞蹈《千手观音》引发版权之争490

《千手观音》版权之争在文艺界引起不同反响491

版权部门详解《千手观音》版权之疑492

柔情侠骨构和谐——记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甘肃榆中县公安局494

兰州:“火树银花”映黄河496

玉门:“农村钟点工”497

甘肃万名干部下基层化解矛盾498

甘肃严肃查处天水高考替考案件499

甘肃天水高考集体替考案告破500

甘肃天水“高考替考案”相关负责人受到处理502

母亲水窖给干旱陇原带来福音503

透视兰州“百日整治”504

人才篇511

人才:在市场上竞争511

内陆省份如何吸引人才?——访中共甘肃省委书记顾金池512

兰州军区总医院“孔雀”不再东南飞514

甘肃为知识分子一展才华创佳境515

为甘肃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访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王文学517

兰州理工大学实施人才兴校战略成效显著519

甘肃省公选副厅级后备干部结束520

破解西部开发中的人才困局521

生态篇527

广大干部科技人员在抗灾中发挥重要作用527

应重视鸣沙旅游资源开发528

西北沙尘暴为何又起?530

敦煌鸣沙山多年不鸣再鸣惊人——我国已掌握鸣沙恢复与再造技术531

加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建设刻不容缓532

祁连森林:河西走廊的命根子534

井打多了也成灾536

沙海明珠亦喜亦忧538

千古奇观月牙泉形成和萎缩之谜揭开540

沙漠化治理需要新思路541

“沙产业”前景广阔544

“丝路明珠”麦积山璀璨依然545

让黄河上游岸绿水清——甘肃省保护母亲河生态建设见闻546

惜水如金建家园548

让黄河上游绿水长流550

水权改革让张掖实现节水与发展“双赢”551

黄土高原上的绿色希望——记“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甘肃省泾川县552

拯救沙漠孤岛,决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555

河西走廊生态危机可否缓解560

甘肃:斥资19亿元拯救敦煌生态561

甘肃:顺应规律 走出新路563

敦煌:逐步远离“楼兰”境地566

甘肃:探索走出生态困境之道569

甘肃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明显572

既要金山银山 又要绿水青山——煤都华亭“亮剑”破解环保难题573

兰州地质灾害缘何频繁发生575

救灾篇581

“全国人民都是我的亲人”581

宝成线109隧道大抢救582

韩国建:灾区义务消毒“老班长”584

民族团结 共铸忠诚——记奋战在甘肃文县救灾一线的汉藏族战士586

陇南:愿生者安康逝者安息589

许伟:年轻校长 灾区脊梁590

“就是用双手刨,也要把路打通”——记甘肃省公路局局长赵彦龙592

灾区学生的“中尉校长”594

抗灾一线的“90后”596

陇南:帐篷端午情更浓598

李树德:医生必须与时间赛跑599

端午节,和解放军一起过601

勇救同学的“小赖宁”——童世强602

银镰闪闪收割忙——记甘肃省文县地震灾区夏收见闻603

特殊婚礼605

田宇:用行动诠释“大爱”606

同谱大爱曲 此情可感天——甘肃省抗震救灾纪实608

为孩子撑起一把希望之伞——兰州军区某集团军开办“帐篷学校”纪事611

抗震救灾中的坚强堡垒613

曲柄年:勇救小同学的好少年615

党旗在 手术台就在——甘肃舟曲县人民医院党支部抗震救灾纪实617

帐篷学校的大学生“炊事兵”619

灾区冬天暖洋洋621

日子会越来越红火623

除夕夜,灾区暖意融融624

给英雄少年拜个年625

甘肃陇南十万农户换新家626

“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和医院”——深圳市对口支援甘肃文县灾后重建见闻628

住上新房暖洋洋——甘肃文县地震灾区群众安全越冬纪实629

让水河畔:新曙光 新家园 新生活631

灾区农民的新年货——甘肃文县地震灾区见闻632

唱响红歌过大年635

甘肃文县:文体娱乐迎新春636

春节山村喜洋洋638

农民怀揣技艺打工忙640

灾后重建是最大的民生工程641

甘肃文县:安居乐业唱新歌643

附录647

真正的人民记者——《光明日报》记者陈宗立647

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记《光明日报》记者陈宗立656

赠友人——贺陈宗立新闻作品集出版658

甘肃大云寺遗址惊现北朝隋唐佛像窖藏660

西(安)平(凉)铁路强行施工致甘肃境内千年泾川古城遗址受损663

一次深入采访 推出一个先进典型668

跋672

后记6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