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方经济学 第4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西方经济学 第4版
  • 厉以宁主编;章铮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ISBN:978704042159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41页
  • 文件大小:72MB
  • 文件页数:463页
  • 主题词:西方经济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西方经济学 第4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西方经济学概述1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的定义1

一、欲望1

二、稀缺性2

三、选择2

四、机会成本3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与研究方法3

一、经济学的基本假设3

二、对基本假设的质疑4

三、经济学学习的基本方法5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5

一、微观分析、宏观分析与结构分析5

二、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6

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6

第四节 经济量的有关概念7

第五节 西方理论经济学的分支7

习题8

上篇 微观经济学11

第二章 供求与局部均衡11

第一节 需求11

一、个人需求11

二、市场需求13

第二节 供给14

一、单个厂商的供给14

二、市场供给16

第三节 局部均衡的决定16

一、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16

二、关于均衡点的讨论17

三、均衡点的移动19

四、关于均衡点移动的数学分析19

第四节 政府干预与市场均衡22

一、支持价格22

二、限制价格22

第五节 弹性概念23

一、弹性的定义23

二、几种常见的弹性24

三、点弹性25

四、弧弹性26

第六节 需求的价格弹性27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定义27

二、需求价格弹性的几何意义28

三、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29

四、需求价格弹性的比较29

五、决定需求价格弹性大小的因素30

第七节 需求的其他弹性31

一、需求的收入弹性31

二、需求的交叉弹性32

第八节 供给弹性32

一、供给价格弹性32

二、供给价格弹性的几何意义33

三、供给价格弹性分类33

四、供给的交叉弹性35

五、供给的成本弹性35

习题35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37

第一节 基数效用理论37

一、消费者偏好37

二、效用38

三、总效用与边际效用39

四、消费者均衡39

五、消费者均衡条件与需求曲线40

六、消费者剩余41

第二节 序数效用理论42

一、序数效用42

二、无差异曲线42

三、预算线与预算空间45

四、消费者的均衡46

五、内解与角解47

第三节 消费者选择48

一、收入变化下的消费者选择48

二、价格变化下的消费者选择49

第四节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50

一、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定义50

二、低档品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51

三、希克斯替代效应与斯勒茨基替代效应53

四、补偿变动与等值变动55

第五节 显示偏好理论56

一、显示偏好的概念57

二、显示偏好公理58

三、利用显示偏好理论导出无差异曲线59

第六节 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60

一、风险的测度60

二、人们对于风险的态度61

三、如何应付风险64

习题67

第四章 生产理论68

第一节 生产函数68

一、固定投入与变动投入68

二、生产函数69

三、技术系数70

第二节 一种变动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70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70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73

三、生产阶段的划分74

第三节 两种变动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75

一、变动比例投入下的生产75

二、固定比例投入下的生产76

三、要素替代77

四、生产的经济区域79

第四节 最优投入组合80

一、等成本线80

二、最优投入组合81

三、扩张路线82

四、要素价格变化与替代弹性84

第五节 规模报酬85

一、常数规模报酬86

二、递增规模报酬86

三、递减规模报酬86

习题87

第五章 成本理论88

第一节 成本的概念88

一、显成本与隐成本88

二、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89

三、成本函数90

第二节 短期成本91

一、短期总成本91

二、短期平均成本与短期边际成本91

第三节 长期成本94

一、长期总成本94

二、长期平均成本95

三、包络线与扩张路线96

四、成本弹性与函数系数97

第四节 影响长期平均成本的因素98

一、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98

二、学习效应99

三、范围经济101

第五节 收益与利润最大化102

一、收益102

二、利润最大化均衡104

三、停止营业点105

四、关于成本与利润问题的讨论105

五、经济附加值107

习题107

第六章 厂商均衡109

第一节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厂商均衡109

一、完全竞争的条件109

二、完全竞争市场下的短期均衡111

三、完全竞争市场下的长期均衡114

四、产业长期供给曲线116

第二节 完全垄断条件下的厂商均衡119

一、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119

二、完全垄断条件下的短期均衡119

三、完全垄断条件下的长期均衡121

四、垄断的社会成本121

五、垄断者的价格歧视122

六、垄断者的定价原则124

第三节 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厂商均衡125

一、垄断竞争的含义126

二、垄断竞争条件下的短期均衡126

三、垄断竞争条件下的长期均衡127

四、垄断竞争市场的效率127

第四节 寡头128

一、寡头的定义与特征128

二、古诺模型128

三、斯泰克伯格模型131

四、价格竞争的古诺模型132

习题133

第七章 博弈论135

第一节 博弈问题概述135

一、博弈的基本概念135

二、博弈的分类136

第二节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137

一、占优战略均衡137

二、重复剔除的占优战略均衡138

三、纳什均衡139

第三节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140

一、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140

二、重复博弈141

三、动态博弈战略行动142

第四节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143

第五节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144

习题146

第八章 生产要素定价理论147

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生产要素定价147

一、单个厂商对于生产要素的需求147

二、生产要素的市场供求及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150

三、生产要素供求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151

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生产要素定价152

一、商品市场不是完全竞争而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情况下的生产要素定价153

二、生产要素市场不是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要素定价155

第三节 资本市场与利率的决定157

一、投资收益的折现值与投资决策157

二、债券投资与债券有效收益率158

三、投资风险与折现率的调整159

四、均衡利率的决定161

习题161

第九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163

第一节 交易的一般均衡163

一、交易的一般均衡的含义与条件163

二、效用可能性边界线166

第二节 生产的一般均衡166

一、生产的一般均衡含义与条件166

二、生产的一般均衡与生产可能性曲线167

第三节 生产与交易的一般均衡168

一、生产与交易的一般均衡的含义与条件168

二、实现一般均衡的经济机制170

第四节 福利问题171

一、福利最大化171

二、社会福利与个人偏好172

三、社会福利、效率与平等173

四、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174

习题175

第十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调节176

第一节 非对称信息176

一、次品与逆选择177

二、如何解决非对称信息下出现的问题178

三、败德行为181

四、委托人一代理人问题182

第二节 外部性与政府干预184

一、外部性及其后果184

二、政府干预186

三、明确产权188

四、排污权交易190

五、合并企业191

六、共有财产192

第三节 公共产品193

一、公共产品的特征193

二、公共产品的效率条件194

三、公共产品有效提供的决策机制196

第四节 政府对完全垄断行业的调节199

一、对完全垄断厂商的价格调节199

二、对完全垄断厂商的税收调节200

习题201

第十一章 行为经济学203

第一节 行为经济学与标准经济学203

第二节 人的决策行为对于标准经济学理性的背离205

一、偏好反转205

二、所有权和权利的持有状况会影响商品价值评估207

三、偏好依赖于各种选项的描述209

四、预算的不可替代性209

第三节 风险与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行为210

一、期望效用理论的缺陷210

二、前景理论211

三、前景理论的价值函数213

四、前景理论的决策权重215

第四节 带有时间因素的决策行为217

一、贴现效用模型的缺陷217

二、可替代的跨期选择模型218

第五节 策略互动条件下的决策行为220

包含利他、公平等社会动机的行为博弈模型222

习题227

下篇 宏观经济学231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理论发展概述231

第一节 古典宏观经济理论232

一、产品市场232

二、货币市场233

三、劳动市场235

第二节 凯恩斯革命236

一、凯恩斯对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革命”236

二、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237

第三节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演变238

一、现代货币主义238

二、供给学派239

三、理性预期学派239

习题240

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核算241

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指标241

一、国民生产总值241

二、国民生产净值与国民收入241

三、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242

四、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243

五、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244

六、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45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245

一、支出法245

二、收入法246

三、生产法247

第三节 现行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及纠正247

一、现行国民收入核算不反映总产出247

二、国民收入核算没有很好地反映经济发展状况247

三、国民收入核算没有很好地反映福利状况248

四、国民收入指标的纠正248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249

一、两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249

二、三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250

三、四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250

习题251

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均衡253

第一节 消费、储蓄与投资函数253

一、消费函数253

二、储蓄函数254

三、投资函数255

第二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256

一、均衡国民收入256

二、投资-储蓄法256

三、总需求-总供给法258

四、数学模型260

第三节 投资乘数260

第四节 政府收支行为的影响261

一、政府的收支行为261

二、三部门产品市场均衡:固定税制262

三、三部门产品市场均衡:变动税制265

习题267

第十五章 产品-货币市场均衡与总需求曲线268

第一节 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269

一、投资需求与利率269

二、1S曲线的推导方法270

第二节 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276

一、货币的含义276

二、货币需求277

三、货币供给280

四、LM曲线的推导280

第三节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模型284

一、IS-LM模型284

二、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变动285

三、挤出效应和凯恩斯陷阱285

第四节 价格调整与总需求曲线287

一、消费的实际货币余额效应287

二、投资的实际货币余额效应287

三、总需求曲线的导出287

习题288

第十六章 劳动市场均衡与总供给曲线290

第一节 劳动市场均衡290

一、劳动需求函数290

二、劳动供给函数293

三、劳动市场均衡295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295

一、总供给曲线的含义295

二、生产函数295

三、调整过程的重要性296

四、一般短期模型的总供给曲线296

第三节 有关劳动市场的不同假设298

一、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总供给曲线298

二、完全货币幻觉情况下的总供给曲线299

三、完全预期情况下的总供给曲线300

四、短期和长期的总供给曲线301

五、货币工资刚性条件下的总供给曲线302

六、价格水平黏性时的总供给曲线304

七、总供给曲线的五个阶段305

习题306

第十七章 一般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307

第一节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307

第二节 简单萧条模型309

第三节 完全货币幻觉模型311

第四节 一般短期模型314

第五节 完全预期模型317

习题318

第十八章 宏观经济政策319

第一节 经济政策理论319

一、宏观经济目标与经济政策工具319

二、丁伯根模型320

三、有效市场分类320

第二节 财政政策320

一、政府预算及其构成320

二、政府财政政策的分类321

第三节 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政策322

一、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322

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324

第四节 宏观经济政策乘数324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必要性324

二、线性模型中的宏观经济政策乘数325

三、需求管理政策的产出结构效应327

四、一般短期模型中的财政政策效应327

五、一般短期模型中的货币政策效应328

第五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力329

一、财政政策的效力329

二、货币政策的效力330

三、极端凯恩斯主义情况332

四、古典情况333

五、中间区域334

六、货币-财政政策的组合335

第六节 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在经济政策上的分歧336

一、古典主义的政策主张336

二、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337

三、现代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338

四、理性预期学派的政策主张341

五、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343

习题345

第十九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346

第一节 通货膨胀346

一、通货膨胀的效应346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349

第二节 菲利普斯曲线351

一、菲利普斯曲线351

二、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353

三、关于菲利普斯曲线的争论354

第三节 通货膨胀、就业和产出的动态调整过程355

一、动态的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355

二、动态调整:货币扩张356

三、动态调整:财政扩张357

四、滞涨的原因358

第四节 降低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对策359

一、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359

二、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对策360

三、降低失业率的政策364

习题366

第二十章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均衡368

第一节 经常账户与宏观经济均衡368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368

二、进出口与资本流动的决定369

三、开放条件下的产品市场均衡370

四、开放条件下的产品-货币市场均衡371

第二节 资本账户与宏观经济均衡374

一、国际收支平衡——BP曲线的导出374

二、BP曲线的移动376

三、IS-LM-BP模型377

第三节 固定汇率制度与经济稳定378

一、汇率制度378

二、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调整379

三、固定汇率制度下的稳定化政策380

四、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调整:内生价格381

五、存在政策冲突时的国际收支调整措施382

六、盈余的封存或冲销384

第四节 浮动汇率制度与经济稳定384

一、浮动汇率制度下经济均衡的特点384

二、J-曲线现象385

三、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汇率调整政策386

四、资本完全自由流动时的稳定化政策387

五、价格调整与长期均衡388

六、汇率和利率的关系389

习题390

第二十一章 经济增长理论391

第一节 哈罗德-多马模型391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假定391

二、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公式392

三、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含义393

四、均衡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393

五、自然增长率与人均增长率394

第二节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395

一、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假定395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含义396

三、技术进步条件下的经济增长397

第三节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397

一、人力资本概念397

二、人力投资与经济增长398

三、人力资本形成的途径399

四、境内人力迁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400

五、二元劳工市场401

第四节 罗默的新经济增长理论402

一、以技术作为外生变量的增长理论的局限性402

二、罗默的技术内生化经济增长理论403

第五节 对经济增长问题的制度分析404

一、产权、交易成本与经济增长404

二、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405

习题408

第二十二章 非均衡理论的发展409

第一节 从早期非均衡理论向当代非均衡理论的过渡409

一、均衡与非均衡概念409

二、对“小于充分就业均衡”的理解410

三、凯恩斯以后的非均衡研究411

第二节 非均衡理论研究领域的扩展415

一、若干基本概念415

二、从封闭的非均衡模型到开放的非均衡模型417

三、政策研究的某些成果421

第三节 新凯恩斯主义的市场出清理论423

一、新凯恩斯主义的特点423

二、黏性工资424

三、黏性价格425

第四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非均衡状态427

一、短缺经济427

二、政府的计划配额429

三、对“父爱主义”的分析430

习题431

第二十三章 房产价格、金融危机与量化宽松432

第一节 房产价格432

一、消费与房价432

二、房租收益与房价433

三、房贷与房价433

四、名义收入水平的变动与房价434

五、宏观经济政策与房价434

六、低买高卖投资与房价434

第二节 金融市场与金融危机435

一、金融市场的组成与功能435

二、金融收益及其影响435

三、房产市场与金融危机436

四、金融危机与宏观经济437

第三节 量化宽松438

一、美国的量化宽松实践438

二、数量调节438

习题439

参考文献4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