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司法公开基本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司法公开基本原理
  • 高一飞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ISBN:978750933772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695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714页
  • 主题词:司法制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司法公开基本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司法公开概论3

第一章 司法公开的国际规则与发展趋势3

一、司法公开的国际规则3

(一)司法公开是国际规则中公正审判权的要求3

(二)司法公开是国际规则中公民知情权的要求9

二、司法公开的域外规则13

(一)英国的司法公开制度13

(二)美国的司法公开制度16

(三)大陆法系国家的司法公开制度20

(四)世界各国司法公开制度的特点21

三、司法公开的国际发展趋势23

(一)应当最大限度公开23

(二)电子形式的公开是司法机关的义务28

(三)鼓励司法机关向媒体提供信息37

第二章 中国司法公开的回顾与展望39

一、庭审公开时期(2004年以前)39

二、有限司法公开时期(2004~2008)42

三、全面司法公开时期(2009~)48

四、中国司法公开的未来发展趋势53

(一)明确司法公开的例外53

(二)确立媒体与司法关系的规则54

(三)完善司法公开的救济机制56

第三章 司法公开的国家安全例外59

一、司法公开对国家安全例外的包容与限制60

(一)国家安全例外的理论基础61

(二)司法公开对国家安全例外的限制66

二、司法公开国家安全例外的国际规则与域外规则71

(一)国际规则中司法公开的国家安全例外71

(二)域外司法公开中的国家安全例外77

(三)司法公开中国家安全例外的比较与借鉴85

三、我国现行司法公开中的国家安全例外89

(一)现行司法公开中国家安全例外的现状89

(二)现行司法公开中国家安全例外之不足91

四、完善我国司法公开中国家安全例外制度97

(一)正确界定国家安全例外的具体内涵99

(二)改革完善我国保密法制建设101

(三)将审前阶段的信息公开纳入法治轨道102

(四)加强完善审判公开制度104

(五)适当平衡新闻自由与国家安全的关系105

(六)正确处理保障当事人权利与国家安全的关系106

第四章 司法公开的个人隐私例外109

一、司法公开与“个人隐私”基础理论110

(一)“个人隐私”的基础理论111

(二)司法公开中“个人隐私”例外的必要性121

二、司法公开中“个人隐私”例外的国际规则与域外立法124

(一)国际规则的“个人隐私”例外124

(二)域外立法的“个人隐私”例外126

(三)域外立法的“个人隐私”例外评析130

三、我国司法公开中“个人隐私”例外的现状133

(一)我国“个人隐私”例外的立法述评133

(二)我国“个人隐私”例外存在的问题134

(三)我国“个人隐私”例外的实证考察137

四、司法公开中“个人隐私”例外制度的改革141

(一)改革的基本原则141

(二)隐私权的合理界限142

(三)“个人隐私”例外的适用范围149

(四)“个人隐私”例外的决定程序153

(五)“个人隐私”例外案件不公开的程度154

(六)违反“个人隐私”例外的救济机制156

第五章 司法公开的公共秩序例外161

一、司法公开中的公共秩序例外的比较分析162

(一)司法公开中公共秩序例外的国际准则162

(二)域外司法公开中的公共秩序例外163

(三)域外司法公开中公共秩序例外的特点与常见情形170

二、我国司法公开公共秩序例外的情况175

(一)立法和司法解释没有规定“公共秩序例外”175

(二)规定司法公开的公共秩序例外很有必要176

(三)实践中公共秩序不公开审理案件的分析178

三、我国司法公开的公共秩序例外的操作原则182

(一)例外情形法定原则182

(二)办案人员专门化原则185

第六章 司法公开的未成年刑事被告例外187

一、为了未成年人的特殊利益关闭法庭188

(一)为什么不公开189

(二)审理过程不公开191

二、不公开审判的衍生规则195

(一)诉讼材料不公开195

(二)判决方式不公开201

(三)媒体报道受限制203

三、未成年人利益压倒一切吗?207

(一)与正当程序的冲突207

(二)与被告利益的冲突211

(三)与新闻自由的冲突212

四、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公开审判的限度215

第七章 司法信息公开的救济机制219

一、中国司法信息公开救济机制的现状和问题220

(一)中国司法信息公开救济机制的现状221

(二)中国司法信息公开救济机制存在的问题225

二、司法信息公开救济机制的模式227

(一)国际规则中的司法信息公开救济权227

(二)域外司法信息公开救济机制的模式229

(三)各种模式产生的原因和发展方向241

三、中国司法信息公开救济机制的完善242

(一)将知情权写入《宪法》243

(二)将司法信息纳入统一信息公开法244

(三)设立信息专员制度及信息裁判所244

(四)完善二审中违背审判公开原则发回重审的制度246

中篇 司法公开方式论251

第八章 人民法院民事案件立案公开251

一、民事案件立案公开的发展历程252

(一)立案公开的起步阶段252

(二)立案公开的推进阶段253

(三)立案公开的提升阶段254

二、民事案件立案公开的范围255

(一)立案管辖的公开255

(二)立案条件的公开256

(三)立案流程的公开258

(四)受理情况的公开258

(五)诉讼风险的公开260

(六)诉讼费用的公开262

(七)非诉讼方式的公开263

三、民事案件立案公开的方式267

(一)通过立案窗口公开267

(二)通过查询系统公开268

(三)通过公告方式公开269

(四)通过法院网站公开269

四、立案公开的基层样本分析270

(一)三个抽样基层法院立案公开实践的比较271

(二)分析样本信息得出的结论274

五、民事案件立案公开的保障277

(一)明确立案机构的职能定位分工277

(二)加大立案公开的监督检查力度278

(三)畅通立案公开的法律救济途径279

(四)推进立案公开的物质技术保障279

第九章 刑事自诉案件立案公开281

一、自诉案件立案公开的功能282

(一)回应公众知情权282

(二)塑造司法权威284

二、自诉案件立案公开的障碍285

(一)物质性障碍285

(二)非物质性障碍286

三、自诉案件立案公开的法规探索288

(一)立案前公开288

(二)立案中公开288

(三)立案后公开289

四、自诉案件立案公开制度的完善290

五、余论:自诉案件立案公开的前提性因素292

(一)自诉案件立案范围明确化292

(二)自诉案件自诉主体明晰化293

(三)自诉案件立案审查折衷化294

第十章 庭审旁听权及其实现296

一、旁听权的来源296

(一)来源于司法公正权297

(二)来源于信息自由权298

(三)来源于言论自由权299

(四)来源于政治监督权300

二、我国的旁听制度的改革历程301

三、旁听权的合理配置304

(一)不必对旁听人员进行身份审查304

(二)通过随机方式确定旁听人员306

(三)优先配置特殊人员的旁听权308

(四)合理配置新闻媒体的旁听权310

四、最大限度实现旁听权313

(一)改革旁听公告方式313

(二)合理安排庭审场所314

(三)听取旁听人员评论316

第十一章 庭审直播录播的模式与规则319

一、庭审直播录播的国际规则与域外立法320

(一)开放加例外模式320

(二)禁止加例外模式323

(三)绝对禁止模式327

二、认可庭审直播录播的历史过程——以美国为例336

(一)美国庭审直播录播的历史发展337

(二)对美国联邦法院系统立场的预测339

三、为什么应当允许和鼓励庭审直播录播343

(一)公开审判的案件应当最大程度的公开343

(二)技术进步使禁止庭审直播录播变得“无用”344

(三)庭审直播录播的效果利大于弊347

四、庭审直播录播的规范化352

(一)庭审直播录播的范围353

(二)庭审直播录播程序的启动规则355

(三)庭审直播录播的保障支持以及特殊情况的处理358

(四)庭审直播录播的媒体需遵循的规则359

第十二章 庭审直播录播的实证考察362

一、庭审直播录播受到的质疑362

(一)庭审直播录播在西方国家受到的质疑362

(二)庭审直播录播在我国受到的质疑364

二、庭审直播录播可行性的实证研究367

(一)国外庭审直播录播实证研究情况367

(二)庭审直播录播的方式369

(三)庭审直播录播下的法官372

(四)庭审直播录播下的律师384

(五)庭审直播录播下的被告386

(六)庭审直播录播下的证人391

三、回应质疑:庭审直播录播是可行的394

(一)对庭审直播录播影响司法独立的回应395

(二)对庭审直播录播影响司法公正的回应396

(三)对庭审直播录播无法发挥有效作用的回应399

第十三章 裁判文书公开402

一、裁判文书公开的价值取向402

(一)裁判文书公开是公民知情权的应然要求403

(二)裁判文书公开是司法公信力的有力保障403

(三)裁判文书公开是审判公开原则的应有之义403

(四)裁判文书公开是裁判尺度统一的必然选择404

(五)裁判文书公开是监督司法权的有效途径404

(六)裁判文书公开是司法权延伸的良好载体405

二、我国裁判文书公开的立法沿革406

(一)裁判文书公开的启动阶段406

(二)裁判文书公开的展开阶段407

(三)裁判文书公开的扩大阶段408

三、裁判文书公开的方式409

(一)通过公开宣判方式公开裁判文书409

(二)通过案例指导制度公开裁判文书409

(三)通过新闻媒体报道公开裁判文书411

(四)通过申请查询制度公开裁判文书412

(五)通过网络媒介方式公开裁判文书412

四、裁判文书网上公开的范围和限度415

(一)调解结案案件的裁判文书不宜上网公开416

(二)不公开审理案件的裁判文书不宜上网公开416

(三)裁判文书是否上网适度吸纳当事人意见417

(四)未生效的裁判文书不宜上网公开418

(五)裁判文书不宜公开法官的不同意见418

五、裁判文书说理公开420

(一)裁判文书说理公开的对象应定位准确421

(二)裁判文书说理公开的标准应层次明确422

(三)裁判文书说理公开的方法应灵活多样423

六、裁判文书公开中的正当权利保护424

(一)涉及法人的基本信息应全部公开425

(二)涉及自然人的基本信息应区别对待425

第十四章 人民法院审务公开428

一、审务公开:审判管理及相关管理活动的公开428

(一)审判管理与审判权428

(二)审务公开与审判公开433

二、从无到有:审务公开的发展历程434

(一)“一五”改革阶段:审判管理趋于独立但无审务公开437

(二)“二五”改革阶段:审判管理的推进与审务公开的萌芽438

(三)“三五”改革阶段:审判管理整体提升和审务公开明确推行440

三、应然与实然:审务公开的范围分析444

(一)应然层面的分析444

(二)制度层面的分析447

(三)分区域的样本分析448

四、审务公开须直面的几个问题455

(一)审务公开的法律地位问题455

(二)审判指导意见应否向社会公开458

(三)法院诉讼档案可否向社会公开461

(四)“违反规定程序过问案件的情况”的公开问题464

第十五章 民事执行公开468

一、民事执行公开的理论基础469

(一)民事执行权的概念469

(二)民事执行权的构造469

(三)民事执行权的属性471

(四)民事执行公开的理论意义473

二、民事执行公开的措施474

(一)执行立案公开476

(二)执行案件承办人及执行进展公开477

(三)执行措施的及时告知478

(四)公开执行信息479

(五)多元主体参与执行481

三、司法拍卖公开改革482

(一)司法拍卖概述483

(二)原有司法拍卖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危害483

(三)司法拍卖改革措施486

(四)司法拍卖改革成效490

第十六章 刑罚执行监所的适度开放495

一、为什么监所应当适度开放496

(一)公民知情权与政府信息公开义务499

(二)司法公正与被羁押者人权保护501

(三)监所治理与对犯罪的一般预防503

(四)权力制约与对执法的民主监督504

二、我国监所开放的现状506

(一)我国监所开放取得的成绩506

(二)我国监所开放存在的问题510

三、完善我国监所适度开放制度511

(一)监所开放的范围512

(二)巡视员巡视制度515

(三)媒体采访制度521

(四)亲属探访制度525

(五)公众参观制度527

下篇 司法公开机制论531

第十七章 媒体与司法关系的规则531

一、司法独立与新闻自由的国际标准532

(一)司法独立的国际标准532

(二)新闻自由的国际标准533

(三)媒体与司法的复杂关系535

二、国际规则对媒体与司法关系的基本要求537

(一)审前程序中537

(二)庭审过程中539

(三)审后程序中541

三、媒体与司法关系国际规则的基本内容541

(一)媒体接近司法权的国际规则542

(二)法官个人与媒体关系的国际规则544

(三)检察机关与媒体关系的国际规则546

(四)律师与媒体关系的国际规则546

(五)记者拒绝作证权的国际规则547

(六)媒体报道和评论司法是否入罪的国际规则548

四、国际规则处理媒体与司法关系的基本策略549

(一)国际规则鼓励对言论自由优先保护549

(二)媒体通过自律体现对司法的尊重和理解550

(三)确立媒体与司法机关的冲突协调机制551

五、确立中国特色的媒体与司法关系规则554

(一)对待媒体与司法关系国际规则的应有立场554

(二)我国确立媒体与司法关系规则的模式选择557

(三)我国媒体与司法关系规则应有的主要内容563

(四)我国媒体与司法良性互动的新纪元566

第十八章 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制度574

一、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基本理论574

(一)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性质574

(二)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历程577

二、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基本规则579

(一)《人民法院新闻发布制度》等相关文件的性质579

(二)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主要内容581

(三)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评析584

三、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现状及缺陷——从地方法院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具体规定分析588

(一)以司法公开示范法院为视角588

(二)从非司法公开示范法院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具体规定分析590

四、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完善597

(一)明确新闻发布的范围599

(二)完善新闻发言人的选任601

(三)建立监督、问责、反馈三位一体的保障机制603

(四)妥善处理新闻发言人与媒体的关系606

第十九章 法官的言论限制608

一、中国和美国法官言论限制的规范609

二、为什么要限制法官的言论自由610

(一)公务员言论都应有所限制611

(二)法官应当受到特别限制的原因612

三、法官言论自由的限制范围613

(一)法官不应当评论案件613

(二)法官不应当在媒体上解释裁判理由615

(三)法官应当保守司法秘密619

(四)法官不应当兼任媒体记者或者通讯员621

四、对法官发表不当言论的惩戒622

第二十章 律师的媒体宣传规则627

一、律师媒体宣传规则的三种模式627

(一)英国的“通过禁止媒体报道隔绝律师言论模式”628

(二)美国的“不限制媒体但限制律师言论模式”629

(三)德国的“不限制媒体报道和律师言论模式”630

(四)域外律师媒体宣传限制的特点631

二、限制律师媒体宣传的必要性633

(一)律师媒体宣传的积极意义633

(二)律师媒体宣传的负面影响635

(三)我国应当限制律师的媒体宣传636

三、我国媒体宣传规则的构建639

(一)安全港规则640

(二)回应权规则642

(三)真实性规则643

第二十一章 司法与民意的互动关系645

一、刑事司法过程中加强民意沟通工作的意义646

(一)民意的合理内核646

(二)刑事司法过程中允许民意表达的正当性依据653

二、我国刑事司法与民意互动关系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656

(一)我国刑事司法与民意互动关系的现状656

(二)我国现阶段刑事司法与民意互动中出现的问题666

三、我国刑事司法与民意紧张关系原因分析669

(一)法官僵硬司法与对民众追求道德正义的忽略669

(二)媒体的利益导向及媒体约束和自律的缺乏671

(三)司法分析民意程序的缺失672

(四)民意自身固有的缺陷及司法对民意的忽视673

(五)司法共同体的缺失675

(六)司法权威的不足与民众对司法的误解676

四、构建刑事司法与民意和谐关系677

(一)构建刑事司法与民意和谐关系的基本原则680

(二)构建刑事司法与民意互动关系的机制683

后记6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