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明代诗学与唐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明代诗学与唐诗
  • 孙学堂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齐鲁书社
  • ISBN:978753332616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81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589页
  • 主题词:古典诗歌-诗歌研究-中国-明代;唐诗-诗歌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明代诗学与唐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上编 明代诗学思想与唐诗接受13

第一章 明初至弘治中13

第一节 骤遭束缚:从元明之际到永、宣时期14

一、各抒心得:元明之际的宗唐之风14

二、极力摹拟:开七子先声的袁凯和林鸿31

三、得性情之正:“台阁体”接受唐诗的“现在视界”41

第二节 渐重审美:成、弘时代的新风气53

一、陈献章和沈周首开重风韵、重性灵之风53

二、重格调的李东阳63

三、“新台阁时代”的文人论唐诗81

第二章 弘治正德92

第一节 以有求似:前七子与唐诗94

一、李梦阳尊杜95

二、何景明对初唐诗别有会心108

三、师法盛唐的徐祯卿120

四、边贡与其他诗人127

第二节 适心自任:吴中才子与唐诗143

一、复古意识极强的祝允明143

二、重性灵的唐寅和杨循吉152

三、在复古与师心之间的蔡羽和文征明159

第三章 嘉靖隆庆165

第一节 因心师古:嘉靖前期唐诗接受的倾向性165

一、杨慎、薛蕙、王廷陈、朱曰藩心仪初唐166

二、高叔嗣、皇甫汸、蔡汝楠兼宗大历181

三、卓尔不群的杨巍197

第二节 设情以为之:后七子宗法盛唐的得与失201

一、李攀龙与初盛唐诗201

二、谢榛与盛中唐诗219

三、兼容并包的王世贞230

四、王世懋和其他诗人237

第四章 万历之后247

第一节 不傍门户:重性灵者接受唐诗的特点247

一、求其真:从徐渭到屠隆247

二、穷其趣:公安派接受唐诗的特点266

三、探其理:《诗归》的唐诗评点277

第二节 亦守亦破:重格调的唐诗接受288

一、学术化:许学夷与胡震亨的唐诗论评289

二、格调说的末路:冯复京《说诗补遗》297

三、本情贯入:陈子龙与唐诗299

第三节 一唱三叹:重风韵者的唐诗观307

一、吴越诗人:王稚登和陆时雍307

二、闽中诗人:谢肇淛与曹学佺316

三、岭南诗人:区大相与邓云霄323

下编 明代唐诗学专题329

第五章 重格调的唐诗学329

第一节 正变论:唐诗范型的选择329

一、孰为“正”,孰为“变”330

二、何谓“正”,何谓“变”338

三、正变说向通变论的过渡342

第二节 重格调的唐诗美学观347

一、“兴象风神”寓于“体格声调”之中348

二、“政事俗习”见于“时代格调”之中360

三、不爱清淡爱雄壮371

第三节 “拟议以成其变化”:宗唐复古的门径379

一、拟议与模仿380

二、拟议与变化384

三、李何论争388

四、从前七子到后七子395

第四节 谢榛改唐诗的认识价值399

一、抑扬以合调399

二、含蓄以炼格407

第六章 重风韵的唐诗学416

第一节 所推崇的唐代诗人419

一、唐诗与六朝诗420

二、推崇初唐与大历诗风431

三、推崇李白439

四、欣赏王、韦冲淡之音443

第二节 唐诗的意象与神韵450

一、唐诗意象与生活情境的自然切合451

二、唐诗意象的熔炼455

三、唐诗意象的雅丽之美459

四、唐诗的自然神韵465

五、唐七言诗的抒情魅力468

第三节 宗唐复古的思想方法473

一、师古能化473

二、重视心性涵养478

三、强调诗歌的抒情特性482

第七章 明代杜诗学举隅488

第一节 重格调的杜诗论评488

一、杜诗的“大家”特性489

二、杜诗体调的正、变、化495

三、杜诗与盛唐诗比较503

第二节 重风韵的杜诗论评508

一、批评杜诗缺乏风韵509

二、批评杜诗感情激烈、表现显直513

三、批评杜甫用事驳杂517

第三节 竟陵派重情境的杜诗评点521

一、情感内涵的阐发与辨析522

二、“进入”诗人的生活实境525

三、人情事理的发挥529

四、表现方法的总结533

第四节 明末的杜诗研究537

一、卢世?《读杜私言》537

二、王嗣奭《杜臆》546

结束语558

部分征引及参考书目572

后记58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