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陈从周全集 12 梓室余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蔡达峰,宋凡圣总主编;李杭春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 ISBN:7539971964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590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61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陈从周全集 12 梓室余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卷一3
淮安文通塔考3
北京芥子园图记5
徽州明代建筑6
歙石与歙砚8
淮安金钟铭文9
茶与扇10
恭王府的建筑11
太原天龙寺东西两塔题名13
上海龙华古塔的塔基14
梁任公的两副对联15
新华门16
杭州雷峰塔17
留园假山的设计师周秉忠18
上海现存最古老的两座桥20
杭州假山纪略21
杭州遗存的古建筑22
三碑亭24
去鸱吻、礼贤馆与瓦官寺26
杭州叠石27
龙华苗圃之假山28
造园有法而无式29
园林与诗词之关系30
叠山首重选石31
浙江今存湘式建筑32
浙中匠师33
浙中、扬州建筑用材34
游圆明园废墟35
忆朱师启钤36
马叙伦的著述与书法37
《中国近代建筑史参考图录》编就未刊38
中国近代著名建筑师39
中国近代建筑学教育41
满人改姓43
津浦铁路南北两段形式迥异44
彰德袁世凯陵墓45
南京朝天宫46
杭州保俶塔、西湖博览会及湖滨铜像47
文房四宝——宣纸48
裱画三帮,各有特点50
叠石名家戈裕良52
上海近代建筑史资料54
造园与诗画同理55
包壮行善叠石56
明季叠山家高倪修57
中堂、板对、匾额58
漳州印泥,声名藉藉60
袁枚与龚自珍旧居61
洪钧所书匾额63
诗情画意与造园境界64
拙政园园主考65
日本研究中国建筑史两权威68
惊燕69
苏州怡园70
苏州园林——徐园71
清代送客之礼72
杭州织锦73
著名之中药铺74
太古琴弦75
旧式商业经营76
轿厅即茶厅77
乾隆姓陈吗?78
叠石名家79
复园即拙政园80
姚承祖与《营造法原》81
苏州缂丝艺人83
罗汉塔双塔之修缮84
海棠亭85
文房四宝——湖笔86
旧式商贩87
钱学森、钱三强均书香世家88
传统建筑——打井89
传统建筑——砌墙90
访嵩山古建筑之所得91
过云楼藏画92
苏州古宅93
一柱亭与三角亭94
石柱线刻95
上海豫园96
海宁蒋氏衍芬草堂藏书史与藏书楼调查记97
卷二123
刘士能与梁思成123
研究杭州古建筑参考书目124
袁枚论园林128
广陵是扬州还是杭州?131
杭州近代新式学校132
杭州之书院133
绘像134
忆汪心叔135
忆朱余清136
忆马一浮137
忆张宗祥138
重修东昌楼的工匠139
明代造园之由140
片石山房与燕园名称的由来141
古建筑中的柱础142
明代的房价、物价及利率143
园林张灯144
叠山名匠146
古代明器147
熙花园148
北京怡园149
传统工艺——杭扇151
古墓做凝固剂152
六和塔与龙华塔的高度153
制笔、制茶与制扇154
《识小录》中有关园林的记载155
画匠刘文通157
彩画158
陈湖沉湖159
姚承祖与《营造法原》160
郑逸梅说假山161
袁枚《随园图》162
绉云峰163
董其昌之柱颊山房164
怀仁堂建于何时165
叠山之诀166
叠山名匠167
湖石168
唐代经幢169
叠石之诀170
动静适时 相辅相成171
园林之道172
浑厚与空灵173
曝书亭屡废屡修174
黄山名胜176
后乐堂177
鉴定古物必先观其气179
明代建筑之特征180
松江明代石桥181
石狮的来历182
三角亭183
松江范氏啸园184
江南园林叠石所本乃皖南山水185
园中有园186
苏南园林渊源相承187
陈章侯(老莲)188
古城之改造189
歙县古城190
苏州北寺塔191
明代主要工艺192
古代砖价196
张之洞轶事197
杭州书家198
浙江体育学校之创设199
海清寺阿育王塔200
考证研究不可轻下结论201
钱江大桥之设计者202
清华毕业留美之著名建筑学家203
五亭桥仿自北海204
印泥205
碑帖不宜装裱206
徽州住宅207
“改园更比改诗难”208
老虎窗始于汉代210
郁达夫笔中的日本建筑211
庐山栖贤桥212
明孝陵之营建213
装修各有特点214
叶恭绰与网师园215
附 《梓室余墨》卷二跋&冯其庸217
卷三221
中国近代建筑教育之发展221
传统建筑选址222
造园密易疏难223
俞平伯诗寓乡思224
叠石重拙难225
石壁、步石等之极致226
借景之二227
借景筑园229
南北园林色彩230
苏锡园林风格迥异231
园林与花木搭配相得益彰232
朱元璋之像234
应县木塔235
扬州文峰塔236
苏南民居之大门237
左腕画与舌画238
近代杭州之画家239
画家用笔各异240
忆张大千师241
传统漆法242
柿漆244
坊门245
杭州名店246
杭州药店247
杭州近代新式工业248
苏杭二州之徽菜馆249
西湖醋鱼250
杭州之会馆251
杭州城内有水田252
新市游相园253
园林装修 内外有别254
民初修建崇陵及光绪奉安255
俞平伯所见雷峰塔倒圮的情形259
清朝皇宫及守灵与“走筹”之制262
泰戈尔何时来华263
徐志摩与杨杏佛之死264
朱启钤与中国营造学社265
弥罗阁毁于民国元年267
古为今用、古今结合的建筑大师268
潘天寿作画善用黑白269
近代浙江省省立中学270
园林叠石与云林画息息相关271
“婉漪”究为何人?272
张大千画取人之长且超之273
《人间词话》融康德、叔本华哲学于其中274
鲁迅的早年友人蒋抑卮275
诗中见景276
词学权威夏承焘277
近世汉学诸大师278
北京名胜资料数则279
忆梁思成280
广州海山仙馆281
《辛亥广州光复记》282
柳亚子为廖仲恺撰写碑文284
绘画须掌握纸、色、笔之性能285
观武劼斋作画286
书画同源287
压舱之物288
清华学制之变迁289
黄侃日记失于战乱290
杭州造墓及葬法291
商务、中华卷首题字出何人之手293
章太炎杭州旧居294
马叙伦论书法295
马叙伦论高丽笔298
多种用途的陶公柜299
林迪臣开创杭州新式教育300
北京饭店建于何年302
女红所用诸色303
光绪与慈禧驾崩之时间304
袁氏窃国305
墨以旧为贵306
浅刻牙竹307
研究豫园的二则重要资料308
许氏家族310
毛边、毛太纸之名始于明311
西式建筑加大屋顶312
克林德碑与公理战胜牌坊313
重修古建筑必须注意维持原貌314
“式”与“法”315
北京怡园316
杭州首家私立中学317
四库全书与文澜阁318
浙江大学工学院之渊源319
豫园九狮轩前巨池设计修筑经过320
旧时量木之制321
视差与实用322
叠石假山之翘楚323
洛阳名园324
文史杂志题款者皆为名家325
董大酉先生生平326
关于袁世凯墓的补证资料327
西泠印社内的营建布置328
京师译学馆331
郁达夫早年经历332
悬挂书画因时而异333
清代科举考试334
卷四341
郁达夫轶事341
当铺溯源342
民国初年北京的格言碑343
保圣寺塑像之发现及保护经过344
瘦西湖漫谈345
西湖园林风格漫谈346
调查山西民居347
画之三忌与三难348
如何欣赏园林349
日本黄檗山乃仿明建筑352
参观天一阁与河姆渡353
发现河姆渡古文化遗址之第一人355
豫园假山出自张南阳之手356
玉玲珑的来历358
江南园林甲天下 苏州园林甲江南359
李品仙盗寿县楚墓始末361
园林中的瀑布363
旱假山与水假山364
假山布局妙在开合365
园林中之松366
园林用树 南北异趣367
沿池置桥368
明中叶后私家园林增多369
豫园规模 甲于海上370
鉴定假山之诀371
山顶建筑之顶 水际建筑之基372
“升拱”应为“升栱”373
痴妙与瘦妙374
以疏救塞 以密补旷375
明清两代构洞之异同376
旱船 船厅 石舫377
布达拉宫的建造年代378
锦川石或谓产于辽东379
新月社究竟成立于何年380
伊斯兰教的教派381
“孤山”石刻与世重见382
“钩儿”即“小工”383
杭州旗营384
研究古建筑不可生搬硬套385
鸳鸯厅施工经过386
鸳鸯厅正贴式387
清代县官出行仪仗391
清儒俞樾与曲园392
曹寅石像被当作石料埋嵌393
李壬叔因误饮冯了性药酒逝世394
清代各个时期建筑均有不同特色395
乡村便桥为何只有一面栏杆?396
《听雪轩诗存》不知下落397
明以前牌坊皆木制398
圣约翰大学399
清代王府多倾家荡产400
重修天安门401
新喻程宅402
古塔分布403
蓝袍黑褂404
鉴定古物须结合文献405
兴国寺毁于宋406
金鸡相斗人井 罗松随泉涌出407
传统商店包装408
旧式市招409
俞樾弟子及后人410
西湖许庄411
卷五415
上海今存之古塔415
轿杠416
古建筑中的“太平门”417
江南大宅之布局418
苏南建筑之特征419
我国古塔的高度420
玉泉山周围诸塔421
京师十塔422
古代双塔423
洛阳刘园424
古塔年代的考证425
台门之称的来历426
留园、网师园之修缮427
苏州博物馆内银杏木槅扇428
吴大澂论拓墨429
《明史》中修建故宫的记载430
清廷宫廷开支431
苏州雕花匠师432
清代纸价433
咏景之句可作造园之诀434
拙政园的演变与掌故435
杭州古墓437
古法造纸439
王烟客与乐郊园440
园林选石442
裘文达赐第443
各行皆有其祖444
北宋营建取太湖峰石445
古代防火与救火446
开封祐国寺铁塔并非出自喻皓之手447
封禅碑毁于地震448
师子林涧中铁函449
拙政园明末曾为镇将所据450
戈裕良为环秀山庄叠山史料451
种石453
纳兰性德善制器454
繁以简表,简以繁出455
西域留存之汉画456
天庆观石柱题字457
三清殿石柱题字位置图460
网师园碑记461
李福寿精制狼毫462
漆砂砚463
恽南田论画464
清末民初演出剧目465
童寯七律一首468
岭南诗画大家黎二樵469
明清聊城六大书坊470
晚清工料之价格471
工匠题名472
海清寺阿育王塔发现石函473
瑞光塔石刻图474
无梁殿475
苏州贡式厅的格式476
古印477
清代即有植皮之术478
旧式记账的数码及账册479
王安石曾见齐梁旧构480
宣城广教寺双塔鉴定书481
保圣寺塑像出宋人之手483
别下斋旧址考484
福禄寿砖为明代物485
仪銮殿、正阳门被毁及重建时间486
中国最早兴建的铁路487
石灰的种类488
中兴煤矿创立于光绪六年489
古画乃研究古建筑之重要资料490
何谓“小头三寸”?491
《世载堂杂忆》可补正史之不足492
大理三塔寺裂后缝合493
有关瑞光塔的重要史料494
维修古建筑要尽量维持原貌495
擅写词的古生物学家496
古建名匠及营建设计497
叠石高手498
元代园林布局499
古代建筑的地下基础500
磨墨须亲为501
画论一二502
《营造法式》非法家著作503
北京惠园有瀑布504
画家兼长造园者石涛、王石谷505
瘦西湖园林非损于太平军506
造园如作诗文507
片石山房为石涛手笔508
明清金银价格及米价、田价509
蒋楫曾居环秀山庄511
潘元绍好治园512
古代的水车513
画论514
神仙庙斗拱非常例515
古建筑用竹钉不用铁钉516
吴之翰善古体诗517
如皋文园518
仪征朴园520
前清贝勒载涛521
庙宇外墙之粉刷522
整理改编《苏州园林》523
周氏废园524
古印525
留园原名寒碧山庄526
园林之树、池、石及旱船527
选石如选才528
苏州耦园黄石山529
访吴江同里530
唐代即有金齿531
浅葬法532
盔顶533
北方工匠分类细致534
彩画用腻子的最早记录535
修建颐和园的一段史料536
卖地券屋537
俞樾对联一副538
松江宋桥539
“水随山转,山因水活”540
《桐桥倚棹录》中有关苏州园林的记载541
《郑叔问年谱》中关于苏州园林的记载544
《水乡的桥》545
造园之辩证法547
以诗咏桥548
歙县园林今何在549
建桥之法——石下托木550
有关留园的一些史料551
上方山塔砖题记552
涟水宋塔毁于战争553
龟头屋即抱厦554
哈拉墙555
叶圣陶咏园林诗556
园林之亭不能过大557
忆少年时游普陀山558
阳山大石559
龚自珍在扬州的故居560
有关扬州园林的几则资料561
金陵随园之格局563
以天然山水造园564
游阳山大石565
洪宪御窑瓷器566
张大千作画567
读《养自然斋诗话》札记568
卷六575
江西贵溪的道教建筑575
庐山的宋元明石构建筑582
泰州乔君园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