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雷电监测原理与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雷电监测原理与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70/34432430.jpg)
- 马启明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2661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11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320页
- 主题词:雷-监测-研究;闪电-监测-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雷电监测原理与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 开展雷电监测定位的意义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
参考文献4
第2章 雷电监测定位的理论与技术基础5
2.1 雷雨云的电结构与电场测量5
2.1.1 雷雨云的电结构与电场分布6
2.1.2 地面电场测量技术6
2.1.3 探空电场测量技术17
2.1.4 中高层大气电场测量技术22
2.1.5 星载电场测量技术26
2.2 闪电的放电特性28
2.2.1 闪电的分类28
2.2.2 云地闪的放电特性参数29
2.2.3 云闪的放电特性参数35
2.2.4 中高层大气闪电放电特性39
2.3 闪电电磁辐射特性44
2.3.1 回击的电流模型及电流测量技术44
2.3.2 回击辐射的电磁场计算及探测技术52
2.3.3 云闪辐射的电磁场计算及探测技术63
2.3.4 中高层大气放电电磁场模型与仿真71
2.4 闪电电磁波传播特性78
2.4.1 闪电电磁波传播的一般原理78
2.4.2 VLF/LF闪电电磁脉冲传播特性80
2.4.3 VHF闪电电磁波的传播特性92
2.4.4 闪电电磁脉冲波形鉴别与探测技术94
参考文献97
第3章 雷电监测定位方法100
3.1 总论100
3.2 雷电单站定位系统101
3.2.1 基于正交环天线测向法的雷电单站系统102
3.2.2 VLF/LF单站定位102
3.2.3 基于干涉仪测向法的甚高频雷电单站探测系统103
3.3 VLF/LF频段雷电监测定位系统105
3.3.1 磁方向雷电监测定位系统106
3.3.2 时差法雷电监测定位系统123
3.3.3 混合法雷电监测定位系统124
3.3.4 VLF/LF三维雷电监测定位系统126
3.3.5 地基全球闪电监测网介绍144
3.4 VHF频段雷电监测定位系统150
3.4.1 甚高频干涉法雷电定位系统151
3.4.2 VHF时差法闪电定位系统175
3.5 VHF+VLF综合雷电监测定位系统181
3.6 星载闪电探测系统介绍181
3.6.1 基于极轨卫星的闪电探测方法181
3.6.2 基于静止卫星的闪电探测方法190
3.6.3 风云四号闪电成像仪系列技术解决方案192
参考文献196
第4章 国家雷电监测定位网技术201
4.1 国家雷电监测网概况201
4.1.1 国内外现状201
4.1.2 国家闪电探测站网主要功能与技术指标205
4.2 国家雷电监测网探测仪技术206
4.2.1 探测仪机械结构与技术指标206
4.2.2 探测仪电路208
4.2.3 探测仪电源与通信221
4.2.4 NIOSⅡ嵌入式CPU结构224
4.2.5 探测仪嵌入式软件224
4.2.6 探测仪测控命令与集数据格式228
4.3 定位算法与数据处理中心231
4.3.1 系统概述与数据处理流程图231
4.3.2 系统结构设计233
4.3.3 数据接收与处理模块234
4.3.4 系统监视模块243
4.3.5 数据存储模块258
4.3.6 数据再处理模块264
4.3.7 定位结果格式与数据库269
4.4 图形显示系统273
4.4.1 图形显示系统概述273
4.4.2 软件的设计与实现273
4.4.3 软件主要功能模块275
4.4.4 主要子系统275
4.5 基于云计算的雷电信息共享平台282
4.5.1 云计算技术概述与雷电“云”信息共享平台构建282
4.5.2 雷电监测业务运行部分283
4.5.3 雷电数据应用服务部分285
4.5.4 雷电数据应用客户端软件285
4.6 国家闪电监测网运行状态监控与数据质量控制方法287
4.6.1 探测仪状态监控及质量控制方法287
4.6.2 数据处理中心闪电数据同步质量控制方法288
4.6.3 探测产品的数据质量控制方法288
4.7 国家雷电监测网探测结果的验证与定标288
4.7.1 雷电监测网主要技术参数描述与定标288
4.7.2 火箭引雷289
4.7.3 高塔雷电流观测验证291
4.7.4 光学与摄像系统293
参考文献294
第5章 我国雷电气候特征参数的统计与雷电活动时空特性295
5.1 我国雷暴日分布图295
5.1.1 雷暴日统计意义295
5.1.2 气象观测资料雷暴日295
5.1.3 雷电监测网资料雷暴日295
5.2 我国雷电密度分布297
5.2.1 雷电密度统计意义297
5.2.2 气象观测资料雷电密度297
5.2.3 雷电监测网雷电密度分布298
5.3 我国雷电强度分布299
5.3.1 雷电强度统计意义299
5.3.2 雷电强度测量的方法与测量值300
5.3.3 负闪强度分布300
5.3.4 正闪强度分布300
5.4 正云地闪分布301
5.4.1 正云地闪的特殊性301
5.4.2 正云地频次分布302
5.5 我国雷电时间特性304
5.5.1 我国雷电日变化304
5.5.2 我国雷电月变化特性305
5.6 我国雷电活动的空间特性307
5.6.1 年平均分布特性308
5.6.2 月平均分布特性308
5.6.3 闪电频次随经纬度的变化309
参考文献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