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大众哲学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大众哲学 下
  • 王伟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51614806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1058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90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大众哲学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认识论篇: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489

从实践到认识,又从认识到实践——认识论总论489

一、实践是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纸上谈兵.亡身祸国489

二、人类认识的两个飞跃——从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诞生看人的认识过程510

三、人类认识是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认识过程“不是涅瓦大街的人行道”516

四、真理是一个发展过程——黑天鹅的启示520

五、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不同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特点526

结语529

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认识的秩序和过程532

一、人类认识的个别与一般——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532

二、由认识个别到认识一般——从小孩喊第一声“妈妈”说起542

三、由认识一般再到认识个别——谈谈理论的指导作用547

四、认识个别与认识一般相结合——“个别”与“一般”相结合的生动体现551

结语554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根本认识路线556

一、一切真知灼见来自人民群众实践——小岗村率先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启示556

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顶层设计”560

三、先当群众的学生,后当群众的先生——毛泽东一生三次重大调研活动568

四、善于把党的理论路线化为群众行动——怎样回答党校学员的一个问题576

五、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以获取正确的认识——既不搞命令主义.也不搞尾巴主义582

结语587

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新表述590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新的简明概括——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及其伟大作用看“两变”思想590

二、“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需要一定的条件——李贺诗句“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599

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打铁还需自身硬,绣花要得手绵巧”608

结语613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615

一、实事求是是中国经验的哲学总结——从“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到延安中央党校校训615

二、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624

三、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理论品格——《易传》“损益盈虚,与时偕行”思想629

四、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要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历史教训634

结语641

历史观篇:人类思想史上的新历史观645

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历史观总论645

一、第一个伟大发现——拨开社会历史的迷雾645

二、旧历史观的根本缺陷——罗素悖论与旧历史观的认识难题651

三、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从“灵魂不死”说起659

四、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解开人类历史奥秘的金钥匙666

五、自原始公社解体以来的人类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毛泽东与梁漱溟的一场争论676

六、科学说明社会历史现象的根本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683

结语695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规律——历史决定论698

一、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逻各斯”与社会规律698

二、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社会有机体”——《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705

三、人类社会发展“最后动力的动力”——强大的古罗马帝国为什么衰亡了713

四、历史发展的“合力”作用——黑格尔的“理性的狡计”727

五、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从波匈事件看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730

结语735

做历史发展的促进派——历史选择论738

一、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风云际会的近代中国738

二、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人的历史选择性——“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错在哪里744

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人民唯一正确的历史选择750

结语757

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利益论759

一、利益牵动每一个人的神经——关于司马迁的利益观759

二、物质利益是人类最基本的、首要的利益——古希腊女神厄里斯的“引起纷争的金苹果”765

三、利益实质是一种社会关系——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遇到的利益难题771

四、人类发展史就是利益矛盾及其解决的历史——从法国大革命看利益矛盾的历史作用775

五、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共产党人怎样对待利益问题788

结语79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群众观796

一、民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主导力量——一位历史学家的“质疑”796

二、民心是天下兴亡的晴雨表——民谣《你是一个坏东西》在国统区的流行说明了什么804

三、民主是打破历史周期率的利器——黄炎培对毛泽东的耿耿诤言813

四、民生是高于一切的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民谣《老天爷》到“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822

结语828

价值论篇:人的精神家园833

深刻洞悉价值世界的奥秘——价值论总论833

一、究竟什么是价值——伊索寓言中“好坏”是什么意思833

二、价值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说不尽的《红楼梦》的价值841

三、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大学生张华救掏粪老农值不值847

四、具体的价值“因人而异”——千面观音,随缘自化852

五、反对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价值观——庄子的“齐万物”“等贵贱”858

结语863

合理地进行价值评价——价值评价865

一、价值评价的客观基础和主观因素——何以会“情人眼里出西施”867

二、价值评价有赖于评价标准——是“最好的演员”还是“最坏的演员”872

三、“值”与“不值”自有“公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天下无公理”877

四、实践是检验评价合理性的最高标准——“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881

结语885

用我们的双手创造美好的世界——价值选择和价值创造887

一、不同的选择成就不同的人生——萨特的名剧与人生的二难选择887

二、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梨子的味道好不好.你得亲口尝一尝”891

三、做动机和效果统一论者——好心为什么会办坏事894

四、目的制约手段,手段服务目的——目的纯正就可以不择手段吗898

五、降低代价,创造最大的价值——“塞翁失马.焉知非福”902

六、坚持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最蹩脚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907

结语910

用正确的价值观规范人们的言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912

一、价值观的力量——一个普通驾驶员的精神世界913

二、价值观的相对稳定性和流变性——“观念一变天地宽”918

三、立足多样化,弘扬主旋律——“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924

四、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对突破“道德底线”的恶行说“不”928

五、西方的“普适价值”并不“普适”——“枪炮声不是人类的‘普适音乐’”932

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939

结语945

人生观篇:荡起幸福人生的双桨949

什么是人生观——人生观总论949

一、人是什么——法国“五月风暴”与萨特的存在主义950

二、生从何来——人是上帝创造的吗961

三、死归何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969

四、应做何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974

五、人生观是指导人生的开关——从“斯芬克斯之谜”说起977

结语981

人生的航标和灯塔——马克思主义人生观983

一、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是科学的人生观——雷锋精神对我们的启示984

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人生观——“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987

三、共产主义理想是最美好的人生追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992

四、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马克思和“自由人联合体”998

结语1003

穿过迷雾寻找光明——种种人生问题的正确解读1005

一、马克思主义金钱观——“守财奴”与“金钱拜物教”1005

二、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焦裕禄精神永放光芒1015

三、马克思主义事业观——“警界女神警”任长霞的公安事业1021

四、马克思主义婚恋观——“下辈子我还嫁给你”1026

结语1033

为人类幸福献出自己的一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1035

一、什么是幸福——从“幸福指数”谈起1036

二、幸福总是随财富的增长而增长吗——抬轿子的人未必不幸福1042

三、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统一——从少年马克思的中学作文说起1046

四、幸福不会从天降——哲学家苏格拉底论幸福1050

结语1053

后记10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