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英语教学随即评价理论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周玉忠,肖克义,张广军编著 著
- 出版社: 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80764571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64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280页
- 主题词:英语-教学评估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英语教学随即评价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随即评价概述3
一、随即评价概念3
二、随即评价的内涵3
专题一 第一层面的含义:随即评价的时间、地点和场景与反馈的时间、地点和场景是同一的4
专题二 第二层面的含义:随即评价的时间、地点与反馈的时间、地点不相同5
三、随即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区别6
专题一 表现在评价的起始点上的不同6
专题二 表现在评价的关注点上的不同8
专题三 表现在评价功能上的差异10
专题四 表现在评价指标上的差异11
专题五 表现在评价主体的差异上13
专题六 表现在评价方法上的不同15
四、随即评价具有的特征18
专题一 随即评价具有机智性18
专题二 随即评价具有幽默性19
专题三 随即评价具有鼓励性20
专题四 随即评价具有针对性21
专题五 随即评价具有及时性22
专题六 随即评价是建立在一定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24
专题七 随即评价与教育教学过程同步25
专题八 随即评价注重个体差异28
第二章 随即评价功能31
一、随即评价的教育功能31
(一)肯定性随即评价31
专题一 随即评价要让学生对课业充满希望和渴求32
专题二 运用随即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34
专题三 运用随即评价扩大学生自信源37
专题四 运用随即评价体现对学生的信任39
专题五 运用随即评价体现对学生的关爱42
专题六 评价要给学生自尊45
专题七 评价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47
专题八 评价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49
专题九 评价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51
(二)否定性随即评价54
专题一 批评学生时,与学生商量56
专题二 包含关怀的否定评价58
专题三 评价要呵护学生的自尊心60
专题四 激励性否定评价62
专题五 平等式否定评价64
专题六 抑扬式批评66
专题七 调侃式否定评价68
专题八 反衬式否定评价70
专题九 批评错误和保护优点结合起来72
专题十 寓否定评价于肯定评价之中74
二、评价的导向功能76
专题一 引导式评价77
专题二 激励性引导评价79
专题三 利用情景进行引导评价82
专题四 创设情景进行导向评价84
专题五 暗示性导向评价86
专题六 启发式导向评价88
专题七 示范引导评价90
三、评价的激励功能92
专题一 尊重、赞美式激励评价92
专题二 赏识性激励评价94
专题三 勉励式激励评价97
专题四 信任式激励评价98
专题五 前景激励评价100
专题六 竞赛激励评价102
专题七 榜样激励评价105
专题八 间接激励评价106
专题九 关怀性激励评价108
专题十 目标性激励评价110
专题十一 宽容性激励评价112
第三章 随即评价的载体运用117
一、动态评价载体117
(一)语言作为评价载体117
专题一 口头评价语作为评价载体117
专题二 口语赠言作为评价载体119
专题三 书面赠言作为评价载体120
专题四 表扬式作业批语作为评价载体121
专题五 引导式作业批语作为评价载体122
专题六 平等商量式作业批语作为评价载体123
专题七 借用故事、笑话批语作为评价载体124
专题八 指导式作业批语作为评价载体125
专题九 情感交流式作业批语作为评价载体126
专题十 暗示作业批语作为评价载体127
专题十一 以“韵文”作为评价载体128
专题十二 “对联式”批语作为评价载体129
专题十三 幽默式作业批语作为评价载体130
专题十四 激将式作业批语作为评价载体131
专题十五 试卷细节批语作为评价载体132
专题十六 整体试卷评语作为评价载体133
(二)其他载体形式135
专题一 以动作作为评价载体135
专题二 以目光作为评价载体136
专题三 以声响作为评价载体137
专题四 录像配解说词作为评价载体138
专题五 校园广播作为评价载体139
二、静态评价载体的运用140
专题一 物品作为评价载体141
专题二 图形、符号作为评价载体143
专题三 照片作为评价载体144
专题四 班级板报作为评价载体145
三、评价载体的选择146
(一)“非张扬”性评价载体的选用146
(二)“张扬”性评价载体的选用147
第四章 随即性评价实施的渠道151
一、校内表现记录评价151
专题一 课堂表现评价材料151
专题二 课堂活动参与情况记录152
专题三 学生日常行为评价记录表154
二、校外活动记录评价155
专题一 校外英语学习记录评价156
专题二 英语录音专项157
专题三 英语阅读专项记录158
三、学生成长记录袋(盒)的运用160
专题一 家长收到的“学生成长记录袋(盒)”160
专题二 任课教师收到的“成长记录袋”162
四、家访评价163
专题一 鼓励性家访评价164
专题二 诊断性家访评价165
专题三 引导性家访评价166
专题四 矫正性家访评价167
五、其他渠道评价168
专题一 “家—校联系卡”评价168
专题二 生日会评价171
专题三 学科竞赛评价172
专题四 测试讲评试卷评价173
专题五 社会实践评价175
第五章 随即评价实施的工具和手段179
一、硬件评价工具和软件评价工具179
专题一 硬件和软件评价工具是同一评价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179
专题二 硬件和软件评价工具表现的形态特点180
专题三 硬件与软件评价工具是相对的181
专题四 评价工具的表现形式专183
二、物化评价工具184
三、随即评价工具185
专题一 课堂观察记录评价185
专题二 学科日记评价187
专题三 读书笔记评价188
专题四 访谈或座谈评价189
专题五 自评、他评评价表190
专题六 学习档案评价192
专题七 项目演示评价193
第六章 多元主体的随即评价197
一、学生互评197
专题一 个人评价197
专题二 小组评价198
二、教师评200
专题一 评价小组200
专题二 评价个人202
三、家长评价204
四、学生自评205
第七章 表现性随即评价209
一、设计表现性任务209
专题一 口头表达评价209
专题二 课堂活动表现评价210
专题三 实验操作评价211
专题四 完成作品评价212
专题五 模拟表演评价213
二、表现性评价的重点214
(一)重点评价表现成果或作品214
专题一 不易提供表现过程的观察资料重点评价成果215
专题二 不同的表现过程会产生同样的成果216
专题三 对学生表现成果或作品的评价具有鉴定期表现能力的作用217
专题四 对表现过程早已熟知,已成为共识,只需评价结果218
(二)重点评价表现过程219
专题一 表现过程预示、决定着结果的情况219
专题二 过程已经安排好,注重观察学生表现过程220
专题三 表现过程所产生的结果是隐形的,重点评价表现过程221
专题四 表现无形态成果产生222
专题五 评价表现过程,可促进成果的改进223
专题六 表现过程所产生的结果离达到的目标较远时,重点评价表现过程224
五、表现性评价应注意的几个方面225
(一)表现性随即评价的目的要明确225
(二)要提供适当的情境225
(三)选择评价工具226
(四)选择观察办法226
第八章 提高随即评价的有效性229
一、过分表扬激励产生的负面效应229
(一)养成学生爱慕虚荣的心理229
(二)产生“温室效应”229
(三)鼓励、表扬使学生产生依赖230
(四)破坏了师生间真诚的关系230
(五)使学生产生被操纵和失去尊严的感觉230
(六)使学生滋生阿谀奉承的恶习231
(七)过分表扬、激励不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231
二、常见的无效性评价现象231
(一)评价没有教育性231
专题一 教育评价“窄化”为智育评价232
专题二 评价密度不适当导致评价的无效性233
专题三 没有威信的教师评价学生而导致的无效性234
专题四 评价者没有真实情感的投入而导致的无效性236
(二)评价没有正确的引导、导向作用237
专题一 评价不能起到导向作用,导致评价无效237
专题二 评价没有矫正效应,导致评价无效239
专题三 对学生不关心的事项进行评价,使评价无效240
专题四 评价不能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241
专题五 评价超出了被评价者的忍耐时限,影响了评价的有效性243
专题六 评价将学生的兴趣引到对奖励的追求上,使评价无效244
(三)评价无激励性,无促进作用245
专题一 评价没有赋予奖品一定的褒奖成分245
专题二 评价没有使学生产生差距感246
专题三 评价没有能够满足学生的自尊心,造成无效性247
专题四 评价没能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造成无效性248
专题五过分表扬激励会产生“疲软”现象249
(四)评价不负责任导致的无效性250
专题一 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的无效性251
专题二 错误性的评价导致的无效性252
专题三 不了解事情的真相,妄加评价253
三、正确运用各种“效应”,提高评价的有效性254
专题一 “标签效应”在评价中的运用254
专题二 “共生效应”在评价中的运用256
专题三 “门槛效应”在评价中的运用257
专题四 “瓦拉赫效应”在评价中的运用259
专题五 “德西效应”在评价中的运用259
专题六 “蝴蝶效应”在评价中的运用260
专题七 “马太效应”的成分太多,影响评价的有效性262
主要参考书目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