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从西学东渐到书学转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从西学东渐到书学转型
  • 祝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 ISBN:9787513406529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11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318页
  • 主题词:汉字-书法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从西学东渐到书学转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9

引言12

第一章 康有为:现代书法学术史的逻辑起点——《广艺舟双楫》与中国书法研究的现代化进程17

一、引西学入中国书论18

二、以“进化论”建构的书法史叙述23

三、“借书法以文饰其政论”及康有为、章太炎之异同26

小结32

第二章 新文化运动中的“书法”与“北大”——以蔡元培、钱玄同、沈尹默的书法活动与书法思想为中心33

一、蔡元培:作为新教育的“北大书法研究会”34

二、钱玄同:汉字革命中的书法情结43

三、沈尹默:书法理论的“启蒙”与“普及”53

小结59

第三章 从“知识生成”到“学科建构”——“中国书法史”研究的学术谱系61

一、中国古代是否有“书法史”62

二、王岑伯:“书法史”研究的历史出场66

三、孙以悌:由“史学”而“书学”70

四、王治心:线性发展的书史观73

五、胡小石:未完成的“通史”75

六、作为集时代大成者的祝嘉78

七、作为书法史学者的沙孟海82

小结91

第四章 书法史写作的“西学东渐”与“范式转型”——“二王”叙述、“兰亭论辨”及其当代回响93

一、“整理国故”运动与学术风气的转换94

二、“二王”叙述与书法史体例99

三、“兰亭论辨”及其对“中国书法史”学术谱系的挑战102

四、新时期的“二王”研究及书法史学术范式的转换107

小结112

第五章 在“科学”与“书学”之间——早期书法理论研究的现代化进程及其学术反思113

一、“西学东渐”与“书法艺术”观念的生成114

二、由“科学”而“书学”的理论想象117

三、著作体例的新变与书法学科之生成123

四、书法美学学者的西学训练与本土情怀127

小结134

第六章 “艺术启蒙”与“社会普及”之张力——二十世纪前期中国书法批评的诞生135

一、书学启蒙与书法批评的滥觞136

二、书法媒体创设与批评空间的形成139

三、“理论先行”下的学科构想142

四、“艺术”之争与批评实践的展开146

五、社会普及与批评外延的拓展150

小结154

第七章 攻石之术何以成“学”——二十世纪中国篆刻研究的三种进路155

一、“证经补史”与“考订错讹”156

二、独立的“篆刻史”研究的登场162

三、从“治印术”到“篆刻学”167

小结173

第八章 书法篆刻家的古文字学视野——容庚、商承祚与中国文字学的现代转型175

一、容庚:从篆刻创作到文字研究176

二、商承祚:“学术”与“艺术”之张力185

三、从“章黄之学”到“罗王之学”193

小结200

第九章 他山之石筑兰亭——海外汉学视角中的中国书法史研究201

一、海外中国书法研究的基本格局与分布202

二、北美中国学中的《兰亭》研究206

三、欧洲汉学中的《兰亭》研究215

四、当代日本的王羲之与《兰亭》研究223

小结232

第十章 当代书法研究:有待展开的前沿议题233

一、书法何以成为社会议题——新时期书法社会学研究反思234

二、作为学科的“中国当代书法史”——基于“史学史”的反思246

三、从“新材料”到“新问题”——日常书写研究的范式及其方法254

小结266

结语:书法生态转换对书学研究的挑战267

附录一 十年来中国书法研究之进展272

一、史学:从“通史研究”到“问题发现”272

二、理论:方兴未艾的交叉学科研究275

三、批评:形式逻辑与学术规范的缺席277

附录二 1918-1949年部分报刊书法文献存目280

主要参考书目285

索引292

后记3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