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商标法 原理规则与案例讨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商标法 原理规则与案例讨论
  • 何怀文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14191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34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452页
  • 主题词:商标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商标法 原理规则与案例讨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1

一、商标的渊源1

二、商标的概念2

三、商标的分类9

四、商标的功能11

(一)识别商品来源11

(二)标识商品品质12

(三)宣传推销商品14

五、世界商标法简史16

六、中国商标法沿革19

第二章 商标注册申请的行政审查和注册商标的行政管理22

一、商标权取得的法律原则22

二、商标注册申请25

(一)自愿申请原则25

(二)商标注册申请主体26

(三)商标注册申请文书27

三、商标注册申请的初步审查34

四、商标注册申请的异议程序35

五、商标注册申请的核准注册37

六、注册商标的无效宣告程序38

七、注册商标的撤销和注销40

(一)注册商标的撤销40

(二)注册商标的注销47

(三)注册商标撤销/注销之后47

八、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转让和许可48

第三章 商标注册的实质性条件51

一、不违反法律管制51

(一)商业言论规制原则51

(二)特殊标志使用规制52

【案例讨论1】劲牌有限公司与商标评审委员会商标驳回复审行政纠纷再审案(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2010〕行提字第4号)56

1.商标注册申请的构成分析60

2.商标注册申请图样应作为整体审查61

3.商标注册申请含国家名称而有“其他不良影响”61

(三)有损公序良俗的标志62

1.欺骗性标志62

2.民族歧视性标志63

3.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标志64

4.其他不良影响的标志65

(四)地名标志69

【案例讨论2】商标评审委员会与新绛县绛州澄泥砚研制所商标异议复审行政纠纷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2011〕高行终字第400号)72

1.地名含义和其他含义并存的标志75

二、不具功能性76

【案例讨论3】Traffix Devices v.Marketing Displays,532 U.S.2 3(2001)77

1.非功能性原则的基本法理81

2.非功能性特征和功能性特征并存82

3.审美价值也是功能性特征83

三、具有显著性85

【案例讨论4】长沙沩山茶业有限公司与商标评审委员会等商标行政纠纷再审案(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2011〕行提字第7号)89

1.标志整体的显著性与显著识别部分92

2.固有显著性与获得显著性95

3.获得显著性的法律条件95

4.对商标注册申请图样无显著性部分的“放弃声明”96

5.评判获得显著性的时间点98

6.描述性标志核准注册后的可争议期限99

7.地理性描述商标误用可构成虚假宣传99

【案例讨论5】微亚达制笔有限公司诉上海中韩晨光文具制造有限公司等知名商品特有装潢纠纷案(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2010〕民提字第16号)100

1.商品装潢的法律分类107

2.文字图形类商品装潢的固有显著性108

3.形状构造类商品装潢的获得显著性109

4.文字图形类商品装潢与形状构造类商品装潢之间的灰色地带113

5.产品外观设计的专利保护与形状构造类商品装潢的反不正当竞争保护114

6.依使用获得显著性的知名商品特有装潢115

四、区别在先商标116

(一)近似商标121

【案例讨论6】广东爱森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与商标评审委员会、广东鼎湖山泉有限公司商标行政纠纷案(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2012〕行提字第15号)121

1.商标异议程序和注册商标无效宣告程序的审查对象125

2.“近似商标”评判与故意攀附商誉126

3.“近似商标”评判与引证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128

4.“近似商标”评判所采相关公众的地域范围128

(二)类似商129

【案例讨论7】杭州啄木鸟鞋业与商标评审委员会、七好(集团)有限公司商标争议行政纠纷案(最高人民法院驳回再审申请通知书〔2011〕知行字第37号)130

1.“类似商品”评判的法律规则138

2.“类似商品”与“关联商品”140

3.“类似商品”个案评判与《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140

4.“类似商品”个案评判与引证商标的知名度141

5.“类似商品”个案评判与故意攀附商誉142

6.“近似商标”并“类似商品”评判与引证商标的知名度145

7.“近似商标”并“类似商品”评判与争议商标知名度145

8.“类似商品”个案评判与驰名商标“跨类保护”146

(三)商标注册延伸申请146

【案例讨论8】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与商标评审委员会、张某商标异议复审行政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作出〔2013〕高行终字第2036号)147

【案例讨论9】苏州稻香村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与商标评审委员会等商标异议复审行政纠纷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2013〕高行终字第****号)150

1.“延伸性”商标注册申请的审查规则152

(四)商标共存协议154

【案例讨论10】山东良子自然健身研究院有限公司与商标评审委员会等商标行政纠纷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2009〕高行终字第141号;并最高人民法院驳回再审申请通知书〔2011〕知行字第50号)155

1.商标共存协议当事人启动商标异议/无效宣告程序的主体资格161

2.商标共存协议的证据效力163

3.易使相关公众混淆的商标共有协议165

4.近似商标形成相互区分的稳定市场格局165

5.被代表人商标蒙代表人抢注的法律救济166

6.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使违反诚信原则的法律后果167

第四章 违法性商标抢注170

一、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170

【案例讨论11】蒋某与商标评审委员会商标行政纠纷上诉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2006〕高行终字第82号)171

1.“抢先注册”的规范意义175

2.“不正当手段”175

3.正当手段抢先注册177

4.已经“使用”的商标177

5.“已经使用”与“真实、合法的使用”179

6.“有一定影响”181

7.有一定影响的“商标”182

8.先用商标被非法抢注的法律救济182

二、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183

【案例讨论12】山西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与商标评审委员会等商标行政纠纷案(最高人民法院驳回再审申请通知书〔2010〕知行字第52号)188

1.在先权利、在先权益和合法利益的区别195

2.“注册商标申请权”?195

3.他人现有在先权利与他人已经使用并具有一定影响的商标197

4.抢先注册药品名称是“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198

【案例讨论13】丹乔有限公司与商标评审委员会等商标行政纠纷上诉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2011〕高行终字第374号)199

1.“在先权益”的构成条件204

2.损害他人现有在先权益:商标行政救济与民事侵权救济205

三、代理人(代表人)抢注被代理人(被代表人)商标206

【案例讨论14】重庆正通药业有限公司、商标评审委员会与四川华蜀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商标行政纠纷案(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2007〕行提字第2号)206

1.代理关系中的未注册商标权益归属215

2.代理(代表)关系与普通业务关系的异同217

3.标志含药品名称的商标注册规制217

四、欺骗手段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商标注册218

【案例讨论15】李某与商标评审委员会等商标争议行政纠纷上诉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2012〕高行终字第583号)222

1.倒卖牟利为目的的商标注册是“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227

2.抢先注册政府直属事业机关已经使用的商标228

3.无正当理由以政府建设项目相关标志申请注册商标229

第五章 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230

一、注册商标专用权230

(一)依核准商标和核定商品使用注册商标230

(二)改变注册商标核准标志的使用行为233

(三)改变注册商标核定商品的使用行为237

二、商标性使用239

【案例讨论16】辉瑞产品有限公司等诉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侵犯商标权纠纷案(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2009〕民申字第268号)244

1.商标性使用248

2.售中混淆253

3.售前混淆254

4.售后混淆256

三、容易导致混淆257

【案例讨论17】泸州千年酒业有限公司等与四川江口醇酒业(集团)有限公司侵犯商标权纠纷案(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2007〕民三监字第37-1号)268

1.将他人注册商标作为商品名称使用273

2.注册商标实际使用不是侵权成立的前提条件273

3.注册商标与嫌疑标志的整体比对与要部比对273

4.注册商标与嫌疑标志的音形义隔离比对274

5.注册商标排斥范围与其显著性和知名度的关系275

6.注册商标侵权判断与嫌疑标志的显著性和知名度276

7.嫌疑标志在先使用抗辩277

8.注册商标专用权与知名商品特有名称权益抵触277

【案例讨论18】浙江蓝野酒业有限公司与百事(中国)有限公司等商标侵权纠纷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7〕浙民三终字第74号)279

1.商标性使用与装潢性使用287

2.未攀附商誉的注册商标侵权288

3.正向混淆和反向混淆289

4.反向混淆与反向假冒289

5.反向混淆与注册商标的知名度和显著性291

6.反向混淆与损失赔偿292

7.注册商标实际使用与侵权损失赔偿293

四、实质性违反商标许可使用协议296

【案例讨论19】四川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与济南天源通海酒业有限公司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2012〕民申字第887号)297

1.商标许可合同的解释299

2.实质性违反商标许可协议300

3.实质性违反商标许可协议: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300

4.经销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302

5.商标权用尽原则305

五、正当使用抗辩306

【案例讨论20】漳州宏宁家化公司与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公司申请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纠纷案(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2009〕民申字第1310号)307

1.正当使用抗辩与容易导致混淆311

2.正当使用抗辩与商标性使用314

3.“善意方式在必要范围内”315

4.商品名称使用与正当使用抗辩318

5.指示性商标正当使用320

六、在先使用抗辩321

七、非商标性使用的注册商标侵权行为323

(一)将他人注册商标用作企业字号323

(二)将他人注册商标用作网络域名332

(三)将他人注册商标用于关键词广告333

第六章 商业标志反仿冒保护339

一、企业名称339

【案例讨论21】佛山高明区正野电器实业有限公司等与佛山顺德区正野电器有限公司等不正当竞争纠纷案(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8〕民提字第36号)339

1.企业字号权益346

2.企业字号权益:人身权益与财产权益346

3.企业字号权益之间的抵触350

4.企业字号权益与注册商标权之间的抵触352

5.同形字号和商标之间的商誉迁移353

二、知名商品特有名称355

【案例讨论22】广东长兴科技保健品公司与新疆华世丹药业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4〕新民三终字第18号)356

1.“知名商品”特有名称与知名“商品特有名称”362

2.特有名称是具有显著特征的商品名称365

3.专利新产品名称不应受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366

4.新产品产品宣传与品牌宣传的矛盾367

【案例讨论23】厦门康士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与北京御生堂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不正当竞争纠纷案(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11〕民提字第60号)368

1.商品名称构成“特有名称”的显著性条件376

三、知名商品特有装潢376

【案例讨论24】蒙特莎公司与费列罗公司等不正当竞争纠纷再审案(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裁判书〔2006〕民三提字第3号)377

1.知名商品特有装潢权益的归属原则:在先知名与在先使用387

2.知名商品特有装潢权益的地域性391

3.文字图形类商品装潢的固有显著性392

4.“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392

5.知名商品特有装潢保护的期限394

6.注册商标专用权和嗣后知名商品特有装潢权益394

7.侵犯知名商品特有装潢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诉讼时效399

8.近似装潢商品长期市场并行经营400

四、虚假宣传行为400

【案例讨论25】福建省福清大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与福州南海岸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案(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0〕知终字第8号)401

1.虚假宣传405

2.比较广告407

第七章 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413

【案例讨论26】商标评审委员会与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商标行政纠纷上诉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2012〕高行终字第1081号)413

1.驰名未注册商标的跨境法律保护422

2.驰名注册商标的“跨类保护”423

3.反淡化保护的商标知名度水平424

4.反淡化保护的商标显著性要求427

5.驰名注册商标淡化侵权:减弱驰名商标的显著性428

6.驰名注册商标淡化侵权:贬损驰名商标的市场声誉430

7.驰名注册商标淡化侵权:不正当利用驰名商标的市场声誉430

8.驰名注册商标淡化侵权:排除事项433

后记4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