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食用菌研究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食用菌研究法
  • 杨新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53962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314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2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食用菌研究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显微镜及镜检材料的制备1

第一节 光学显微镜及其配套技术1

一、明视野显微镜2

二、相差显微镜4

三、荧光显微镜5

第二节 电子显微镜及其有关技术8

一、电子显微镜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8

二、透射电子显微镜及超薄切片9

三、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其制片12

主要参考文献14

第二章 食用菌标本的采集、鉴定及管理15

第一节 食用菌标本的采集15

一、采集用具16

二、采集方法16

三、采集时注意事项17

四、采集记录17

第二节 标本的制作18

一、标本的整理19

二、干标本的制作19

三、液浸标本的制作20

第三节 标本的鉴定21

第四节 标本的管理22

一、标本柜22

二、标本盒22

三、标本瓶23

四、标签23

五、菌类索引卡片23

六、标本的保藏23

主要参考文献24

第三章 菌种分离及保藏技术25

第一节 菌种分离26

一、分离工作所需要的用品26

二、分离前的准备工作27

三、菌种的分离27

四、菌种的制备32

五、菌种污染的原因及检查方法34

六、菌种的检验35

第二节 菌种保藏及复壮38

一、斜面低温保藏法39

二、锯木屑保藏法39

三、液体石蜡保藏法40

四、菌丝球保藏法41

五、液氮超低温保藏法41

主要参考文献42

第四章 栽培技术的理论与实践43

第一节 菇房栽培43

一、菇房栽培的原理43

二、菇房要求43

三、菇房栽培的形式45

四、菇房周年集约化栽培的原理和设计49

第二节 室外栽培55

一、室外栽培的原理55

二、室外栽培的主要形式55

第三节 人防工程栽培60

一、人防工程的特殊生态环境60

二、人防工程栽培食用菌60

主要参考文献61

第五章 贮藏与加工技术62

第一节 贮藏保鲜技术62

一、保鲜原理63

二、保鲜技术63

三、食用菌保鲜实例65

第二节 加工技术实例72

一、金针菇干制加工72

二、双抱蘑菇盐渍加工74

三、银耳罐藏加工76

四、香菇松加工技术78

五、香菇多糖注射液的制备方法80

主要参考文献84

第六章 食(药)用菌的深层发酵技术86

第一节 深层发酵的工艺流程87

一、灭菌和空气净化87

二、菌种的扩大培养89

三、培养基的筛选90

四、发酵设备92

五、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94

六、发酵过程的监测97

七、后处理工艺99

第二节 食(药)用菌深层发酵技术的应用99

一、液体菌种99

二、菌丝体产品100

三、菌类多搪的生产研究101

主要参考文献103

第七章 遗传育种技术104

第一节 食用菌的生活史与性征104

一、食用菌的生活史104

二、食用菌的性征108

第二节 高等担子菌子实体形成的遗传调节115

一、结实的多基因控制115

二、交配型基因对结实的控制116

三、单核体结实118

四、交配型基因与各种修饰基因的相互作用120

第三节 选择育种技术122

一、人工选择的概念122

二、选择育种的步骤123

第四节 杂交育种技术125

一、杂交育种中的几个基本问题125

二、杂交育种的一般步骤131

三、杂交育种的具体方法131

第五节 诱变育种技术134

一、诱变育种中的几个基本问题134

二、诱变育种的一般步骤136

三、诱变育种的具体方法137

主要参考文献140

第八章 营养物质及其基质的化学分析141

第一节 营养成分的测定141

一、总糖和还原糖的测定——3,5-二硝基水杨酸法141

二、碳水化合物的测定——酚硫酸法144

三、蛋白质的测定——凯氏定氮法和Bradford法145

四、脂肪的测定——索氏提取法150

五、金针菇中赖氨酸含量的测定152

第二节 维生素的测定154

一、维生素B1的测定——荧光法154

二、维生素C的测定——2,6-二氯酚靛酚法156

第三节 金属离子的测定159

一、钙的测定——间接滴定法159

二、铁的测定——比色法161

三、磷的测定——比色法162

第四节 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的测定164

一、纤维素的测定164

二、半纤维素的测定166

三、木质素的测定167

第九章 生理及生化研究法169

第一节 酶的分离纯化169

一、胞外纤维素酶的提取——盐析法169

二、纤维素酶的纯化——分子筛柱层析法脱盐172

三、纤维素酶的纯化——离子交换层析的应用174

第二节 酶活力的测定176

一、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177

二、蛋白酶活力的测定180

第三节 呼吸代谢的测定182

一、瓦氏(Warburg)呼吸计测压法182

二、木耳孢子呼吸强度测定187

第四节 电泳技术189

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溶法分离食用菌的酯酶同工酶189

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蛋白质分子量192

三、等电聚焦法测定食用菌蛋白质的等电点195

主要参考文献199

第十章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200

第一节 概论200

一、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简介200

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的意义201

三、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的进展201

第二节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的一般程序和关键步骤202

一、一般程序202

二、关键步骤202

第三节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的具体方法203

一、原生质体的分离203

二、原生质体的再生206

三、原生质体的融合209

四、融合子生产性能的检测216

主要参考文献216

第十一章 基因工程技术简介218

第一节 基因克隆技术219

一、目的基因的取得219

二、DNA的体外重组220

三、重组DNA的转化与扩增225

四、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225

第二节 基因文库技术226

一、目的片段的制备227

二、载体分子的制备229

三、目的片段与载体分子的连接230

四、体外包装及文库的构建231

五、文库的鉴定232

第三节 基因扩增技术233

一、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233

二、NASBA技术235

主要参考文献237

第十二章 病虫害及其防治239

第一节 病害及杂菌的防治240

一、病害的类型240

二、病害的诊断241

三、病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251

第二节 害虫的防治254

一、害虫调查254

二、害虫生活史的研究254

三、害虫防治255

四、螨类的防治260

五、其他病虫害的综合防治262

主要参考文献266

第十三章 试验设计及统计分析267

第一节 生物统计引论267

一、数理统计学研究的对象和作用267

二、生物统计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269

第二节 试验设计的原理270

一、试验的一般要求270

二、试验设计的原理271

三、常用试验设计的类型273

第三节 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275

一、两个样本平均数的比较275

二、多样本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279

第四节 直线相关289

一、相关的意义289

二、相关的类别289

三、相关系数290

第五节 卡平方(x2)测验292

一、卡平方(x2)的概念292

二、x2测验的步骤293

三、x2测验的应用293

第六节 聚类分析的原理与实例296

一、聚类分析的概念296

二、聚类分析的方法297

三、系统聚类法及其分类步骤298

四、聚类分析在食用菌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298

主要参考文献301

附录3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