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小麦超高产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小麦超高产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19/34387237.jpg)
- 傅兆麟编著 著
- 出版社: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707299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79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190页
- 主题词:小麦(学科: 栽培 学科: 研究) 小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小麦超高产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小麦超高产研究问题提出的背景1
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需要1
一、人口生存与发展的需要1
二、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2
(一)小麦在我国粮食安全中的战略地位2
(二)我国是小麦进口大国3
(三)近年我国小麦需求预测4
(四)我国小麦生产中的问题5
第二节 小麦生产与科研发展的需要5
一、小麦产量发展与相应栽培技术的研究应用6
二、小麦育种与小麦超高产育种研究9
第二章 小麦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14
第一节 光合产物的形成、积累与调节14
一、光合作用是小麦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14
二、改善光合性能是小麦实现超高产的根本途径15
三、协调小麦群体与个体的矛盾是改善光合性能的基础16
第二节 源、库关系与小麦超高产17
一、小麦植株与群体的源、库、流理论17
(一)源、库、流的概念17
(二)源、库、流间的关系18
二、小麦源、库对产量形成的影响19
三、源、库、流关系的研究在小麦超高产中的应用20
第三节 延缓小麦衰老是改善小麦生育后期光合性能提高粒重的有效途径22
第三章 小麦产量形成的系统分析24
第一节 产量形成影响因子系统分析24
一、产量形成因子的层次结构24
二、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制约关系27
(一)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单向制约关系27
(二)产量构成因素受制因素分析29
第二节 产量构成因素在产量提高过程中的作用分析33
一、单位面积穗数33
二、穗粒数34
三、粒重35
四、产量构成三因素对产量作用的次序分析36
(一)从小麦个体生长发育过程看群体的产量形成36
(二)从产量提高的历史过程看产量因素的作用次序37
(三)产量构成因素的协调问题38
第三节 影响小麦产量的栽培因子分析39
一、超高产麦田的土壤背景值分析39
(一)超高产对土壤营养状况的要求39
(二)超高产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量、需要量和施肥量41
(三)超高产对土壤结构和耕作层的要求42
二、超高产麦田的管理技术43
(一)培肥土壤地力43
(二)超高产小麦的种植密度问题45
(三)超高产小麦的行距配置问题52
(四)超高产麦田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配施问题54
(五)超高产麦田的氮肥后移问题56
第四章 超高产基因型的产量因素结构特点61
第一节 研究材料和方法62
一、研究材料62
二、分析项目和方法62
第二节 研究结果与分析63
一、超高产基因型的产量潜力分析63
二、超高产基因型产量因素结构特征分析63
(一)不同产量水平下产量因素结构特征的比较63
(二)不同类型超高产基因型间的产量因素构成特征77
三、超高产基因型产量因素构成的优化与模拟81
第五章 超高产小麦的品种类型问题83
第一节 超高产小麦品种类型及特点84
一、大穗型、中间型和多穗型品种84
二、根据分蘖成穗类型划分85
第二节 大穗型小麦品种的利用问题88
一、进一步加强大穗型小麦品种生长发育基础的研究88
二、进一步加强大穗型小麦品种相应栽培技术的研究89
第六章 超高产基因型的株型与冠层结构研究90
第一节 株型的研究90
一、研究材料和方法92
(一)株型结构研究方法92
(二)基因型的缓冲力指数研究方法92
二、研究结果分析93
(一)超高产基因型的株高构成93
(二)超高产基因型的叶片组成分析98
(三)不同器官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点107
(四)各节间单位茎长重量与单位茎粗比重指数分析110
(五)各叶片的比叶重构成112
(六)穗叶比和粒叶比构成特点114
(七)单株生产能力构成特点115
(八)超高产基因型的缓冲力指数116
第二节 小麦超高产基因型冠层结构的研究119
一、研究材料和方法119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121
(一)超高产基因型产量性状表现的一般特点121
(二)超高产基因型冠层性状表现的特点122
(三)超高产基因型冠层结构的生理性状特征129
(四)冠层结构形态和生理性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134
三、超高产基因型冠层结构的生产能力分析139
四、株型与冠层结构的关系141
第三节 株型和冠层结构研究是超高产育种的重要基础142
第七章 小麦超高产问题讨论144
第一节 超高产基因型主要性状的改良问题144
一、产量与产量因素结构的遗传改良144
(一)超高产基因型的产量因素构成特点144
(二)超高产基因型产量性状改良的主攻方向145
二、株型与冠层性状的改良146
(一)株型性状146
(二)冠层结构150
三、育种途径与方法151
(一)亲本利用与种质资源创新151
(二)传统育种技术与现代育种技术相结合152
(三)加强超高产育种基地建设及其鉴定方法的改进153
第二节 超高产的生态与栽培环境问题153
一、超高产小麦的生态条件153
二、超高产小麦的栽培措施问题154
(一)小麦超高产栽培的基本原则154
(二)小麦超高产栽培的技术要点154
参考文献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