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技术哲学 理论与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科学技术哲学 理论与方法](https://www.shukui.net/cover/68/34376912.jpg)
- 陈光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77263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29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39页
- 主题词:科学哲学-研究;技术哲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科学技术哲学 理论与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自然观29
第一章 系统自然观29
第一节 自然界的系统存在29
一、物质联系的系统方式30
二、自然界物质存在的系统特性38
第二节 自然界系统的层次结构44
一、层次结构的基本特征44
二、自然界的基本层次46
三、层次结构的联系与过渡50
第二章 演进自然观57
第一节 自然界的运动与发展57
一、科学分类的基础: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区别与联系57
二、技术过程的基础:自然界运动形式的转化与守恒60
第二节 自然界的历史性62
一、自然界的演进过程62
二、自然界演化的方向66
一、矛盾是自然界运动与演化的根本动力71
第三节 自然界演进的规律性71
二、自然界演化的渐变与突变76
三、自然界演化的周期性79
第三章 生态自然观84
第一节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84
一、人类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85
二、自然界是人及其生产活动的基本前提86
第二节 人工自然是人与自然界的中介88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88
二、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91
三、人工自然的类型、特征和演进94
四、人工自然的扩大与自然界的平衡97
第三节 生态自然102
一、自然界的自净能力102
二、自然界的再生能力104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106
一、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必要性106
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可能性和基本条件109
三、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和前景111
第二篇 科学技术观119
第四章 系统科学技术观119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性质和体系结构119
一、科学的性质和特征119
二、技术的性质和特征124
三、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128
四、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131
一、科学劳动者138
第二节 科技生产力系统138
二、科学仪器148
三、科学对象151
第五章 历史科学技术观157
第一节 自然科学的发展模式157
一、科学发展的基本矛盾157
二、科学发展的主要形式159
三、关于科学发展一般模式的评述161
一、技术发展的基本矛盾170
第二节 技术的发展模式170
二、技术发展的主要形式172
三、关于技术发展一般模式的评述174
第六章 社会科学技术观179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179
一、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179
二、科学的社会组织187
三、科学的社会支持系统190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194
一、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物质文明的昌盛194
二、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199
三、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结构的变革204
第三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208
一、社会诸因素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208
二、社会需求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221
第四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控制224
一、科学技术发展的二重性224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评价230
第七章 创新科学技术观242
第一节 技术创新概述243
一、技术创新的来源、分类和意义243
二、技术创新的过程和动力249
三、科技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254
第二节 高技术产业化258
一、高技术产业化的含义、特征、条件和过程258
二、中国高技术产业化的实践262
第一节 科学研究方法的结构271
一、科学研究及其一般过程271
第三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271
第八章 科研方法的结构和科学研究选题271
二、科学方法及其层次275
第二节 科学问题和科研选题278
一、科学问题278
二、科研选题289
一、调查方法的含义、分类和特点301
第九章 获取科学材料的方法301
第一节 调查方法301
二、调查方法的应用304
第二节 观察方法306
一、观察方法的含义、分类和特点306
二、观察方法的使用312
第三节 实验方法315
一、实验方法的含义、分类和特点315
二、实验方法的使用320
第四节 模拟方法323
一、模拟方法的含义、分类和特点323
二、模拟方法的应用328
第十章 整理科学材料的理性思维方法331
第一节 归纳方法331
一、归纳方法及其特点331
二、归纳方法的分类与作用332
一、类比方法及其特点340
第二节类比方法340
三、归纳法的使用340
二、类比方法的分类341
三、类比方法的使用342
第三节 数学方法345
一、数学方法及其特点345
二、数学方法的类型346
三、数学方法的作用353
第十一章 建立科学理论的方法355
第一节 科学理论与科学假说355
一、科学理论的一般特征355
二、科学假说的一般特征358
三、建立假说的原则363
四、假说的检验366
第二节 演绎方法370
一、演绎方法及其特点370
二、演绎方法的使用371
一、系统、系统科学和系统科学方法374
第三节 系统科学方法374
二、系统科学方法的使用375
三、常用的几种系统科学方法380
第十二章 创造性思维方法391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方法概述391
一、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含义和特点391
二、创造性思维方法与逻辑思维方法的区别与联系394
三、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399
四、创造性思维的方向和结果409
五、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412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应用414
一、智力激励法414
二、设问法418
三、联想组合法421
四、列举法423
五、形态分析法425
六、系统提问法427
后记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