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医学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
  • 季晓辉,张建琼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9469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61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48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医学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3

前言3

第一篇 医学免疫学3

第一章 医学免疫学绪论3

一、基础知识3

目录3

二、分子免疫学4

三、当代免疫学的重大发展和发现4

一、基础知识8

第二章 抗原8

二、抗原决定簇的分类11

三、抗原-抗体反应的特性13

四、胸腺依赖抗原和胸腺非依赖抗原14

五、异嗜性抗原和Rh血型抗原15

六、超抗原16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18

一、基础知识18

二、免疫球蛋白独特型及其生物学意义24

三、免疫球蛋白的遗传标记25

四、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和特点26

五、基因工程抗体26

六、免疫球蛋白水平及其临床意义27

第四章 补体系统29

一、基础知识29

二、补体系统的组成31

三、补体活化的调节32

四、补体受体的生物学作用33

五、补体系统的异常与疾病34

第五章 免疫系统36

一、基础知识36

二、黏膜免疫系统和皮肤免疫系统36

三、组织或细胞表面的膜结合型免疫分子38

第六章 免疫细胞44

一、基础知识44

二、T细胞46

三、B细胞51

四、NK细胞54

五、抗原递呈细胞55

六、造血干细胞56

第七章 细胞因子58

一、基础知识58

二、细胞因子的概念59

三、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59

四、细胞因子的分类和生物学活性59

五、细胞因子的受体64

六、细胞因子与疾病65

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67

一、基础知识67

二、HLA复合体及其产物68

三、HLA的生物学意义69

四、HLA的医学意义71

第九章 免疫应答74

一、基础知识74

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75

三、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80

四、超抗原激发的T、B细胞活化82

第十章 免疫耐受83

一、基础知识83

二、免疫耐受的特性83

三、免疫耐受现象84

四、免疫耐受形成的条件84

五、免疫耐受机制85

六、免疫耐受的临床意义87

一、基础知识90

第十一章 免疫调节90

二、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91

三、TH1和TH2细胞的相互调节与T细胞网络平衡92

四、独特型-抗独特型网络的调节作用及其应用93

五、免疫细胞膜受体分子的调节作用93

六、Fas及其配体诱导的细胞凋亡对免疫应答的负反馈调节95

七、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95

第十二章 超敏反应97

一、基础知识97

二、Ⅰ型超敏反应的个体差异105

三、Ⅰ型超敏反应的迟缓相及其与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异同106

四、Ⅰ型超敏反应的调节107

五、Ⅱ、Ⅲ型超敏反应肾小球肾炎和刺激型/兴奋型Ⅱ型超敏反应108

六、刺激型/兴奋型Ⅱ型超敏反应109

七、Ⅲ型超敏反应过敏性休克样反应与Ⅰ型超敏反应过敏性休克109

八、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传染性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110

九、超敏反应与药物过敏110

十、各型超敏反应比较110

一、基础知识112

第十三章 抗感染免疫112

二、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作用113

三、补体的作用114

四、干扰素的作用114

五、NK细胞的作用115

六、抗体的作用115

七、细胞免疫的作用116

八、各免疫因素的分工协作117

一、基础知识118

第十四章 免疫学检测118

二、近年发展的新的免疫学检测方法123

三、细胞因子检测128

第十五章 免疫学防治130

一、基础知识130

二、新型疫苗的发展132

三、免疫治疗134

一、基础知识140

二、自身免疫及其生理、病理意义140

第十六章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140

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有关概念141

四、自身免疫病的致病相关因素143

五、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原则和基本措施146

六、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病147

第十七章 免疫缺陷病150

一、免疫缺陷病的分类150

二、免疫缺陷病的一般特征151

三、常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151

四、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155

第十八章 免疫增生病158

一、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159

二、淋巴细胞白血病160

三、淋巴瘤162

四、浆细胞恶性增生病163

第十九章 肿瘤免疫学165

一、肿瘤抗原165

二、机体抗肿瘤免疫机制和肿瘤的免疫逃逸167

三、肿瘤的免疫学检测168

四、肿瘤的免疫治疗169

第二十章 移植免疫172

一、移植抗原172

二、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173

三、延长移植物存活的措施175

四、常见临床移植的特点177

医学免疫学教学病例讨论179

二、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185

一、基础知识185

第二篇 医学微生物学185

第二十一章 医学微生物学绪论185

三、医学微生物学的起源与发展191

第二十二章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195

一、基础知识195

二、细菌细胞壁结构差异及其医学意义196

三、细胞质内的重要结构及其生物医学意义199

四、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201

五、L型细菌及其医学意义204

一、基础知识205

第二十三章 细胞的生理205

二、细菌生长繁殖对氧的要求207

三、细菌的生化反应及其医学意义208

四、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生物医学意义209

五、细菌的人工培养及其意义210

第二十四章 消毒与灭菌212

一、基础知识212

二、湿热灭菌优于干热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213

三、化学消毒剂的种类与浓度以及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214

一、基础知识217

第二十五章 噬菌体217

二、温和噬菌体与细菌间遗传物质转移218

三、噬菌体的实际应用219

第二十六章 细菌的遗传变异221

一、基础知识221

二、细菌遗传性的物质基础222

三、细菌遗传变异的机制224

四、细菌的耐药性227

一、基础知识231

第二十七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231

二、胞外菌的感染与免疫232

三、细菌毒素中毒性疾病及其免疫236

四、胞内菌的感染与免疫236

第二十八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241

一、基础知识241

二、细菌学诊断242

三、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防治248

一、基础知识250

第二十九章 球菌250

二、葡萄球菌252

三、链球菌和肺炎球菌254

四、奈瑟菌属256

第三十章 肠道杆菌258

一、基础知识258

二、大肠埃希菌属259

三、志贺菌属261

四、沙门菌属263

五、其他肠道杆菌268

第三十一章 弧菌属269

一、基础知识269

二、霍乱弧菌269

三、副溶血性弧菌272

第三十二章 厌氧性细菌274

一、基础知识274

二、破伤风梭菌276

三、产气荚膜梭菌278

五、艰难梭菌280

四、肉毒梭菌280

六、无芽胞厌氧菌281

第三十三章 棒状杆菌属283

一、基础知识283

二、白喉棒状杆菌283

第三十四章 分枝杆菌属287

一、基础知识287

二、结核分枝杆菌288

三、麻风杆菌293

第三十五章 动物源性细菌294

一、基础知识294

二、布氏杆菌295

三、鼠疫耶氏杆菌297

四、炭疽芽胞杆菌299

第三十六章 其他细菌302

一、流感嗜血杆菌302

二、百日咳鲍氏杆菌304

三、幽门螺杆菌305

四、嗜肺军团菌307

五、空肠弯曲菌308

六、绿脓假单胞菌309

第三十七章 放线菌属和诺卡菌属311

一、基础知识311

二、放线菌属311

三、诺卡菌属313

第三十八章 支原体315

一、基础知识315

二、支原体的一般性状315

四、泌尿生殖道支原体318

三、肺炎支原体318

第三十九章 立克次体320

一、基础知识320

二、立克次体的一般性状320

三、引起斑疹伤寒的立克次体324

四、恙虫病立克次体324

五、Q热柯克斯体325

第四十章 衣原体326

一、基础知识326

二、沙眼衣原体328

三、肺炎衣原体330

第四十一章 螺旋体332

一、基础知识332

二、钩端螺旋体333

三、梅毒螺旋体337

四、伯氏疏螺旋体340

五、回归热疏螺旋体341

一、基础知识342

第四十二章 真菌学342

二、真菌的生物学特性343

三、真菌感染345

四、浅部真菌病347

五、深部真菌病348

第四十三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352

一、基础知识352

二、病毒的形态学353

三、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353

四、病毒的增殖356

五、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360

六、病毒的遗传变异361

七、亚病毒363

八、病毒的分类363

第四十四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364

一、基础知识364

二、病毒的垂直传播366

三、持续性病毒感染367

四、不同病毒感染类型的免疫370

五、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损伤作用371

一、病毒感染的检查373

第四十五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373

二、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379

第四十六章 呼吸道病毒382

一、基础知识382

二、流行性感冒病毒383

三、麻疹病毒387

四、其他副黏病毒389

五、其他呼吸道病毒391

一、基础知识394

第四十七章 肠道病毒和急性胃肠炎病毒394

二、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型肠道病毒68-71型397

三、急性胃肠炎病毒398

第四十八章 肝炎病毒402

一、基础知识402

二、甲型肝炎病毒403

三、乙型肝炎病毒406

四、丙型肝炎病毒415

五、丁型肝炎病毒417

六、戊型肝炎病毒419

第四十九章 虫媒病毒421

一、基础知识421

二、虫媒病毒421

三、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422

四、森林脑炎病毒424

五、登革病毒424

一、基础知识426

二、汉坦病毒426

第五十章 出血热病毒426

三、新疆出血热病毒429

第五十一章 疱疹病毒430

一、基础知识430

二、单纯疱疹病毒431

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432

四、巨细胞病毒433

五、EB病毒434

一、基础知识437

第五十二章 逆转录病毒437

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438

三、人类嗜T细胞病毒Ⅰ型、Ⅱ型444

第五十三章 其他病毒446

一、基础知识446

二、狂犬病病毒447

三、人乳头瘤病毒448

四、人微小病毒B19450

第五十四章 朊病毒451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病例讨论45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