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论著选读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论著选读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7/30354695.jpg)
- 冯克诚总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
- ISBN:7801764536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75页
- 文件大小:86MB
- 文件页数:283页
- 主题词:杜威,G.(1859~1952)-教育思想-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论著选读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美]约翰·杜威2
杜威教育活动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2
杜威的生平与教育实践2
杜威教育改革思想6
(一)教育改革的必要性——论社会变革对教育变革的影响7
(二)教育改革的作用——论教育改革对社会变革的作用8
(三)教育改革的对象——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和分析10
(四)教育改革的内容——论学制、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改革12
(五)论教育改革中的试验与推广15
杜威的“生长目的论”16
(一)生长的涵义17
(二)生长的条件18
(三)生长的内容20
(四)生长的方向21
(五)生长的过程23
(六)生长目的论的积极意义与不足25
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27
(一)道德的本质27
(二)道德教育的途径29
(三)德育理论的意义32
杜威教育理论中的辩证法36
(一)关于教育目的的辩证法37
(二)关于教师的作用和地位的辩证法39
(三)关于儿童与教材、课程关系的辩证法41
杜威的课程观45
(一)儿童、知识和社会相统一的课程设计观45
(二)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结合的课程形态观49
(三)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相统一的课程评价观54
杜威课程论的伦理基础及特征55
(一)杜威课程论的伦理基础55
(二)杜威课程论的主要特征57
杜威教育思想中的价值和意义62
(一)独具特色的思想性63
(二)具有批判继承教育历史遗产的启发性65
(三)成熟时期突出鲜明的针对性67
(四)富于时代色彩的新颖性69
创造性思维态度的训练72
(一)训练“虚心”——好奇求新、勇于探索的思维态度72
(二)训练“全心”——全心全意、兴趣专注的思维态度74
(三)训练“责任心”——坚持、负责、一丝不苟的思维态度75
(四)杜威训练创造性思维态度的思想的影响与评价76
从“活动作业”到“分科教学”的课程论思想77
(一)杜威为什么反对传统的课程和教材而主张学校里应以“活动作业”为中心呢?78
(二)在杜威从事教育工作的中期,他对课程与教材的见解发生了变化80
(三)杜威从事教育的后期,他的课程论思想是83
杜威课程理论中的“经验”概念85
(一)经验的含义85
(二)经验的原则88
(三)“教育即经验改造”的含义91
杜威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93
(一)思维与智能93
(二)教学与思维95
(三)思维力培养97
杜威学校与社会教育思想研究102
杜威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102
(一)现代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102
(二)现代民主主义政治制度革新的必然要求104
(三)以现代社会哲学或生活哲学为其理论依据106
(四)现代国际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08
康德和杜威道德哲学&理查德·罗蒂111
杜威思想的当代意义121
(一)杜威思想的重要性121
(二)关注社会和生活的实践哲学122
(三)西方思想的中国化123
(四)逻辑:规范的还是生活经验的?123
(五)审美经验与艺术化生活124
杜威民主思想与民主理论的分析框架125
(一)演进论的民主运作论125
(二)协调论的民主功能论127
(三)手段论的民主本质论129
(四)平等论的民主价值论131
《明日之学校》选读136
悉尼·胡克为《杜威全集》(中期著作)第八卷《明日之学校》写的导言136
第一章 教育即自然发展140
第二章 教育即自然发展的一个实验146
第三章 自然生长中的四个要素156
第四章 课程的改组165
第五章 游戏183
第六章 自由与个性196
第七章 学校与社会的关系211
第八章 作为社会改良机构的学校228
第九章 工业与教育再整顿238
第十章 工业教育247
第十一章 民主与教育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