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国民党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刘健清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 ISBN:7805193592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789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82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国民党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中国资产阶级政党的诞生3
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3
第一章革命团体的出现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形成3
一19世纪末的中国社会3
(一)空前的民族危机3
目 录5
序言…………………………………………………贾亦斌5
序言………………………………………………彭 明5
绪论5
(一)反对袁世凯专制集权 16
(二)民族民主革命意识的觉醒7
(二)宋教仁被刺 19
(三)中国资产阶级的诞生11
(一)孙中山革命思想的产生14
二孙中山与兴中会14
(二)兴中会的创立17
(三)第一次武装起义20
三“最艰难困苦之时代”24
(一)“革命党”流亡海外24
(二)保皇党打击排挤27
四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30
(一)在困境中奋起30
(二)“革命排满”风潮34
(三)秘密革命团体的涌现39
第二章 中国同盟会的诞生辛亥革命的胜利43
(一)“合成一个大党”43
一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纲43
(二)完整的民主主义政纲47
二 两个革命高潮(上)——理论决战51
(一)同保皇派的大论战51
(二)撒向神州的火种55
三 两个革命高潮(下)——武装起义59
(一)联络会党举义59
(二)运动新军倒戈61
四 内部危机和自我调适65
(一)倒孙风潮65
(二)组织衍变68
(三)中部总会的崛起72
二 中国国民党联俄、容共政策的形成 173
(一)两湖革命势力的发展76
五缔造民国与推翻帝制76
(二)武昌起义和全国光复79
(三)组建共和国的斗争82
(四)埋葬封建君主专制制度85
(一)革命领导权的出让91
第三章 国民党的组建二次革命的发动91
一“革命军起,革命党消”91
第二编 从国民党到中华革命党91
民主革命的曲折发展91
(二)同盟会的改组与退化94
(一)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97
二 国民党的建立97
(二)国民党的组成102
三防制独裁 保卫民国106
四二次革命惨遭镇压112
(一)赣宁起兵112
(二)组织瓦解116
第四章再建中华革命党孙中山的理论探索120
(一)孙、黄分歧120
一 中华革命党的组建120
(二)重新组党123
(三)“二民主义”政纲127
二讨袁护国 制止复辟131
(一)重树武装讨袁大旗131
(二)奋力规复共和135
三 中华革命党式微139
(一)下令“停战” “停止党务”139
(二)组织涣散共和垂危143
(三)护法讨逆孑然惨败147
(一)“民权初步”的设计151
四孙中山的理论探索151
(二)“孙文学说”的形成154
(三)“实业计划”的酝酿159
第三编 中国国民党的重大转折167
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167
第五章 中国国民党的改组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167
一 中国国民党的再建和挫折167
(一)中华革命党改建为中国国民党167
(二)重建革命基地和陈炯明叛变171
(一)孙中山的转变173
(二)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国际176
(三)国共合作的开端181
三 中国国民党的改组183
(一)党务改进183
(二)再建革命基地和基层组织186
(三)“一全大会”的准备189
四 “一全大会”193
(一)大会召开和“一大”宣言193
(二)新《总章》和决议196
(三)召开一中全会200
五黄埔军校和党军的发端202
(一)军校的筹建202
(二)平息商团叛乱和党军的发端204
六 中国国民党的蓬勃发展207
(一)国共合作的巩固207
(二)地方党组织的发展211
(三)工农运动的兴起212
一孙中山逝世和一届三中全会217
(一)孙中山北上逝世217
第六章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党内反共派的形成217
(二)反动势力抬头220
(三)“一届三中全会”224
二 建立广东国民政府228
(一)初建党军和肃清杨、刘228
(二)成立国民政府230
(三)廖仲恺被害233
(四)统一两广235
三“西山会议”和“二全大会”237
(一)戴季陶主义的出笼237
(二)“两山会议”241
(三)“二全大会”244
四 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249
(一)蒋介石弄权249
(二)中山舰事件253
(三)整理党务案256
第七章北伐胜利进军国共合作破裂261
一 北伐的准备与进军261
(一)北伐的决策与出师261
(二)党军体制的完善和强化262
(三)北伐的胜利进军266
(一)广州联席会议268
二党争与党权运动268
(二)迁都之争与武汉联席会议271
三 武汉时期国民党的方针政策275
(一)对内政策和工农运动的发展275
(二)对外方针与汉浔租界的收回278
(三)二届三中全会280
四蒋介石公开反共284
(一)底定东南284
(二)“四·一二”政变与“清党”287
(三)汉宁对峙290
五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292
(一)武汉讨蒋292
(二)武汉政府急速右转294
(三)国共合作的破裂298
第四编 中国国民党执政地位的巩固305
十年施政的得失305
第八章国民党内的派别斗争一党专政的建立305
一中央特别委员会305
(一)党统之争305
(二)特别委员会成立309
二二届四中全会312
(一)宁粤纠纷与广州事变312
(二)下野后的蒋介石315
(三)四中全会319
三训政纲领322
(一)二次北伐与“统一”322
(二)《训政纲领》的产生325
(三)裁兵风波329
四三全大会332
(一)改组派的出现332
(二)南北党潮334
(三)三全大会的议案338
五 中央党部扩大会议342
(一)混战与护党342
(二)中原大战345
(三)扩大会议347
六 中央非常会议351
(一)约法之争351
(二)非常会议的成立355
第九章 日本入侵中国东北国民党“安内攘外”359
一对日不抵抗政策359
(一)“九·一八”事变359
(二)不抵抗政策362
二 国难中的派系妥协363
(一)上海和平会议363
(二)三个“四全大会”367
三蒋汪联合执政370
(一)四届一中全会与孙科政府370
(二)蒋汪联盟出台373
四 党务与特务376
(一)党务工作与个人集权376
(二)特务体系和保甲制度的建立379
五“攘外必先安内”政策382
(一)“安内攘外”政策的制定382
(二)“安内”——治标与治本386
(三)“攘外”——妥协加求援391
一 华北危机395
(一)“四不方针”395
第十章华北危机的出现国民党对日方针的转变395
(二)镇压抗日救亡运动398
二五全大会后的内外政策402
(一)五全大会402
(二)对中共和日本政策的转变406
三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412
(一)“国民经济建设运动”412
(二)加强国防的措施415
四西安事变和五届三中全会420
(一)两广事变420
(二)西安事变422
(三)五届三中全会427
第五编 中国国民党的“抗战建国”433
统治地位逐渐削弱433
第十一章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期抗战433
一抗日战争的爆发433
(一)卢沟桥事变433
(二)“准备应战”的决心436
二初期抗战方针439
(一)战略方针的制定439
(二)谋和幻想的破灭442
(一)华北狙击446
三正面战场446
(二)淞沪血战449
(三)阻敌南下西进451
(四)保卫大武汉454
四 临全大会与《抗战建国纲领》455
(一)临全大会与设立“总裁”455
(二)《抗战建国纲领》457
五国民参政会460
(一)国民参政会的建立460
(二)一届一次参政会463
(一)转入战时经济466
六抗战初期经济文化政策466
(二)抗战初期文化469
第十二章国民党政策重心的转移二期抗战与反共摩擦472
一亲日派公开投敌472
(一)日本的诱降政策472
(二)汪精卫集团叛党叛国474
二 汪伪党中央政权的出笼479
(一)汪伪国民党“六大”479
(二)南京伪政权的建立483
三五届五中全会486
(一)五届五中全会的召开486
(二)“溶共”、“反共”政策的制定489
四反共摩擦492
(一)中日秘密会谈492
(三)发动皖南事变493
(二)制造反共摩擦494
五“二期抗战”502
(一)南岳军事会议502
(二)反击日军的“有限进攻”504
第十三章一党专政体制的强化抗战后期的危机509
一加强一党专制统治509
(一)加入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509
(二)全国党化512
(三)全党特务化515
(四)五届九中全会519
二后期对日作战523
(一)长沙会战与入缅作战523
(二)豫湘桂战役大溃退525
三 垄断大后方经济528
(一)金融外贸统制528
(二)工农业统制及通货膨胀政策530
四 加紧压制国民参政运动533
(一)抵制民主宪政改革533
仁)《中华民国宪法》的颁布534
(二)反对建立联合政府536
五六全大会539
(一)新专制主义的理论纲领539
(二)六全大会的召开542
(三)国民党的腐败544
第六编 中国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549
在大陆统治的总崩溃549
第十四章国民党的和谈与备战549
一战后政局与受降549
(一)日本投降549
(二)受降方针551
(三)经济接收551
二 国共谈判和政协会议557
(一)重庆谈判557
(二)政协会议560
三六届二中全会563
(一)战后党务563
(二)二中全会566
(三)对政协决议的背离569
四 马歇尔调处571
(一)来华使命571
(二)三方谈判573
(三)调处失败576
五巩固专制统治的措施579
(一)压制民主运动579
(二)包围解放区582
第十五章发动内战与召开国大585
一 内战的发动与失利585
(一)发动全面内战585
(二)军事进攻受挫587
二制宪“国大”591
(一)国大的召开591
三危机的出现597
(一)对美依附的加深597
(二)经济政治危机的显露600
四六届三中全会与政府改组604
(一)全会的召开604
(二)改组政府606
五 军事颓势的出现609
(一)关闭和谈之门609
(二)重点进攻失败612
第十六章 国民党政权的全面危机大陆统治的总崩溃616
一六届四中全会616
(一)“戡乱总动员”616
(二)党团合并619
(三)分区作战失败621
二政治危机的深化626
(一)行宪国大的纷争626
(二)内部矛盾加剧630
三财政经济崩溃634
(一)财政窘困通货膨胀634
(二)经济全面恶化637
四 军事决战惨败642
(一)南京军事检讨会议642
(二)三大主力集团被歼645
(一)元旦文告与北平谈判650
五最后的挣扎与败亡650
(二)非常委员会与蒋介石复出655
(三)联防瓦解与败退台湾658
第七编国民党退据台湾665
台湾四十年政治经济的演变665
第十七章国民党退台后的改造初期治台政策665
一 台湾光复与国民党统治665
(一)台湾的光复665
(二)陈诚主台667
二 国民党立足台湾670
(一)国民党的“改造”670
(二)和平土地改革676
(三)财政经济措施680
(四)重建美台关系685
三巩固“党治”和蒋系集权687
(一)蒋系权力中心的重建687
(二)党内斗争与吴、孙事件691
四 美蒋“共同防御条约”和美国国会“台湾决议案”693
(一)美蒋联合保台反共693
(二)“五·二四”反美事件696
五五十年代的经济发展699
(一)“经安会”与“四年计划”699
(二)“农复会”与五十年代的农业702
(三)替代进口工业政策的实施705
第十八章国民党高压统治台湾经济的转型708
一加强专制统治与“反攻复国”708
(一)党禁与专制708
(二)从“八全大会”到“九全大会”712
(三)反攻大陆计划的失败716
二 文化专制与“复兴运动”718
(一)围剿《自由中国》718
(二)《文星》杂志与李敖文案721
(三)“中华文化复兴运动”724
(一)促进转型的政策措施730
三经济转型与三期发展计划730
(二)出口加工区与出口加工工业的发展733
(三)三、四、五期经济计划735
四“内政”“外交”的变化738
(一)“十全大会”738
(二)父权子替742
(三)“外交”孤立745
第十九章国民党“革新保台”“大陆政策”的调整751
一蒋经国的“新政”751
(一)“保钓运动”与“革新”保台派751
(二)七十年代的“新政”753
(三)民主运动再起759
二 经济调整与工业升级762
(一)紧缩与调整762
(二)工业升级766
三“政治革新”769
(一)党外运动的兴起769
(二)十二届三中全会772
四李登辉上台776
(一)第一位台籍“总统”776
(二)“十三全大会”780
(三)李氏治台新方针783
后记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