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文明全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政治文明全书
  • 康健,晓韦,石谦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21505280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70页
  • 文件大小:172MB
  • 文件页数:2709页
  • 主题词:政治思想史-研究-世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政治文明全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主编寄语什么是政治文明及本书的逻辑架构1

导论 什么是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

一“政治文明”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1

目 录1

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3

一雅典的兴起5

上编 政治制度文明——以权力制约权力5

第一卷政治文明与政治制度5

第一章雅典民主5

第一节雅典兴起与伯里克利5

三 政治文明的涵义、结构与战略目标7

二伯里克利7

一民主的胚胎12

第二节雅典政制12

二法律15

三审判17

四行政20

四 政治文明与文明政治22

第二章罗马共和24

第一节贵族与平民24

一罗马贵族24

二罗马平民24

五制度移植促进政治文明发展26

第二节罗马共和28

一立法者28

六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涵义、目标与思想基础31

二选任官31

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34

七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要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34

三罗马法的起源34

四共和时代的军队36

第一节英国国会两院38

一英国下院38

第三章英国政治制度38

八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中国的政治现代化39

二英国上院50

第二节英国国王与内阁53

一握有象征性权力的英国国王53

二掌握实权的英国内阁与政府55

第三节英国政党58

一英国政党的产生与发展58

二工党与保守党60

第四章美国政治制度64

第一节美国国会64

一美国国会议员的选举和议员豁免权64

二美国国会的组织和立法程序70

第二节美国的总统、副总统与国家行政机构78

一美国总统、副总统的选举、继任与弹劾78

二美国总统的权力85

三美国联邦政府行政机构90

第三节美国的司法制度93

一美国法院的组织系统93

二美国的司法诉讼程序94

三美国的司法审查制度96

第四节美国的政党与利益集团96

一美国政党的历史发展96

二美国的民主党与共和党98

三美国的利益集团100

附一(英)密尔《代议制政府》摘要102

附二(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摘要150

第二卷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171

第一章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一般讨论171

第一节关于马克思主义分权理论171

一实事求是地评价资产阶级的分权原则171

二社会主义国家应当采取分权制175

第二节列宁晚年的权力制约思想180

一权力制约的必要性180

二权力的分立:党和苏维埃权力的明确划分181

四人民群众在权力制约、监督中的主体作用182

三权力监督机构的完善182

五权力制约的重点和范围183

六权力制约的法律保证184

第三节毛泽东关于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设想186

一论政治民主制与行政集中制186

二论联合政府194

第四节社会主义集权体制的形成与演变237

一从集中制到民主制再到集中制——民主集中制的由来与237

实质237

二苏联集权政治体制的形成245

三中国集权政治体制的形成与演变266

四 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历史考察284

第五节邓小平论政治体制改革305

一邓小平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305

二邓小平论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319

三 中共“十二大”以来历次党代会政治报告关于政治体制324

改革的论述324

第六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发展472

一政治民主化与行政高效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发展472

的目标472

二市场经济转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发展的基础486

三政治文化重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发展的条件498

四和平的革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发展的道路503

发展的方针514

五稳定中的发展与发展中的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514

第二章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政治制度设计:一党执政534

与多党参政的政党制度534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534

一中国的民主党派534

二多党合作制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功能536

三多党合作制的重要组织形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538

四多党合作制的新发展540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生活的领导542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生活的涵义与依据542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生活的中介和方式543

三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546

第三节关于党的领导体制改革的初步设想549

一政治体制改革突破口:发展党内民主549

二关于党的领导体制改革553

三关于党内民主建设563

四关于改革开放时期的党内关系578

第三章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政治制度设计:全国人民587

代表大会制度587

第一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587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587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600

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604

第二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613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织613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622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629

第三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635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的组织635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的工作职责638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的会议制度和工作方法642

第四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645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法律地位和基本职责645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和任期646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会议期间的工作648

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653

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执行代表职务的保障658

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停止执行代表职务和代表资格的661

终止661

七 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监督、罢免和代表的辞职、补选662

第五节人民代表大会:民主化的立法与立法的民主化664

一民主化立法的几项原则665

二立法民主化的几个环节674

三 人大立法:在争议中走向成熟688

四 人大权力:从“原则”到“细则”690

第一节 国务院的组织692

一国务院的性质和地位692

第四章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政治制度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692

二国务院的组成和任期693

三国务院的领导体制694

四国务院行政机构698

第二节国务院的职权706

一国务院的行政立法权和提案权706

二国务院的行政领导和管理权711

三国务院的经济管理权716

四国务院的社会管理权722

五 国务院的外交和国防建设事业的管理权753

一我国行政机构改革势在必行759

第三节关于我国行政体制的改革759

二行政体制改革与行政现代化761

三政府发展目标与途径的一般分析769

第五章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政治制度设计:人民法院777

第一节人民法院的组织777

一人民法院的性质和地位777

二人民法院的产生779

三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781

第二节人民法院的职权783

一人民法院的任务783

二人民法院的管辖785

三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原则786

一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的程序793

第三节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程序793

二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程序816

三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程序856

第四节法院制度改革与法院制度现代化871

一现代型法院的制度特征871

二中国法院制度的两重特征872

三中国法院制度改革的难题与立场873

四 司法程序的独立性、理性化、公正性879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政治制度设计:人民检察院886

第一节 人民检察院的组织886

一人民检察院的组织系统886

二人民检察院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关系909

一人民检察院的任务916

第二节人民检察院的职权916

二人民检察院的职权919

三 人民检察院的活动原则983

第三节 人民检察院的工作程序996

一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案件的立案程序996

二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程序1003

三人民检察院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程序1020

四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程序1025

五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和支持公诉程序1031

六人民检察院审判监督程序1044

七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程序1056

八人民检察院复查申诉案件的程序1063

九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诉讼的检察程序1068

第四节关于我国检察制度改革1070

一检察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070

二检察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1077

三现阶段检察制度改革措施的完善和深化1083

四检察业务改革的若干问题1087

附一中国共产党章程1095

附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114

附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组织法1176

附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代表法及议事规则1211

第一章 政治文明与实践理性1245

一古希腊人的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1245

第一节古希腊人的实践理性1245

下篇 政治观念文明——实践理性 自由观念1245

第一卷 政治文明与政治观念1245

平等观念 民主观念 法治观念1245

二古希腊人的理性与精神1251

第二节英国经验主义1264

一不列颠经验主义1264

二培根与实验主义1281

第三节美国实用主义1284

一“平民的”哲学1284

二民主的哲学1290

三实用主义与政治民主1305

附一(英)培根著作摘要1322

附二(英)休谟著作摘要1339

附三 (美)詹姆士《实用主义》摘要1350

第二章自由观念1400

第一节西方古代自由史1400

一古希腊罗马自由史1400

二基督教自由史1416

第二节 从古典的自由主义到现代自由主义1433

一从基督教到古典自由主义1433

二英国政治传统中的“自由”观念1441

三美国宪政的自由主义精神1451

四 自由主义在法国1466

五 自由主义与德国的命运1471

六西方新自由主义政治思潮1480

七当代自由主义的发展趋势1488

第三节关于自由涵义的讨论1496

一 自由的几种重要概念1496

二 自由主义的八个原则1499

三 自由与权威1504

四言论自由问题1506

附一(古希腊)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1510

附二(法)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1516

附三(英)密尔《论自由》摘要1531

附四 (奥)哈耶克《自由主义》1575

附五 (英)波普尔《自由主义的原则》1597

附六 (美)弗里德曼《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之间的关系》1601

附七 (美)罗斯福《美国的未来自由》1611

第三章 平等观念1616

第一节人类思想史上的乌托邦1616

一莫尔的《乌托邦》1616

二培根的《新大西岛》1629

三康帕内拉的《太阳城》1635

四哈林顿的《大洋国》1645

一关于空想社会主义1655

第二节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655

二关于科学社会主义1664

三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1669

第三节未来的社会主义1682

一斯大林主义之后1682

二旧的和新的社会主义1701

三社会主义的状况和未来1714

四民主社会主义的未来1744

五未来的社会主义1754

附一 (法)伏尔泰《平等》1761

附二(美)罗尔斯《正义论》摘要1765

附三(美)萨托利《政治平等》1774

一民主观念的起源1797

第四章政治文明与民主观念1797

第一节古希腊:民主观念的起源1797

二柏拉图的反民主观念1799

三亚里士多德与民主1801

四梭伦与伯里克利:古希腊民主精神的实践者1802

第二节近代欧美民主观念的发展1807

一民主观念与宗教改革1807

二民主观念与哲学革命1809

三民主观念与政治革命1811

第三节关于现代民主观念的一般讨论1813

一民主是什么1813

二民主生成的基础1823

三民主成功的条件1833

四民主的生活方式1838

五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1849

六政治民主与政治自由的关系1859

七现代西方民主理论的演化1867

八西方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础1877

附一 (法)贡斯当论人民主权与自由的关系1885

附二(美)熊彼特论民主政治的古典观念1892

附三(美)亨廷顿论“民主的三个波次”1908

附四 (美)奥罗姆《关于民主与极权主义的比较》1916

一古希腊的法治精神1923

第一节古希腊的法治精神1923

第五章政治文明与法治观念1923

二柏拉图论人治与法治1929

三亚里士多德论人治与法治1936

第二节古罗马的法治精神1951

一大法家1951

二罗马法的根源1952

三自然人法1953

四财产法1956

五程序法1958

六万国法1960

一 自由主义法治观念的滥觞1962

第三节现代西方法治观念1962

二英国的法律制度与法治观念1992

三美国的法律制度与法治观念2022

附一英国宪法性文件2053

附二美国宪法2101

第二卷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社会主义政治观念2119

第一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性2119

第一节马克思、恩格斯论实践理性2119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119

二“唯物主义方法不是用来剪裁历史的现成公式”2123

一毛泽东论实践2132

第二节毛泽东论实践理性与民主政治2132

二毛泽东论反对教条主义与党内专制主义2142

第三节邓小平论实践理性与民主政治2180

一“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2180

二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2181

三论实事求是——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184

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2192

五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2201

六 马克思主义是朴实的道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2202

第四节实践理性与民主政治关系的一般讨论2210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210

二一切主观世界的东西都要受实践的检验2217

三从实践标准到生产力标准2222

附一顾准论“科学与民主”2229

附二顾准论“民主与终级目的”2233

附三顾准论“一切判断都得自归纳,归纳所得的结论都是相对的”2238

第二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社会主义自由观念2242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与政治自由2242

一前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念2242

二马克思主义的自由理论和现代自由观2249

三马克思的政治自由思想2257

四马克思与自由主义民主2270

第二节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自由的讨论2281

一为自由鸣炮2281

二思想自由与民主政治2286

三民主自由和人权2288

四新闻自由与民主制度2294

五用自由保卫自由2300

六市场经济与自由2307

附一 马克思《关于出版自由和公布等级会议记录的辩论》2316

附二马克思《评普鲁士的书报检查令》2358

第三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社会主义平等观念2378

第一节关于平等观念及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一般讨论2378

一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演变2378

二平等学说的产生及其发展2387

三现代平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平等观2394

第二节当代中国:关于政治平等与社会平等的比较研究2402

一关于政治平等的比较研究2402

二关于社会平等的比较研究2414

三公平效率关系的政治学分析2444

第四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社会主义民主观念2452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民主观念2452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民主观念2452

二列宁的政治民主观念2453

三毛泽东的政治民主观念2454

四邓小平的政治民主观念2455

五邓小平民主观念再讨论2456

一政治民主的涵义2464

第二节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民主观念的一般讨论2464

二政治民主的类型2471

三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发展途径和社会政治作用2476

第三节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观念的讨论2480

一中西民主观念比较2480

二现代民主与中国民主观念2486

三民主泛论与民主的多维视角2493

四论民主政治及其制约因素2511

五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2518

六市场经济与政治民主化2524

七市场经济对我国民主化进程的影响2526

八民主及其限度与民主的内在冲突2533

九民主的理想和民主的现实2547

第五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社会主义法治观念2551

第一节关于法制与法治的一般讨论2551

一什么是法治2551

二从法治国到法治2579

第二节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复兴2604

一从人治走向法治2604

二关于人治与法治关系的争论2607

三论法治精神2618

四邓小平理论的法治观念2626

五胡锦涛论宪法与社会主义法治2636

后记26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