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秦汉三国(蜀汉)时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秦汉三国(蜀汉)时期
  • 罗开玉,谢辉著;《成都通史》编纂委员会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008207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544页
  • 文件大小:183MB
  • 文件页数:565页
  • 主题词:成都市-地方史-秦汉时代;成都市-地方史-三国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秦汉三国(蜀汉)时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一、区域与行政建制演变1

二、天府之都的建成10

三、秦汉三国时期成都历史的主要特征38

第一章 成都在秦汉统一和蜀汉征战中的地位48

第一节 成都——秦汉统一、蜀汉征战的战略根据地48

一、成都——秦统一六国的战略基地48

二、成都——西汉统一的战略根据地50

三、成都——蜀汉南征北伐的主要根据地52

第二节 交通枢纽与经济中心53

一、秦对成都交通枢纽的建设53

二、汉代对成都交通枢纽的建设57

三、汉代治路碑拾遗60

四、成都对外主要交通路线62

第三节 成都城邑建设65

一、秦筑成都城65

二、李冰“穿二江成都之中”69

三、汉代成都城的发展80

四、诸葛亮“营南北郊于成都”88

第四节 商业大都会94

一、秦始建成都“市”94

二、成都“两江珥市”格局的形成96

三、汉代成都商业的大发展99

四、王莽至三国时期的成都商业104

五、货币演变概况109

六、度量衡119

第二章 公孙述“成家”政权与成都121

第一节 “成家”以成都为都121

一、公孙述称帝121

二、典章制度与宫室等建筑125

三、公孙述外拓128

第二节 汉军克蜀与成都之战132

一、公孙述的节节败退133

二、成都之战136

三、汉军屠成都城139

第三章 蜀汉与成都141

第一节 刘备称帝成都141

一、刘备取成都142

二、刘备取成都后初期事略145

三、两大军事决策146

四、刘备称帝148

五、刘备在成都的籍田及私访活动152

六、决策东伐153

七、刘备入葬成都惠陵153

第二节 诸葛亮治蜀与成都158

一、坐镇成都,协助刘备治蜀158

二、成都是诸葛亮南征北伐的大本营160

三、诸葛亮与李严之争163

四、第一个自报家产的丞相169

第三节 后主刘禅与成都172

一、刘禅家庭等173

二、“以父事之”——诸葛亮时期174

三、无为而治时期178

四、帝权失控期180

五、关于刘禅的评价的几个问题184

第四章 民族、移民、豪族与奴隶190

第一节 民族变化与姓氏的兴起190

一、原住民族的构成191

二、姓氏的兴起与发展194

第二节 移民197

一、秦汉三国时期成都移民概况198

二、有关移民的管理及其影响203

第三节 豪族206

一、两汉三国时期成都的豪族206

二、成都豪族的主要特征211

第四节 秦汉三国时期成都的奴隶216

一、秦及西汉时期成都的奴隶216

二、《僮约》描写的成都奴僮220

三、东汉三国时期成都的奴隶225

四、有关奴隶的几个问题230

第五章 冶铁之都与天府之国的建成234

第一节 成都临邛为西南冶铁之都234

一、成都冶铁的初始阶段234

二、成都铁器的普及阶段240

第二节 成都地区冶铁遗址举例245

第三节 铁器普及与天府之国的建成247

第六章 天府之母——都江堰等水利的创建与管理259

第一节 李冰创建都江堰259

一、渠首位置的选择与设计260

二、渠首主要工程265

三、都江堰对成都的防洪功能275

第二节 李冰时期的其他大型水利建设276

一、李冰治笮道文井江276

二、李冰“穿羊摩江”279

三、李冰导洛、治绵282

第三节 两汉时期成都的水利建设286

一、文翁穿湔江口286

二、成都“二江”水系的发展290

三、望川原291

四、文井江常氏堤292

五、蒲江大堰——六水门工程293

六、建安四年(199年)大修北江塴(都江堰)295

第四节 三国时期的水利建设297

一、李严大修“六水门”297

二、新都卫湖298

第五节 秦汉三国时期成都的水利管理298

一、行政管理299

二、治水经验总结303

三、水利科学技术306

第七章 天府基础——农、牧、渔、林业飞跃发展317

第一节 农业317

一、土地私有化的发展317

二、农业赋税320

三、自流灌溉、铁农具、牛耕与垦荒321

四、水稻主粮323

五、园植业较为发达326

第二节 牧业、饲养业、渔业327

一、牧业与饲养业327

二、渔业与全国最早的稻田养鱼330

三、狩猎333

第三节 林木业和竹业334

一、林木业334

二、木工335

三、竹器336

第八章 天府之翅——手工业高度发展338

第一节 蜀郡工室与工官338

一、秦在成都设立的蜀郡“东工”338

二、汉代在成都设立的蜀郡“西工”340

三、蜀汉工官及诸葛连弩348

第二节 冶铜业的发展352

第三节 全国精品漆器的主产基地361

第四节 全国织锦中心366

第五节 陶瓷业371

第六节 井盐、茶、酒379

一、天然气煮盐——世界最早379

二、世界种茶、饮茶及茶文化的起源地382

三、川酒鼻祖385

第九章 发达的蜀学388

第一节 重教育为蜀学之基础389

一、文翁首办郡学,肇蜀学之始389

二、官学与私学392

三、经世致用为早期蜀学的重要特征394

第二节 文学、史学——蜀学两翼397

一、司马相如与卓文君397

二、扬雄与《蜀都赋》等400

三、散文、歌、诗、谚、谥402

四、语言文字学404

五、注重史学405

第三节 阴阳五行学说的广泛应用407

第四节 “《易》学在蜀”414

一、《易》学理论在蜀的探讨发展414

二、“《太玄》学”在蜀的初步形成416

三、谶纬学说的广泛应用419

四、《易》学理论应用举例422

五、荆州学派的影响428

第五节 儒风流布429

一、儒家伦理道德在成都地区的流行429

二、三国时期儒家文化与兵家文化的结合432

三、汉末三国成都地区的品题之风435

第十章 民俗文化441

第一节 “巴蜀文字”、符号、印章441

第二节 民间艺术445

一、器物纹饰与造型446

二、雕塑与画像石451

三、漆画454

四、绘画459

五、画像砖459

六、书法461

第三节 文艺、乐器与棋类464

一、文艺表演等464

二、乐器466

三、博与围棋469

第四节 居民遗址470

第五节 墓葬472

一、原住民的传统葬俗472

二、汉式墓葬477

三、葬制概说490

第十一章 道教诞生地与宗教文化496

第一节 成都是道教的诞生地496

一、道教的诞生496

二、成都的早期道教起义504

第二节 民间宗教举例509

一、祥瑞与避邪509

二、送魂与“天门”、“石门”513

三、求雨516

四、常见诸神信仰517

第三节 庙祀的兴起与繁荣520

一、李冰建三祠520

二、汉代、三国庙祀的逐渐繁荣524

大事记526

后记539

《成都通史》编纂委员会后记5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