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民与市场 中国基层政权与乡镇企业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农民与市场 中国基层政权与乡镇企业
  • 潘维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7100039266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45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56页
  • 主题词:中国经济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农民与市场 中国基层政权与乡镇企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5

一农村集体,乡镇企业及产权8

图表目录9

1-1:农村基层组织情况(1978—2001)9

1-2:乡镇企业的类型及基本数据(1994)10

1-3: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工业产值(1990—1994)11

二全书章节介绍17

三资料来源22

第二章 市场化与农民25

一国家与社会两分法26

二“市场化”框架里的农村基层政权32

(一)市场化与受掣肘的国家33

(二)市场化与瘸腿的私有经济39

(三)市场化与健全的农村集体42

三市场化与市场中介56

2-1:中国粮食产量(1950—2002)59

第三章 农村的社会主义传统62

一公社企业的兴衰64

(一)公社企业的兴起:激进主义64

(二)公社企业的衰落:粮食生产的失败67

二社队企业的兴起70

(一)成就70

(二)以往的解释72

三社会主义传统74

(一)“社会主义优越性”75

(二)社队企业与农村大集体81

3-1:人民公社的核算单位(1962—1978)82

(三)社会主义的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模式84

(四)工业集体与粮食87

四“河边”的危机91

3-2(1):社队企业与乡镇企业的发展(1978—1994)99

3-2(2):乡镇企业的发展(1995—2002)100

五小结102

第四章 进入市场的农民——输家104

一仁寿事件105

(一)概况106

(二)213国道107

(三)前奏109

(四)事件爆发114

二失败的中介118

(一)个体农民的自助121

(二)半瘫痪的仁寿基层政权123

三生产责任制、农村干部、乡镇企业及市场化130

(一)生产责任制132

(二)生产责任制、农村干部和乡镇企业135

(三)乡镇企业与市场化139

4-1:江苏、安徽、四川三省农村工业发展之比较139

四小结144

附录:小岗农民访谈录(陈窗曾德方)148

第五章 进入市场的农民——赢家162

一争夺工业资源166

(一)获取资金167

(二)获取技术171

(三)腐蚀计划体制174

(四)行政资源的商业化180

二集体竞争的优势188

(一)“回到未来”的村庄(江苏)190

(二)“回到未来”的村庄(山西)198

(三)“回到未来”的村庄(陕西)203

(四)“回到未来”的村庄(河南)207

三小结219

第六章 同一主题内的变奏曲224

一关于例外226

(一)温州的家庭作坊与基层政权226

(二)珠江三角洲与香港235

(三)苏南与上海240

二四种中介模式及其社会结果243

6-1: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四个典型地区245

(一)温州的农村社会246

6-2:苍南县和全国教育水平比较249

(二)四川盆地的农村社会255

6-3:B乡政府的收入与支出260

6-4:W县农村人均纯收入与四川省和全国的比较(1991—1994)272

(三)珠江三角洲的农村社会277

6-7:广东和江苏乡镇企业的出口(1994)278

6-6:广东和江苏乡镇企业(1994)278

6-5:广东和江苏概况278

(四)长江三角洲的农村社会286

三苏南地区的私有化躁动303

四小结316

第七章 乡镇企业死了,乡镇企业万岁320

(一)“转制”是政策的结果322

一“转制”是政策的结果322

(二)“转制”的非意识形态原因326

7-1:江苏和浙江乡镇企业工业比重示意图(1994)327

7-2:江苏和浙江乡镇企业工业比重示意图(2001)328

7-3:乡镇企业流动资产拖欠比例(1993—2000)330

二导致政策的意识形态331

7-4:全国乡镇企业发展速度(1991—2002)333

7-6:村办企业发展速度(1991—1995)334

7-5:乡办企业发展速度(1991—1995)334

7-7:私营企业发展速度(1991—2001)335

(一)关于乡镇企业的亏损与负债336

7-8:集体、私营企业亏损状况比较(1992—2001)338

7-9:乡镇集体企业资产负债率(1991—2001)340

(二)关于管理层的积极性和基层政权的干预343

7-10:农村人均纯收入(1978—2002)348

7-11: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比例(1991—2001)350

7-12:农村人均乡镇企业劳动报酬(1985—1999)350

7-13:乡镇企业单位数(1990—2001)351

7-14:优胜村的社区支出353

(三)关于“灰色”市场362

(四)关于支持私有化的案例365

三乡镇企业万岁366

第八章 结论374

一中国农村“市场化”的政治学374

二中国农村的未来380

8-1:改制前的农民与市场381

8-2:改制后的农民与市场382

8-3:未来的农民与市场383

三本书结论的启示384

附录:乡镇企业之后的“三农”问题397

文献索引4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