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推拿治疗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推拿治疗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75/34330714.jpg)
- 宋一同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4990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1076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110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推拿治疗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推拿概论3
第一章 推拿的起源、形成与发展3
第一节 推拿的起源3
第二节 推拿的形成4
第三节 推拿的发展5
第二章 推拿的作用原理9
第一节 中医学关于推拿的作用原理9
第二节 现代医学关于推拿的作用原理11
第三章 推拿解剖14
第一节 骨骼14
第二节 骨连结18
第三节 骨骼肌21
第四节 其他系统解剖23
第四章 推拿诊断27
第一节 中医“四诊”27
第二节 现代医学诊断法34
第五章 推拿治疗作用64
第一节 疏通经络,调和气血64
第二节 平衡阴阳,调理脏腑64
第三节 活血祛瘀,理筋整复65
第四节 缓解拘急,消肿止痛65
第五节 扶正祛邪,防病保健65
第一节 介质67
第六章 推拿介质、热敷及器具67
第二节 热敷68
第三节 器具69
第七章 推拿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71
第二篇 推拿手法75
第一章 推拿手法概论75
第一节 手法的起源与发展简史75
第二节 手法的临床意义及作用78
第三节 手法的要求80
第四节 手法的命名及分类81
第五节 手法操作时注意事项82
第七节 手法的操作时间83
第六节 手法的辨证运用83
第八节 手法的复合运用84
第九节 手法的补泻84
第十节 手法运用时的体位85
第二章 推拿手法的应用原则87
第一节 推拿的治疗原则87
第二节 推拿治疗的基本方法90
第三节 推拿手法应用的注意事项92
第四节 推拿手法的适应证及禁忌证93
第三章 辨证纲要与推拿手法95
第一节 脏腑经络辨证与手法95
第二节 皮脉肌筋骨辨证与手法99
第三节 八纲辨证与补泻手法100
第四节 气血津液辨证与手法101
第四章 推拿配穴处方103
第一节 处方的组成规律103
第二节 配穴方法104
第五章 推拿手法运动生物力学实验108
第一节 概述108
第二节 推拿手法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109
第三节 推拿手法运动生物力学实验仪器及应用111
附 国内推拿手法名称参考表131
第六章 推拿手法操作练习方法141
第一节 手法基本功练习要求141
第三节 人体上练习143
第二节 砂袋上练习143
第七章 推拿手法分类154
第八章 推拿基础手法156
第一节 压力类手法156
1.按法156
2.压法156
3.捺法157
4.颤法157
5.振法158
6.擅法159
7.掐法159
9.点法160
10.戳法160
8.铲法160
11.押法161
12.扪法161
13.镇法162
14.顶法162
15.切法163
16.抑法163
17.抵法164
18.挤法164
19.拧法164
20.捏法165
22.撮法166
21.拿法166
23.拈法167
24.抓法167
25.揪法168
26.挪法168
27.钳法169
28.扼法169
29.扣法170
30.抻法170
31.掏法170
32.合法171
33.分法172
34.拢法172
35.捧法173
36.掖法174
37.扭法174
38.挺法175
39.托法175
40.疏法175
41.握法176
42.探法176
43.撚法176
44.捻法176
46.滚法177
45.?法177
47.抄法178
48.缕法178
49.荡法179
50.散法180
51.割法180
52.勒法180
第二节 活动类手法181
1.摸法181
2.擦法181
3.抅法182
4.抹法182
6.推法183
5.扫法183
7.缠法184
8.刨法184
9.运法184
10.刮法185
11.摩法186
12.抚法187
13.揉法187
14.划法188
15.挠法188
17.搓法189
16.挼法189
18.拭法190
19.梳法190
20.搔法191
21.捋法191
22.顺法192
23.滑法193
24.捛法193
25.扶法193
26.抬法194
27.把法194
28.牵法194
29.端法195
31.拽法196
30.提法196
32.拉法197
33.拔法198
34.挂法198
35.顿法198
36.抿法199
37.?法200
38.拂法201
39.扯法201
40.拨法201
42.摆法202
41.摇法202
43.抖法203
44.晃法203
45.迭法204
46.扳法205
47.盘法205
48.旋法206
49.搬法206
50.屈法207
51.卡法207
52.背法208
53.扬法208
55.击法209
54.颠法209
56.叩法210
57.敲法211
58.拍法211
59.笃法212
60.捣法212
61.捶法213
62.劈法213
63.剁法214
64.餐法215
65.弹法215
67.啄法216
66.贯法216
68.打法217
69.漂法218
70.擂法218
第九章 推拿临床手法219
第一节 常见手法219
1.干洗头法219
2.双运太阳法219
3.一指托天法220
4.二龙戏珠法221
5.三指拿推法221
6.四指戳顶法222
7.四指归提法223
8.五指拿推法223
9.鸳鸯理额法224
10.抹双柳法225
11.摇头捋颈法225
12.牵颈旋转法226
13.开笼放鸟法227
14.摇臂伸抖法228
15.大鹏展翅法229
16.双臂靠抖法229
17.旱地拔葱法230
18.凤凰摆尾法231
19.五龙搭肩法231
20.紧锣密鼓法232
21.抱项膝顶法233
22.提拿夹脊法233
23.鲤鱼打挺法234
24.蹬腰牵踝法235
25.拉肩推髋法236
26.屈膝推归法236
27.点按伸腰法237
28.开胸顺气法237
29.呼吸迎随法238
30.推脾运胃法239
31.点揉章门法239
33.屈膝摇髋法240
32.点按三脘法240
34.双抱揉膝法241
35.搓揉涌泉法241
36.点拨秩跳法242
第二节 小儿类手法242
1.苍龙摆尾法242
2.凤凰单展翅法243
3.老虎吞食法244
4.打马过河法245
5.水底捞月法246
6.黄蜂入洞法246
7.老汉扳缯法247
8.飞经走气法248
9.取天河水法249
10.猿猴摘果法250
11.双龙戏珠法250
12.双龙摆尾法251
13.龙入虎口法252
14.双凤展翅法253
15.赤凤摇头法253
16.运土入水法254
17.运水入土法255
第三节 推拿特殊手法256
1.奇术法256
3.指针术法258
2.一指禅法258
43.踩跷法259
5.捏脊法259
6.疏皮法260
7.九归架按摩法260
第十章 现代推拿手法流派262
1.王子平按摩推拿手法262
2.王松山一指禅推拿手法262
3.王雅儒脏腑图点穴法263
4.王广智牵拉颤腰复位法263
5.王天文端扬挤压法263
8.韦以宗束悗手法264
7.王继先扳旋提牵法264
6.王和鸣气功振颤法264
9.冯泉福小儿捏脊法265
10.孙重山小儿临床推拿法265
11.李锡九内功推拿法266
12.刘志亮内功指针法266
13.刘寿山腕部理筋八面缝手法266
14.刘柏龄舒筋手法267
15.刘百科推顶手法268
16.朱金山推拿四应六法268
17.杜自明升降理筋手法269
18.吴诚德麻醉推拿法269
21.杨清山颤动法270
19.林如高抬腰平推法270
20.陈宇清胃病推拿法270
22.施杞三扳法271
23.骆氏腹诊推拿法271
24.郑怀贤伤科经穴按摩法271
25.祝波提阳旋转手法272
26.黄乐山推拿十二法272
27.曹锡珍经穴按摩法273
28.董好魁脏腑经络按摩法274
29.葛长海、李鸿江捏筋拍打疗法275
30.魏指薪督脉经与肩周炎卧位手法275
第一节 休克279
第一章 急性病症279
第三篇 推拿临床279
第二节 昏迷280
第三节 昏厥280
第四节 惊厥281
第五节 电击伤282
第六节 溺水283
第七节 中暑283
第二章 内科疾病285
第一节 感冒285
第二节 咳嗽285
第三节 哮证286
第四节 喘证287
第五节 支气管炎288
第六节 支气管哮喘289
第七节 支气管扩张291
第八节 头痛292
第九节 胸痹293
第十节 心悸293
第十一节 失眠294
第十二节 自汗、盗汗295
第十三节 风心病296
第十四节 高血压296
第十五节 冠心病298
第十六节 阵发性心动过速299
第十七节 腹痛300
第十八节 胃痛301
第十九节 便秘302
第二十节 泄泻303
第二十一节 痢疾304
第二十二节 吐酸304
第二十三节 呃逆305
第二十四节 呕吐306
第二十五节 慢性胃炎307
第二十六节 胃下垂308
第二十七节 胃扭转309
第二十八节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309
第二十九节 胃肠神经官能症310
第三十节 慢性肠炎311
第三十一节 肠麻痹312
第三十二节 习惯性便秘313
第三十三节 胁痛313
第三十四节 郁证314
第三十五节 脏躁315
第三十六节 梅核气315
第三十七节 痉证316
第三十八节 厥证317
第三十九节 黄疸318
第四十节 癥瘕319
第四十一节 积聚319
第四十三节 瘰疬320
第四十二节 瘿病320
第四十四节 眩晕321
第四十五节 中风323
第四十六节 癫痫325
第四十七节 痹证325
第四十八节 痿证326
第四十九节 腰痛327
第五十节 淋证327
第五十一节 癃闭328
第五十二节 水肿329
第五十三节 遗尿330
第五十四节 遗精330
第五十五节 阳痿331
第五十六节 前列腺炎332
第五十七节 慢性肾炎334
第五十八节 泌尿系统感染334
第五十九节 泌尿系结石335
第六十节 胆囊炎336
第六十一节 精索静脉曲张337
第六十二节 尿潴留337
第六十三节 尿失禁338
第六十四节 虚劳339
第六十五节 少气339
第六十七节 消渴340
第六十六节 内伤发热340
第六十八节 肥胖症341
第六十九节 肺结核342
第七十节 流行性感冒343
第三章 神经精神科病症345
第一节 原发性面肌痉挛345
第二节 周围性面神经炎346
第三节 枕大神经痛347
第四节 腋神经麻痹347
第五节 桡神经麻痹348
第六节 尺神经麻痹348
第七节 正中神经麻痹349
第八节 肋间神经痛349
第九节 坐骨神经痛350
第十节 臀上皮神经损伤351
第十一节 股外侧皮神经炎352
第十二节 腓神经麻痹352
第十三节 外展神经麻痹353
第十四节 三叉神经痛353
第十五节 血管性偏头痛354
第十六节 膈肌痉挛355
第十七节 神经衰弱356
第十八节 癔病357
第一节 雷诺病359
第二节 阑尾炎359
第四章 外科疾病359
第三节 肠粘连360
第四节 痔疮361
第五节 急性乳腺炎(乳痈)361
第六节 乳房囊性增生病363
第七节 冻疮364
第八节 血栓性浅静脉炎365
第九节 脑震荡366
第五章 妇产科疾病368
第一节 月经不调368
第二节 痛经370
第三节 闭经370
第五节 慢性盆腔炎372
第四节 带下病372
第六节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73
第七节 子宫脱垂374
第八节 不孕症375
第九节 妇女腰背痛377
第十节 妇女泌尿系感染377
第十一节 行经泄泻378
第十二节 行经乳胀378
第十三节 妊娠呕吐379
第十四节 妊娠咳嗽379
第十五节 胎气上逆380
第十六节 妊娠腹痛380
第十八节 妊娠下肢拘挛381
第十七节 妊娠高血压381
第十九节 产后尿闭382
第二十节 产后尿失禁(张力性)382
第二十一节 产后缺乳383
第二十二节 产后腹痛383
第二十三节 产后身痛384
第二十四节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385
第二十五节 产后大便难386
第二十六节 女性性功能障碍386
第二十七节 更年期综合征387
第一节 视网膜炎389
第二节 眼丹389
第六章 眼科疾病389
第三节 近视眼390
第四节 流泪症392
第五节 夜盲392
第七章 耳鼻喉科及口腔科疾病394
第一节 耳鸣、耳聋394
第二节 耳痛395
第三节 过敏性鼻炎395
第四节 慢性鼻炎396
第五节 急性鼻炎396
第六节 喉喑397
第八节 乳蛾398
第七节 喉痹398
第九节 齿衄399
第十节 牙痛400
第十一节 溃疡性口炎400
第十二节 鼻渊401
第十三节 鼻疔402
第十四节 湿疹403
第十五节 带状疱疹403
第十六节 荨麻疹404
第十七节 疖病405
第十八节 丹毒405
第十九节 痈肿406
第二十节 阴疽407
第一节 小儿疟疾408
第八章 儿科疾病408
第二节 小儿腹痛409
第三节 小儿咳嗽409
第四节 痄腮411
第五节 小儿呕吐411
第六节 小儿泄泻412
第七节 夜啼415
第八节 小儿癃闭416
第九节 小儿哮喘417
第十节 痰迷417
第十二节 小儿周围性面神经瘫痪418
第十一节 产后麻痹418
第十三节 鞘膜积液419
第十四节 佝偻病419
第十五节 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420
第十六节 小儿髋关节脱位420
第十七节 小儿肘关节半脱位420
第十八节 小儿黄疸421
第十九节 小儿麻痹后遗症422
第二十节 小儿虫积423
第二十一节 小儿肘关节肱桡部错缝423
第二十二节 暑热424
第二十三节 小儿发热425
第二十五节 痫证426
第二十四节 小儿先天性手足畸形426
第二十六节 小儿消化不良427
第二十七节 小儿脱肛427
第二十八节 小儿尿频428
第二十九节 小儿疝气428
第三十节 小儿湿疹429
第三十一节 肠痉挛429
第三十二节 小儿髋关节错缝430
第三十三节 小儿肌性斜颈431
第三十四节 小儿斜视432
第三十五节 小儿厌食432
第三十七节 小儿痢疾433
第三十六节 小儿遗尿433
第三十八节 小儿便秘434
第三十九节 小儿感冒435
第四十节 疳积436
第四十一节 惊风437
第四十二节 小儿积聚438
第四十三节 小儿支气管肺炎439
第四十四节 百日咳440
第四十五节 小儿肠梗阻440
第四十六节 小儿肿胀441
第四十七节 鹅口疮442
第四十八节 脐风442
第一节 风湿性关节炎443
第九章 骨伤科疾病443
第二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444
第三节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445
第四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446
第五节 踝关节错缝451
第六节 腰肌筋膜劳损452
第七节 骶髂关节扭伤452
第八节 腰椎骶化及骶椎腰化455
第九节 肋软骨炎455
第十节 弹响髋456
第十一节 冈上肌肌腱断裂456
第十二节 肩峰下滑囊炎457
第十三节 梨状肌综合征458
第十四节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460
第十五节 髂耻滑囊炎461
第十六节 肱二头肌长腱滑脱461
第十七节 肩袖断裂462
第十八节 肩胛胸壁关节错缝463
第十九节 肱二头肌肌腱断裂463
第二十节 肩关节周围炎464
第二十一节 股骨大粗隆滑囊炎468
第二十二节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469
第二十三节 坐骨结节滑囊炎469
第二十五节 腰椎骨质增生症470
第二十四节 落枕470
第二十六节 胸椎小关节错缝472
第二十七节 急性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472
第二十八节 急性腰部韧带损伤473
第二十九节 距下关节错缝474
第三十节 跟骰关节错缝474
第三十一节 距舟关节错缝475
第三十二节 急性腰肌筋膜扭伤475
第三十三节 项背肌筋膜炎477
第三十四节 脊柱隐性裂477
第三十五节 腕掌骨关节错缝478
第三十六节 股内收肌扭伤478
第三十八节 髋关节扭伤479
第三十七节 股四头肌捩伤479
第三十九节 股二头肌扭伤480
第四十节 颈椎病481
第四十一节 尺骨鹰嘴滑囊炎487
第四十二节 肘关节扭挫伤487
第四十三节 腕三角纤维软骨扭伤488
第四十四节 腱鞘囊肿488
第四十五节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489
第四十六节 踝关节扭伤489
第四十七节 项韧带劳损与钙化491
第四十八节 颈椎间盘突出症492
第四十九节 腰椎管狭窄症493
第五十节 小腿三头肌损伤494
第五十二节 膝关节错缝495
第五十一节 胫腓上关节错缝495
第五十三节 肱骨内上髁炎496
第五十四节 髌骨软骨软化症496
第五十五节 腕关节扭挫伤498
第五十六节 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498
第五十七节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499
第五十八节 弹响肩500
第五十九节 骶髂关节错缝500
第六十节 腕骨间关节错缝501
第六十一节 腕尺管狭窄症501
第六十二节 腕管综合征502
第六十四节 手指屈肌腱腱鞘炎503
第六十三节 掌指、指间关节扭挫伤503
第六十五节 尾骨挫伤504
第六十六节 尾骨痛504
第六十七节 耻骨联合错缝505
第六十八节 骶肌筋膜炎505
第六十九节 肩锁关节错缝506
第七十节 腰椎弓峡部崩裂与腰椎滑脱症507
第七十一节 棘上韧带劳损508
第七十二节 跟腱周围炎508
第七十三节 拇囊炎509
第七十四节 跖跗关节扭伤509
第七十六节 跖痛症510
第七十五节 跖管综合征510
第七十七节 髌下脂肪垫损伤511
第七十八节 颈椎小关节错缝512
第七十九节 胫骨结节骨骺炎512
第八十节 腘窝囊肿513
第八十一节 髌前滑囊炎514
第八十二节 肘关节桡尺部错缝515
第八十三节 旋后肌综合征515
第八十四节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516
第八十五节 伸膝装置外伤性粘连516
第八十六节 颈肋517
第八十八节 胸部迸挫伤518
第八十七节 髋关节-过性滑膜炎518
第八十九节 下尺桡关节损伤520
第九十节 前臂伸肌腱周围炎520
第九十一节 肱骨外上髁炎521
第九十二节 腓骨长短肌滑脱523
第九十三节 颈部扭挫伤523
第九十四节 跟腱断裂524
第九十五节 跟痛症525
第九十六节 肩部扭挫伤525
附:骨伤科常用特殊检查法526
第二节 自我保健推拿健身治病的机制533
第一节 自我保健推拿的特点533
第一章 概述533
第四篇 自我推拿和保健推拿533
第三节 自我保健推拿的注意事项534
第四节 自我推拿的取穴方法535
第二章 自我保健推拿手法及有关穴位536
第一节 常用手法536
第二节 头面部自我推拿法540
第三节 背腰部自我推拿法547
第四节 胸腹部自我推拿法552
第五节 上肢自我推拿穴位和手法554
第六节 下肢自我推拿穴位和手法557
第七节 自我保健推拿操作常规565
第二节 眼睛自我保健推拿法567
第三章 其他保健法567
第一节 口腔内保健法567
第三节 床上自我保健十八法568
第四节 铁裆功572
第四章 常见病的自我推拿方法575
第一节 感冒575
第二节 头痛576
第三节 眩晕576
第四节 失眠577
第五节 内伤发热578
第六节 高血压病579
第七节 面神经麻痹580
第八节 面肌痉挛581
第九节 三叉神经痛582
第十节 支气管炎582
第十一节 肺结核583
第十二节 慢性胃炎584
第十三节 胃下垂585
第十四节 慢性腹泻586
第十五节 便秘587
第十六节 膈肌痉挛587
第十七节 冠心病588
第十八节 无脉症589
第十九节 慢性肾盂肾炎590
第二十节 糖尿病591
第二十一节 慢性胆囊炎591
第二十二节 慢性迁延性肝炎592
第二十三节 多发性神经炎593
第二十四节 雷诺病594
第二十五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595
第二十六节 颈椎病595
第二十七节 落枕597
第二十八节 肩关节周围炎598
第二十九节 疼痛肘(网球肘)600
第三十节 腕关节劳损600
第三十一节 慢性腰痛601
第三十二节 坐骨神经痛603
第三十三节 肋间神经痛604
第三十四节 关节炎605
第三十五节 痿证606
第三十六节 膝部软组织损伤607
第三十七节 踝部软组织损伤608
第三十八节 足底痛609
第三十九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609
第四十节 脱肛610
第四十一节 腹部手术后肠粘连611
第四十二节 慢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肥大612
第四十三节 尿潴留613
第四十四节 遗尿及尿失禁614
第四十五节 遗精615
第四十六节 阳痿615
第四十七节 痛经616
第四十八节 闭经617
第四十九节 更年期综合征618
第五十节 慢性盆腔炎619
第五十一节 白带增多症620
第五十二节 子宫脱垂620
第五十三节 视神经萎缩622
第五十四节 耳鸣及耳聋622
第五十五节 慢性鼻炎623
第五十六节 萎缩性鼻炎624
第五十七节 过敏性鼻炎625
第五十八节 慢性喉炎626
第五十九节 咽部异感症627
第六十节 牙痛627
第五篇 特定部位推拿法631
第一章 头部推拿631
第一节 头部与脏腑经络的联系631
第二节 头部解剖632
第三节 头部推拿的基本手法634
第四节 头部推拿的治疗手法635
第五节 头部的经络与穴位640
第六节 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656
第二章 胸部推拿669
第一节 胸部与脏腑经络的联系669
第二节 胸廓解剖670
第三节 胸部推拿的基本手法671
第四节 胸部推拿的治疗手法672
第五节 胸穴指压法674
第六节 胸部的经络与穴位675
第七节 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691
第三章 腹部推拿698
第一节 腹部与脏腑经络的联系698
第二节 腹部解剖700
第三节 腹部推拿的基本手法701
第四节 腹部推拿的治疗手法702
第五节 腹部的经络与穴位705
第六节 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714
第四章 手部推拿723
第一节 手部与脏腑经络的联系723
第二节 手部解剖725
第三节 手部推拿的基本手法726
第四节 手部的经络与穴位727
第五节 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743
第五章 臂穴推拿749
第一节 臂穴的配用及常用手法749
第二节 臂穴的取穴及主治、手法750
第三节 臂穴推拿治疗常见病761
第六章 耳穴推拿763
第一节 中医对耳穴的认识763
第二节 耳廓的形态及解剖766
第三节 耳穴的命名、定位及主治770
第四节 耳穴推拿775
附1:耳穴推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780
附2:自身耳穴推拿法781
第七章 足部推拿783
第一节 概述783
第二节 足部推拿疗法的基本原理784
第三节 足部解剖785
第四节 足部推拿的基本手法789
第五节 足部的反射区791
第六节 足部的经络与穴位811
第七节 足部推拿的原则和注意事项815
第八节 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816
第六篇 推拿练功839
第一章 推拿练功的起源和发展839
第一节 推拿练功的起源839
第二节 推拿练功的发展839
第二章 推拿练功与推拿的关系841
第三章 推拿练功的特点和基本要求842
第一节 推拿练功的特点842
第二节 推拿练功的基本要求843
第二节 身体基本素质训练的方法和要求844
第四章 身体基本素质的训练844
第一节 身体基本素质训练的目的和意义844
第五章 推拿传统练功法的基础知识847
第一节 基本功势847
第二节 气功的基础知识865
第六章 推拿练功基本功法873
第一节 易筋经873
第二节 少林内功887
第七章 武术练功法908
第一节 少林拳908
第二节 太极拳909
第一节 放松功917
第八章 气功练功法917
第二节 内养功918
第三节 八段锦918
第四节 气功的偏差与纠正926
第五节 由功及道,以道通道927
第七篇 教学大纲931
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推拿专业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推拿专业用)931
第一部分 前言931
第二部分 教学要求和内容932
第三部分 课时分配959
第四部分 大纲使用说明961
第五部分 高等中医院校推拿专业(本科)教学计划962
第六部分 高等中医院校推拿专业(本科)实习计划968
第七部分 各科实习大纲971
第八部分 毕业实习各科成绩考核方法与评分标准975
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推拿专业教学大纲(供三年制推拿专业用)976
第一部分 前言976
第二部分 教学要求和内容977
第三部分 课时分配991
第四部分 大纲使用说明993
第五部分 高等中医院校推拿专业(专科)教学计划994
第六部分 高等中医院校推拿专业(专科)实习计划999
第七部分 各科实习大纲1002
第八部分 实习医生职责与守则1005
出国1009
第八篇 国际中医学术交流的主要途径与手续1009
来华1013
学习1014
附一 国际针灸专业人员水平考试办法1018
附二 国际针灸专业人员水平考试办法实施细则1019
附三 国际针灸专业人员水平考试大纲1021
《中医学基础》考试大纲(试用)1021
《针灸学》考试大纲(试用)1026
《生理学》考试大纲(试用)1029
《正常人体解剖学》考试大纲(试用)1031
附四 国际中医师水平考试大纲1036
《中医学基础》考试大纲(试用)1036
《中药学》考试大纲(试用)1041
《方剂学》考试大纲(试用)1043
《中医内科学》考试大纲(试用)1046
《中医妇科学》考试大纲(试用)1050
《中医儿科学》考试大纲(试用)1052
《中医外科学》考试大纲(试用)1054
现代医学《诊断学基础》考试大纲(试用)1056
附五 北京针灸骨伤学院来华留学生招生简章1058
第九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按摩师)1063
初级按摩师1063
中级按摩师1067
高级按摩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