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侵权法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侵权法论
  • 杨立新著(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 ISBN:7801617002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732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757页
  • 主题词:侵权行为-民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侵权法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侵权行为和侵权行为法3

第一章 侵权行为和侵权行为一般条款3

第一节 侵权行为的概念3

一、立法上对侵权行为的规定3

二、司法实践对侵权行为概念的理解8

三、侵权行为的内涵9

四、侵权行为的外延13

第二节 侵权行为一般条款15

一、侵权行为一般条款和一般侵权行为15

二、大陆法系侵权行为一般化的发展过程18

三、大陆法系侵权行为法规定侵权行为一般条款的意义22

四、在实践中正确适用侵权行为一般条款22

第三节 侵权行为与其他违法行为的联系与区别24

一、侵权行为与犯罪行为24

二、侵权行为与行政法上的违法行为的联系与区别27

三、侵权行为与违约行为的联系与区别28

第二章 侵权行为法32

第一节 侵权行为法的概念和特征32

一、侵权行为法的概念32

二、侵权行为法的特征33

第二节 侵权行为法的调整功能38

一、补偿功能38

二、惩罚功能39

三、预防功能40

第三节 侵权行为法与其他法律的联系与区别41

一、侵权行为法与刑法41

二、侵权行为法与行政法42

三、侵权行为法与合同法43

第四节 侵权行为法的渊源44

一、宪法渊源44

二、民法渊源45

三、其他法律渊源45

四、司法解释渊源46

五、行政规章和地方法规渊源46

第五节 侵权行为法的结构46

一、侵权普通法和侵权特别法46

二、侵权普通法与侵权特别法的区别47

三、区别侵权普通法和侵权特别法的意义48

第三章 侵权特别法和侵权法司法解释49

第一节 侵权特别法49

一、我国侵权特别法立法的一般情况49

二、我国侵权特别法的作用和立法特点52

三、我国侵权特别法的适用原则54

第二节 侵权行为法的司法解释58

一、侵权行为法司法解释的基本概况58

二、侵权行为法司法解释的基本作用60

三、关于侵权行为法司法解释的适用65

四、关于完善侵权行为法司法解释的几个问题67

第四章 侵权行为法的历史发展69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侵权行为法69

一、中国古代侵权行为法研究概况69

二、中国古代侵权行为法的发展轨迹70

三、中国古代侵权行为法的主要特点72

四、中国古代侵权行为法的先进制度和缺点76

五、中国古代侵权法的基本责任制度78

第二节 中国近代的侵权行为法91

一、《大清民律草案》对侵权行为的规定91

二、《民国民律草案》对侵权行为的规定94

三、《中华民国民法》对侵权行为的规定95

第三节 国外侵权行为法的历史发展97

一、习惯法时期97

二、古代成文法时期99

三、现代法时期102

四、现代侵权行为法的主要发展104

第二编 侵权责任构成109

第五章 侵权责任归责原则109

第一节 归责原则概述109

一、归责概念109

二、归责原则111

三、归责原则体系114

第二节 过错责任原则120

一、过错责任原则的概念和沿革120

二、过错责任原则的内涵和功能122

三、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125

第三节 过错推定原则127

一、过错推定原则的概念和沿革127

二、过错推定原则的意义和地位129

三、过错推定原则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130

第四节 无过错责任原则132

一、无过错责任原则概念的界定132

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历史沿革136

三、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和方法138

第六章 侵权责任构成要件140

第一节 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概说140

一、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的概念140

二、侵权民事责任构成的不同学说144

三、坚持“四要件”理论的必要性146

第二节 违法行为152

一、违法行为的概念和结构152

二、违法行为的方式155

三、违法行为的样态157

四、阻却违法行为158

第三节 损害事实159

一、损害事实的概念和结构159

二、损害事实的种类161

三、多重损害事实165

第四节 因果关系167

一、因果关系的概念167

二、因果关系中的原因168

三、确定因果关系的理论171

四、确定我国侵权行为法因果关系要件的规则176

五、因果关系中的几个具体问题181

第五节 主观过错182

一、过错概念的性质182

二、过错形态——故意185

三、过错形态——过失186

四、过错与侵权责任的关系189

第七章 侵权民事责任方式192

第一节 侵权民事责任方式概述192

一、侵权民事责任方式的概念和特征192

二、侵权民事责任方式的类型和适用的一般原则193

第二节 侵权民事责任方式的适用195

一、财产型民事责任方式的适用195

二、精神型民事责任方式的适用198

三、综合型民事责任方式和适用199

第三节 民事制裁方式在侵权行为中的适用201

一、民事制裁方式概述201

二、民事制裁方式的适用办法202

第八章 抗辩事由与诉讼时效204

第一节 抗辩事由概述204

一、抗辩事由与阻却违法行为204

二、抗辩事由的分类205

第二节 一般抗辩事由206

一、职务授权行为206

二、正当防卫208

三、紧急避险210

四、受害人承诺212

五、自助行为215

第三节 特别抗辩事由217

一、受害人过错217

二、第三人过错218

三、不可抗力220

四、意外事件222

第四节 侵权行为的诉讼时效223

一、侵权行为的一般诉讼时效223

二、侵权行为的特殊诉讼时效225

三、侵权行为的最长诉讼时效226

四、诉讼时效适用的范围227

第九章 侵权责任竞合228

第一节 侵权责任竞合概说228

一、民事责任竞合的概念和特点228

二、侵权民事责任竞合的产生229

三、侵权民事责任竞合与侵权民事责任聚合230

四、民事责任竞合的法律后果232

五、民事责任聚合的后果234

第二节 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235

一、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的原因235

二、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的基本区别及选择请求权时的基本考虑236

第三节 侵权责任与不当得利责任的竞合239

一、侵权责任与不当得利责任竞合发生的原因239

二、不当得利请求权和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区别及怎样选择请求权240

第四节 绝对权的请求权与侵权责任请求权的竞合242

一、绝对权请求权的含义242

二、绝对权请求权与侵权请求权竞合243

三、绝对权请求权与侵权请求权竞合的后果243

第三编 侵权行为类型247

第十章 侵权行为类型化的思路和方法247

第一节 大陆法系侵权行为一般化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247

一、侵权行为法一般化立法的重要意义和局限247

二、英美侵权行为法对侵权行为类型化的启示250

第二节 英美侵权行为法类型化立法的方法和主要内容252

一、英国法的侵权行为类型化252

二、美国法的侵权行为类型化253

第三节 大陆法系侵权行为一般化的局限性及其突破262

一、大陆法系侵权行为一般化立法的局限性262

二、大陆法系侵权行为法对侵权行为类型化的补充264

第四节 侵权行为一般化和类型化结合的尝试267

一、我国侵权行为法并不拒绝侵权行为类型化267

二、侵权行为一般化与类型化结合的成功尝试269

第五节 一般化和类型化结合是我国侵权行为法的基本出路274

一、我国侵权行为法应当采取的基本做法274

二、实行侵权行为一般化和类型化结合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方法276

三、我国侵权行为法实现一般化和类型化结合的基本构架278

第六节 按照归责原则实现侵权行为类型化是最好的方法280

一、以侵权归责原则三分法为基础构建侵权行为的基本类型280

二、我国侵权行为类型体系的基本构造282

第十一章 过错责任的侵权行为类型284

第一节 侵害人身284

一、侵害人身侵权行为的基本规则284

二、侵害人身侵权行为的基本形式285

第二节 侵害人格及其利益295

一、侵害人格及其利益侵权行为的基本要求295

二、侵害人格及其利益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296

第三节 妨害家庭关系329

一、妨害家庭关系侵权行为的一般要求329

二、妨害家庭关系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330

第四节 侵害物权338

一、侵害物权侵权行为的一般要求338

二、侵害物权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339

第五节 侵害债权346

一、侵害债权侵权行为的一般要求346

二、侵害债权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350

第六节 侵害知识产权353

一、侵害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一般要求353

二、侵害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353

第七节 媒体侵权363

一、媒体侵权的一般要求363

二、媒体侵权的具体形式364

第八节 商业侵权370

一、商业侵权的一般要求370

二、商业侵权的具体形式370

第九节 恶意诉讼和恶意告发379

一、恶意诉讼和恶意告发侵权行为的一般要求379

二、恶意诉讼和恶意告发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379

第十二章 过错推定责任的侵权行为类型382

第一节 国家公务员侵权382

一、国家公务员侵权的一般要求382

二、国家公务员侵权具体形式385

第二节 用人者的责任387

一、用人者的责任的一般要求387

二、用人者的责任的具体形式388

第三节 法定代理人的责任395

一、法定代理人的责任侵权行为的一般要求395

二、法定代理人的责任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396

第四节 专家责任401

一、专家责任侵权行为的一般要求401

二、专家责任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401

第五节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402

一、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行为的一般要求402

二、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404

第六节 物件致人损害406

一、物件致人损害侵权行为的一般要求406

二、物件致人损害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407

第七节 事故责任409

一、事故责任侵权行为的一般要求409

二、事故责任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410

第十三章 无过错责任的侵权行为类型435

第一节 产品侵权责任435

一、产品侵权责任的一般要求435

二、产品侵权责任的具体形式439

第二节 危险活动侵权442

一、危险活动侵权的一般要求442

二、危险活动侵权的具体形式444

第三节 污染环境侵权452

一、污染环境侵权的一般要求452

二、污染环境侵权的具体形式454

第四节 动物侵权457

一、动物侵权的一般要求457

二、动物侵权的具体形式459

第四编 侵权责任形态465

第十四章 侵权责任形态概述465

第一节 构建侵权责任形态体系的基本设想465

一、在侵权行为法研究中对侵权责任形态的困惑465

二、侵权责任形态的历史演进467

三、侵权责任形态概念的科学性和合理性471

第二节 侵权责任形态理论体系的构建473

一、侵权责任形态的概念和特征473

二、侵权责任形态在侵权法中的地位475

三、侵权责任形态研究的作用和意义475

四、侵权责任形态的体系和内容476

第三节 侵权行为形态479

一、侵权行为形态的概念和特征479

二、一般侵权行为和特殊侵权行为481

三、单独侵权行为和共同侵权行为482

四、积极的侵权行为和消极的侵权行为483

第十五章 直接责任和替代责任485

第一节 直接责任485

一、直接责任的基础行为——一般侵权行为485

二、直接责任488

第二节 替代责任492

一、替代责任的基础行为——特殊侵权行为493

二、替代责任498

三、替代责任的赔偿法律关系504

四、免责条件和举证责任倒置508

第十六章 单方责任和双方责任511

第一节 单方责任511

一、加害人责任511

二、受害人责任512

第二节 双方责任中的过失相抵514

一、与有过失的概念、特征和作用514

二、过失相抵的概念和构成520

三、过失相抵的责任分担和实行522

第三节 双方责任的公平责任527

一、公平责任的概念和历史沿革527

二、公平责任的适用530

第十七章 单独责任和共同责任533

第一节 单独责任533

一、单独责任是一人实施的侵权行为的责任形态533

二、单独责任的承担533

第二节 共同责任中的连带责任534

一、共同侵权行为534

二、共同危险行为544

三、合伙致人损害550

四、连带责任552

第三节 共同责任中的按份责任556

一、无过错联系的共同致害的概念556

二、按份责任557

第四节 共同责任中的补充责任558

一、侵权行为补充责任概述558

二、补充责任与连带责任的联系与区别560

三、补充责任的具体类型和基本规则561

四、侵权补充责任的效力561

五、典型案例的法理分析564

第五编 损害赔偿571

第十八章 损害赔偿及其规则571

第一节 损害赔偿的概念和性质571

一、损害赔偿的概念和特征571

二、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573

三、损害赔偿的范围575

第二节 损害赔偿关系的当事人577

一、赔偿权利主体(受害人)577

二、赔偿义务主体(加害人)579

第三节 损害赔偿规则581

一、全部赔偿581

二、财产赔偿584

三、损益相抵585

四、过失相抵589

五、衡平原则590

第四节 数种原因造成损害结果的赔偿数额计算592

一、问题的提出592

二、数种原因造成损害结果的概念和类型593

三、决定数种原因造成损害结果分割赔偿责任份额的各种因素596

四、具体的赔偿数额计算599

第十九章 人身损害赔偿604

第一节 人身损害赔偿制度检讨604

一、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的意义604

二、我国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605

三、我国人身损害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611

第二节 人身损害概述617

一、人身损害和人身损害赔偿617

二、人身损害赔偿所保护的具体人格权617

三、人身损害的实际损害和损失620

四、建立完善的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622

五、人身损害的一般赔偿范围623

第三节 人身损害的常规赔偿625

一、我国人身损害赔偿的基本内容625

二、具体赔偿内容627

第四节 丧失劳动能力的赔偿631

一、劳动能力丧失赔偿的理论依据631

二、赔偿范围632

第五节 造成死亡的赔偿633

一、对致死者损害赔偿的理论根据633

二、赔偿内容634

第六节 对间接受害人的扶养损害赔偿636

一、间接受害人扶养损害赔偿概念及沿革636

二、间接受害人及其扶养损害赔偿请求权638

三、间接受害人扶养损害赔偿责任构成641

四、间接受害人扶养损害赔偿的范围643

第七节 定期金赔偿646

一、可以实行定期金赔偿的赔偿项目646

二、定期金赔偿方法647

第八节 人身损害的抚慰金赔偿648

一、抚慰金赔偿的立法发展和理论认识648

二、人身伤害抚慰金赔偿的地位和性质652

三、人身伤害抚慰金赔偿责任的构成和适用653

四、抚慰金赔偿办法656

第九节 死者尸体损害赔偿和未出生的胎儿受到损害的赔偿659

一、概说659

二、具体赔偿办法660

第二十章 财产损害赔偿661

第一节 财产损害赔偿概述661

一、财产损害的概念和特征661

二、财产损害的种类663

三、财产损害的赔偿范围664

第二节 财产损害数额的计算666

一、直接损失的计算666

二、间接损失的计算668

三、其他财产利益损失的推算671

第三节 财产损害赔偿的方法673

一、折价赔偿673

二、实物赔偿674

三、对订有保险合同的财产侵害的赔偿675

第四节 侵害财产权的精神损害赔偿675

一、确立侵害财产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676

二、侵害财产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679

三、侵害财产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实行682

第二十一章 精神损害赔偿684

第一节 精神损害赔偿概说684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意义684

二、精神和精神损害的概念685

三、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687

四、精神损害赔偿的结构691

五、精神损害赔偿的性质693

六、精神损害赔偿的功能693

第二节 精神损害赔偿的发展历史696

一、古代法萌芽时期696

二、近代法形成时期698

三、现代法的完善时期700

四、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新发展701

第三节 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形式703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一般形式703

二、精神利益的损害赔偿705

三、抚慰金赔偿706

四、对精神损害救济的其他方法707

第四节 精神损害赔偿金的计算708

一、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708

二、算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原则710

三、算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具体规则712

第五节 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715

一、从侵害权利的角度研究精神损害赔偿范围715

二、从损害利益的角度研究精神损害赔偿范围717

第二十二章 附带的损害赔偿719

第一节 刑事附带民事损害赔偿719

一、刑事附带民事损害赔偿的概念719

二、刑事附带民事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720

三、刑事附带民事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723

四、刑事附带民事损害赔偿的主体724

五、刑事附带民事损害赔偿的责任范围726

第二节 行政附带民事损害赔偿728

一、行政附带民事损害赔偿概述728

二、行政附带民事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729

三、行政附带民事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730

四、行政附带民事损害赔偿的主体731

五、行政附带民事损害赔偿的责任范围7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