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 中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 中](https://www.shukui.net/cover/13/34318587.jpg)
- 陈学恂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7107070347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545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55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 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五编 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上)1
第一章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派设立的或1
从事革命活动的学社和学校1
一、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1902年)1
蒋维乔:中国教育会之回忆1
俞子夷: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11
中国教育会章程17
爱国学社章程21
蒋慎吾:爱国学社史外一页22
二、爱国女校(1902年)29
俞子夷:爱国女学与光复会29
爱国女校开办简章33
爱国女校章程36
蔡元培:在爱国女学校之演说39
三、中国公学(1906年)42
胡适:中国公学校史42
张承槱:中国公学创办的回忆49
四、武昌科学补习所(1 904年)与文学社(1911年)54
欧阳瑞骅:武昌科学补习所革命运动始末记54
张难先:文学社始末55
五、长沙明德学堂(1 903年)58
黄一欧:黄兴与明德学堂58
六、芜湖安徽公学(1904年)、64
安庆尚志学堂(1905年)等64
辛亥前安徽文教界的革命活动64
七、烟台东牟公学(1906年)、济南山左公学72
(1906年)等72
吕子人:山东东牟公学、山左公学等创办情况略述72
王麟阁:山东公学简况76
朱赞卿:大通师范学堂77
八、绍兴大通师范学堂(1905年)77
九、保定育德中学堂(1908年)83
刘仙洲:保定育德中学创办经过及其师生的革命活动83
十、四川永宁中学堂(1906年)88
李铁夫:永宁中学堂与同盟会88
十一、广东惠州府中学堂89
王映楼:惠州府中学生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89
十二、贵州私立寻常小学、乙巳小学和光懿女子小学93
吴雪俦:贵州三个鼓吹革命的小学93
十三、云南讲武堂94
李根源:辛亥前后十年杂忆(节录)94
祝鸿基:陆军第十九镇及云南讲武堂(节录)96
〔史料简介〕99
一、上海100
南洋公学学生出校记(1902年)100
第二章辛亥革命前的学生运动100
冯自由: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101
张园集议(1903年)105
震旦学院学生退学始末记(1905年)105
二、北京107
京师大学堂学生拒俄纪事107
京师大学堂学生疏争俄约(1903年)107
浙江大学堂学生退学始末记110
三、浙江110
杭州美国浸礼会蕙兰书院学生退校始末记(1903年)114
四、湖北117
记湖北学生会议拒俄事(1903年)117
五、江苏117
汇文书院学生拒俄活动117
六、留日学生118
冯自由:青年会与拒俄义勇队118
整顿学务谕(1907年)121
〔附〕江苏学务总会:广告各分会论121
校员学生积习书(节录)(1906年)121
〔史料简介〕123
第三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教育思想的传播124
一、资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的教育主张124
邹容:革命之教育(节录)(1903年)124
秋瑾:致湖南第一女学堂书(1905年)126
秋瑾:《中国女报》发刊词(1907年)127
孙中山:在广东女子师范第二校的演说(1912年)128
孙中山:在广州岭南学堂的演说(1912年)129
孙中山:民国教育家之任务(1912年)130
蔡元培:对于新教育之意见(1912年)132
蔡元培:向参议院宣布政见之演说(1912年)138
蔡元培: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开会词(1912年)140
教育泛论(1903年)143
二、教育时论选录143
民族主义之教育(1903年)147
〔附〕觉民:论立宪与教育之关系(1906年)154
薶照:人民程度之解释(1907年)158
〔史料简介〕162
第六编 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下)163
第一章辛亥革命后的教育改革163
一、教育政策、教育宗旨和教育制度163
1、沿革概况163
蒋维乔:民元以来学制之改革163
2、民国初建时教育部对教育的维持和改革166
(1)教育事业的恢复166
教育部电各省颁发普通教育暂行办法(1912年)166
教育部呈报并咨行普通教育暂行办法168
及课程标准(1912年)168
教育部通电各省都督府筹办社会教育(1912年)176
教育部电各省饬所属高等专门学校从速开学(1912年)176
教育部训令三则(训教育行政官、训学校177
管理员及教员、训各校诸生)(1912年)177
(2)教育宗旨的公布178
教育部公布教育宗旨令(1912年)178
(3)学校系统的改定178
教育部拟议学校系统草案(1912年)178
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令(1912年)185
(4)各级各类学校令的颁行187
教育部公布小学校令(1912年)187
教育部公布中学校令(1912年)194
教育部公布师范教育令(1912年)195
教育部公布专门学校令(1912年)197
教育部公布大学令(1912年)198
教育部公布实业学校令(1913年)200
袁世凯:注重德育整饬学风令(1913年)201
3、袁世凯的尊孔复古教育201
汤化龙:上大总统言教育书(1914年)202
教育部饬京内外各学校中小学修身及国文教科书204
采取经训务以孔子之言为指归文(1914年)204
袁世凯:祭孔告令(1914年)206
教育部整理教育方案草案(1914年)207
袁世凯:特定教育纲要(1915年)222
袁世凯:颁定教育要旨(1915年)233
教育部呈拟订国民学校令呈请核定公布文(1915年)242
教育部呈拟订高等小学校令请核定公布文245
并批令(1915年)245
大总统申令(公布国民学校令)(1915年)247
大总统申令(公布高等小学校令)(1915年)254
大总统申令(公布预备学校令)(1915年)257
教育部令第十九号(修正《国民学校令》)(1916年)260
4、废止“洪宪帝制”后的教育措施260
教育部令第十八号(废止《预备学校令》)(1916年)260
5、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对尊孔复古教育逆流的批判261
李大钊:孔子与宪法(1917年)261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1917年)262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1917年)264
二、教育行政组织的变更268
1、沿革概况268
蒋维乔:民初以后之教育行政268
2、中央教育行政组织272
教育部呈大总统报明分设厅司并272
请委任参事等职文(1912年)272
教育部部令(依据教育部官制选任职员)(1912年)272
参议院决议修正教育部官制(1912年)273
教育部公布视学规程(1913年)275
教育部分科规程(1918年)278
教育部官制(1914年)279
3、地方教育行政组织281
教育部:公布教育会规程(1912年)281
教育部呈拟订地方学事通则缮具草案283
请核定公布文并批令(附折)(1915年)283
教育部呈拟订劝学所及学务委员会规程285
缮具草案呈请核定公布文并批令285
教育部公布劝学所规程(1915年)287
教育部公布学务委员会规程(1915年)288
教育部公布教育厅暂行条例(1917年)289
教育厅署组织大纲(1917年)290
〔史料简介〕291
1、实利主义教育292
陆费逵:民国教育方针当采实利主义(1912年)292
一、主要的教育思潮292
第二章辛亥革命后的教育思潮和教育运动292
黄炎培: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1913年)294
庄俞:采用实用主义(1913年)299
2、军国民教育305
范源廉:今日世界大战中之我国教育(1914年)305
范源廉:论教育当注重训练(1915年)309
3、科学教育314
任鸿雋:科学与教育(1915年)314
4、民主主义教育321
蒋梦麟:世界大战后吾国教育之注重点(1918年)321
蒋梦麟:和平与教育(1918年)327
二、重要的教育运动336
1、义务教育的推行336
袁希涛:义务教育之起源336
范源廉:论义务教育当规定于宪法(节录)340
陈宝泉:我国义务教育之经过及进行343
袁希涛:民国十年之义务教育348
汪懋祖等:袁观澜先生事略352
2、师范教育的倡导356
陈宝泉:北京高师英语部理化部甲班学生356
毕业式训词(1913年)356
郭秉文: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概况报告(节录)(1918年)357
经亨颐:改革师范教育的意见(1919年)363
陈宝泉:五十自述(节录)371
周邦道:郭秉文教育事迹373
3、高等教育的改革376
蔡元培:大学改制之事实及理由(1917年)376
蔡元培: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379
4、职业教育的发轫387
黄炎培: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1917年)387
全国教育会联合会职业教育进行计划案(1917年)392
孙祖基:十年来中国之职业教育(节录)394
5、华侨教育的开展396
黄炎培:南洋华侨教育商榷书(1917年)396
陈嘉庚:倡办厦门大学演说词(1919年)411
〔史料简介〕418
第三章教学改革和教育研究419
一、教科书的改编419
1、中华民国成立与共和教科书419
教育部公布审定教科用图书规程(1912年)419
庄俞:民国成立与共和教科书421
商务印书馆:编辑共和国小学教科书缘起(1912年)421
商务印书馆:新编共和国教科书说明(1912年)422
庄俞:谈谈我馆编辑教科书的变迁423
2、国语运动与白话文教科书431
胡适:国语运动的历史431
张一?:我之国语教育观(1919年)433
记国语统一筹备会(1919年)437
〔附〕国语统一进行方法的议案441
拟请教育部推行国语教育办法五条441
吴研因:清末以来我国小学教科书概观(节录)442
吴研因:国语运动和白话文教科书446
庄俞:国语运动与新法教科书447
二、教学法的改进447
周予同:中小学教学法的演变447
俞子夷:自学辅导法449
俞子夷:分团教学法452
俞子夷:幼儿园教法及?铁梭利455
三、教育研究的团体和活动459
1、全国教育会联合会459
全国省教育会第一次联合会记略(1915年)459
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二次开会记(1916年)464
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三届开会记略(1917年)470
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四次开会记要(1918年)473
2、教育调查会477
教育部订定教育调查会规程(1918年)477
教育调查会分股担任调查名单478
教育调查会第一次会议报告479
3、中华新教育社484
中华新教育社组织办法484
〔史料简介〕487
第四章留学运动和留法勤工俭学运动489
一、留学运动489
管理留日学生事务规程(1914年)489
管理留欧学生事务规程(1915年)493
管理留美学生事务规程(1916年)495
选派留学外国学生规程(1916年)498
留法俭学会简章和会约503
1、留法俭学会(1912年)503
二、留法勤工俭学运动503
北京留法预备学校的成立及简章506
2、留法勤工俭学会(1915年)508
蔡元培:《勤工俭学传》序(1915年)508
留法勤工俭学会一览(节录)510
3、华法教育会(1916年)516
蔡元培:华法教育会之意趣(1916年)516
华法教育会记事519
华法教育会大纲527
北京华法教育会开办的各种留法预备学校531
吴玉章:谈勤工俭学(节录)537
〔附〕历届勤工俭学生赴法一览表539
留英俭学会意趣书(1912年)540
留美中国学生工读会简章(1917年)542
〔史料简介〕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