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南怀瑾选集 第5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南怀瑾选集 第5卷
  • 南怀瑾著述 著
  • 出版社: 上海市: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37022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609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628页
  • 主题词:南怀瑾-文集;禅宗-研究;佛教史-研究;道教史-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南怀瑾选集 第5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禅海蠡测·3

出版说明3

初版自序4

二版自序5

禅宗之演变7

印度原来情形7

中国初期情形8

唐宋间之发展10

元明清之趋向11

与中国文化因缘12

对佛教之功绩13

禅宗之宗旨14

公案语录20

机锋转语29

证悟知解42

祖师禅与如来禅45

三关与顿渐47

闭关与打七49

宗师授受53

参话头60

神通妙用67

幻境相似神通之错误70

正定所发之通明73

生死之间77

中阴身略述88

临命终时88

中阴身缘起89

生死决疑92

了生脱死94

醒与梦96

禅宗与教理100

由教入禅100

禅须通教106

禅宗与禅定109

禅定之学109

禅宗与禅定之间113

禅宗与净土118

净土究竟论119

禅宗究竟论121

禅净双修调和论123

禅宗与密宗128

西藏佛学渊源128

西藏佛法之崛起130

西藏后期佛法及派系131

西藏之显教134

西藏之密法135

藏密之特点136

显密优劣之商榷138

周秦时代之道家142

禅宗与丹道142

汉晋南北朝之道教144

唐宋元明清情形147

道教之经籍151

丹道之类别154

佛道优劣之辨156

禅宗与理学163

理学之先声164

北宋理学之崛起166

佛化儒家之踪迹169

禅宗与理学之渊源175

理学与禅宗之异同179

佛道儒化之教183

心物一元之佛法概论185

心法与力学187

心法与声音190

心法与光192

心法与电磁194

心理与生理195

希腊哲学初期心物之争198

佛法与西洋哲学198

希腊盛时心物之争200

希腊末期哲学202

希腊哲学合论204

欧洲中世纪哲学205

阿拉伯哲学207

近代哲学之变革及影响209

西洋哲学之批判209

修定与参禅法要212

初修禅定入门方法215

定慧影像218

参禅指月221

跋227

禅海蠡测剩语228

·禅话·235

出版说明235

话头237

中国禅宗的初祖——达摩大师239

对我是谁人不识240

面壁而坐终日默然242

为求真理而出家的少年学僧——神光243

神光的断臂245

达摩禅248

了不可得安心法248

禅宗开始有了衣法的传承250

达摩所传的禅宗一悟便了吗251

达摩禅的二入与四行252

五度中毒只履西归257

南北朝时代的中国禅与达摩禅260

北魏齐梁之间佛学与佛教发展的大势260

中国大乘禅的初期大师262

齐梁之问中国的大乘禅262

南朝的奇人奇事——中国维摩禅大师傅大士265

平实身世265

照影顿悟265

被诬入狱266

舍己为人267

名动朝野268

帝廷论义270

撒手还源271

附:有关傅大士的传记资料273

还珠留书记274

禅宗三祖其人其事276

从禅宗四祖的传记中追寻三祖的踪迹276

向居士与僧璨的形影277

关于向居士与神光大师的短简名书278

僧璨大师的时代和历史279

《信心铭》的价值280

达摩禅与二、三祖的疑案284

二祖慧可与三祖僧璨285

二祖晚年的混俗问题286

有关二祖传记的疑案288

中国佛教原始的禅与禅宗四祖的风格290

南北朝至隋唐间禅道的发展与影响290

汉末有关习禅的初期发展史料290

东晋以后有关习禅的史料与论评292

禅宗四祖道信的笃实禅风293

轻生死重去就的道信大师的风格295

破头山上的栽松老道297

五祖弘忍大师297

平凡的神奇充满了初唐以前的禅门299

隋唐以后盛传的三生再世之说301

道信大师与弘忍大师的授受祖位与其他301

懒融其人303

隋唐间达摩禅的分布303

破头山与牛头山304

赚得百鸟衔花的懒融305

善恶一心都可怕306

在山的悟对和出山的行为307

诗境与禅话310

法融一系的禅道310

吹布毛的启发311

老难为善312

至圣独照的隽语312

法融一系的禅师索引表313

马祖不是妈祖317

一段民间传说的插曲318

马大师活用了教学法319

一颗大明珠320

猎到一个弓箭手321

不离本行的猎手323

又是一颗明珠325

唐宋间与湖南有关的禅宗大德326

南宗禅在唐初的茁壮333

南行禅道落在江湖334

奠基南宗的两大柱石335

行思禅师336

初唐时期的文化大势337

唐初中国佛学的茁壮338

一砖头打出来的宗师339

禅的幽默(十八则)343

附录:343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355

出版说明355

引言356

第一章 佛教与印度固有文化的关系357

第一节 印度文化的发展357

一、印度文化的背景357

二、印度上古文化的宗教哲学360

一、六派哲学与宗教的后先辉映364

第二节 各派哲学的兴起364

二、佛教的产生与外道的异同369

结论374

第二章 教主释迦牟尼的事迹377

第一节 释迦牟尼的家世377

一、薄王业而不为的大丈夫377

二、生卒年代378

三、族系传统380

四、生有自来的神异传说381

五、允文允武的天生神童383

六、悲天悯人的至性至情384

第二节 出家与悟道386

一、逃世入山求道的太子386

二、遍学各派道法387

三、雪山林下苦行388

四、豁然顿悟而成佛道389

第三节 教化创建的情形391

一、开始教化及其主要弟子391

二、说法的情况与说法的时地392

三、佛经的结集与部派的分化394

结论398

第三章 中国佛教的传播402

第一节 佛教初传的情形402

一、阿育王前后的佛教402

二、佛教传入中国的初期——汉末、三国时期404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406

四、净土宗的创建407

五、鸠摩罗什与僧肇408

六、道生与涅槃佛性409

一、隋唐时期的佛教410

第二节 佛教的鼎盛时期410

二、宋元明清的佛教418

结论420

第四章 二十世纪的中国佛教423

第一节 清代以来佛教的衰败423

一、宗派的没落423

二、师僧和寺院的变质424

第二节 清末民初佛教的复兴运动425

一、中国佛学的复兴426

二、中国佛教的演变429

结论434

第五章 世界各国的佛教438

第一节 亚洲的佛教438

一、韩国438

二、日本439

三、缅甸444

四、泰国444

五、越南445

一、英国446

第二节 欧美的佛教446

六、东南亚其他各地446

二、德国447

三、法国448

四、美国449

五、俄国450

结论450

社会学里的社会454

东西文化不同的社会454

引言454

附录: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社会454

宗法社会的辨别456

结论458

佛教原始制度的简介458

禅宗丛林制度的由来461

丛林制度463

一、丛林的规范463

二、丛林的风规474

三、丛林以修持为中心的禅堂481

四、丛林清规的遗范486

丛林与宗法社会490

丛林与中国文化492

丛林与帮会社会493

结论495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501

出版说明501

引言502

第一章 道教学术思想的文化渊源505

第一节 道教立教的过程505

第二节 道教学术思想的渊源506

一、黄帝先后时期学术思想的初步规模507

二、三代(尧、舜、禹)时期天人合一思想的规模508

三、夏、商、周三代文化的演变509

四、周穆王西征与神仙故事的起源510

第三节 道教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神仙方士511

一、秦汉时期的道家与神仙513

二、汉初内用黄老的文景之治514

三、汉武帝与神仙方士515

四、东汉重视图谶开启道教的先声516

二、张道陵的创教时期518

一、诸山道士时期518

第二章 道教的建立518

第一节 汉末三国时期的道教518

三、魏伯阳的弘扬神仙学术519

四、黄巾张角的旁门左道520

五、汉末著名的道士521

第二节 魏晋时期的道家522

一、许旌阳的丰功伟绩522

二、抱朴子的富贵丹砂524

三、魏晋玄学与道家思想526

四、道佛思想的冲突与调和528

第一节 北魏时代道教的定型与道佛之争530

第三章 道教的成长530

崔浩的弘扬道教与排佛532

第二节南朝的道教与陶弘景533

陶弘景调和道佛的主张535

第四章 道教的扩张538

第一节 唐初开国与道教538

一、唐高祖的尊奉道教538

二、唐太宗与道佛两教540

第二节 新兴道教的吕纯阳542

第一节 宋初儒道归元的华山隐士陈希夷548

第五章 道教的演变548

第二节 宋代的皇帝与道教552

一、宋真宗神道设教的动机553

二、道君皇帝宋徽宗556

第三节 正统道教南宗的崛起561

一、张紫阳的丹道561

二、白玉蟾与朱熹563

第一节 北宋道教全真道的建立565

一、创始全真道的祖师王重阳的事迹565

第六章 宋元时期新兴的道教565

二、丘长春与成吉思汗的因缘570

三、丘长春如何感化成吉思汗574

第二节 元代敕封天师道与其他576

普及民间道教观念的两部书577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道教579

第一节 明太祖与周颠579

第二节 明成祖与武当山的张三丰582

第三节 明世宗与陶仲文的前因后果584

第四节 明末清初道家派别的分支586

第五节 康熙雍正与道教587

第八章 二十世纪的道教591

第一节 十九世纪末道教的衰落591

第二节 当代学人研究道教学术的活动592

一、影印《道藏》的发起592

二、《道藏精华录》的编辑592

第三节 研究道教学术的人士593

一、刘师培的《读道藏记》593

二、陈撄宁的实验丹道594

海内外道教士之统计598

附录598

台湾省道教会章程600

第一章 总则600

第二章 任务600

第三章 会员601

第四章 组织及职权602

第五章 会议603

第六章 经费603

推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之一的《道藏》缘启604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6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