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核反应堆热工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美)埃尔-韦基尔(M.M.El-Wakil)著;陈叔平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 ISBN:15175·055
- 出版时间:1976
- 标注页数:546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55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核反应堆热工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原子、原子核的结构和反应1
§1-1引言1
§1-2原子结构2
§1-3重原子的结构5
§1-4化学反应7
§1-5核反应方程9
§1-6核反应产生的能量11
§1-7核聚变和核裂变12
§1-8转换和增殖15
§1-9裂变和燃料的燃耗产生的能量16
§1-10放射性18
§1-11衰变率和半衰期23
§1-12放射性链28
习题30
第二章中子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34
§2-1 引言34
§2-2中子的能量34
§2-3裂变中子36
§2-4热中子37
§2-5核截面41
§2-6中子通量和核反应率44
§2-7 中子截面随中子能量的变化45
§2-9共振区48
§2-8 1/V区48
§2-10快中子区50
习题51
第三章活性区内中子通量的分布54
§3-1 引言54
§3-2中子守恒54
§3-3中子在介质内的扩散57
§3-4反应堆活性区内的中子通量分布60
§3-5反射层及其效应64
§3-6不稳态和反应性67
§3-7反应性的温度系数70
§3-8反应性的多普勒系数71
§3-9反应性的空洞系数和压力系数72
习题74
第四章反应堆释热77
§4-1 引言77
§4-2燃料内的释热率77
§4-3反应堆内的裂变能78
§4-4可裂变燃料的密度80
§4-5反应堆内的裂变截面84
§4-6单根燃料元件释出的热量92
§4-7活性区内释出的总热量——概述94
§4-8均匀活性区的情况95
§4-9具有大量燃料元件的非均匀反应堆的情况96
§4-10反应堆停堆后的释热99
§4-11放射性同位素的释热104
习题106
第五章反应堆部件内的热传导之一——一般情况109
和一维稳态情况109
§5-1引言109
§5-2一般性的假设109
§5-3热传导方程112
§5-4从固体平板型燃料元件导出的热流118
§5-5温度、传热系数和热通量(或中子通量)的相互关系124
§5-6从实心圆柱形燃料元件导出的热流128
§5-7从空心厚壁圆柱形燃料元件导出的热流132
§5-8从球形燃料导出的热流134
习题135
第六章反应堆部件内的热传导之二——某些特殊的一维138
稳态情况138
§6-1引言138
§6-2活性区辐射的吸收138
§6-3遭受辐射的平板内的排热142
§6-4热屏蔽150
§6-5次级辐射152
§6-6反应堆内的肋片153
§6-7低毕奥数肋片的传热156
§6-8等横截面肋片的情况158
§6-9最佳肋片和三角形肋片162
§6-10等厚度周向肋片的情况164
§6-11多孔元件内的传热165
§6-12 q?=f(t)的泊松方程的特殊情况173
§6-13材料物性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175
习题176
第七章反应堆部件内的热传导之三——二维稳态情况181
§7-1引言181
§7-2有限差分法——概述181
§7-3泊松方程的变换184
§7-4各种求解的方法187
§7-5矩阵代数法求解189
§7-6迭代法求解191
§7-7张弛法求解193
§7-8有限差分系统内的热传导198
§7-9弯曲边界附近的节点199
§7-10绝热边界上的节点202
§7-11表面热导为h的边界上的节点203
§7-12具有确定热通量的边界上的节点204
§7-13近似解析法204
§7-14类比方法207
习题210
§8-2集总参量法213
第八章反应堆部件内的热传导之四——不稳态213
§8-1引言213
§8-3时间常数和温度系数的效应215
§8-4用有限差分计算温度瞬变过程216
§8-5二维瞬变情况的数值解221
§8-6平板和没有附面层的图解法223
§8-7具有附面层的图解法227
§8-8多层平壁的情况230
§8-9圆柱体的图解法231
§8-10严格解析法234
习题242
§9-1引言245
第九章传热和流体流动——非金属冷却剂(单相)245
§9-2排热量和唧送功率246
§9-3传热系数——概述250
§9-4普朗特数对对流传热的影响253
§9-5非金属冷却剂的对流传热系数257
§9-6冷却剂孔道的长度和形状的影响264
§9-7热通量和温度沿轴向不均匀分布的影响266
§9-8高的气体速度的影响268
习题272
第十章传热和流体流动——液态金属冷却剂274
§10-1引言274
§10-2一些一般性的考虑274
§10-3液态金属冷却剂内的感生放射性276
§10-4液态金属与材料的相容性278
§10-5液态金属的热输运性质281
§10-6液态金属的传热关系式283
§10-7轴向热扩散的影响286
§10-8液态金属流态燃料的一些传热关系式288
§10-9流态燃料系统内的传热机理289
§10-10液态金属泵295
§10-11直流泵296
§10-12直流泵设计和运行中的一些问题301
§10-13交流泵304
习题306
§11-2相变的过程308
第十一章相变时的传热308
§11-1引言308
§11-3汽泡的生成、长大和跃离310
§11-4沸腾工况316
§11-5沸腾危机和烧毁320
§11-6各个参量对沸腾和沸腾危机的影响322
§11-7水的临界热通量关系式326
§11-8其它液体(水除外)的临界热通量关系式331
§11-9冷凝334
习题341
§12-1引言344
第十二章两相流344
§12-2不流动系统中的含汽量和空洞率345
§12-3流动系统347
§12-4沸腾段高度和不沸腾段高度354
§12-5两相孔道内的摩擦压降355
§12-6加速度压降364
§12-7在阻力件处的两相流压降366
§12-8突然扩口引起的压升367
§12-9突然缩口引起的压降370
§12-10孔板内的两相流372
§12-11临界流374
§12-12单相临界流376
§12-13两相临界流379
§12-14长孔道内的两相临界流380
§12-15短孔道内的两相临界流384
习题386
第十三章活性区的热工设计390
§13-1 引言390
§13-2一般性的考虑390
§13-3燃料元件和冷却剂的轴向温度分布394
§13-4燃料元件内的最高温度398
§13-5冷却剂孔道的孔板节流403
§13-6热点因子405
§13-7基本的统计关系式408
§13-8确定热点支因子的一个例子413
§13-9总热点因子416
§13-10活性区的热工设计420
习题424
第十四章沸腾活性区429
§14-1引言429
§14-2沸腾反应堆内的流动429
§14-3沸腾反应堆的质量平衡和热平衡430
§14-4沸腾孔道内的驱动压力433
§14-5沸腾孔道内的平均密度436
§14-6吸力筒的作用441
§14-7多孔道的沸腾活性区443
习题448
附录A元素表452
附录B 同位素简表455
附录C 贝塞尔函数479
附录D一些物质的热力学性质485
附录E一些物质的物性497
附录F 穆迪摩擦系数曲线图501
附录G物理常数503
附录H单位换算表506
参考文献513
索引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