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民经济管理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民经济管理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62/34297670.jpg)
- 王永治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464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7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民经济管理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一编总 论1
第一章国民经济系统1
第一节 系统及其分类、特征1
一 系统的概念1
二 系统的分类2
三系统的特征2
第二节 国民经济是一个统一的有机的经济系统6
一 国民经济系统的构成6
二 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9
三 国民经济系统的特征1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基本特征12
一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2
二 正确处理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的关系15
三 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进行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前提17
第二章国民经济管理的性质、任务19
第一节 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管理的必要性19
一 国民经济管理的概念19
二 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管理的必要性20
第二节 国民经济管理的性质24
一 国民经济管理的二重性24
二 认识国民经济管理二重性的意义26
第三节 国民经济管理的根本任务和直接目的27
——不断提高社会经济效益27
一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断提高社会经济27
效益具有客观必然性27
二 不断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是国民经济管理33
的根本任务和直接目的33
三 社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设置35
一 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系统管理的必要性48
第三章国民经济管理的过程48
第一节 国民经济管理的过程是系统管理的过程48
二 用系统工程的思想管理国民经济51
第二节 国民经济管理的过程是控制的过程53
一 控制的概念、过程和控制能力53
二 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控制的必要性60
三 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有效控制61
第三节 国民经济管理的过程是经济信息处理62
和变换的过程62
一 经济信息的概念、特征及其分类62
二经济信息的周转过程66
三 经济信息和国民经济管理的关系68
四 国民经济管理的过程是经济信息处理75
和变换的过程75
一 国民经济决策的概念77
第一节 国民经济决策的概念及其分类77
第四章国民经济决策77
二 国民经济决策的分类78
第二节 国民经济决策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81
一 国民经济决策是国民经济管理的核心81
二 国民经济决策贯穿于国民经济管理整个过程82
三 国民经济决策是制约社会经济效益水平的决定性因素84
第三节 国民经济决策程序和决策方法86
一 建立科学的国民经济决策程序86
二 综合运用各种决策方法92
第五章国民经济的科学管理与民主管理100
第一节 遵循国民经济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进行管理100
一 国民经济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100
二深刻认识我国国情,从实际出发运用国民103
经济管理活动规律103
三 国民经济管理原则104
第二节 重视和发挥人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作用107
一 人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107
二 充分发挥人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作用111
第三节 加强和改善党和政府对经济工作的领导112
一 正确发挥政府机构管理经济的职能112
二 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116
第二编国民经济活动的计划119
第六章国民经济管理目标119
第一节 国民经济管理目标的概念、特点119
及其重要性119
一 国民经济管理目标的概念119
二 国民经济管理目标的特点、体系124
三 国民经济管理目标的重要性130
一 确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指导思想131
第二节 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确定131
二 确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145
三 建立和完善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147
综合指标体系147
第三节 管理机制完善目标的确定154
一 确定管理机制完善目标的客观依据154
二 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原则155
三 确定战略步骤、战略重点和经济建设战略布局159
四 实行目标分解,组织实施目标161
第七章 国民经济预测162
第一节 国民经济预测的概念、特点、分类162
一 国民经济预测的概念162
二 国民经济预测的特点163
三 国民经济预测的分类165
第二节 国民经济预测的地位和作用167
一 国民经济预测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前景作出决策的科学前提167
二 国民经济预测是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依据169
一逐步完善国民经济预测体系171
第三节 不断提高国民经济预测的准确性171
二 遵循经济预测的程序和原则174
三 运用科学的预测方法177
第八章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上)181
第一节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概念、特征及其作用181
一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概念181
二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特征181
三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意义和作用184
第二节 人力平衡187
一 人力平衡在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中的地位187
与作用187
二 劳动力的供需平衡188
三 实现人力平衡的关键是抓好生育、教育培训与劳动就业三个基本环节192
与作用195
第三节物力平衡195
一 物力平衡在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中的地位195
二 社会总产品的供需平衡199
三 生产资料供需平衡199
四 消费资料供需平衡206
五 实现物力平衡的关键在于发展生产,控制基本建设规模和消费基金的增长212
第九章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中)214
第一节 财力平衡的重要性及其内容214
一 财力平衡在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中的地位214
与作用214
二 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的平衡216
三 财政平衡220
四 信贷平衡224
五外汇平衡228
一 实现财力平衡的关键是抓好生财、聚财、用财三个环节230
第二节 财力平衡与生财、聚财、用财230
二 财力的生产232
三 财力的集聚233
四 财力的使用247
第十章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下)254
第一节 财政、信贷、外汇、物资的平衡254
一 财政与信贷的平衡254
二 财政、信贷与外汇的平衡255
三 财政、信贷、外汇与物资的平衡256
四 编制综合财政信贷计划260
第二节 部门平衡262
一 国民经济部门的形成和分类262
二 部门内部平衡265
三 部门之间的平衡266
四 调整部门结构,促进部门平衡269
第三节 地区平衡271
一 地区经济的概念、特点271
二 地区内的平衡273
三 地区之间的平衡278
四 逐步实现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促进地区平衡279
第四节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着眼点与投入产出法282
一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着眼点282
二投入产出法283
第十一章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编制287
第一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体系和指标体系287
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体系287
二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指标体系291
二 指导性计划301
三 市场调节305
和方法307
第三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编制的程序307
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编制程序307
二 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方法309
第一节 国民经济活动组织的一般原理312
第十二章经济结构与管理的组织结构312
一 组织职能的概念312
二 管理的组织活动的主要内容312
第三编国民经济活动的组织312
三 组织职能的发挥313
第二节 经济结构与经济组织结构、管理组织的结构的相互关系316
一生产关系与管理关系316
二 经济结构决定经济组织的结构和管理组织的结构318
第三节 经济管理体制320
一经济管理体制的概念320
二 建立经济管理体制的客观依据321
三 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和变革324
四 改革现行经济管理体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326
第一节 按行业组织经济330
第十三章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330
一 按行业组织发展经济的利弊330
二 政府的行业管理部门332
三行业协会336
一 按地区组织发展经济的利弊338
第二节 按地区组织经济338
二 按行政区域管理经济340
三 发挥城市中心作用和建立经济区341
四 经济特区及开放沿海港口城市349
一企业是组织发展经济的基本形式352
第三节 按企业组织经济352
二 企业规模和企业规模结构352
三 在专业化协作的基础上建立各种形式的359
经济联合体359
第十四章管理组织366
第一节 建立管理组织的原则366
一 管理组织是执行管理职能的具体单位366
二 建立管理组织的原则367
第二节 国民经济管理组织体系371
一 建立合理分工、上下结合、互相协调、职责分明的国民经济管理组织体系371
二 建立国民经济计划系统、指挥系统、调节系统、监督系统、信息系统紧密衔接的国民经济管理组织体系373
三 建立经济综合部门、专业部门与咨询、研究部门相结合的国民经济管理组织体系374
第三节 以经济责任制为中心的管理制度375
一 经济责任制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制度375
二 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379
第十五章 国民经济活动的指挥、调节与市场体系381
第一节 国民经济活动指挥与调节的内容、实质381
一 国民经济活动指挥的内容、实质381
第四编国民经济活动的指挥与调节381
二 国民经济活动调节的内容、实质38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386
一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形成387
二 生产资料市场391
三 资金市场396
一指令性计划398
第二节 计划管理的形式398
四 劳务市场402
五 技术市场408
第十六章 国民经济活动的调节手段414
第一节 经济手段414
一经济手段的概念、特点及其运用的必要性414
二充分发挥价格、税收、信贷的杠杆作用416
一 行政手段的概念、特点及其运用的必要性430
第二节行政手段430
二行政手段的作用433
第三节 法律手段434
一法律手段的概念、特点434
二 经济法与经济规律、经济政策的关系434
三 经济法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作用436
四 建立和健全经济司法438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手段439
一 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概念、特点439
二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440
第五节 综合运用各种调节手段442
一每种调节手段的利弊442
二 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综合运用443
各种调节手段443
第一节 国民经济监督的意义和作用444
一 国民经济监督的概念444
第十七章国民经济活动的监督444
第五编国民经济活动的监督444
二 进行国民经济监督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445
三 国民经济监督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职能445
四 社会主义条件下,加强国民经济监督的必要性446
五 国民经济监督的种类和特点448
第二节 国民经济监督的内容451
一 国民经济监督的内容451
二 加强和改善国民经济监督454
第三节 审 计456
一 审计的概念、对象和依据456
二 审计的种类和方式458
三 审计的目的和作用460
四 审计监督和审计机构461
编后记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