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发展的选择 社会文化变迁途程中的云南民族集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发展的选择 社会文化变迁途程中的云南民族集团](https://www.shukui.net/cover/67/34295527.jpg)
- 刘刚著;云南省民族研究所编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 ISBN:7536711522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453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1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发展的选择 社会文化变迁途程中的云南民族集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变迁的法则性:现代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1
第一节 互动的体系:发展中的中国少数民族问题与云南民族社会2
一 发展中的民族问题2
二 中国的少数民族世界中的云南民族社会9
三 云南少数民族的可持续发展问题20
第二节 现代化的情结:实践与理论的选择24
一 文化变迁的主题—民族的发展与现代化需求25
二 难以选择—社会文化变迁要素的揆度35
三 人类学的困惑—传统经验与教训—变迁的理论纠葛40
四 变迁的大动作—现代化与发展的抵牾43
五 殊途同归—线性与非线性—进化论与欧洲中心观的睽离50
六 重视人生—人类学的本位论—价值观的再认识54
七 误读和再考—云南少数民族研究的学术领域56
第三节 共生的世界:21世纪议程中的云南多民族社会发展论59
一 云南民族多样性与发展需求60
二 两难的发展64
三 民族间的体系与互动70
四 最近的看法76
五 云南的可持续发展道路80
一 人文社会性中的地理要素94
第二章 环境变貌与重新解释:云南的自然·人文·社会94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人文整合94
二 生业与生活—多样性的历史98
三 历史之波—来去匆匆—潮来潮去—沉淀与聚合102
四 小盆地宇宙—圹琅的山原—均质性与异质性的统一120
第二节 涵化与整合:人文多样性的渐失与刀耕火种的开展126
一 “刀耕火种”问题的辩证135
二 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刀耕火种的变迁137
三 从“刀耕火种”看民族历史文化的变迁148
四 刀耕火种界说155
第三节 文化选择与文化退化的背景:人口增长与泛农耕化157
一 最大的困难一倍增的人口158
二 民族与人口—政策的不虞与乖舛163
三 过犹不及—人地关系同盟的破裂167
四 瞻前顾后—人口问题不得再误177
第三章 变迁的民族社会举隅181
第一节 民族性趋动:民族识别与民族意识的变化181
一 动态的民族性181
二 关于民族识别183
第二节 西双版纳:傣族的历史文化变迁192
一 傣族历史与文化193
二 西双版纳地区的民族集团及其文化变迁196
三 西双版纳的“开发”及现代化问题与民族文化变迁217
第三节 转折的前夜:明清以来的社会变动238
一 农耕化的进展与人—地关系的变貌238
二 冶矿的发展与森林减少250
三 鸦片与社会文化变迁255
第四章 历尽坎坷的发展:苗族瑶族历史文化变迁276
第一节 历史时期文献记载的苗、瑶民族集团及其推论276
一 苗族、瑶族历史回溯与勾稽276
二 苗瑶民族史界说289
三 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复杂的社会流变293
第二节 社会文化变迁中的苗、瑶民族集团301
一 苗瑶民族概况301
二 古老的农耕及其发展演变309
三 频繁的迁移与广阔的分布319
第三节 苗瑶文化与未来发展326
第五章 何以跨人未来:道村的变迁331
第一节 苗族“阿卯老”人的历史与文化331
一 苗族“阿卯老”人村落史与民族志331
二 传统与社会—家庭、婚姻、丧葬、节庆340
三 宗教、礼仪、禁忌345
四 衣饰、居住、饮食348
五 文化艺术353
第二节 解放以来所发生的社会文化变迁357
第六章 并非结论:云南各民族的传统与发展及变化与出路372
第一节 围绕“发展”的再检讨——人、社会、集体、民族、国家372
一 问题的提起375
二 问题的解说378
三 问题的背景379
第二节 避免陷入新的“一刀切”的“陷井”407
一 多样与共生的原理408
二 云南民族社会的诸问题及其前景410
三 希望所在425
第三节 面向新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理想和现实——社会主义民主化、法制化社会的建成和公民自治意识及道德风范完善的必要性428
一 必要的回顾428
二 现实429
三 希望的前瞻432
四 小结432
第四节 操作与决策:摆脱两难制约的变迁439
附:全书参考文献索引446
后记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