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敏捷制造的理论、技术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敏捷制造的理论、技术与实践](https://www.shukui.net/cover/78/34290908.jpg)
- 张申生等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7313025955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47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35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敏捷制造的理论、技术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新世纪的生产模式——敏捷制造1
1.1 新世纪的竞争特点与敏捷制造1
1.2 敏捷制造的概念3
1.3 本书内容安排6
主要参考文献7
第二章 敏捷制造的理论体系8
2.1 敏捷制造理论体系的构成8
2.2 敏捷化竞争的特点、形式及规律9
2.2.1 敏捷化竞争的特点9
2.2.2 敏捷化竞争的形式11
2.2.3 敏捷化竞争的规律12
2.3 敏捷化竞争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13
2.3.1 客户要求变化的响应能力13
2.3.2 新产品开发能力14
2.3.3 柔性生产能力15
2.3.4 知识管理能力16
2.3.5 人力资源的响应能力17
2.3.6 创新能力17
2.3.7 企业内外的合作能力18
2.3.8 全球化市场变化的响应能力19
2.3.9 信息系统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19
2.4 敏捷制造的社会环境20
2.5 敏捷制造的技术基础21
2.5.1 敏捷化信息系统22
2.5.2 敏捷化工具集23
2.5.3 集成化产品设计与过程开发26
2.5.4 敏捷化制造过程27
2.6 敏捷化企业管理与运作30
2.6.1 敏捷化企业的组织形式——动态联盟30
2.6.2 敏捷化企业的管理方式——以团队为核心的扁平化网络结构方式34
2.6.3 敏捷化企业的工作方式——并行工程和协同工作35
2.7 企业敏捷性的评价方法36
2.8 敏捷制造的实施步骤37
2.8.1 敏捷制造的总体规划38
2.8.2 企业敏捷化建设39
2.8.3 敏捷化企业的构建39
2.8.4 敏捷化企业的管理与运行40
2.9 中国企业如何实施敏捷制造40
2.9.1 中国企业实施敏捷制造的根本动力40
2.9.2 中国企业实施敏捷制造的参考模型40
2.9.3 让加工型企业成为国际动态联盟的加工基地44
主要参考文献45
第三章 敏捷化信息系统46
3.1 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及面临的挑战46
3.1.1 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46
3.1.2 企业对信息系统的需求54
3.1.3 信息系统的敏捷化挑战56
3.2 敏捷化信息系统相关概念58
3.2.1 敏捷化信息系统的定义58
3.2.2 敏捷化信息系统的特征58
3.2.3 敏捷化信息系统与其他敏捷因素的关系59
3.2.4 敏捷化信息系统的实现途径61
3.2.5 敏捷化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61
3.2.6 信息系统敏捷化障碍62
3.2.7 实现敏捷化信息系统的技术可能62
3.3 敏捷化信息系统技术框架63
3.4 信息系统敏捷化使能技术64
3.4.1 组件技术(COM/DCOM/COM+)64
3.4.2 分布对象技术(CORBA)70
3.4.3 Java技术75
3.4.4 www技术82
3.4.5 XML技术88
3.4.6 Agent技术92
3.4.7 工作流技术97
3.4.8 基于知识层上的集成技术104
3.4.9 标准化技术109
3.5 敏捷化信息系统体系结构110
3.5.1 体系结构图110
3.5.2 各层次的功能及其敏捷性体现111
3.5.3 表示转换模型112
3.5.4 敏捷性分析113
主要参考文献114
第四章 并行工程115
4.1 并行工程概述115
4.1.1 并行工程的提出116
4.1.2 并行工程中的科学管理117
4.1.3 知识的管理与重用121
4.2 并行工程应用举例126
4.2.1 波音公司126
4.2.2 航天部某设计院127
4.3 并行工程关键技术133
4.3.1 过程建模与管理技术134
4.3.2 团队工作及其支持技术150
4.3.3 集成化产品模型158
4.3.4 产品数据管理177
4.3.5 面向DFX的知识集成188
4.3.6 支持概念设计的高新技术203
4.4 并行工程工具开发与应用214
4.4.1 面向并行工程的工作流管理系统214
4.4.2 基于知识的DFX集成工作平台224
主要参考文献238
第五章 动态联盟和敏捷供应链240
5.1 动态联盟240
5.2 动态联盟的实例研究243
5.2.1 明确的动态联盟目标243
5.2.2 动态联盟竞争对手的有效界定243
5.2.3 动态联盟核心成员彼此互补的核心优势243
5.2.4 动态联盟的组织保证244
5.2.5 动态联盟的资金组织245
5.2.6 动态联盟成员的内部组织结构及其外部接口245
5.3 动态联盟的伙伴选择方法247
5.4 动态联盟优化运行的使能技术——敏捷供应链250
5.4.1 敏捷供应链250
5.4.2 价值流和敏捷供应链251
5.5 敏捷供应链的体系结构253
5.5.1 供应链活动本质特征的分析与抽象254
5.5.2 可重构ASCM系统的体系结构256
5.6 敏捷供应链关键技术258
5.6.1 供应锭系统建模仿真方法和参考模型258
5.6.2 敏捷供应链系统软件的开发方法264
5.7 动态联盟和敏捷供应链中的安全保障289
5.7.1 动态联盟企业和供应链对安全保障的需求289
5.7.2 安全防火墙290
5.7.3 Intranet/Extramet中身份认证与授权298
5.8 EDI在动态联盟和供应链中的应用304
5.8.1 EDI在动态联盟中的作用304
5.8.2 技术解决方案305
5.9 电子商务和敏捷供应链310
5.9.1 电子商务和敏捷供应链概述310
5.9.2 电子商务的分类311
5.9.3 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影响313
5.9.4 电子商务的发展314
5.9.5 电子商务供应链314
5.9.6 电子商务供应锭的安全认证323
5.10 敏捷化供应链管理系统原型324
5.10.1 公司电子商务系统方案325
5.10.2 公司对电子商务的需求326
5.10.3 公司的电子商务方案327
5.10.4 系统的网络架构331
5.10.5 系统的实现技术332
5.10.6 系统安全方案332
主要参考文献334
第六章 企业敏捷性评价335
6.1 企业敏捷性评价的意义335
6.2 企业敏捷性评价方法概述335
6.3 基于实效的敏捷性评价方法336
6.4 基于企业因素的敏捷性评价方法339
6.5 企业敏捷性的评价实例344
主要参考文献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