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统计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育统计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77/34289467.jpg)
- 扈涛主编 著
- 出版社: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417800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533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549页
- 主题词:教育统计(学科: 统计学) 教育统计 统计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育统计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教育统计学的性质和作用1
一、 教育统计学的性质1
二、 教育统计学的作用2
三、 学习教育统计学的意义5
第二节 教育统计学的内容6
一、 描述统计6
二、 推断统计7
三、 实验设计7
第三节 教育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8
一、 随机变量8
二、 总体与样本9
四、 统计量与参数10
三、 次数10
五、 误差11
第二章 统计资料的搜集与初步整理14
第一节 统计资料的搜集14
一、 教育统计资料的来源14
二、 教育统计资料搜集的途径和方法15
第二节 数据的统计分类18
一、 数据的特点18
二、 数据的种类19
三、 资料的统计分类20
四、 性质类别和数量类别21
第三节 教育统计表22
一、 统计表的作用22
二、 统计表的结构和编制要求22
三、 教育统计表的种类23
第四节 教育统计图25
一、 统计图的作用25
二、 统计图的结构和制图要求25
三、 教育统计图的种类27
第五节 次数分布表与次数分布图33
一、 次数分布表33
二、 次数分布图40
第三章 集中量数45
第一节 算术平均数46
一、 算术平均数的定义与性质46
二、 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48
第二节 中数和众数55
一、 中数55
二、 众数59
第三节 其他几种集中量数61
一、 加权算术平均数61
二、 几何平均数63
三、 调和平均数66
第四节 几种集中量数的比较68
一、 良好的集中量数应具备的条件68
二、 几种集中量数的特点及比较69
第四章 差异量数75
第一节 绝对差异量数75
一、 全距、四分差和平均差75
二、 方差和标准差83
三、 各种绝对差异量数的比较94
一、 相对差异量数的意义和种类96
第二节 相对差异量数96
二、 几种差异系数的计算方法97
第三节 相对位置量数99
一、 百分等级100
二、 标准分数104
第五章 相关分析114
第一节 相关114
一、 相关的意义114
二、 相关的种类115
三、 相关分析116
第二节 积差相关121
一、 积差相关的概念及其适用范围121
二、 积差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121
三、 相关系数的合成129
第三节 等级相关131
一、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131
二、 肯德尔和谐系数135
第四节 质与量的相关139
一、 点二列相关139
二、 二列相关143
三、 多系列相关146
第六章 概率和概率分布152
第一节 概率的基础知识152
一、 概率的意义152
二、 概率的基本性质与定理154
三、 概率分布的类型157
一、 二项发布与二项分布159
第二节 二项分布159
二、 二项分布的性质162
三、 二项分布的应用165
第三节 正态分布166
一、 正态分布和正态曲线的特征166
二、 正态曲线表的编制与使用170
三、 次数分布是否正态的检验方法173
四、 正态分布的测验中的应用177
第七章 统计推断的基本原理188
第一节 统计推断概述188
一、 统计推断的意义188
二、 统计推断的前提条件189
三、 统计推断的内容189
二、 随机抽样的方法190
第二节 抽样的方法190
一、 抽样的意义190
第三节 抽样分布196
一、 抽样分布的概念196
二、 中心极限定理197
三、 几种常用的抽样分布198
第四节 统计推断的基本问题207
一、 参数估计的问题207
二、 统计假设检验的原理211
第八章 总体参数估计219
第一节 总体平均数的估计219
一、 总体平均数估计的计算步骤219
二、 总体方差已知时,对总体平均数的估计221
三、 总体方差未知时,对总体平均数的估计223
一、 总体标准差的区间估计226
第二节 总体标准差与总体方差的估计226
二、 总体方差的估计228
三、 两总体方差之比的区间估计231
第三节 总体相关系数的估计233
一、 积差相关系数的估计233
二、 等级相关系数的估计236
第九章 假设检验240
第一节 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240
一、 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的类型与条件240
二、 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的一般步骤241
三、 单总体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242
四、 双总体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248
第二节 方差差异显著性检验263
一、 单总体方差的差异检验264
二、 双总体方差的差异显著性检验265
第三节 相关系数差异显著性检验270
一、 单总体相关系数差异显著性检验270
二、 双总体相关系数差异显著性检验273
第十章 方差分析278
第一节 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278
一、 几个基本术语(概念)278
二、 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279
三、 方差分析的步骤283
四、 方差分析的基本条件284
第二节 单因素方差分析285
一、 完全随机化设计的方差分析286
二、 随机化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295
三、 两种实验设计的比较300
第三节 平均数之间的比较301
一、N-K法的检验步骤302
二、N-K法的应用303
第四节 双因素实验的方差分析304
一、 双因素实验的分组方式304
二、 双因素完全随机化实验的方差分析307
三、 双因素随机化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313
第十一章 回归分析321
第一节 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321
一、 回归分析的意义321
二、 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322
三、 回归分析的主要内容328
第二节 一元回归分析329
一、 一元线性回归的模型及其性质329
二、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330
三、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计算332
四、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有效性检验336
五、 回归方程有效性高低的指标——测定系数338
六、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预测339
七、 一元非线性回归分析340
第三节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344
一、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意义344
二、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步骤345
三、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应用351
第十二章 计数资料的分析359
第一节 比率的统计分析359
一、 总体比率的区间估计359
二、 总体比率的显著性检验362
一、 X2和X2检验的意义370
第二节 X2检验概述370
二、 X2的抽样分布372
第三节 适合性检验375
一、 适合性检验的意义375
二、 无差假设的检验376
三、 频数分布是否符合正态性的X2检验378
四、 连续变量分布的吻合性检验379
五、 两项分类且某类理论次数小于5的连续性校正381
第四节 独立性检验与品质相关382
一、 独立性检验的一般问题383
二、 2×2列联表(四格表)独立性检验386
三、 R×C列联表独立性检验392
四、 品质相关394
第十三章 非参数检验405
一、 秩和检验法406
第一节 独立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406
二、 中数检验法409
第二节 相关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413
一、 符号检验法413
二、 符号等级检验法415
第三节 等级方差分析419
一、 克一瓦氏单向等级方差分析420
二、 弗里德曼双向等级方差分析422
第十四章 实验设计基础427
第一节 实验设计的意义427
一、 实验设计的概念427
二、 实验设计的作用427
二、 操作性原则429
一、 全面性原则429
第二节 实验设计的原则429
三、 控制性原则430
四、 可行性原则430
五、 随机性原则431
第三节 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432
一、 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432
二、 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435
第十五章 多元统计分析440
第一节 主成分分析441
一、 主成分分析的意义441
二、 求主成分的基本思想与方法442
三、 主成分分析的步骤与方法442
一、 因素分析的意义449
第二节 因素(子)分析449
二、 因素分析的线性模型451
三、 因素载荷矩阵的统计意义及其求法452
第三节 聚类分析458
一、 聚类分析的意义458
二、 相似性统计量与变量的均匀化459
三、 Q型聚类分析461
四、 R型聚类分析464
第四节 判别分析468
一、 判别分析的意义468
二、 二线判别分析469
三、 逐步二级判别分析477
附表478
主要参考书目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