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理区划与规划词典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地理区划与规划词典](https://www.shukui.net/cover/10/30344005.jpg)
- 郑度主编;周成虎,申元村,张豪禧,欧阳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ISBN:978750849399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40页
- 文件大小:253MB
- 文件页数:476页
- 主题词:自然区划-词典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地理区划与规划词典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篇1
一、地球系统1
地球1
地球系统1
地球表层1
陆地1
大气1
大气科学1
海洋2
海洋学2
大气圈2
岩石圈2
水圈2
生物圈3
人类圈3
二、地理科学3
地理3
地理位置3
区位3
布局3
生产布局4
自然区域4
地理环境4
自然地理环境4
人文地理环境4
地理环境结构4
地理综合体4
人地关系4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5
人地关系论6
人地关系系统6
地理科学6
自然地理学7
综合自然地理学7
历史自然地理学7
古地理学7
历史地理学8
地貌学8
地貌8
动力地貌学8
流水地貌学8
水文地理学8
水文学9
陆地水文学9
气候学9
气候9
物候学9
物候10
土壤10
土壤圈10
土壤学10
土壤地理学10
植物地理学10
植物学11
动物学11
动物地理学11
化学地理学11
地球化学景观11
普通化学地理11
部门化学地理12
区域化学地理12
环境12
环境科学12
环境地理学12
生态12
生态地理学12
生态学12
景观13
景观学13
海洋地理学13
区域海洋地理13
海岸海洋地理13
灾害地理学13
灾害13
人类地理学14
人文地理学15
区域人文地理学15
部门人文地理学15
人口地理学15
社会地理学15
民族地理学16
文化地理学16
政治地理学17
语言地理学17
军事地理学17
经济17
经济地理学17
新经济地理学17
区域经济地理学18
资源地理学18
工业地理学18
能源18
能源地理18
交通运输地理学18
农业19
农业地理学19
旅游19
旅游地理学19
聚落19
聚落地理学19
城市地理学19
乡村地理学20
健康20
医学地理学20
医学景观学20
区域医学地理20
健康地理20
疾病地理20
保健地理21
疗养地理21
营养地理21
地方病21
区域学派22
区域科学22
区域政策22
区域承载力22
可持续发展23
区域可持续发展23
人才23
区域人才资源系统23
社会群体类型23
区域地理学23
世界地理23
中国地理24
区域自然地理学24
区域地貌学24
区域地貌24
区域气候24
区域水文24
山地地理25
地图学25
地理信息系统25
地理信息科学25
遥感科学25
区域等级系统25
地理区划篇26
一、通论26
区划26
地理区划26
自然地理结构26
自然地域分异规律27
地带性27
地带性单位27
非地带性27
非地带性因素28
非地带性单位28
显域性28
隐域性28
泛域性28
水平地带性28
纬度地带性28
纬向地带性28
经度地带性28
经向地带性28
垂直地带性28
垂直带性29
三维地带性29
自然带谱结构29
区域法29
范围法29
区域结构模型29
自然地理图29
地理区划分类29
区划原则30
区划方法31
叠置法31
景观制图法31
地理相关分析法31
主导因素法31
区划界线31
区划图32
二、自然区划32
(一)综合自然区划32
1.自然地理分异32
自然综合体32
自然地理系统32
自然条件评价32
自然地理尺度32
自然带32
自然带划分33
陆地自然带33
海洋自然带33
热带雨林带34
热带季雨林带34
热带稀树草原带34
热带荒漠带34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34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35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35
北亚热带常绿与落叶阔叶林带35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5
温带草原带35
温带荒漠草原带35
温带荒漠带36
寒温带针叶林带36
亚寒带针叶林带36
亚极地苔原带36
极地冰原带36
温度带36
北极带(海洋)36
北温带(海洋)36
北热带(海洋)37
赤道带(海洋)37
南热带(海洋)37
南温带(海洋)37
南极带(海洋)37
湿润区37
亚湿润区37
半干旱区37
干旱区37
湿润系数37
湿润度38
干燥度38
自然地理过程38
2.综合自然区划38
自然区划38
自然区划图38
自然地理区划38
综合自然区划39
综合自然区划图39
部门自然区划39
部门自然区划图39
实用区划图39
双列系统自然区划39
单列系统自然区划39
公路自然区划40
3.中国综合自然区划40
自然区划等级系统40
自然大区40
东部季风区40
西北干旱区41
青藏高寒区41
赤道带41
热带41
亚热带41
温带41
寒温带42
湿润地区42
半湿润地区42
半干旱地区42
干旱地区42
自然地区42
自然亚地区42
自然地带43
自然亚地带43
自然区43
(二)地貌区划43
1.地貌营力与类型43
外营力43
内营力43
地核43
地幔44
地质构造44
板块44
褶皱44
地槽44
断层44
断层带45
地台45
地层45
风化壳45
海拔45
地貌类型45
地貌要素45
地貌过程45
地貌单元46
地貌组合46
地貌分类体系46
陆地地貌类型46
地貌类型图47
地貌区域图47
流水地貌47
湖泊地貌47
荒漠地貌47
风成地貌47
黄土地貌48
喀斯特地貌48
岩溶地貌48
冰川地貌48
河口地貌48
重力地貌48
气候地貌49
气候阶地49
气候地层49
海岸地貌49
盆地49
低地49
洼地49
平原49
阶地50
河流阶地50
台地50
高平原50
丘陵50
山地50
低山50
中山50
高山50
山原51
山脊51
山脊线51
2.地貌区划51
地貌区划51
新构造区划51
新构造区划图51
黄土高原地貌分区51
黄土高原地貌区划51
地层区划51
地层大区52
地层区52
地层分区52
地层小区52
中国地貌区划52
(三)气候区划53
1.气候类型与气候分异53
气候系统53
行星风系54
信风54
西风带54
西南季风54
东亚季风54
气压55
气候要素55
气候因子55
气候指标55
大陆度55
积温55
活动积温56
有效积温56
降水56
湿度56
绝对湿度57
相对湿度57
比较湿度57
干燥指数57
风57
风级57
有效蒸散57
无霜期57
气候分类57
柯本气候分类57
气候成因分类58
气候经验分类58
成因和经验相结合的分类58
湿润度分类58
日照分类58
大陆性气候58
海洋性气候59
季风气候59
赤道季风气候59
热带季风气候59
亚热带季风气候59
暖温带季风气候59
温带季风气候59
寒温带季风气候59
湿润类型59
气候地带59
气候带60
气候地带性60
气候水平地带性60
气候垂直地带性60
气候变迁60
2.气候区划60
气候分界60
综合气候法61
气候资源61
农业气候资源61
农业气候手册61
气候区划61
发生学气候区划61
实用气候区划61
建筑气候区划61
航空气候区划61
风能资源区划61
气候资源利用区划62
太阳能资源利用区划62
种植制度热量条件区划62
干湿气候区划62
气候生产潜力区划62
气候资源综合区划62
中国气候区划62
3.农业气候区划63
农业气候条件63
农业气候指标63
农业地形气候学63
农业气候分析63
农业气候区划史63
综合世界农业气候区划64
世界农业气候区划64
中国现代农业气候区划64
农业气候分类区划65
作物农业气候区划65
综合农业气候区划65
茶树气候区划65
大豆气候区划65
甘蔗气候区划66
柑橘气候区划66
橡胶树气候区划66
水稻气候区划66
小麦气候区划66
棉花气候区划67
4.物候区划67
物候年67
物候园67
物候图67
物候期67
物候谱67
物候区划67
(四)水文区划68
1.水文水资源68
流域68
河流68
内流河68
外流河68
水系68
河网68
地下河69
径流69
水资源69
地表水69
地下水70
潜水70
水资源可利用量70
水资源质量分类71
水资源承载力71
水利资源71
水能资源71
饮用水水源地72
水源涵养区72
水安全72
水资源安全72
水资源承载指数72
水化学地理72
矿化度72
水化学类型72
生态需水量73
生态用水73
2.水文区划73
水文区划73
水文分区73
水文区划的原则与方法73
中国水文区划74
3.水资源与水利区划74
水资源区划74
水资源区划原则74
水资源区划方法74
水资源区划指标75
中国水资源区划75
水利区划75
中国水利区划76
农业水利区划76
4.水环境与水生态区划77
水质区划77
水功能区划77
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77
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原则77
水环境保护功能区监测77
(五)土壤区划77
1.土壤类型与区域分异77
成土过程77
土壤母质78
土壤淋溶78
土壤淀积79
土壤熟化79
土壤发育79
土壤发育序列79
年代序列79
土壤发生层79
土壤调查79
土壤分析79
土壤分类80
土壤分类制80
土壤高级分类80
土壤基层分类80
土壤级别80
土壤类别80
土壤类型80
土壤制图单元81
原苏联土壤发生分类81
地理发生分类81
西欧自然土壤分类81
土壤形态发生分类82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82
新成土83
老成土83
变性土83
始成土83
旱成土83
软土83
淋溶土84
氧化土84
有机土84
灰土84
火山灰土84
寒冻土84
谱系式分类84
谱系土壤系统分类84
土纲84
土类84
亚类84
土属85
土种85
亚种85
变种85
中国土壤分类85
自然土壤85
人为土壤85
古土壤85
耕作土壤85
水田土壤85
旱地土壤86
森林土壤86
草原土壤86
荒漠土壤86
低地土壤86
湿地土壤86
盐渍土壤86
土壤数值分类86
土壤分布86
土壤景观86
杂集区86
土被结构86
土壤组合86
土壤复区86
土壤地带性86
地带性土壤87
非地带性土壤87
显域土87
隐域土87
土壤水平地带性87
土壤纬度地带性87
土壤经度地带性87
土壤垂直分布87
中国土壤垂直分布规律性88
土壤垂直地带性88
土壤垂直带谱88
土壤垂直带结构88
土壤水平与垂直复合分布88
土壤地带内部的分布规律性88
土壤水平分布89
土壤地域性分布89
土壤微域分布89
土壤中域分布89
耕作土壤的分布规律性89
2.土壤区划90
土壤区划90
土壤地理区划90
特定地区土壤区划90
特定土壤类型区划90
特定土壤改良利用区划90
土壤利用改良图90
风沙土壤改良利用区划90
盐碱土改良利用区划91
土壤区划图91
中国土壤区划91
中国土壤区划系统91
土壤气候带92
土壤地区92
土壤地带92
土壤省92
土壤区92
土组92
土片92
(六)植被区划93
1.植被类型与区域分异93
生境93
生物多样性93
生物群落93
植物群落94
地带性群落94
植物生活型94
生态位94
植物层片94
植被类型94
乔木林94
灌丛95
竹林95
草丛95
水生植物95
特有种95
植被96
植被分类96
植物群丛96
植物群系96
地带性植被96
显域植被97
植被带97
中国植被类型97
森林97
雨林97
常绿阔叶林97
夏绿阔叶林97
针叶林98
森林草原98
草原98
荒漠98
非地带性植被98
隐域植被98
草甸98
沼泽植被99
植物分布区99
植物分布区类型99
植物连续分布区99
植物间断分布区100
植物潜在分布区100
植被纬度地带性100
植被经度地带性100
植被垂直地带性100
植被垂直带100
植被垂直带谱100
2.植物区系与植被区划100
植物区系100
植物区系分类100
植物区系区划101
地球植物区系分区101
中国植物区系分区101
植物分布区中心101
欧美植被区划101
俄罗斯植被区划102
植被区102
植物地理区划102
植被区划102
中国植被区划102
植被分区102
中国植被分区102
森林地理分布103
树木分布区103
森林线103
森林区划104
栽培植物区系104
植被图104
(七)动物区划104
1.动物类群与分布104
生活型104
生活区104
生物区104
脊椎动物104
哺乳动物104
爬行动物105
两栖动物105
鸟类动物105
鱼类动物105
动物分布区105
动物栖息地105
2.动物区系与动物区划105
动物区系105
动物地理区划106
世界动物地理区划106
陆栖动物区划106
全北区106
古北界106
新北界106
东洋界106
热带界107
新热带界107
澳大利亚界107
海洋动物区划108
南极区108
中国动物地理区划108
东北(动物)区108
华北(动物)区108
蒙新(动物)区108
青藏(动物)区109
西南(动物)区109
华中(动物)区109
华南(动物)区109
三、人文与经济区划109
(一)行政区划109
行政区域109
行政区域功能110
行政建制110
行政等级110
国界110
省级行政区110
特区111
地级行政区111
市辖县111
县级行政区111
区112
乡(镇)级行政区112
行政区划112
行政中心113
行政区划图113
(二)人口区划113
1.人口构成与分布113
人口组成113
基本人口113
人口规律113
现有人口114
常住人口114
静止人口114
稳定人口114
适度人口114
过剩人口114
就业人口115
候鸟人口115
人口变动115
人口迁移115
人口重心116
人口转变116
人口流动117
人口素质117
性别构成117
年龄构成117
民族构成118
文化构成118
人口红利118
人口容量118
人口抚养比118
总和生育率118
人口密度119
人口竞争力119
人口再生产类型119
人口老龄化119
人口分布119
城镇人口120
准城镇人口120
乡村人口120
人口地图120
中国人口发展战略121
2.人口区划121
人口区划121
人口安全122
人类发展指数122
人口发展功能分区122
人口发展功能区划原则122
人口限制区122
人口疏散(收缩)区123
人口稳定区123
人口集聚区123
(三)经济地理区划123
1.经济系统123
经济地理条件123
经济地理条件评价123
经济结构123
经济联系124
经济指标124
经济体系124
经济中心124
经济圈124
经济影响区域125
经济区位论125
地域生产综合体125
生产地域单元125
生产地域结构126
生产配置126
地区经济优势126
地区产业结构126
地区开发程度127
地区经济专业化127
第一产业127
第二产业127
第三产业128
地区经济128
绿色经济128
生态经济128
循环经济128
省能型经济129
费能型经济129
新型工业化129
2.经济区129
经济区129
经济区性质129
经济区特点130
综合经济区130
部门经济区130
基本经济区130
省内经济区131
超级经济区131
一级经济区131
二级经济区131
三级经济区131
基层经济区131
行政—经济区131
经济类型区131
经济特区131
经济技术开发区132
经济协作区132
聚类经济区133
城市经济区133
决策经济区133
协作经济区133
核心区域133
边缘区域134
边境经济合作区134
境外经贸合作区134
开放区134
开发区134
扶贫区135
贫困地区135
欠发达地区135
发达地区135
东部地区136
中部地区136
西部地区137
东北地区137
经济带137
经济地带138
长江产业带138
环渤海经济圈138
北部湾经济区138
海峡西岸经济区139
省级经济区139
企业集聚139
生态工业园139
高新技术开发区140
保税港区140
城市开发区群140
整治区140
3.经济区划141
经济区划141
经济区划系统141
经济区划类型141
综合经济区划141
部门经济区划142
生态经济区划142
(四)工业区划142
1.工业区位与类型142
工业区位论142
工业地域组合142
工业地域综合体142
工业生产地域类型143
工业生产地域分工143
工业地带143
工业基地143
工业枢纽144
工业圈144
工业地区144
工业中心145
工业区145
工业园区145
工矿区146
工业点146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146
2.工业部门与工业区划146
工业部门结构146
主导工业部门146
工业生产专业化147
工业生产协作化147
工业生产联合化147
工业部门经济区划147
工业产销区划147
乡镇企业区划148
(五)农业区划148
1.农业条件与区位148
农业系统148
农业经济条件148
农业经济体系148
农业经济结构149
农业区位论149
地域生产类型149
生产地域类型149
农业生产地域类型149
农业地域类型149
农业地域专业化150
农业地域分异150
农业地域结构151
农业地域分布规律151
农业生产地域分工151
农业生产专门化152
农业生产地域分布规律152
农业自然条件评价152
农业自然资源152
农业布局152
农业生产结构153
农业部门结构153
农业生产结合形式153
世界农业类型153
庭院经济154
粮食安全154
土地计划指标体系154
2.农业区划154
农业区划学154
农业区划155
农业区划简史155
农业区划的类型156
农业区划的方法156
综合农业区划156
中国综合农业区划157
农业部门区划157
农村经济区划158
中国农村经济区划158
农业自然条件区划158
农业区划地图159
农业地带159
农业区159
半农半牧区159
农牧交错带160
牧区160
3.农作物区划160
农作物适宜区160
作物布局160
作物组合160
种植业区划160
中国种植业区划161
中国耕地压力综合区划161
中国水稻种植区划162
中国小麦种植区划163
中国玉米种植区划163
中国大豆种植区划164
世界大豆栽培区划164
中国马铃薯种植区划165
中国棉花种植区划165
中国油菜种植区划165
中国花生种植区划166
中国烟草种植区划166
中国茶叶种植区划167
茶树品种区划167
世界茶区168
中国果树带168
中国苹果种植区划168
中国柑橘区划169
中国热带作物种植业区划170
作物区划170
中国绿肥区划170
化肥施用区划171
农业机械化区划171
农业技术改革区划172
4.畜牧业区划172
草地学172
畜牧业地理172
畜牧业地域类型172
畜牧业类型172
中国畜牧业地域类型172
中国畜牧业及牧区173
中国四大牧区173
畜牧业基地173
畜牧业区划173
中国畜牧业综合区划173
中国牧草草种区划174
中国饲料区划174
5.水产业区划174
水产业174
水产业地理174
水产资源174
渔业资源175
水产业结构175
水产业布局175
水产业配置175
水产业区划175
渔业区划176
中国渔业分区176
渔业基地176
6.林业区划177
林业地理学177
林地177
林区177
林分177
森林资源177
森林类型178
林型178
林业区划178
中国林业区划178
林业经济区划178
7.土地利用区划178
土地178
土地覆被179
土地分类179
土地类型179
土地分级180
土地评价180
土地质量180
土地生产力180
土地承载力181
土地适宜性181
土地限制性181
土地资源结构181
土地退化181
土地利用率181
土地生产率182
土地生产率评价182
土地利用结构182
土地利用分类182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183
土地利用战略183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183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原则183
土地系列制图184
土地利用区划184
土地利用图184
中国土地利用区划184
中国1:100万土地利用图185
(六)交通运输区划185
交通185
交通运输185
交通运输配置185
交通运输网185
交通运输枢纽185
运输联系186
铁路干线186
铁路支线186
铁路枢纽186
铁路网密度186
公路运输186
航空港186
航空运输186
港口体系186
港口类型186
港区划分187
自由贸易港区187
港口腹地188
港口地域群体188
港口集疏运系统188
水运航线188
港口188
港口经济189
港口文化189
港口景观资源189
第四代港口189
交通运输区划189
货流区划189
产销区划190
吸引范围区划190
陆路交通自然区划191
合理运输区划191
(七)旅游区划191
1.旅游资源与旅游类型191
旅游资源191
自然景观旅游资源191
人文景观旅游资源191
主题公园192
历史文化名城192
世界遗产地192
旅游环境192
旅游要素192
旅游系统193
旅游出口193
旅游地类型193
旅游地域类型194
旅游景观194
旅游点194
工业旅游区(点)194
旅游活动类型194
观光旅游194
休闲度假旅游194
生态旅游195
文化旅游195
科技旅游195
工业旅游195
农业旅游195
乡村旅游195
城市旅游196
海洋旅游196
探险旅游196
商务旅游196
会展旅游196
灾区旅游196
医疗(保健)旅游197
宗教旅游197
购物旅游197
高尔夫旅游197
专题旅游197
邮轮旅游197
换房旅游198
修学旅游198
影视旅游198
国际旅游198
2.旅游区划198
旅游地域系统198
游憩地域系统198
旅游区198
旅游布局198
旅游地域分工199
旅游地域综合体199
旅游地199
旅游协作区199
旅游区划200
旅游资源优势区200
旅游资源非优势区200
旅游资源生态位200
生态旅游区划201
旅游度假区201
(八)文化地理区划201
1.民族地理学201
民族201
民族地域结构201
民族聚居区201
民族杂居区202
民族自治区域202
2.文化地理区划202
文化类型202
文化中心202
文化城市202
文化复合体202
文化资源202
文化差异203
文化资源评价203
文化景观类型203
文化景观203
文化源地203
文化群落203
文化层203
文化圈203
文化区204
文化体系204
文化环境204
文化边疆205
文化变迁205
文化结构205
文化遗产205
文化核心205
文化区划205
3.语言地理206
语系206
语言区206
语言类型206
语言中心区206
语言地理分类206
4.聚落地理206
城市206
城镇207
城市地域结构207
城市形态207
城市景观207
城市乡村化207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207
大都市带207
城镇走廊207
城市建设用地208
城市群208
物质积累指数208
乡村聚落地理学208
乡村208
集镇209
乡村社区209
边疆地区209
5.军事地理209
军事地理位置209
军事地理环境209
军事行政区划209
(九)能源区划209
1.能源资源与类型209
能源资源209
能源分类210
能源构成210
能源数量结构210
能源勘探210
能源资源蕴藏量210
能源可采储量211
能源工业储量211
能源远景储量211
能源可采期限211
能源动用储量211
能源剩余可采储量211
新能源211
能源更替211
一次能源212
二次能源212
再生能源212
非再生能源212
环境能源212
清洁能源212
能源资源分布212
水能富矿区212
煤212
煤炭资源勘探213
煤炭储量213
煤炭储量分级213
煤炭工业储量213
煤炭可采储量213
煤炭地质储量213
煤炭远景储量213
煤炭预测储量213
煤炭探明储量213
含煤建造213
浅海型含煤建造213
近海型含煤建造213
内陆型含煤建造214
聚煤盆地214
构造聚煤盆地214
侵蚀聚煤盆地214
富煤带214
富煤中心214
煤田214
国家大型煤炭基地214
井田214
石油214
原油215
油田215
油藏215
天然气215
伴生气215
溶解气215
油型气216
煤成气216
气田216
气藏216
含油气盆地216
含油气盆地分类216
油气远景资源量217
油气储量217
油气储量分级217
油气预测储量217
油气地质储量217
油气控制储量217
油气可采储量217
油气原始储量218
油页岩218
2.能源工业218
能源开发218
能源工业218
能源密集型产业218
高耗能产业218
低耗能产业218
火力发电站(厂)218
水力发电站(厂)219
地热电站219
抽水蓄能电站219
风电场219
核电站(厂)219
太阳能电站219
能源危机220
世界能源危机220
3.能源区划220
高能耗区域220
中能耗区域220
低能耗区域220
农村能源消费结构220
农村能源区划221
农村能源条件区划221
农村能源专题(单项)区划221
农村能源综合区划221
中国农村能源综合区划221
能源经济区划221
中国能源经济区划222
(十)国家主体功能区区划222
主体功能222
主体功能区222
主体功能区划分要素222
主体功能区划分原则223
土地资源承载指数223
主体功能区发展潜力223
优化开发区域223
重点开发区域223
限制开发区域223
禁止开发区域223
空间管制区划224
问题区域224
保护区域224
发展权转移224
四、环境、生态与灾害区划224
(一)环境区划224
环境要素224
环境结构224
环境系统224
原生环境225
次生环境225
人居环境225
人居环境指数225
环境功能225
环境承载力评价225
环境质量225
环境容量225
环境质量标准226
大气环境容量226
理想大气环境容量226
实际大气环境容量226
环境保护226
环境保护地图227
环境管理227
环境承载力227
环境地学227
环境地质学227
环境土壤学228
环境气候学228
环境化学228
环境海洋学228
环境区划228
化学地理区划228
中国化学地理区划229
生物地球化学省229
医学地理区划229
空气质量功能区划230
空气质量分级230
(二)生态区划230
1.生态系统与生态功能230
生态系统230
生态因子230
生态型230
生态产品230
陆地生态系统230
森林生态系统231
灌丛生态系统231
草地生态系统231
湿地生态系统231
水生态系统231
农田生态系统231
植物生态学231
动物生态学232
陆地生态学232
海洋生态学232
农业生态学232
化学生态学232
生态功能232
生态系统服务23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232
生态系统综合评估23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23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3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价方法233
生态安全234
生态胁迫234
生态敏感性234
生态环境脆弱性234
生态足迹234
生态承载力234
2.生态区划234
生态系统区域分异规律234
生物分布区234
地域主体功能区划235
生态区划235
生态功能区235
生态功能分区235
生态功能区划235
城市生态功能区划235
水源涵养重要性评价235
水土保持区236
水土保持评价236
洪水调蓄区236
洪水调蓄评价236
森林保护236
湿地保护236
防护林236
生态示范区236
生态保育区236
生态重建区236
生态过渡区237
生态脆弱区237
生态公益林区237
特殊生态产业区237
清水通道维护区237
生物地带237
生物区系237
生物地理分区238
生物古地理分区238
生物古地理大区238
中国生态地理区划238
(三)景观与自然保护区划239
1.景观区划239
景观要素239
自然景观240
景观单元240
景观结构240
景观空间结构240
景观功能240
景观多样性240
景观生态学240
景观形态学240
景观分类241
景观生态分类241
景观生态类型241
景观生态过程241
景观制图241
景观生态类型图241
景观生态区划241
2.自然保护区划241
自然保护241
自然保护区242
自然保护区类型242
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242
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242
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243
自然保护区划定243
国家公园243
森林公园243
重要湿地243
地质及古生物遗迹243
自然与人文景观243
风景名胜区243
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244
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模式244
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评价244
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价245
(四)灾害区划245
1.灾害类型245
自然灾害245
人为灾害245
气象灾害245
地震245
水文灾害245
洪水246
旱灾246
台风灾害246
低温灾害246
冷害247
冻害247
冰雹247
梅雨247
焚风248
干热风248
尘暴248
地质灾害248
地质灾害敏感性249
人为地质灾害249
地貌灾害249
泥石流危险区249
生物灾害249
生态灾害250
森林生态灾害250
海洋灾害250
海啸250
灾链250
灾害强度251
雨影区251
土壤沙漠化敏感性251
灾害管理251
自然灾害综合体分类251
2.灾害区划251
灾害区域性251
灾害三维地带性251
灾害区划252
灾害指标体系252
灾害区划方法252
自然灾害综合区划252
自然灾害综合区划原则253
自然灾害危害性区划253
中国自然灾害综合区划253
农业自然灾害区划253
灾害经济区划254
灾情区划254
灾害治理区划254
单项灾害区划254
土壤侵蚀区划254
中国土壤侵蚀区划255
洪水危险区划255
地震区划256
地震烈度区划256
地震危险区划图256
灾度区划256
承灾力区划256
灾害区划图257
防灾减灾体系257
五、海洋区划257
(一)海洋环境与法规257
1.海洋分布257
太平洋257
大西洋257
印度洋258
北冰洋258
渤海258
黄海258
东海258
南海259
2.海洋地貌259
海平面259
大陆边缘259
大陆架259
外大陆架259
海岛260
海岛类型260
岛屿260
大陆岛261
海洋岛261
珊瑚岛261
群岛261
无居民海岛261
海岸带261
海滩262
潮滩262
潮间带262
河口262
海岛资源262
基岩海岸262
砂砾质海岸262
淤泥质海岸262
河口湾海岸263
生物海岸263
珊瑚礁岸263
原生海岸263
海湾263
3.海洋水文与气候263
海流263
潮汐263
海浪263
海侵264
风暴潮264
4.海洋法规264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264
海洋地理边界264
海域264
海域使用权264
领海265
内海265
内水265
海峡266
公海266
边缘海266
陆架海266
国际海底267
毗邻(连)区267
海洋调查267
涉海法规267
海洋文化267
(二)海洋区划268
1.海洋环境与生态区划268
海洋环境268
海洋生态环境268
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268
海洋功能区268
海洋功能区划268
海洋功能区划原则269
海洋功能区分类269
中国海洋功能分区269
海岸线区划270
海岸带防护区270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270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270
2.海洋保护区划271
海洋自然保护区271
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271
海洋特别保护区271
中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区划271
3.海洋资源与经济区划271
海洋资源271
海洋空间资源272
海涂资源272
海洋渔业资源272
海洋生物资源272
海洋油气资源273
海洋矿产资源273
海洋动力资源273
海洋化学资源273
海洋水产资源274
海洋旅游资源274
海洋文化旅游资源274
海洋经济274
临港经济275
海洋产业275
海洋经济区划275
海洋专属经济区275
专属渔区275
出口加工区276
保税区276
渔业资源利用和养护区276
重要渔业水域276
海洋矿产资源利用区277
旅游用海区277
海洋自然旅游277
海洋文化旅游277
滨海旅游区划277
港口航运用海区277
无居民海岛功能区划277
海洋特殊区域278
海水资源利用区278
海洋能利用区278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278
海水生态农业278
海洋牧场279
海域承载力279
地理规划篇279
一、通论279
规划279
地理规划280
生产力布局规划280
地理空间280
地理优化280
综合发展280
规划协调281
人口规划281
行政规划281
语言规划281
低碳社会281
低碳生活282
布局最优方案282
规划图282
规划地图282
二、国土规划与区域规划282
(一)国土规划282
国土282
国家282
政治边疆282
拓居边疆283
国土资源283
国土开发283
国土整治283
国土保护283
国土管理284
国土规划284
国土法规284
(二)区域规划285
区域285
区域评价285
区域优化285
区域决策285
区域开发286
区域经济286
区域经济系统287
区域规划287
地区综合平衡288
区域发展战略288
区域发展规划288
区域空间规划289
区域经济系统工程289
区域经济系统工程设计289
区域规划与发展规划289
战略空间规划289
区域规划类型290
区域人才资源规划290
区域产业规划290
区域经济规划291
“增长极”开发模式291
“点—轴系统”开发模式291
网络开发模式291
域面开发模式291
工矿区域规划291
区域性组织291
区域管理292
区域开发规划292
区域布局规划292
三、城乡规划292
(一)城市规划292
城市化292
中心地理论292
中心地学说293
城市—区域293
城市体系293
城乡一体化294
城市类型294
城市职能294
城市性质294
城市规模295
城市承载力295
中心城市295
城市结构295
城市地域结构要素295
城市影响区域297
城市吸引区域297
城市总体布局297
城市分类297
城市职能分类298
工业城市298
矿业城市298
商业城市298
港口城市299
资源型城市299
交通枢纽城市299
休养疗养城市299
新兴城市299
大学城299
科学城299
城市功能分区299
社区300
商业区300
居住区300
居民小区300
居民点300
居住密度300
城市规划300
市域规划300
工业区规划300
工业园300
物流园区301
科技工业园301
城乡规划301
城镇体系规划301
城市概念性规划301
城市结构规划302
现代城市规划302
城市群规划302
城市总体规划303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303
城市详细规划304
城市修建规划304
城市战略性规划304
城市分区规划304
城市远景规划304
城市居住区规划304
城市小区规划305
郊区规划305
城市人口规划305
城市交通规划305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305
城市风景区规划305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306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306
城市防噪声规划306
城市防洪规划306
城市防震规划307
生态城市规划307
(二)乡镇规划307
县域规划307
新农村建设307
乡镇总体规划308
乡镇建设规划308
乡村规划308
村镇布局308
村镇规划308
村镇总体规划308
村镇建设规划309
村镇功能分区规划309
村庄与集镇规划309
村庄309
农村居民点总体规划309
农村居民点建设规划309
农村人口与劳动力规划309
农副产品加工工程规划309
农业建筑规划310
设施农业工程规划310
农业企业生产建筑规划310
农村电源结构选择310
农村能源规划310
农村电气化规划311
农村电网规划311
乡村用电负荷规划311
农村科学技术规划311
四、经济规划312
(一)产业、工业规划312
产业312
产业规划312
传统产业312
新兴产业312
主导产业312
优势产业312
垄断性产业312
战略产业313
低碳产业313
低碳经济313
低碳技术313
生态产业313
生态产业链313
文化产业314
清洁生产314
战略性新兴产业314
现代服务业314
生产性服务业314
生活性服务业314
产业集群314
产业集聚区315
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315
地区工业发展战略315
地区工业体系315
地区主导工业315
地区配套工业316
工业布局316
工业类型316
传统工业316
现代工业317
新兴工业317
技术密集型工业317
生态工业317
重工业317
轻工业318
基础工业318
采掘工业318
原材料工业318
制造工业318
先进制造业319
装备制造业319
电子信息产业319
临空经济320
临空型工业320
临海型工业320
国防工业320
原料趋向性工业320
消费趋向性工业321
资金密集型工业321
劳动密集型工业321
大运输量工业321
大耗水工业321
重污染工业322
工业资源评价322
工业生产体系322
世界制造业中心322
工业规划322
工业发展规划322
工业污染控制规划323
环境经济规划323
环境经济系统规划323
(二)农业规划323
传统农业323
现代农业323
集约农业324
持续农业324
创汇农业324
低碳农业324
生态农业324
灌溉农业324
绿洲农业325
绿色农业325
精准农业325
循环农业325
循环农业发展模式325
订单农业325
都市农业326
休闲农业326
彩色农业326
农业产业化326
耕地规划326
耕作地块规划326
农业规划326
农业区域规划327
生态林业规划327
农业工程规划327
农业工程发展总体规划328
农业机械化规划328
田间灌排系统规划328
森林规划329
草原规划329
畜牧业规划329
(三)交通运输规划329
统一运输网329
综合运输网329
交通运输布局330
铁路线布局330
铁路网布局330
铁路站布局330
铁路选线330
铁路公路运输分流331
交通运输网规划331
公路网布局331
中国汽车产业集群331
公路等级331
公路网规划332
民航线路布局332
航空港布局332
岸线规划332
港址选择333
港口规划333
港口总体规划333
港口布局规划333
内河航运规划333
内河航道网规划333
海上航线布局334
铁路与水运运输分流334
(四)旅游规划334
旅游业334
旅游产品334
旅游线路335
旅游业态335
旅游规划335
旅游业发展规划336
旅游发展规划336
生态旅游规划336
生态旅游环境保护规划337
风景旅游地区区域规划337
风景名胜区规划337
乡村旅游规划337
城市旅游规划338
跨大行政区域旅游规划338
旅游总体规划338
旅游区总体规划338
旅游景观规划339
旅游景观区规划339
概念性旅游规划339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339
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340
旅游地用地规划340
旅游开发建设规划340
旅游专项规划340
旅游客源市场340
旅游市场营销规划340
生态旅游市场营销规划340
旅游基础设施规划341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341
旅游康娱设施规划341
旅游人力资源规划341
生态旅游产品规划341
五、资源规划341
(一)资源341
资源341
自然资源341
恒定性资源342
可更新资源342
不可更新资源342
可循环资源342
耗竭性资源342
潜在资源342
资源规划343
资源承载力343
资源安全343
国家资源安全343
自然资源保护规划343
(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344
土地资源344
土地资源分类344
土地质量分级344
中国土地质量分级344
土地结构345
递变型土地结构345
重复型土地结构345
土地调查346
土地规划346
土地整理346
土地计划体系346
土地计划347
土地利用347
土地利用规划347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347
土地利用详细规划347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348
土地利用工程规划348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348
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349
城镇用地总体规划349
主体功能区规划349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350
水资源规划350
水资源保护规划350
地区水资源规划350
专业水资源规划350
现代水资源保护规划351
地表水资源保护规划351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351
地下水水资源保护规划351
水资源保护管理监测规划351
水源地保护规划351
河流水质规划352
湖区水质规划352
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352
流域规划352
江河流域规划353
长江流域规划353
黄河流域规划354
淮河流域规划354
珠江流域规划354
海河流域规划355
辽河流域规划355
松花江流域规划356
钱塘江流域规划356
闽江流域规划356
中国内陆河流域规划356
塔里木河流域规划357
江河、湖泊综合开发利用规划357
跨流域调水规划357
中国跨流域调水工程358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规划358
中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358
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359
中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359
中国东北北水南调工程规划360
水利规划360
多目标水利规划360
专业水利规划361
地区水利规划361
供水规划362
城镇供水规划362
水利渔业规划362
灌溉规划362
农田排水规划362
水利工程规划363
灌溉排水系统363
排灌泵站工程规划363
水库工程规划363
山谷水库工程规划363
平原水库工程规划364
水能规划364
水力发电规划364
水电站工程规划364
潮汐电站规划365
河道整治工程规划365
河道整治规划365
人工河道规划365
河口开发治理规划365
小流域综合治理366
水土保持规划366
水运规划366
(四)能源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367
能源空间结构367
能源资源评价367
能源预测367
能源安全367
能源工业布局367
能源发展纲要367
能源发展战略367
能源规划368
近期能源规划368
中期能源规划368
长期能源规划368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368
城市能源规划368
能源消耗强度369
电力产业链369
电力网369
超高压输电369
电网规划369
矿产资源370
矿产分类370
矿产资源经济评价370
矿产资源地域组合370
矿产资源发展战略371
矿产资源规划371
矿产资源开发规划371
矿产资源地区开发规划371
矿产资源行业开发规划372
国家规划矿区372
六、环境规划372
(一)环境问题372
环境危机372
环境问题372
环境退化372
环境污染372
大气污染372
水体污染372
生活污染源372
噪声污染373
环境建设373
环境标准373
环境质量评价373
环境质量指数373
(二)环境规划373
环境规划373
环境功能区规划373
景观规划374
环境治理与保护规划374
污染控制规划374
大气污染控制规划375
土壤环境规划375
水环境规划375
水质规划376
水污染控制规划376
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376
河流排污口污染物削减量规划376
噪声控制规划377
工业区污染控制规划377
城市污染控制规划377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377
城市环境规划377
区域环境规划377
农村环境规划378
乡镇环境规划378
绿化规划378
七、生态与灾害防治规划378
(一)生态规划378
1.生态问题378
生态风险评价378
生态破坏378
生态入侵378
生态危机378
生物入侵379
退化生态系统379
2.生态建设379
生态适宜性分析379
生态建设379
生物安全379
生态恢复379
3.生态规划379
生态环境规划379
景观生态规划380
生态布局规划380
共轭生态规划380
区域生态规划380
城市生态规划380
中国“三北”防护林建设总体规划380
护田林带规划381
农田防护林381
(二)灾害防治规划381
灾后重建规划381
防洪规划381
除涝规划382
城市防灾规划382
八、海洋规划383
海域使用管理383
海洋战略383
海洋规划383
海洋空间规划383
海洋开发规划384
海洋开发利用规划384
海岸线区域利用规划385
海岸带开发利用总体规划385
海岸带管理规划385
海洋布局规划385
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385
公海开发及布局规划385
海洋环境保护规划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