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 2000 中国的新世纪战略:从工业大国走向工业强国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 2000 中国的新世纪战略:从工业大国走向工业强国
  •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ISBN:780162002X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525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54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 2000 中国的新世纪战略:从工业大国走向工业强国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提要1

总论1

一、工业发展实现伟大的跨越2

表总-2 中国工业化的阶段3

附表3

表总-1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3

二、中国工业化进入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4

表总-3 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的变化4

表总-4 1999年能源生产的负增长5

三、新世纪的强国之路7

图总-1 各类工业企业产品平均合格率的比较8

附图8

专栏11

总-1 从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条件11

Ⅰ. 宏观篇13

第一章 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与前景15

提要15

一、工业化的特殊进程15

表1-1 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美元)的不同测算数据18

二、当前中国工业化的水平18

表1-2 我国90年代的产出结构水平19

三、现阶段工业化的任务与困难20

四、推进工业化的途径23

1-1 衡量工业化阶段的基本指标25

1-2 中国工业化中的结构问题及影响27

提要29

第二章 工业增长的历史轨迹与趋势29

表2-1 1952~1978年工业总产值结构变化30

一、增长模式与阶段30

表2-2 1950~1978年工业总产值指数31

表2-3 1952~1978年中国GDP构成的变化32

表2-4 轻重工业产值构成的变化33

表2-5 不同时期各工业部门总产值的增长速度33

表2-6 改革开放以来的GDP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35

二、增长的因素与质量35

表2-7 三大经济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的比重37

三、增长战略与趋势39

2-1 “十五”期间中国工业的三种增长预测方案42

第三章 工业结构的变迁43

提要43

一、建国以来工业结构的变动43

表3-1 1952~1998年工业增加值结构的变动45

表3-2 1952~1998年制造业增加值结构的变动45

二、工业结构变动的趋势47

表3-3 制造业增加值结构的国际比较48

图3-1 制造业结构的国际比较49

表3-4 消费支出构成的国际比较50

表3-5 各工业部门能源消耗和污染强度的比较51

三、推进工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52

3-1 从资本品和高技术产品的进口变化看工业结构升级的必要性53

提要55

第四章 工业经济体制的改革55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业经济体制56

表4-1 1949~1957年工业总产值中的所有制结构变化57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经济体制59

三、改革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64

四、前景展望66

4-1 多种方式实现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69

第五章 工业技术进步70

提要70

一、工业技术进步的历史和现状71

二、推进工业技术进步的制约因素73

三、工业技术进步的国际比较75

四、加快工业技术进步的对策思路78

5-1 北京、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比较82

一、中国工业的对外开放84

第六章 对外开放、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84

提要84

表6-1 1979~1998年全国外商投资行业分布87

二、国际经济合作87

表6-2 我国外资工业占全部工业经济的比重88

表6-3 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和外汇储备89

图6-1 中国工业品出口额与全部出口总额的变化90

三、国际竞争的态势90

6-1 电信制造领域新的国际合作93

6-2 竞争岂止在产品?--跨国公司抢滩中国智力资本94

第七章 工业的可持续发展96

一、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96

提要96

表7-1 中国主要资源占世界总量的比重97

表7-2 我国县及县以上工业企业“三废”的排放98

表7-3 1980~1995年各种污染物排放增长速度99

图7-1 1985~199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与工业增长比较99

二、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100

7-1 越穷越污染101

7-2 1979~1999年中国环境保护法规建设103

表7-4 1995年我国若干行业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量103

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104

7-3 产业结构调整是根本107

第八章 政府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109

提要109

一、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109

二、转轨时期的政府作用112

表8-1 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动对工业增长的影响115

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作用117

表8-2 1978~1997年工业总产值构成117

8-1 改革以来若干政策法规的措施、目标及效果评价120

Ⅱ. 行业篇123

提要125

第九章 新时期能源工业发展战略125

一、能源工业发展概况及特点126

表9-1 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127

图9-1 电力工业增长趋势129

二、能源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129

图9-2 中国与美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发展趋势130

三、长期战略方针和对策131

四、进一步发展能源工业的措施133

9-1 新世纪的能源大动脉--西气东输工程135

9-2 西部将成为中国能源中心137

9-3 天然气将成为新世纪中国能源新宠137

提要139

第十章 机械工业:更好地装备中国139

一、机械工业的发展历程139

二、机械工业的现状与问题142

图10-1 建国后中国机械工业发展情况142

表10-1 建国50年中国机械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142

表10-2 “九五”时期以来机械工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143

图10-2 “八五”时期以来机械工业分行业工业总产值比重变化144

表10-3 机械工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程度的国际比较145

表10-4 机械产品进出口额及其占进出口总额比重的国际比较146

三、机械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分析146

图10-3 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增长的相关性148

四、机械工业发展的前景展望148

10-1 中国机械工业综合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150

10-2 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对机械工业的影响151

提要153

第十一章 迎接新世纪严峻挑战的汽车工业153

一、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154

表11-1 1970~1978年中国汽车工业产品分类构成155

表11-2 中国主要合资轿车企业股权状况156

表11-3 1998年世界汽车产量前10位生产国157

表11-4 1998年世界商用汽车前3位生产国157

二、中国汽车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157

表11-5 1999年中国汽车工业的轿车新产品158

三、汽车工业面临的新挑战和应采取的对策159

11-1 美国政府的新一代汽车合作计划162

提要164

第十二章 钢铁工业的回顾与前瞻164

一、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165

表12-1 1949年以来钢铁工业的主要产品产量167

表12-2 1978年以来钢铁工业的人均实物劳产率和吨钢综合能耗168

表12-3 1978年以来钢铁工业的若干结构指标168

表12-4 “五五”时期以来钢铁工业基建投资及其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169

二、钢铁工业的国际比较169

表12-6 1994年世界主要产钢国家出口钢材中板管带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171

表12-5 1996年世界主要产钢国家的板管比171

表12-7 中国主要钢材品种产量及其占钢材总产量的比例171

表12-8 1996年世界主要产钢国家的实物劳动生产率172

12-1 未来10年中国钢铁市场预测174

三、实现“钢铁强国”的战略选择及相关政策174

12-2 90年代以来日本钢铁工业的调整176

12-3 坚持“三改一加强”邯钢在前进178

第十三章 快速增长的电子信息产业179

提要179

一、改革开放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概况180

二、改革开放后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182

表13-1 电子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占全国工业的比重变化183

表13-2 电子产品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变化184

三、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与国际水平的差距186

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展望188

13-1 什么是电子商务190

13-2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介191

第十四章 化学工业:从传统走向现代192

提要192

一、五十年成绩辉煌193

表14-1 中国主要化工产品产量增长情况194

二、老问题不容忽视196

三、新世纪面临的挑战198

表14-2 21世纪化学工业的市场需求199

四、再发展立足创新201

14-1 加入WTO对中国部分化工产品的影响203

14-2 化工行业第一批制止重复建设目录204

第十五章 石化工业的成就与差距205

提要205

一、石化工业的发展过程206

表15-1 石化总公司基本建设新增主要生产能力208

表15-2 石油化工行业主要产品产量增长209

表15-3 中国石油及石化产品生产能力(产量)居世界位次210

二、中国石化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210

表15-4 1990~1998年石化产品净进口211

表15-6 石化企业经济效益212

表15-5 1998年我国炼油企业的成本费用与国外比较212

表15-7 1996年我国石化产品最大生产企业与国际同行业企业的比较214

三、加入WTO对中国石化的影响215

四、从石化大国到石化强国的对策与措施217

15-1 印度石化如何“入世”219

提要220

第十六章 告别亏损:从纺织大国走向纺织强国220

一、走向纺织大国的辉煌历程221

二、“九五”时期以来纺织工业的发展222

表16-1 国家纺织工业技术进步规划225

表16-3 纺织服装出口商品结构变动226

表16-2 1997~1999年纺织业出厂价格变动226

表16-4 纺织服装出口地区结构变动227

三、加入WTO:纺织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27

表16-5 配额限制额外增长率228

表16-6 1998年我国对主要国家和地区纺织品出口情况228

表16-7 NAFTA之间的纺织品贸易额变动230

表16-8 亚洲国家和地区工资成本增长率230

表16-9 我国服装出口贸易发展状况231

四、走向纺织强国:纺织工业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232

16-1 仙桃毛纺集团:用一流的面料扮靓中国服装234

提要236

第十七章 市场化与国际化进程中的轻工业236

一、轻工业的发展历程237

表17-1 改革开放前国家对农轻重的基本建设投资237

图17-1 改革开放以前轻工业总产值增长情况238

表17-3 1998年位于世界前3位的轻工业主要产品产量239

表17-2 改革开放以后轻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239

图17-2 改革开放以来轻工业总产值增长情况240

表17-4 1998年轻工业主要新兴行业占总产值比重241

表17-5 改革开放以来轻工企业组织结构变化情况241

表17-6 1998年轻工业所有制构成情况242

二、轻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243

表17-7 近几年我国轻工业出口增长情况243

图17-3 改革开放以来轻工业出口增长情况245

表17-8 1997年轻工业利用外资额前8位的行业分布246

三、新世纪我国轻工业发展展望247

17-1 科龙集团实施国际化战略创立世界名牌248

17-2 海尔集团的国际化战略250

提要251

第十八章 建材工业:调整与提高251

一、建材工业的发展历程252

二、建材工业大而不强的主要问题254

三、由大转强的现代化建材工业战略构想256

表18-1 水泥品种调整目标257

表18-2 水泥标号调整目标258

18-1 湖北整治小水泥取得阶段性成果259

第十九章 国防工业的发展及其现代化261

提要261

一、1949~1978年国防工业的发展261

二、改革开放以来国防工业的新成就262

三、新世纪国防工业面临的形势与任务266

四、推进国防工业现代化的途径与措施267

表19-1 国防费用占GDP及财政收入的比重269

提要272

第二十章 基础设施建设:交通与通信272

一、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273

表20-1 基础设施建设增长状况275

表20-2 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量和邮电业务量增长速度277

表20-3 我国各种运输方式的构成变化278

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79

表20-4 路网密度和电话主线普及率的国际比较280

三、加快基础设施发展的对策282

20-1 1999年中国电信市场的六大焦点284

20-2 邮电通信产业1999年的发展和2000年的任务285

Ⅲ. 地区篇287

第二十一章 中国工业的地区分布289

提要289

一、工业总量的地区分布290

表21-1 1952~1998年三大地带工业总产值份额变化290

图21-1 1978~1998年各地区工业总产值在全国所占份额变化291

表21-2 1978年、1998年各地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及变化292

21-1 上海、北京的高新技术产业293

二、工业行业的地区分布294

表21-3 工业各行业主要分布地区295

表21-5 工业各行业利润的集中度296

表21-4 中国各地区主要分布的工业行业数量296

表21-6 各地区进入工业各行业行业利润前6名的行业数量297

表21-8 各行业的产值、利润、净资产利润率在各地区的分布299

表21-7 工业各行业净资产利润率前10名在各地区分布的数量299

三、工业地区分布的综合分析299

四、21世纪初各地区工业发展展望301

提要304

第二十二章 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304

一、老工业基地的形成与发展305

二、主要老工业基地改造成效的实证分析306

表22-1 老工业基地历年更新改造投资占全国的份额307

图22-1 老工业基地工业增加值份额变化308

表22-2 老工业基地工业增加值份额与改造投资份额之差309

图22-2 老工业基地改造投资份额与工业增加值份额比较309

图22-3 老工业基地改造效果比较310

三、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实践经验310

四、新形势下老工业基地面临的问题对策312

22-1 上海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发展314

22-2 东北老工业基地出现重大转机316

一、创建与定位318

提要318

第二十三章 经济特区的发展与“二次创业318

二、成就与贡献320

表23-1 1997年经济特区的主要经济指标321

表23-2 我国15个保税区的主体功能322

三、问题与挑战325

四、对策与建议327

23-1 世界经济特区的类型划分329

提要331

第二十四章 开发区发展现状与前景331

一、开发区的发展过程332

表24-1 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分布333

表24-2 我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334

二、开发区发展的现状与特点335

表24-3 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在京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338

表24-4 1993~1998年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经济指标339

三、开发区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340

表24-5 三大地带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情况341

24-1 中国政府对各类开发区的优惠政策比较344

图24-1 1998年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出口总额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344

一、西部工业化的历程347

提要347

第二十五章 西部地区的工业发展347

二、西部工业发展的成就与差距352

表25-1 西部地区基本建设投资占全国的份额变化353

图25-1 西部地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国份额的变化353

表25-2 “三大地带”非国有工业总产值的份额354

三、西部大开发的前景357

25-1 江泽民论西部大开发358

Ⅳ.企业篇361

第二十六章 国有企业与工业发展363

提要363

一、国有企业功不可没364

二、现阶段国有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367

表26-1 1978~1997年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亏损与盈利状况371

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371

26-1 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与指导方针375

提要377

第二十七章 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377

一、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中小企业378

表27-1 1952、1956、1978年各经济类型的经济指标对比379

表27-2 各类经济组织的发展情况382

表27-3 不同所有制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383

二、中小企业的作用与问题383

三、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与对策385

27-1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实践388

第二十八章 上市公司:国民经济的生力军390

提要390

一、中国上市公司的发展过程391

二、上市公司的基本状况394

图28-2 1991~1998年中国上市公司市价总值394

图28-1 1991~1999年中国上市公司数394

表28-1 1994~1998年中国上市公司总股本数395

图28-3 1998年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396

表28-2 1994~1998年不可流通股份的比重396

三、绩效、问题与展望397

28-1 1999年年报行业分析398

28-2 中国证券会:证券市场将着力四方面工作403

第二十九章 走向新世纪的中国乡镇企业405

提要405

一、发展历程:辉煌的20年406

表29-1 乡镇企业增加值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对比406

表29-3 1998年农村国内生产总值的部门构成408

表29-2 1996~1998年全国乡镇企业三次产业结构对比408

表29-4 1978年以来乡村劳动力构成变化409

表29-5 乡镇企业出口商品结构情况411

二、深层意义:启动现代化的链条412

三、新世纪发展:问题与对策414

表29-6 1998年乡镇企业职工素质情况416

29-1 快速发展的金轮集团419

29-2 深化产权改革的海德集团420

提要422

第三十章 与改革开放同步发展的外商投资企业422

一、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总体回顾423

图30-1 外商直接投资额的变化424

表30-2 1991~1998年外商投资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425

表30-1 分阶段利用外商投资情况425

图30-2 1998年外商投资方式结构426

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26

表30-5 外商投资地区分布变化427

表30-3 外商投资来源结构变化427

表30-4 1998年外商投资行业结构427

表30-6 1993~1998年外商投资平均规模428

表30-7 1999年外商直接投资来源428

三、加入WTO与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前景430

四、对外商投资政策调整的思路431

30-1 中华牙膏:换装不是卖牌子433

第三十一章 私营企业:背景与现状434

提要434

一、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的简要回顾435

表31-2 全国私营企业发展情况436

表31-1 全国个体工商户发展情况436

二、私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展发特点437

表31-4 各经济类型工业产值所占比重438

表31-3 各经济类型工业总产值及其增长指数438

表31-5 全国私营企业产业结构439

三、私营企业发展的潜力、问题与对策441

31-1 民营企业在我国证券市场的融资表现445

第三十二章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447

提要447

一、传统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组织结构448

二、体制转轨过程中的企业组织结构449

表32-1 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数量及平均规模452

三、对企业组织结构现状的评价452

表32-2 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规模结构的变化453

表32-3 我国制造业的专业化指数453

四、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454

五、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目标与对策457

32-1 中国大企业与全球500强的主要差距459

提要461

第三十三章 企业管理创新与发展461

一、我国企业管理发展的历程和管理创新的基本状况462

二、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466

三、推进我国现代管理创新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469

33-1 第六届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名单471

(一) 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及工业职工人数474

一、全国工业经济发展基本指标474

附录1 统计资料分析474

(二) 各种经济类型的工业总产值475

(三)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476

(四) 工业职工平均每天创造的财富477

(五) 若干行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变化478

(六) 工业基本建设投资及更新改造投资479

(七)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与解放前最高年产量比较479

(八) 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的变化480

(九) 工业生产指数的国际比较480

(十一) 制造业结构的国际比较481

(十) 中国在世界制造业增加值中的地位变化481

二、地区工业经济发展指标482

(一) 不同年份各地区工业总产值在全国的地位482

(二) 1998年各地区工业概况483

(三) 1998年各地区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各种所有制工业概况484

(四) 各行业的产值、利润、净资产利润率在各地区的分布485

(六) 不同年份三大地带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图示488

(五) 1978~1998年全国工业增长速度图示488

(七) 不同年份三大地带轻、重工业在全国的地位图示489

附录2 工业大事记490

一、1999年中国工业大事记490

二、1999年中国工业10件大事504

2000CHINA 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REPORT (Exeutive Summary)505

后记5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