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李今庸医学选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李今庸医学选要](https://www.shukui.net/cover/50/30036557.jpg)
- 李今庸著;李琳编篡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65092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09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327页
- 主题词:中医学-临床医学-经验-中国-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李今庸医学选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理论研究3
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3
祖国医学的阴阳学说5
祖国医学的五行学说7
藏象学说及其产生的客观基础10
藏象学说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14
心与神的关系17
祖国医学对脑的认识19
浅谈胆腑21
精、神、气、血、津液的内在联系23
祖国医学的六淫学说29
祖国医学的七情学说31
祖国医学的升降学说33
祖国医学的运气学说35
营气的生成、运行和作用39
阴阳经脉各有气血多少41
补法和泻法的辨证关系43
临床辑要49
伤暑49
中风50
痹证52
痢疾55
腹泻59
浮肿62
风肿68
狂证69
癫证73
眩晕73
头痛76
肩臂痛78
胁痛79
胃痛82
腹胀腹痛86
便血89
尿血91
紫斑92
月经先后无定期96
痛经98
白带99
癥瘕100
脏躁103
难产104
胞衣不下104
产后恶露不绝105
经典解诂109
《黄帝内经》考义109
天师109
岐伯110
天癸111
女子七七,男子八八112
因于气四维相代113
精则养神,柔则养筋114
精乃亡,邪伤肝也115
阳密乃固115
阴平阳秘116
鼽衄117
此平人脉法也117
十二藏,十二官119
中正之官120
罢极之本121
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122
五藏生成篇123
祝由124
五藏阳以竭也124
去宛陈莝125
夫五藏者,身之强也126
面肿曰风127
太过则令人善忘128
病名曰疝瘕 一名曰蠱129
少腹究热而痛130
凥阴股膝髀腨胻足皆痛131
木敷者其叶发132
乳子133
壅害于言134
人身非常温也,非常热也135
柔痓136
食亦138
?痛论篇139
瘅热焦渴139
身有病而无邪脉140
则皮毛虚弱急薄著142
奇病论篇143
大奇论篇143
所谓甚则跃者144
七节之傍,中有小心145
合篡间绕篡后下至篡146
在凥骨下空147
数刺其俞而药之148
皮肤不收149
饮以美酒一杯149
退行一步150
太阳所至为寝汗152
脉经上下篇153
神乎神客在门154
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藏154
?癃,癃?155
命门156
肠胃慑辟157
狂忘不精157
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158
六府不和则留为癰159
淖泽注于骨160
其脉空虚161
手之三阴,从藏走手162
人之所受气者,谷也165
膀胱之胞薄以懦166
变呕167
忧恚无言168
阳重脱者易狂168
腘然未偻169
寒热淋露170
中其眸子171
乃下留于睪171
《金匮要略》考义173
其脉如蛇173
一物瓜蒂汤175
身体魁羸176
酸削不能行177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178
天雄散180
弦则为减减则为寒181
肺癰182
胸痹缓急183
两胠疼痛184
若发则白汗出185
邪哭,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186
三焦竭部上焦竭 下焦竭188
淋秘不通189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190
寸口脉浮而迟趺阳脉浮而数191
阳前通 阴前通192
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193
气利194
甘草粉蜜汤195
医药论述203
我国古代对疫病的认识与防治203
论中医的科学性214
我们要以正确态度做好整理中医药学遗产工作215
学习毛泽东同志“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几点初步体会216
辨证施治是医疗工作的思想方法218
论“毒药”221
略论中医学的历史发展223
论我国“崇洋媚外”思想的产生及其对我国民族传统医药学的危害230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正确对待民族传统医药学232
熨斗疗法发明在中国233
论我国文字学知识之意义235
人体心脑皆慧知所藏236
学术思考241
对发展中医学的一点看法241
论中医学的多学科思想及其研究设想242
保持中医药学的特色在实践中发展244
正确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学辨证施治的发展246
切实把握真正中医药学及其正确发展247
中医药学发展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249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254
中医药学应以东方文化的面貌走向现代化257
从文化的角度论中医药学的发展方向258
灵魂不能丢,优势要发扬——论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260
关于中西医结合与中医药现代化的思考263
从实践的观点看我国中西医结合的成败265
再论我国中西医结合的成败268
三论我国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成败270
提案倡议275
中药应归中医一起,以利于中医药之发展275
对开发鄂西“天然药库”的几点看法275
省政协医药卫生组赴郧阳地区中医药情况的调查报告277
关于发挥我省中药材优势,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建议278
建议筹备召开纪念李时珍逝世四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279
中国医药学对人类的伟大贡献280
中医药学的特色和优势亟待发扬284
发扬中医药学特色和优势,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286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正确对待民族传统医药学288
正确认识中药,理顺中医药管理体制290
开发我省中草药资源必将有助于社会发展291
关于加强党的领导,进一步贯彻党的中医政策的建议292
中医中药事业正处在萎缩、削弱以至被取代的危险过程中293
给国务院赵总理的建议信295
附 李今庸教授年谱大事记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