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经济学简明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政治经济学简明教程
  • 郭庠林等编写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03691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418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3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政治经济学简明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资本主义部分3

第一章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及其研究3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对象3

一、哲学家、经济学家的探索3

二、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213

目 录3

二、社会主义企业行为 (313

二、三种循环的形式 (86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7

一、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核算 (318

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研究的任务9

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阶段11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11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自由竞争阶段13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垄断阶段15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研究方法和意义18

一、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研究方法18

二、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9

一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要从商品开始22

第一节 商品22

第二章商品和资本22

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价值量23

三、“劳动价值论”和“知识价值论”28

四、市场、价值规律31

第三节 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132

第二节 货币及其职能36

…、货币的产生36

一、社会总资本和社会总产品的构成 (137

第七章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137

二、货币的职能41

第三节 贷币转化为资本43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43

二、劳动力的买和卖46

三、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48

一、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50

第一节 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的两重性50

第三章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剩余价值50

二、资本主义的价值增殖过程51

第二节 剩余价值52

一、剩余价值的本质及剩余价值量52

二、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54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154

三、国家所有制经济对社会经济的调节和作用 (156

三、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57

四、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新阶段58

第三节 利润和工资61

一、利润的本质和利润量61

二、工资的本质和形式64

三、工资的水平67

四、工资和利润的冲突、福利经济69

第一节 资本主义企业的再生产73

一、资本主义企业的简单再生产73

第四章资本主义企业的再生产和资本积累73

二、资本主义企业的扩大再生产75

第二节 资本积累76

一、资本积累的本质77

二、资本积累率和积累量78

三、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78

四、相对过剩人口80

五、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82

第三节资本的循环与资本的周转83

、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84

三、资本周转的时间和次数88

四、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90

五、资本周转速度和资本价值增殖92

第一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95

第五章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和剩余价值的95

分割95

第二节 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97

一、平均利润率97

二、生产价格和价值规律100

第三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101

第四节 第三产业资本的运动和利润104

一、借贷资本105

第五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105

二、利息率的高低和作用107

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农业经营方式的演变108

第六节 资本主义农业经营方式和地租108

二、级差地租110

三、绝对地租114

四、土地价格116

、股份公司117

第一节 股份公司和垄断117

第六章垄断公司和垄断利润117

二、股票、债券和虚拟资本120

三、垄断与垄断企业123

第二节 金融资本的垄断128

一、资本主义银行及其新作用128

二、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130

一、垄断利润132

二、垄断价格134

三、不完全竞争134

第一节 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137

二、再生产条件下社会产品供给和需求的平衡140

三、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矛盾及其原因147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148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48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149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150

第八章现代资产阶级对经济的调节及其154

作用(一)154

第一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对社会经济的154

调节154

二、国家经济调节机构及其活动156

第二节 国家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再生产的参与159

及其作用159

一、国家对可变资本再生产的参与及作用159

二、国家对不变资本再生产的参与和作用161

三、国家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和使用162

第三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及其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干预163

一、国家调节实质和宏观经济政策目标163

二、财政政策及其调节164

三、货币政策及其调节165

四、收入政策及其调节166

五、经济计划的调节167

第九章现代资产阶级对经济的调节及其作用169

(二)169

第一节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自我调节169

一、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169

二、国际垄断175

三、国际垄断利润及其对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作用178

一、资本主义经济离不开世界市场181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外贸政策的调节作用181

再生产182

二、殖民地、殖民体系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182

第三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联合和国内经济183

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联合的形式183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联合对国内经济的影响185

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联合的矛盾186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物质条件和政治191

条件191

发展阶段19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191

第一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社会的191

社会主义部分191

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193

一、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内涵19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197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19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203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阶段划分203

二、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05

第二章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结构21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210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和所有制结构210

三、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21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经济形式220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个体所有制经济220

二、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私营经济222

三、中外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经营的经济223

四、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特征225

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含义和结构22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与经济模式228

二、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划分和选择23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客观条件232

一、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232

第三章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232

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234

三、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意义23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有计划发展239

一、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客观239

必然性239

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计划经济的统一241

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点243

第三节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245

一、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调节作用245

二、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247

三、社会主义竞争248

第一节 个人消费品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250

第四章按劳分配和其他分配方式250

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250

二、按劳分配的要求和性质253

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255

第二节 劳动报酬的形式258

一、社会主义工资、奖金和津贴258

二、农业联产承包制分配的性质26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266

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行的客观依据266

二、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的多种方式268

第五章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力体系27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要素的结合273

一、社会主义生产的两个要素273

二、社会主义生产要素的结合274

三、社会主义劳动27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279

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内涵及其客观性279

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在我国现阶段的具体表现280

三、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和社会主义经济效益282

四、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286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和动力体系288

一、社会主义物质利益的特征288

二、社会主义物质利益体系290

三、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293

四、社会主义经济的动力体系295

第六章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活动297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本质和结构297

一、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297

二、社会主义企业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303

三、社会主义企业是一个有机结合的大系统305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机制310

一、社会主义企业经营机制的内涵和作用310

三、社会主义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314

四、社会主义企业厂长负责制316

第三节 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运动318

二、社会主义企资金循环319

三、社会主义企业资金周转320

第七章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运行32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及其价值运动326

一、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326

二、国民收入的构成328

三、国民收入的价值运动329

税收333

一、社会主义财政33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运行中的财政和333

二、社会主义税收335

第三节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和信贷资金运动337

一、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的内容和形式337

二、社会主义货币流通渠道和货币流通规律339

三、社会主义信贷资金运动344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和价格346

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346

二、社会主义的价格及其运动348

第八章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的调节35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节的内容352

一、宏观经济调节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352

要求352

二、保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353

三、国民经济中重大比例关系的协调、比例、速度和效益的统一355

四、经济结构优化357

一、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359

第二节 宏观经济调节的基本形式359

二、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362

第三节 宏观经济的调节体系365

一、宏观经济调节体系的主要特征365

二、宏观经济调节手段体系的结构及其作用367

第九章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373

第一节 内向型与外向型经济的比较373

一、内向型与外向型经济373

二、内向型与外向型经济的选择37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377

一、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作用377

二、社会主义外贸工作中的进口和出口379

三、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38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384

一、吸收外资引进技术的意义384

二、利用国外资金385

三、引进技术388

四、外汇收支平衡390

第四节 我国的经济特区391

第十章社会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增长39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394

一、社会主义再生产的一般特点和本质特征394

二、两种再生产和人口规律39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及其模式401

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401

二、社会主义经济增长模式的划分和比较403

三、社会主义经济增长模式的选择405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源泉407

一、社会主义积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407

二、科学技术是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410

三、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413

第四节 我国经济增长的目标和战略415

后记4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