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二十世纪欧洲史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二十世纪欧洲史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53/34235673.jpg)
- (美)C.E.布菜克,(美)E.C.赫尔姆赖克著;山东大学外文系英语翻译组译;黄嘉德校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11001·618
- 出版时间:1984
- 标注页数:784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80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二十世纪欧洲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初版序1
目录1
第四版序4
第一部分 第一次世界危机7
第一章 二十世纪继承的遗产7
富有活力的时代7
表9
一、生产的扩展9
二、人口的增长13
各种进步的思想14
欧洲的国家体制,1900—1914年20
欧洲和世界31
三、欧洲国家的海外领地,1914年34
四、列强的军事开支37
对各同盟体系的考验40
第二章 危机的来临40
皇族表兄弟46
图片46
东南欧的紧张局势48
一、奥地利和匈牙利,1914年49
地图49
特奥多尔·R·米勒绘制49
五、奥匈帝国各民族51
图表52
一、奥匈帝国的政府52
二、土耳其的欧洲领土的瓜分,1878—1914年57
二、1914年以前的欧洲联盟体系60
各同盟体系,1912—1914年60
战争的爆发62
萨拉热窝64
加强协约国68
第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74
第一年74
消耗战82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欧洲形势图…………………………80—81之间四、奥斯曼帝国:协约国关于瓜分奥斯曼帝国的协定,1915—1917年89
形势的转折93
德国军事领导人99
协约国的胜利103
第四章 凡尔赛条约109
巴黎和会109
条约的拟订111
四巨头在巴黎112
凡尔赛条约117
条约的基础118
德国的疆界121
五、《凡尔赛条约》缔结后的德国122
六、未经公民投票而割让给波兰的德国领土的人口125
对殖民地的解决办法和委任统治地127
六、非洲:殖民地和委任统治地,1935年128
德国被解除武装131
赔款132
“道义”条款136
最后的一些规定139
对条约的评价140
第五章 东方的一些和平条约143
战胜国与战败国143
对哈布斯堡帝国的解决办法144
七、多瑙河地区的和平解决办法152
俄国的边疆163
八、波兰的瓜分,1772—1795年168
九、波兰的边界,1815—1921年169
十、东欧的和平解决办法174
保加利亚与纳伊条约176
十一、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的欧洲部分的和平解决办法178
奥斯曼帝国的消亡180
十二、土耳其亚洲部分的和平解决办法186
国际联盟199
第二部分 列强和对均势的探求199
第六章 建立国际组织的实验199
国际劳工组织203
常设国际法院205
其它国际组织208
关于少数民族的各条约209
十三、承担少数民族义务的国家210
改善国际联盟安全体系的尝试215
对安全的探求:洛迦诺217
对安全的探求:日内瓦222
裁军222
通过建立同盟谋求安全228
三、两次大战之间的法国同盟体系229
第七章 苏联,1917—1928年234
革命234
列宁240
十四、俄国的国内战争:反革命军队抵达的最远处243
托洛茨基245
苏维埃国家的意识形态251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262
体制和政策268
第八章 魏玛共和国283
德国宪法283
赔款292
七、德国赔款分配比例293
经济发展299
宗教306
政治发展308
第九章 法西斯意大利的建立317
战后意大利,1919—1922年317
法西斯主义的崛起319
法西斯理论323
政府的改组329
法西斯党的组织332
总体国家334
四、意大利的国家组织335
文化政策337
对外政策341
第十章 二十年代的法国344
政治发展345
经济发展349
阿尔萨斯—洛林354
法国的宗教政策358
法兰西帝国360
对外政策366
第十一章 联合王国和英帝国369
政治发展370
经济政策375
宗教和教育382
爱尔兰385
英帝国389
对外政策397
一个时代的结束399
第十二章 世界性萧条399
萧条的冲击404
经济和政治411
第三部分 两次大战之间的各小国423
第十三章 低地国家、斯堪的纳维亚和瑞士423
低地国家424
斯堪的纳维亚诸国435
瑞士442
第十四章 多瑙河流域的欧洲国家453
各国新政府453
经济重建457
八、多瑙河流域国家间的贸易在每个国家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百分比462
宗教问题466
政治发展472
萧条时期以后的经济问题496
国际关系502
小协约国的政治家们503
第十五章 波罗的海地区的新国家506
共和政体的芬兰507
波罗的海诸国513
波兰522
欧洲和地中海东部地区535
第十六章 地中海东部地区535
战后的希腊538
希、土和解543
土耳其共和国549
独立的阿拉伯诸国559
阿拉伯委任统治地563
九、巴勒斯坦的人口,1922—1940年569
第四部分第二次世界危机579
第十七章 三十年代的意大利、法兰西和英国579
意大利581
多瑙河地区各国政治家在罗马583
法兰西586
英国595
德意志共和国崩溃的根本因素606
第十八章 国家社会主义德国,1933—1939年606
十、德国每月失业和就业的平均人数,1929—1934年608
十一、德国各政党在国会中的代表人数610
国家社会主义的理论612
国家社会主义在行动中616
新旧德国617
在一国建设社会主义633
第十九章 五年计划时期的俄国,1928—1941年633
一个社会的变化643
斯大林主义的胜利650
苏联领导人650
十五、1936年的苏联653
第二十章 国际联盟体制的失败661
革命与侵略661
满洲危机663
十六、日本在中国的扩张665
埃塞俄比亚危机667
十七、意大利征服埃塞俄比亚669
流亡中的皇帝677
西班牙危机678
十八、西班牙内战686
西班牙叛乱者688
中国事件,1937年690
变迁着的联盟694
德国和欧洲700
第二十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直接背景700
加强法波联系703
奥地利危机708
捷克斯洛伐克危机710
慕尼黑协定713
战争的序幕719
十九、瓜分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1938—1939年720
轴心国的优势727
第二十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727
德苏协定729
二十、轴心国的欧洲,1941年735
战争的扩大738
罗马尼亚加入轴心国740
二十一、对德战争东线,1941—1945年743
大联合753
盟国的政治家在伦敦756
二十二、租借物资的供应线759
联合国家的主动权762
二十三、对德战争西线,1942—1945年765
二十四、太平洋战区769
轴心国的失败770
德黑兰会议774
雅尔塔会议777
封闭在德国的缺口781
日本投降783
宪章的起草工作787
第二十三章 联合国组织787
第五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787
联合国组织的结构790
联合国大会793
五、联合国组织系统798
争端的和平解决804
国际法院805
第二十四章 和平谈判808
战后的力量对比808
波茨坦会议812
对欧洲的和平条约815
二十五、匈牙利,1914—1947年817
十二、赔款款项819
二十六、东欧:领土的变更,1939—1947年820
在柏林的盟军指挥官822
苏联—西德条约832
对日本的和平条约832
第二十五章 欧洲的两极分化840
冷战840
起草大西洋公约846
日内瓦最高级会议857
西欧的联合858
和平共处867
第二十六章 德国:西德和东德874
四大国管制下的德国874
二十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876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885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901
六、铁幕904
柏林和重新统一问题907
肯尼迪和赫鲁晓夫911
第二十七章 苏联913
苏联政策的演变913
苏联变化的模式926
第二十八章 东欧939
战后的各国政府939
东欧的政治家942
苏联的势力范围945
通向社会主义的不同道路952
布拉迪斯拉发,1968年952
第二十九章 联合王国:帝国和联邦961
政治发展961
皇室成员和各国首脑参加邱吉尔的葬礼966
社会公益事业967
经济发展969
帝国和联邦973
第四共和国的建立980
第三十章 法兰西第四、第五共和国980
国内事务和对外事务984
第五共和国的建立991
国内事务和对外事务994
戴高乐996
一个时代的结束1006
第三十一章 意大利与梵蒂冈1010
共和国的建立1010
国内事务和对外事务1013
梵蒂冈1024
教皇保罗六世会见阿森纳戈拉斯大主教1031
奥地利1039
第三十二章 西欧和南欧诸小国1039
二十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奥地利1040
瑞士1045
低地国家1047
爱尔兰1053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诸国1055
芬兰1061
伊比利亚半岛诸国1065
爱琴海沿岸诸国1074
第三十三章 殖民主义的衰落1085
亚洲1087
二十九、印度和巴基斯坦,1948年1090
三十、印度支那,1954年1097
阿拉伯世界1101
三十一、阿拉伯世界,1970年1103
三十二、以色列与苏伊士运河,1947年、1949年和1967年1112
阿拉伯最高级会议1121
南撒哈拉非洲1132
三十三、非洲,1970年1140
非洲统一运动1147
第三十四章 欧洲与世界1149
联合国在采取行动1149
三十四、朝鲜1154
二十世纪的趋势1171
附录:1180
一、约1900年、约1925年、约1970年欧洲和近东各国的面积和人口调查表1180
二、威尔逊总统关于和平目标的声明1184
三、联合国家关于和平目标的声明1188
四、联合国会员资格1189
五、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国宣战时间表1194
六、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参战时间表1195
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区域性集团和组织1197
八、非洲国家和领土1211
九、消亡中的王朝,1900—1970年1214
十一、大事年表1221
十、罗马教皇,1900—1970年1221
1.参考著作1256
参考书目:1256
2.按国家和地区分列的一般著作1259
3.国际问题1334
索引1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