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崔述评传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崔述评传
  • 吴量恺著(华中师范大学)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5036250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34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64页
  • 主题词:崔述(学科: 评传) 崔述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崔述评传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匡亚明]1

引言1

上编 生平述略3

第一章 蛰居蓄势3

一、家世的沉浮3

(一)迁居魏县3

(二)书香家风5

二、成长的轨迹8

(一)严格的家庭教育9

(二)有特色的治学方法13

(三)晚香堂的苦读15

(一)迎娶18

三、喜忧交加的生活18

(二)水漫魏城24

第二章 立志30

一、异变的时代30

(一)社会结构的变异32

(二)高度发展的皇权36

(三)考据学的发展38

二、学术思想发展的历史取向42

(一)互补与融合42

(二)疑古与辨伪46

三、走上考信之路51

(一)纠谬与求真51

(二)早期的考信成果54

一、考信经史的生涯65

(一)追求真实反对虚假65

第三章 展露才华65

(二)修志与考信70

二、初见成效72

(一)《洙泗考信录》73

(二)《补上古考信录》87

第四章 候选与出仕90

一、候选90

(一)巧遇陈履和91

(二)鱼雁谈学94

(三)《唐虞考信录》97

二、出仕103

(一)任罗源知县104

(二)调署上杭县事与回任罗源知县110

(一)归里途中114

一、回归故里114

第五章 归里与撰著114

(二)撰写《竹书纪年辨伪》116

二、《三代考信录》与《考信录提要》121

(一)《夏考信录》122

(二)《商考信录》125

(三)《丰镐考信录》130

(四)《考信录提要》145

三、华果丰硕的全集153

(一)撰著与修订153

(二)亲自篡定全集158

下编 思想约旨169

第六章 辨伪考信的递变169

一、辨伪思想的萌生与演进170

(一)春秋战国时期疑古辨伪思想的萌生170

(二)秦汉时期疑古辨伪思想的演进173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辨伪的扩展与延伸182

二、辨伪的发展182

(二)隋唐时期辨伪的发展184

三、辨伪的纵深发展190

(一)北宋时期的疑古与辨伪190

(二)郑樵与朱熹的辨伪成就192

四、辨伪的昌盛193

(一)明代的疑古辨伪194

(二)清代的辨伪求真196

第七章 求真求是的学术思想200

一、学术研究必须求真求实201

(一)古史古籍必求其可信201

(二)主观臆度难得真实213

(一)严谨求是的学风219

二、求是的学风与注重实效的研究方法219

(二)学术研究的方法和时代局限性228

第八章 治法·治人·广开言路241

一、“治法”与“治人”241

(一)“治法”的“理想盛世”241

(二)“治人”的关键248

二、广开言路上下沟通254

(一)集思广益254

(二)“广搜博采”256

三、健全政治体制,关心民众疾苦259

(一)集中权力259

(二)设官分职的统治体系262

(三)“治法”与民众的疾苦266

第九章 对历史、自然的理性思考272

一、历史的认识273

(一)否定理学家称颂的“心法”273

(二)对“五德终始说”与“谶纬说”的驳辨277

二、自然的观念282

(一)阴阳构成万物282

(二)鬼神不能作人祸福284

三、理性模式的思维286

(一)在实际运用中的认识形式286

(二)对立转化的思辨模式288

(三)重事实、求真实的思维方式289

第十章 影响与评说292

一、传播与影响292

(一)梁启超及其“新史学”292

(二)胡适与顾颉刚300

二、对崔述及其著作的评说308

(一)同时代人的评论309

(二)后世人的评议319

结语328

附录337

一 崔述简介337

二 崔述生平要录344

三 崔述遗著已刻(版本)与未刻书录367

四 崔氏家谱378

索引380

一、人名索引380

二、词语索引392

三、文献索引421

后记4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