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基本问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基本问题](https://www.shukui.net/cover/61/34207085.jpg)
- 杨德邦,李继成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7503818085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224页
- 文件大小:3MB
- 文件页数:23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基本问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我国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农村经济的发展1
一、农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制度的建立1
二、农村经济的发展2
第二节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含义4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6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和长期性7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经济发展战略11
一、经济发展战略的内涵11
二、农村的小康战略13
三、实现农业现代化14
第二章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19
第一节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19
一、所有制结构的含义19
二、现阶段农村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必然性20
第二节 坚持集体经济的主体地位22
一、集体经济的含义22
二、在深化农村改革中坚持集体经济的主体地位23
第三节 农村的其他经济成分25
一、个体经济25
二、私营经济26
三、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的区别27
第三章 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完善双层经营体制29
第一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9
一、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兴起29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31
第二节 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33
一、双层经营的含义33
二、“统”与“分”的关系35
三、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完善37
第三节 完善农业承包合同,加强农村承包合同管理39
一、完善承包合同,加强合同管理的重要意义39
二、当前完善承包合同,加强合同管理的工作重点和要求40
三、加强农村承包合同管理的基本做法42
第四章 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4
第一节 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必然性44
一、农村存在商品经济的原因44
二、实现农村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45
三、实现农村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4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49
一、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联系和区别49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50
第三节 培育市场体系,健全市场机制51
一、培育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51
二、健全农村市场机制56
三、加强宏观调控,积极引导农民进入市场62
第五章 贸工农一体化64
第一节 贸工农一体化概述64
一、贸工农一体化的概念64
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客观必然性65
三、贸工农一体化的经济功能66
第二节 贸工农一体化的类型和组建原则67
一、贸工农一体化的类型67
二、组建贸工农一体化经济实体的原则69
第三节 引导和扶持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71
一、积极办好龙头企业71
三、积极开拓市场72
二、搞好生产基地建设72
四、完善经营机制73
五、抓好科技推广73
六、进行政策扶持74
第六章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体系75
第一节 农村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必然性75
一、土地规模经营的内涵及其理解75
二、土地规模经营的必然性77
第二节 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所应具备的条件81
一、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取决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程度81
二、强大的集体经济组织和健全的农业服务体系82
三、要在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配套制度方面进行改革83
第三节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形式84
四、破除农本主义思想对开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有积极作用84
一、从土地生产经营管理者角度谈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形式85
二、从土地流转方式的角度谈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形式86
第四节 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88
一、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88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形式90
三、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应坚持的基本原则92
第七章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95
第一节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95
一、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需要96
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实提出的要求97
三、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深化农村改革的新要求97
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也要求调整农村产业结构98
五、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以适应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变化99
六、适应国际竞争,迎接世界经济挑战的需要99
第二节 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100
一、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100
二、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101
三、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102
四、大力发展农村的第二、三产业105
第三节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05
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应服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需要106
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要坚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原则106
三、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107
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要防止污染,保护环境108
第八章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109
第一节 乡镇企业的地位和作用109
一、乡镇企业的产生109
二、乡镇企业的发展111
三、乡镇企业的地位和作用113
第二节 加强对乡镇企业的规划和指导117
一、加强国家对乡镇企业的宏观调控118
二、转换企业内部经营机制120
三、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之间的关系121
四、积极扶持,分类指导124
一、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125
第三节 强化乡镇企业的内部管理125
二、加强乡镇企业的财务管理126
三、加强乡镇企业产品质量管理129
四、降低成本和提高乡镇企业的利润率130
第九章 发展庭院经济132
第一节 庭院经济的产生、发展、地位和作用132
一、庭院经济的产生和发展132
二、庭院经济发展的原因134
三、庭院经济的地位和作用137
第二节 庭院经济的经营类型139
一、庭院经济的经营形式139
二、庭院经济的生产类型143
三、庭院经济的经营类型145
第三节 庭院经济开发中的问题和对策150
一、存在的问题150
二、开发庭院经济的对策151
第十章 农户的收入分配和农民的生活消费154
第一节 农户的收入分配154
一、农村国民收入的概念154
二、农村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155
三、农村国民收入的再分配156
四、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157
第二节 合理减轻农民负担158
一、合理负担是农民应尽的义务158
二、不合理农民负担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159
三、减轻农民负担的主要途径165
第三节 农民的生活消费167
一、消费的地位和作用167
二、农民的消费水平169
三、农民的消费结构170
第十一章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农村人口过快增长173
第一节 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173
一、为了缓和人口与资源的矛盾173
二、减轻人口的过快增长对经济的增长构成的压力174
三、人口的过快增长,已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175
第二节 中国农村人口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176
一、我国农村人口的特点176
四、巨大的人口对教育、医疗、科技等社会各方面形成了强大的压力176
二、我国农村人口过快增长的原因179
第三节 解决我国农村人口问题的对策179
一、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180
二、强化提高孩子的抚养成本180
三、尽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降低孩子的“养老”费用181
四、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进行管理181
第十二章 农村小城镇建设183
第一节 发展农村小城镇的必要性183
一、发展小城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183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是解决当前农村问题的重要途径184
二、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内在要求184
四、加快小城镇建设是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需要185
五、搞好小城镇建设,能为城市的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185
六、搞好小城镇建设,有利于增强地方政府的凝聚力186
第二节 发展农村小城镇的政策措施186
一、按照城市化、现代化、社会化的方向规划建设小城镇187
二、抓好试点,分类指导189
三、积极推进有关制度的改革190
四、正确处理小城镇建设中的几个方面的关系193
第三节 农村小城镇建设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196
一、存在的问题196
二、解决办法197
一、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199
第一节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199
第十三章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199
二、精神文明建设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201
三、精神文明建设是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条件202
第二节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指导方针和根本任务203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203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和根本任务204
第三节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问题和应当采取的措施205
一、存在的问题205
二、采取的措施207
第一节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农村最重要的基础工作211
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211
第十四章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211
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213
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目标和指导思想214
第二节 搞好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215
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215
二、加强村委会自治组织建设217
三、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组织218
四、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218
第三节 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219
一、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219
二、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220
主要参考文献223
后记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