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的人事管理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当代中国的人事管理》编辑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
- ISBN:780170845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40页
- 文件大小:112MB
- 文件页数:583页
- 主题词:当代中国丛书-出版工作-纪念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的人事管理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十四章 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建设1
第一节 专业技术干部队伍的发展2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专业技术干部队伍的组建(一九四九——一九五二年)2
二、“一五”期间专业技术干部队伍的扩充(一九五二——一九五七年)6
三、开始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专业技术干部队伍的发展与挫折(一九五八——一九六六年)8
四、“文化大革命”期间专业技术干部队伍的建设遭到极大冲击(一九六六——一九七六年)11
五、新时期专业技术干部队伍的调整与壮大(一九七六——一九八九年)13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19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为转变知识分子思想所作的努力(一九四九——一九五六年)20
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后为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所作的努力(一九五七——一九六五年)25
三、“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共的知识分子政策受到严重破坏(一九六六——一九七六年)29
四、实现历史性转变后对知识分子政策的重新调整和完善(一九七六——一九八九年)31
第三节 专业技术干部队伍的管理38
一、管理体制与管理机构38
二、专业技术人员的调配与流动41
三、职称评定与职务聘任45
四、工资和生活福利49
五、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54
六、智力引进55
第十五章 干部工资58
第一节 干部工资的作用与基本原则58
一、干部工资的作用58
二、干部工资工作的基本原则60
第二节 新中国干部工资制度的建立68
一、新中国成立以前干部实行供给制68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同时实行着供给制与工资制69
三、一九五一年开始建立新的干部工资制度70
四、由供给制逐步过渡到工资制75
五、一九五五年全部实行工资制和改行货币工资制77
第三节 一九五六年的工资改革80
一、工资改革的任务、目的和基本政策80
二、干部工资制度的改革与工资水平的提高82
第四节 一九五七至一九六五年干部工资的调整118
第五节 十年动乱对干部工资工作的干扰和破坏122
第六节 新时期的工资调整与结构工资制的实行125
一、按劳分配理论的拨乱反正125
二、新时期干部工资的调整,奖金、津贴制度的恢复和建立126
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一九八五年的工资改革和干部实行结构工资制130
四、国营企业的工资改革和企业干部基本上实行职务等级工资制136
五、工资制度改革的成效和问题151
第七节 干部工资工作的主要经验153
一、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以保证干部和职工的工资得到稳定的增长154
二、逐步调整工资收入的结构,增加依据按劳分配原则支付的工资部分的比重155
三、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干部的工资制度157
四、建立正常的晋级增资制度,以发挥工资的激励作用157
五、把工资制度的改革同其他方面的改革结合起来配套进行158
六、正确处理工资与物价的关系159
七、加强工资的立法工作160
第十六章 干部的保险和福利161
第一节 干部保险福利工作概述161
第二节 干部保险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68
一、干部社会保险制度168
二、干部福利176
第三节 现行的干部保险制度184
一、医疗保险184
二、病假期间的待遇186
三、生育保险187
四、负伤和残废保险187
五、死亡保险188
六、国营企业干部的待业保险190
第四节 现行的干部福利制度191
一、福利经费来源的规定191
二、各种福利补贴制度193
三、集体福利事业198
第五节 干部保险福利工作的主要经验201
一、坚持在发展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逐步增加保险福利的方针201
二、把保险福利制度的改革同人事制度、工资制度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革结合起来统筹安排202
三、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改革和健全干部的社会保险制度202
四、继续发展集体福利事业204
五、加强立法,使保险福利工作制度化、法制化205
六、在进行保险福利工作的同时,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205
第十七章 干部档案管理和干部统计207
第一节 干部档案管理概述207
第二节 新中国干部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210
一、新中国干部档案管理事业的初建时期(一九四九年十月——一九五六年)210
二、干部档案管理工作步入正轨并蓬勃发展的时期(一九五六年八月——一九六六年四月)214
三、干部档案管理工作受到严重破坏的时期(一九六六年五月——一九七六年九月)216
四、干部档案管理工作得到恢复和发展,不断向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迈进的时期(一九七六年十月——一九八九年)217
第三节 干部档案管理的原则和方法222
一、干部档案管理的主要原则222
二、干部档案管理的方法224
三、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226
第四节 干部统计的地位和作用226
第五节 干部统计工作的历史发展229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干部统计制度的建立229
二、第一次全国干部统计专业会议230
三、第二次全国干部统计工作会议231
四、“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干部统计工作231
五、重新恢复干部统计制度及第三次全国干部统计工作会议232
第十八章 国家机关机构编制现状234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机构编制234
一、中共中央及地方各级委员会的机构编制235
二、中共顾问委员会的机构编制236
三、中共中央及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机构编制236
四、中共党委的派出机关237
第二节 国家权力机关的机构编制238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238
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241
三、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242
第三节 国家行政机关的机构编制243
一、国务院244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246
第四节 国家的审判机关和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248
一、国家的审判机关248
二、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250
第五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252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52
二、各民主党派254
三、人民团体259
第十九章 国家机关机构编制的历史演变264
第一节 建国初期国家机关机构的设置和发展(一九四九——一九五四年)264
一、中央国家机关264
二、大行政区的国家机关272
三、省、自治区国家机关273
四、市国家机关275
五、行政公署、专员公署277
六、县级国家机关278
七、县辖区、乡、镇国家机关279
八、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280
九、一九五一年开始的精简整编280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国家机构体制的确定(一九五四——一九五六年)281
一、中国共产党各级机关282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83
三、国务院及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285
四、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291
第三节 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机构设置相应调整变化(一九五七——一九六五年)295
一、下放管理权限,紧缩国务院机构,加强地方管理机构295
二、上收管理权限,恢复强化上层管理机构297
三、六十年代初期机构编制的精简下放298
第四节 十年动乱,国家机关遭到破坏(一九六六——一九七六年)301
一、国务院机构大量裁并,人员成批下放301
二、地方党政机关被夺权,普遍建立革命委员会301
三、治理整顿,调整体制,恢复机构302
第五节 国家机关机构的恢复和改革(一九七七——一九八九年)304
一、各级国家机关的调整加强304
二、国家机关机构的改革307
三、中央国家机构的进一步改革与地方机构改革的试点315
第二十章 国家机关的机构编制管理322
第一节 机构编制管理的任务、作用和基本原则322
一、管理的任务和作用322
二、管理的基本原则325
第二节 机构编制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发展327
一、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体制的建立327
二、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的具体形式328
三、机构编制的管理部门329
四、机构编制管理的运行程序331
五、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的发展沿革333
第三节 职能管理334
一、职能管理的任务、地位和作用334
二、职能分类336
三、职能管理的原则和方法341
第四节 机构管理345
一、组织机构分类346
二、政府机构设置原则348
三、机构管理的内容与方法350
四、设置机构的程序353
第五节 人员编制管理358
一、人员编制分类358
二、行政编制的分类359
三、编制分类的意义360
四、人员编制管理的内容和方法361
五、行政编制的审定与管理364
第六节 机构改革369
一、机构改革的含义369
二、机构改革的内容369
三、机构改革的方法、步骤372
第二十一章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373
第一节 事业单位的概念373
第二节 事业单位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趋势376
第三节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历史沿革378
一、准备和部分实施管理时期(一九五五——一九六五年)378
二、失控和相对失控时期(一九六六——一九八五年)380
三、逐步实现全面管理时期(一九八六——一九八九年)381
第四节 事业单位的类别383
一、依据所有制形式划分的事业单位类别383
二、依据业务性质划分的事业单位类别383
三、依据经费来源划分的事业单位类别384
四、依据行政隶属关系划分的事业单位类别385
五、依据职能性质划分的事业单位类别386
六、依据组织形态划分的事业单位类别387
七、依据法人地位划分的事业单位类别387
第五节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范围388
第六节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原则390
一、集中统一的原则390
二、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协调发展的原则391
三、各类事业单位协调发展的原则392
四、与各有关体制及其改革相适应的原则393
五、精简与效益的原则394
六、分类管理的原则395
七、与有关管理密切配合的原则395
第七节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主要内容396
一、职责任务的管理397
二、机构设置的管理397
三、机构规格的管理398
四、内设机构及其层次的管理399
五、编制员额和人员结构的管理399
六、领导职数的管理400
第八节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主要方法和手段401
一、制定和贯彻执行有关方针政策401
二、制定和实施有关行政法规402
三、制定和实施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402
四、运用工资基金及其他经济手段402
五、清理整顿与改革403
六、具体审批404
七、业务指导405
第九节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的研究与制定405
一、机构编制标准工作的历史回顾405
二、机构编制标准的主要内容407
三、机构编制标准的基本模式408
四、机构编制标准的指标体系和相关参数408
五、机构编制标准的体系409
六、制定机构编制标准的组织方式和工作方法411
第十节 中央国家机关所属事业单位的清理审批412
一、清理审批的原因和背景412
二、清理审批的内容和原则413
三、清理审批的成效415
第十一节 事业单位及其机构编制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416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416
二、改革的主要目标417
三、将改革推向深入421
结束语425
附录一 新中国人事管理大事年表430
附录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管理部门历任领导人简历509
彩色插图目录530
后记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