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事诉讼法学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刑事诉讼法学 第3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11/30327505.jpg)
- 郑旭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16432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53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383页
- 主题词:刑事诉讼法-法的理论-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刑事诉讼法学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1
第二章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9
第三章 刑事诉讼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18
第四章 刑事诉讼的模式28
第五章 真实查明与刑事诉讼43
第六章 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护61
第七章 宪法与刑事诉讼71
第八章 刑事诉讼原则80
第九章 管辖91
第十章 回避102
第十一章 辩护与代理111
第十二章 强制措施129
第十三章 附带民事诉讼149
第十四章 期间、送达159
第十五章 证据171
第十六章 立案191
第十七章 侦查202
第十八章 提起公诉235
第十九章 第一审程序250
第二十章 第二审程序272
第二十一章 自诉案件的提起和审判284
第二十二章 复核和核准程序291
第二十三章 审判监督程序301
第二十四章 执行314
第二十五章 特别程序334
第二十六章 涉外刑事诉讼与司法协助343
第一章 概述1
案例导引1
一、专家意见书对刑事诉讼的影响1
二、公民个人能否提起刑事诉讼1
三、人民法院能否审判人民检察院未起诉的犯罪事实1
基本理论1
一、刑事诉讼法的概念1
二、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4
三、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5
观点探讨5
一、刑事诉讼的概念问题5
二、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问题6
第二章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9
基本理论9
第一节 古代刑事诉讼法9
一、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基本不分10
二、皇帝(或王)掌握最高司法权10
三、司法与行政不分11
四、维护统治者特权11
五、刑讯逼供,罪从供定11
六、具有重狱讼、慎刑罚的精神11
第二节 清末和中华民国刑事诉讼法12
一、清末的刑事诉讼法12
二、中华民国刑事诉讼法13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5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颁布的有关单行法规16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制定16
三、1996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正17
四、2012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正17
第三章 刑事诉讼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18
案例导引18
一、被害人是否是当事人18
二、人民检察院与公安机关的关系18
三、人民检察院与人民法院的关系18
基本理论18
一、人民法院18
二、人民检察院20
三、公安机关22
四、其他专门机关22
五、诉讼参与人23
观点探讨24
一、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职能24
二、检警关系26
第四章 刑事诉讼的模式28
基本理论28
一、审问制和对抗制28
二、犯罪控制模式和正当程序模式31
三、被害人权利模式36
观点探讨40
一、我国是对抗制还是审问制40
二、我国刑事诉讼是犯罪控制模式还是正当程序模式41
三、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权利模式42
第五章 真实查明与刑事诉讼43
案例导引43
一、长期疲劳讯问获得的言词证据43
二、警察无证搜查获得的毒品是否应当排除43
三、私人未经谈话人同意获得的录音是否应当排除43
四、私人获得的他人日记是否应当排除43
五、妻子主张近亲属的拒绝作证特权44
六、无罪判决后能否再次起诉44
基本理论44
第一节 绝对真实与实用真实44
一、绝对真实44
二、实用真实45
第二节 关于真实的哲学理论45
一、相符理论46
二、商谈理论46
第三节 查明真实与刑事诉讼的关系47
一、查明真实的阻碍47
二、查明真实的方法51
观点探讨56
一、如何完善非法获得的证据的排除规则56
二、证人拒绝作证的特权是否有必要扩大57
三、是否应当增加禁止双重危险原则58
四、盖然确定性还是绝对确定性59
第六章 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护61
案例导引61
一、强制程序条款61
二、我国刑事诉讼是否允许缺席审判61
基本理论61
第一节 国际公约中规定的刑事诉讼中人权61
一、生命、人身自由和人身安全61
二、承认在法律前的人格和法律平等保护的权利62
三、不受任意逮捕和羁押的权利62
四、不受酷刑、残忍、不人道或者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者处罚的权利62
五、被推定无罪的权利63
六、公正审判的权利63
七、律师帮助权65
八、快速审理的权利66
九、上诉权66
十、不受双重危险的权利67
十一、禁止追溯立法的权利68
第二节 国际公约中规定的刑事诉讼中人权在中国的实现68
一、《两权公约》(ICCPR)的签署68
二、《禁止酷刑公约》的签署和批准68
观点探讨69
一、不被强迫自证有罪的权利69
二、对质条款70
第七章 宪法与刑事诉讼71
案例导引71
一、穷人如何获得律师帮助71
二、是否有权使用方言进行诉讼71
基本理论71
一、人身自由权利72
二、通信自由的权利72
三、不受非法搜查的权利73
四、获得辩护的权利74
五、受到公开审判的权利74
六、受独立的法院审理的权利、受独立的检察院起诉的权利76
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76
八、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77
观点探讨77
一、不受非法搜查、扣押的权利77
二、法制的统一与地方性规定78
第八章 刑事诉讼原则80
案例导引80
一、审查起诉中发现犯罪事实并非犯罪嫌疑人所为80
二、酌定不起诉是有罪决定还是无罪决定80
基本理论80
一、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80
二、依靠群众81
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82
四、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82
五、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83
六、两审终审制84
七、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85
八、人民陪审员陪审制度85
九、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86
十、依照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87
十一、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89
观点探讨89
一、陪审制度的完善89
二、无罪推定的完善90
第九章 管辖91
案例导引91
一、高级领导干部犯罪的管辖91
二、现役军人犯罪的管辖91
基本理论91
第一节 立案管辖92
一、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92
二、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93
三、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95
第二节 审判管辖95
一、级别管辖96
二、地区管辖97
三、指定管辖98
四、专门管辖99
五、几种特殊案件的审判管辖99
观点探讨100
一、管辖权异议制度100
二、人民检察院的机动管辖权101
第十章 回避102
案例导引102
一、审判委员会委员的回避102
二、法院院长作为被害人时如何回避102
三、介绍案件是否构成回避理由102
四、法院离任的法官能否在本院担任辩护人102
五、现职法院法官的儿子能否在该院担任辩护人103
基本理论103
一、回避的概念和制度功能103
二、回避的种类103
三、回避的理由和人员范围104
四、回避的程序106
五、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的复议108
观点探讨108
一、“律师回避”的问题108
二、是否增加无因回避110
第十一章 辩护与代理111
案例导引111
一、可能被判处死刑的被告人能否拒绝指派的辩护人为其辩护111
二、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是否有权阅卷和调查取证111
基本理论111
第一节 辩护111
一、辩护制度概述111
二、辩护人的范围112
三、辩护人参加刑事诉讼的时间114
四、辩护人的责任114
五、辩护人的权利和义务115
六、辩护的种类118
七、辩护人拒绝辩护或者被告人拒绝辩护119
八、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委托辩护律师121
第二节 刑事代理123
一、刑事诉讼中的代理的含义和种类123
二、代理的程序123
三、诉讼代理人的范围、责任和权利124
第三节 刑事诉讼中的法律援助125
一、法律援助制度概述125
二、法律援助的范围125
三、指派辩护126
观点探讨126
一、证据开示126
二、程序性辩护127
第十二章 强制措施129
案例导引129
一、法院在庭审过程中的拘留权129
二、公民的扭送129
三、警察的留置129
四、人民检察院自侦案件的批准逮捕权129
基本理论129
第一节 概述129
第二节 拘传130
第三节 取保候审131
一、取保候审的适用对象132
二、保证人保证132
三、保证金保证133
四、被取保候审人应当遵守的规定134
五、取保候审的继续135
六、取保候审的变更136
第四节 监视居住136
一、监视居住的适用对象137
二、被监视居住的人应当遵守的规定137
三、监视居住的继续138
四、监视居住的变更138
第五节 拘留139
一、拘留的概念139
二、拘留的条件139
三、拘留的执行139
四、拘留的变更140
第六节 逮捕141
一、逮捕的概念141
二、逮捕的条件141
三、逮捕的批准和决定142
四、逮捕的执行144
五、逮捕的变更145
第七节 其他有关规定146
一、公民的扭送146
二、异地执行拘留、逮捕146
三、对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适用刑事强制措施的限制146
观点探讨146
一、警察的留置盘问权是否应当纳入刑事诉讼强制措施146
二、职务犯罪决定逮捕权上提一级改革147
第十三章 附带民事诉讼149
案例导引149
一、污染环境案能否提起附带民事诉讼149
二、被盗的财物未被返还的能否提起附带民事诉讼149
三、强奸案中被害人是否有权获得精神损害赔偿149
基本理论150
第一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制度功能150
第二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条件150
一、附带民事诉讼必须以刑事诉讼的成立为前提150
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法定代理人须符合法定条件151
三、有明确的被告人和具体的诉讼请求151
四、被害人请求赔偿的,是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153
第三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154
一、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期间154
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155
第四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程序155
一、附带民事诉讼的审查和受理155
二、附带民事诉讼审判的一般原则156
三、附带民事诉讼审理程序156
观点探讨157
一、犯罪行为导致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157
二、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程序选择权158
第十四章 期间、送达159
案例导引159
一、侦查期间发现另有重要罪行的如何处理159
二、当事人耽误上诉期限如何处理159
基本理论159
第一节 期间159
一、期间的概念159
二、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主要期间160
三、期间的计算163
四、关于刑事诉讼期间的特别规定166
五、期间的耽误和补救167
第二节 送达168
一、送达的概念168
二、送达的方式168
观点探讨169
一、立案、死刑复核程序是否应当规定期间169
二、隐性超期羁押170
三、人民检察院单方面决定延长羁押期限是否合理170
第十五章 证据171
案例导引171
一、相似事实的可采性问题171
二、强奸案件被害人的性生活史是否具有相关性171
三、仅凭间接证据能否定案171
四、儿童无法在法庭上作证如何处理171
五、被告人精神是否正常由谁举证172
六、证明标准如何理解172
基本理论172
第一节 刑事证据的概念和意义172
一、刑事证据的概念172
二、证据的基本特征172
第二节 证据种类174
一、物证174
二、书证174
三、证人证言175
四、被害人陈述177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177
六、鉴定意见177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179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180
第三节 证据分类180
一、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180
二、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181
三、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181
四、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182
第四节 证明182
一、证明对象183
二、举证责任185
三、证明标准186
观点探讨187
一、反询问中应当允许提出诱导性问题187
二、科学证据、真品性验证和最佳证据规则188
三、排除合理怀疑的具体含义189
第十六章 立案191
案例导引191
一、重婚案能否提起公诉191
二、公安机关不立案被害人有何措施191
基本理论191
第一节 立案的概念和意义191
一、立案的概念191
二、立案的任务192
三、立案的意义192
第二节 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193
一、立案的材料来源193
二、立案的条件194
第三节 立案的程序195
一、立案材料的接受195
二、对立案材料的审查和处理196
三、控告人对不立案决定的申请复议198
第四节 人民检察院对立案的监督198
一、立案监督的启动198
二、线索审查后的处理199
三、对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监督199
四、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或者立案理由199
五、人民检察院通知立案或者撤销案件199
六、公安机关对撤销案件通知要求复议和提请复核200
观点探讨200
一、人民检察院能否对法院自诉案件立案进行监督200
二、检察机关内部不立案监督的完善201
第十七章 侦查202
案例导引202
一、人民检察院能否决定通缉202
二、对被害人能否强制进行人身检查202
基本理论202
第一节 概述202
一、侦查的概念202
二、侦查的任务204
三、侦查的意义205
第二节 侦查行为205
一、讯问犯罪嫌疑人205
二、询问证人、被害人208
三、勘验、检查210
四、侦查实验213
五、搜查214
六、查封、扣押物证、书证215
七、查询、冻结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217
八、鉴定218
九、辨认219
十、技术侦查措施220
十一、通缉222
十二、人民检察院行使侦查权的特别规定224
第三节 侦查终结224
一、侦查终结的概念和程序224
二、移送审查起诉的条件和程序225
三、撤销案件的条件和程序226
四、人民检察院对侦查终结案件的处理及其程序226
第四节 补充侦查228
一、补充侦查的概念228
二、不同诉讼阶段的补充侦查228
三、补充侦查的方式229
第五节 侦查监督230
一、侦查监督的概念230
二、侦查监督的内容231
三、侦查监督的程序231
观点探讨232
一、辩护方的鉴定启动权232
二、侦查讯问时律师在场233
三、侦查讯问时录音、录像233
第十八章 提起公诉235
案例导引235
一、审查起诉可否书面听取被害人的意见235
二、补充侦查两次仍然证据不足如何处理235
三、人民检察院自侦案件的不起诉235
基本理论235
第一节 审查起诉236
一、审查起诉的受理236
二、审查的内容237
三、审查的具体活动237
四、中止审查239
五、审查后的处理239
六、扣押、冻结的财物的处理240
第二节 提起公诉240
一、提起公诉的条件240
二、起诉书的制作241
三、向人民法院移送案卷材料和证据241
第三节 不起诉242
一、不起诉的概念242
二、不起诉的种类和适用条件242
三、不起诉的程序244
四、对不起诉决定异议的提出245
第四节 提出适用简易程序的意见247
一、公诉案件适用简易程序的提起247
二、适用简易程序的案卷移送248
观点探讨248
一、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248
二、缓起诉制度248
第十九章 第一审程序250
案例导引250
一、证据不足的处理250
二、简易程序公诉人可否不出庭250
基本理论250
第一节 审判组织250
一、独任庭250
二、合议庭251
三、审判委员会251
第二节 公诉案件第一审程序252
一、对公诉案件的审查252
二、开庭审判前的准备253
三、法庭审判阶段254
四、延期审理261
五、中止审理262
六、人民检察院对庭审活动的监督262
七、其他规定263
第三节 简易程序265
一、简易程序的概念和意义265
二、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265
三、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的启动266
四、适用简易程序庭前准备的特殊规定266
五、简易程序的特点266
六、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267
第四节 判决、裁定和决定268
一、判决268
二、裁定269
三、决定269
观点探讨270
一、审判委员会的存废问题270
二、庭前审查程序271
第二十章 第二审程序272
案例导引272
一、附带民事诉讼二审中的处理272
二、二审发现一审量刑畸轻应当如何处理272
基本理论272
第一节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特点272
第二节 第二审程序的提起273
一、有权提起上诉的主体273
二、有权提起抗诉的主体273
三、被害人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抗诉274
四、上诉、抗诉的理由274
五、上诉、抗诉的方式275
六、上诉、抗诉的提出程序275
七、撤回上诉、抗诉的处理276
第三节 第二审程序的审判277
一、对上诉、抗诉案件的审查277
二、全面审查原则277
三、二审的审理方式和程序278
四、二审后的处理280
五、对扣押、冻结财物的处理281
第四节 上诉不加刑原则281
一、上诉不加刑的概念和意义281
二、上诉不加刑的适用281
观点探讨282
一、审级制度问题282
二、上诉不加刑原则282
第二十一章 自诉案件的提起和审判284
案例导引284
一、撤诉后就同一事实再次告诉284
二、公诉转自诉能否进行调解284
基本理论284
第一节 自诉案件的提起284
一、自诉案件的概念和范围284
二、提起自诉的条件285
三、提起自诉的程序286
四、对自诉案件的审查286
第二节 自诉案件的审判286
一、自诉案件与公诉案件一并审理286
二、存在共同侵害人或者共同受害人情况的处理287
三、自诉案件的证明责任287
四、自诉案件的审理287
五、自诉案件的调解与和解288
六、自诉案件中的反诉288
观点探讨288
一、自诉案件的范围是否过大288
二、刑事和解289
第二十二章 复核和核准程序291
案例导引291
一、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应当遵循的程序291
二、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核准权291
基本理论291
第一节 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和适用特殊情况假释的核准程序291
一、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核准程序291
二、适用特殊情况假释的核准程序292
第二节 死刑复核程序293
一、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和意义293
二、死刑立即执行的核准权和报请程序293
三、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核准权和报请程序295
四、报请复核的材料和复核的内容、方式296
五、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缓案件的处理297
六、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处理298
观点探讨299
一、死刑复核程序中被告人和辩护人的参与299
二、死刑复核程序中检察机关的参与299
第二十三章 审判监督程序301
案例导引301
一、提起审判监督程序抗诉的检察院301
二、发现本院判决确有错误如何处理301
基本理论301
第一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和意义301
一、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301
二、审判监督程序的意义302
第二节 申诉的审查和处理303
一、申诉的概念303
二、申诉的理由303
三、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的程序304
四、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的程序306
第三节 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和理由306
一、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306
二、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理由307
第四节 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的重新审判307
一、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一般规定307
二、再审开庭审理308
三、重新审判的期限311
四、重新审判后的结果311
观点探讨312
一、是否允许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312
二、法院是否应当是启动再审的主体312
第二十四章 执行314
案例导引314
一、一审判决无罪的是否应当立即释放314
二、生活不能自理的罪犯能否暂予监外执行314
基本理论314
第一节 执行的概念和意义314
一、执行的概念314
二、执行的依据和机关315
三、执行的意义316
第二节 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程序316
一、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的执行316
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和拘役判决的执行319
三、管制、有期徒刑缓刑、拘役缓刑以及假释的执行320
四、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322
五、罚金、没收财产的执行323
六、无罪判决和免除刑罚判决的执行323
第三节 变更执行程序324
一、死刑、死缓执行的变更324
二、暂予监外执行325
三、减刑和假释326
四、对新罪和漏罪的追诉328
五、对错判的反映和申诉的处理329
第四节 人民检察院对执行的监督329
一、人民检察院对执行死刑的监督329
二、人民检察院对暂予监外执行的监督330
三、人民检察院对减刑、假释的监督331
四、人民检察院对执行机关执行刑罚活动的监督331
观点探讨333
一、社区矫正制度333
二、保外就医制度333
第二十五章 特别程序334
案例导引334
一、强奸案件能否刑事和解334
二、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程序中是否必须有律师334
基本理论334
第一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334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原则334
二、针对未成年人的附条件不起诉336
第二节 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336
一、公诉案件和解的范围337
二、专门机关对和解的审查338
三、和解后的处理338
第三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339
一、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案件范围和条件339
二、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启动339
三、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审理339
第四节 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340
一、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的对象340
二、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程序的启动340
三、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的审理340
四、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的解除和监督341
观点探讨341
一、和解的范围是否过大341
二、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程序的辩方启动342
第二十六章 涉外刑事诉讼与司法协助343
案例导引343
一、可判死刑的罪犯是否应当引渡343
二、中国政府是否应当作出不进行刑讯逼供和不判处死刑的承诺343
基本理论343
第一节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344
一、涉外刑事诉讼的特有原则344
二、涉外刑事诉讼中外国人国籍的确认345
三、涉外刑事诉讼的立案侦查的特别规定345
四、涉外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适用345
五、涉外刑事案件的审判和执行346
第二节 刑事司法协助347
一、刑事司法协助的概念和意义347
二、刑事司法协助的主体347
三、刑事司法协助的依据和主权原则348
四、刑事司法协助的内容348
第三节 引渡349
一、引渡的原则349
二、向中国请求引渡350
三、向外国请求引渡351
观点探讨352
一、“区际司法协助”的问题352
二、死刑不引渡的问题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