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我的飞机设计生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顾诵芬口述;师元光整理 著
- 出版社: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802437210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48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63页
- 主题词:顾诵芬-回忆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我的飞机设计生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参加航空工业从修理到仿制1
离别合众图书馆1
进入航空工业局4
参加政治运动7
在第一技术科工作10
在机关的业务学习17
第二章 开始自行研制设计21
一定要自行设计21
筹备工作23
组建飞机设计室26
自行设计歼教1飞机34
风洞试验37
学习是最重要的42
我不适合管人45
歼教1样机审查46
请苏联专家审查方案48
歼教1试飞50
参加“响尾蛇”导弹的分析55
歼教1后的设计任务57
初教1(初教6)59
第三章 大跃进的“东风”64
“东风”10464
“东风”10665
“东风”10768
邝厚全74
在批判中向前走76
最后落实还是靠吹风79
关于抬机翼的问题81
一个短暂的低潮83
两个设计室合并84
苏联设计专家首次来华87
AT1-风洞90
第四章 六院一所时期92
一所成立92
摸透米格-2196
国防科委第十六专业组98
一所成立以后99
与江泽菲结婚103
被授少校军衔104
第五章 研制歼8飞机105
改进米格-21105
要搞一个什么样的歼8107
陈大筏110
机头进气还是两侧进气111
选用雷达113
进了学习班114
歼8飞机的方向稳定性问题117
纵向稳定性问题118
水平尾翼效率119
关于振动的问题121
出现振动124
歼8越飞越快126
一个好的试飞员是新机成功的关键127
在阎良试飞128
三次乘歼教6上天129
关于歼8飞机的重量问题131
关于歼8飞机试飞中的停车问题132
问题不是一下子解决的134
歼8定型135
歼8交到空军十一航校138
关于歼8飞机减速板振动140
一次事故141
未能参加天安门阅兵144
关于歼8全天候飞机145
地面烧掉一架歼8全天候飞机146
歼8飞机交部队使用147
第六章歼9飞机研制149
从1964年讲起149
确定方案不容易150
飞机设计的“革命化”151
回沈阳以后153
第七章歼13飞机研制155
要一个歼6后继机155
选用发动机155
斯贝发动机156
考察斯贝158
斯贝放在了430厂159
确定歼6后继机方案161
改用910发动机162
接收米格-23163
新歼方案165
第八章歼8研制169
歼8以后169
一次住院经历169
回访NASA170
遇到小学同学蔡为仑171
开始歼8Ⅱ设计173
关于歼8Ⅱ设计中的技术问题175
82工程179
关于歼8Ⅱ的一次事故183
一次事故征候183
第九章离开601所185
当了一段时间所长185
交接工作186
第十章 参加“863”的工作188
来京后第一项任务188
“不能蹬自行车上月球”189
参加国际会议190
看来走飞船的路是对的191
第十一章 关于主动控制技术192
负责主动控制技术(ACT)研究192
第一阶段的试飞193
全数字的也飞起来了194
开展国际合作195
摔了一架飞机197
坚持进行下去199
第十二章关于气动力数值计算201
最初的尝试201
再次推动201
始终未死心202
第十三章 对俄合作205
启动阶段205
按第三方案进行206
中苏气动、强度学术会议207
在苏联政局动荡之中208
克服困难、抓住机会210
请专家来合作211
组织了一次汇报会213
关于战效分析研究的合作214
第十四章 地效飞机217
驻俄使馆的建议217
李绪鄂介入218
资金来源靠贷款219
请俄罗斯专家审查方案220
在太湖试用221
想从军用找出路222
维持局面224
第十五章 关于苏-27飞机226
RAM L新型歼击机226
与苏局设计师研讨227
苏局总设计师西蒙诺夫229
赴苏考察229
新机研制需要灵活的试制能力231
第十六章 关于大飞机233
民用飞机的酝酿233
香山会议234
对大飞机发展途径的考虑235
参加中南海的一次会议236
形势起了变化236
第十七章 我现在能做的238
在科技委的工作238
翻译出版了三本书239
第十八章 我所认识的外国同行243
法国达索的哈维兰243
格鲁门公司的派莱哈克244
米高扬设计局的别列考夫245
卢鹤绅246
法国宇航院的波松.奎登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