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象牙塔的标尺 激励视角下的高校教师评价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象牙塔的标尺 激励视角下的高校教师评价研究
  • 杨长青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32460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43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153页
  • 主题词:高等学校-教师评价-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象牙塔的标尺 激励视角下的高校教师评价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深化我国高校教师评价研究是当务之急1

1.2当前高校教师评价存在的问题3

1.3进行高校教师评价研究的意义4

第2章 基于综合论述的高校教师评价研究框架6

2.1国内关于高校教师评价研究的综述6

2.1.1关于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研究7

2.1.2关于高校教师评价指标设定的研究9

2.1.3关于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11

2.1.4关于发展性教师评价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13

2.1.5关于高校教师评价的整体性研究14

2.2国外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发展的趋势16

2.2.1欧洲17

2.2.2美国18

2.3国内高校教师评价研究发展的新方向20

2.4研究框架21

2.4.1研究内容21

2.4.2章节结构22

2.5创新和不足24

第3章 基于信息揭示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及其理论基础25

3.1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具有激励性质的公共合约25

3.1.1有关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性质的争论26

3.1.2作为公共合约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26

3.1.3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研究需要激励理论27

3.2委托代理框架下的信息揭示与评价29

3.2.1信息30

3.2.2机制设计31

3.2.3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32

3.2.4信号理论33

3.2.5多任务模型34

3.2.6动态理论:声誉模型35

3.3评价、激励和机制设计36

3.3.1经济学的激励理论36

3.3.2评价机制设计37

3.4机制或合约设计是高校教师评价研究的核心38

第4章 基于类型选择的高校教师选聘评价40

4.1“逆向选择”与高校教师类型选择40

4.2信息对称下的高校教师类型选择41

4.3信息筛选:高校主动获取教师类型信息的方式44

4.3.1基本模型44

4.3.2改进信息47

4.3.3 类型依赖48

4.3.4剔除49

4.4信号传递:教师主动向高校传递自身类型信息的方式50

4.4.1基本模型51

4.4.2信号传递和信号筛选的分析52

4.5“逆向选择”解决方法对高校教师评价设计的启示54

第5章 基于投入产出的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评价56

5.1高校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道德风险57

5.1.1高校教师教学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导致道德风险57

5.1.2高校教师教学过程中激励问题的特殊性58

5.2教学投入评价模型59

5.2.1前提假设59

5.2.2基本模型60

5.2.3教学投入行为的选择分析60

5.3结论与评价教师教学投入的思路62

5.4高校教师科研产出过程中存在道德风险63

5.4.1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科研产出过程中的道德风险64

5.4.2高校教师科研产出评价的特殊性64

5.5基于产出的科研评价模型65

5.5.1假设前提和基本模型65

5.5.2重复道德风险下的评价66

5.5.3两种模型下科研评价机制的比较分析68

5.6结论与完善科研产出评价机制思路69

5.7现行高校教师教学科研评价机制存在巨大改进空间71

第6章 基于冲突平衡的高校教师多任务评价72

6.1教学与科研任务冲突下的静态评价73

6.1.1基本模型及其分析73

6.1.2改进教师教学、科研冲突评价的措施81

6.2社会服务与教研任务冲突下的评价管理83

6.2.1基本模型及拓展分析84

6.2.2改进教师社会服务与教研工作冲突评价的建议86

第7章 基于声誉激励的高校教师长期评价88

7.1高校教师教学科研短期化行为盛行88

7.2声誉理论与高校教师评价89

7.3高校教师声誉评价91

7.3.1不考虑声誉的静态显性激励合约模型92

7.3.2考虑声誉的动态显性激励合约模型92

7.3.3两模型的比较分析97

7.4建立高校教师声誉评价机制的思考98

第8章 基于案例研究的高校教师全面评价——以清华大学为例100

8.1评价的理念、发展及特征101

8.1.1以人为本,更新教师管理理念101

8.1.2审时度势,把握正确的评价方向101

8.1.3全面配套,构建和谐的评价环境102

8.1.4实事求是,鼓励多样化的评价方式103

8.2评价体系内容104

8.2.1人才引进的教师评价机制104

8.2.2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评价机制105

8.2.3教学评价体系106

8.3院系等二级单位具有特色的教师评价机制108

8.3.1化学系的“教授负责的民主评议制度”108

8.3.2高研中心的“国际知名同行专家评审制度”109

8.3.3软件学院的“量化积分制”109

8.4激励视角下的清华大学教师评价体系建设112

8.4.1评价内容上的激励112

8.4.2院系评价机制的激励114

第9章 基于制度变迁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发展115

9.1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变迁的分析框架116

9.2改革开放以来国内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变迁历程118

9.2.1改革开放以来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118

9.2.2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的变迁119

9.2.3 20世纪末以来的变迁121

9.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变迁的特征123

9.3.1政府是制度供给主体123

9.3.2制度实施具有强制性124

9.3.3制度变迁过程是渐进的125

9.3.4国外高校的示范效应和国际惯例具有导向作用126

第10章 基于社会需要的高校教师评价研究结论和展望128

10.1主要结论128

10.1.1高校教师评价机制研究的结论128

10.1.2高校教师评价案例研究的结论130

10.1.3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变迁研究的结论130

10.2未来展望131

参考文献133

后记1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