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巴蜀历史与文化 巴蜀地域文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刘斌主编;周伟,陈礼军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ISBN:7304055715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34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246页
- 主题词:巴蜀文化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巴蜀历史与文化 巴蜀地域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先秦巴蜀2
1.1 古人类文化遗迹2
1.1.1 “巫山人”2
1.1.2 “资阳人”3
1.1.3 三星堆文化3
1.1.4 金沙文化5
1.2 先秦巴蜀6
1.2.1 蜀国6
1.2.2 巴国10
1.2.3 先秦时期的巴蜀地区11
第2章 历史风云16
2.1 汉代巴蜀16
2.1.1 益州的建置16
2.1.2 汉代巴蜀地区的经济16
2.2 三国蜀汉政权的建立17
2.2.1 公孙述据蜀17
2.2.2 刘备建立蜀汉政权18
2.2.3 诸葛亮治蜀19
2.3 成汉政权的兴亡与谯纵据蜀22
2.3.1 成汉政权的建立22
2.3.2 谯纵据蜀23
2.4 隋代的益州和唐代的“三川”23
2.4.1 隋代的益州23
2.4.2 唐代的“三川”24
2.4.3 隋唐时期的巴蜀经济24
2.4.4 前蜀与后蜀25
2.5 四川得名与宋代四川26
2.5.1 四川得名26
2.5.2 王小波、李顺起义27
2.5.3 “交子”与宋代的四川经济27
2.6 四川建省与元代四川28
2.6.1 四川建省28
2.6.2 蒙军入蜀与蜀人抗蒙战争29
2.6.3 “大夏”政权的建立30
2.7 明代四川30
2.7.1 “大西”政权的建立30
2.7.2 明代四川经济33
2.7.3 明代四川行政区划34
2.8 清代的四川34
2.8.1 湖广填四川34
2.8.2 白莲教大起义与李蓝起义35
2.8.3 石达开在四川的失败36
2.8.4 四川义和团运动37
2.8.5 四川的“新政”38
2.8.6 四川保路运动和保路同志军起义40
2.8.7 1840年前的四川经济42
2.8.8 鸦片战争后的四川经济43
2.8.9 清代四川行政区划44
2.9 民国时期的四川45
2.9.1 军阀混战45
2.9.2 红军在四川47
2.9.3 抗战中的四川50
2.9.4 四川解放50
2.9.5 民国时期的四川经济52
2.9.6 民国时期的四川行政区划54
2.10 现代四川56
2.10.1 四川历史的新篇章56
2.10.2 现代四川经济67
2.10.3 四川省行政区划沿革69
第3章 科技明珠74
3.1 古代巴蜀科技74
3.1.1 都江堰与农业水利技术74
3.1.2 农业生产技术78
3.1.3 手工业技术81
3.1.4 天文地理学与数学84
3.1.5 医药学86
3.1.6 综合性科技著作88
3.2 近现代巴蜀科技89
3.2.1 近代四川科技90
3.2.2 现代四川科技90
第4章 教育兴川96
4.1 古代巴蜀教育96
4.1.1 文翁兴学与官学、私学96
4.1.2 官办、民办的书院101
4.1.3 中国封建教育的孪生姐妹——科举制度103
4.2 近现代巴蜀教育105
4.2.1 四川近代教育的中坚——近代学堂105
4.2.2 寻求救国真理的近代留学运动108
4.2.3 脱胎于近代学堂的现代学校109
4.3 当代四川教育110
4.3.1 中小学教育110
4.3.2 普通高等教育111
4.3.3 职业教育112
4.3.4 成人教育112
第5章 宗教文化116
5.1 主要宗教在四川的传播116
5.1.1 土生土长的道教116
5.1.2 广为传播的佛教117
5.1.3 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在四川的传播119
5.2 宗教文化传承121
5.2.1 建筑艺术121
5.2.2 宗教经典125
5.2.3 雕塑与绘画艺术126
5.2.4 宗教音乐129
5.2.5 宗教对教育发展的贡献130
第6章 文学大家134
6.1 巴蜀文学概况134
6.2 古代巴蜀文学家及文学流派137
6.2.1 西汉大辞赋家司马相如137
6.2.2 扛着“以孝治天下”大旗的李密138
6.2.3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陈子昂139
6.2.4 诗仙李白140
6.2.5 诗圣杜甫143
6.2.6 将竹枝词引入文学殿堂的刘禹锡145
6.2.7 花间词派及韦庄146
6.2.8 北宋文坛领军人物苏轼149
6.2.9 明代四川文人的杰出代表杨慎151
6.3 现当代巴蜀文学家151
6.3.1 “中国的左拉”李劼人151
6.3.2 全才郭沫若152
6.3.3 有良知的文学家巴金153
6.3.4 “与大地天籁融为一体”的艾芜154
6.3.5 用汉语写作的藏族作家阿来155
第7章 艺术殿堂158
7.1 巴蜀艺术特色158
7.1.1 源远流长,历史悠久158
7.1.2 内容丰富,地域色彩浓郁159
7.1.3 纳构力强,稳定性高160
7.1.4 诙谐幽默,妙趣横生160
7.2 建筑161
7.2.1 四川建筑发展概况161
7.2.2 四川著名建筑艺术介绍163
7.3 雕塑165
7.3.1 汉以前巴蜀地区雕塑艺术165
7.3.2 汉代巴蜀地区雕塑艺术167
7.3.3 魏晋至宋元时期的巴蜀宗教雕塑艺术167
7.3.4 五代王建永陵墓雕塑艺术169
7.4 绘画、书法170
7.4.1 绘画170
7.4.2 书法174
7.5 音乐、舞蹈176
7.5.1 音乐176
7.5.2 舞蹈177
7.6 戏剧、曲艺179
7.6.1 戏剧179
7.6.2 曲艺181
7.7 工艺182
7.7.1 漆器182
7.7.2 蜀绣182
7.7.3 绵竹年画183
第8章 菜酒剧茶188
8.1 川菜香天下188
8.1.1 历史演变188
8.1.2 菜式与味型189
8.1.3 烹调特点190
8.1.4 川味小吃191
8.2 川酒醉四海192
8.2.1 川酒的历史193
8.2.2 饮酒习俗194
8.3 川剧炫变脸195
8.3.1 川剧的历史与流派195
8.3.2 川剧行当196
8.3.3 川剧变脸198
8.3.4 川剧艺术的新生201
8.4 川茶论茶道202
8.4.1 川茶历史与茶道203
8.4.2 茶馆文化204
第9章 民俗旅游208
9.1 民风民俗208
9.1.1 乐观向上的四川民风208
9.1.2 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209
9.2 旅游历史211
9.2.1 古今旅游212
9.2.2 旅游资源216
9.2.3 特色旅游222
参考文献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