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路分析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电路分析基础](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3851404.jpg)
- 金波编著;张雪英主审 著
- 出版社: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620367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21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32页
- 主题词:电路分析-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电路分析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电路分析的基本知识1
1.1电路分析与电气信息学科1
1.1.1电气信息学科概述1
1.1.2电路分析2
1.1.3电路分析与设计2
1.1.4电路及其分类3
1.2电路变量4
1.2.1电流及其参考方向4
1.2.2电压及其参考方向5
1.2.3功率和能量5
1.2.4国际单位制7
1.3基尔霍夫定律8
1.3.1一些有关的电路术语8
1.3.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9
1.3.3基尔霍夫电压定律10
1.4电路元件12
1.4.1电阻元件12
1.4.2独立电压源14
1.4.3独立电流源15
1.4.4受控电源17
本章小结19
思考题19
习题120
第2章 简单电阻电路24
2.1串联电路24
2.1.1电阻的串联24
2.1.2单回路电路26
2.1.3电位的概念27
2.2并联电路29
2.2.1电阻的并联29
2.2.2单节点电路32
2.2.3电路中的开路和短路34
2.3串-并联电路35
2.3.1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35
2.3.2分压公式和分流公式的应用37
2.3.3梯形网络的计算39
2.3.4分压器的负载效应41
本章小结43
思考题44
习题244
第3章 电路的等效变换50
3.1电源等效变换50
3.1.1实际电源的模型50
3.1.2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52
3.1.3独立电源的串联和并联55
3.1.4独立电源与其他元件的串联和并联56
3.1.5电源的转移60
3.2含受控源电路的等效变换62
3.3电阻的Y-△等效变换65
3.4平衡电桥电路68
3.5对称网络70
本章小结73
思考题73
习题374
第4章 电路方程80
4.1支路分析80
4.1.1电路的2b方程80
4.1.2支路电流法81
4.1.3支路电压法81
4.2网孔分析82
4.2.1网孔分析的一般方法82
4.2.2网孔分析的特殊方法84
4.2.3网孔分析的直观方法87
4.3节点分析89
4.3.1节点分析的一般方法89
4.3.2节点分析的特殊方法91
4.3.3节点分析的直观方法93
4.3.4弥尔曼定理95
4.4含运放电路的节点分析97
4.4.1运算放大器及其等效电路97
4.4.2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特点98
4.4.3节点分析98
4.5节点列表法102
4.5.1关联矩阵和KCL、 KVL的矩阵形式102
4.5.2节点列表法电路方程的推导103
4.6电路方程的计算机解104
本章小结106
思考题107
习题4107
第5章 电路定理113
5.1线性性质113
5.2叠加定理115
5.3戴维南定理120
5.4诺顿定理128
5.5戴维南和诺顿定理的证明129
5.6最大功率传输定理130
5.7特勒根定理134
5.8互易定理136
5.9对偶原理140
5.10计算机仿真143
5.10.1叠加定理的验证143
5.10.2戴维南定理的验证144
本章小结145
思考题146
习题5146
第6章 一阶电路153
6.1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153
6.1.1电感元件153
6.1.2电容元件155
6.1.3电感和电容的串并联157
6.2动态电路和换路定律159
6.2.1动态电路的特点159
6.2.2换路定律160
6.2.3初始值的确定161
6.3无源一阶电路164
6.3.1无源RC电路164
6.3.2时间常数166
6.3.3无源RL电路168
6.4直流电源激励的一阶电路172
6.4.1电源作用于RC电路172
6.4.2电源作用于RL电路175
6.5全响应的分解特性178
6.5.1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178
6.5.2自由响应和强迫响应179
6.6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182
6.6.1阶跃函数182
6.6.2阶跃响应184
6.7计算机仿真185
6.7.1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的伏安关系185
6.7.2动态电路的瞬态分析186
本章小结188
思考题188
习题6189
第7章 二阶电路197
7.1二阶电路微分方程的建立197
7.1.1无源RLC串联电路197
7.1.2无源RLC并联电路199
7.1.3固有频率200
7.2 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201
7.2.1过阻尼的零输入响应202
7.2.2临界阻尼的零输入响应204
7.2.3欠阻尼的零输入响应205
7.2.4无阻尼的零输入响应206
7.3 RLC串联电路的全响应208
7.4 RLC并联电路的全响应212
7.5微分方程的计算机解213
本章小结216
思考题217
习题7217
第8章 正弦稳态分析221
8.1引言221
8.2正弦波与相量222
8.2.1正弦信号222
8.2.2复数运算223
8.2.3相量225
8.3频域下的三个基本元件227
8.3.1电阻元件228
8.3.2电感元件228
8.3.3电容元件229
8.4频域下的电路定律231
8.4.1阻抗232
8.4.2导纳232
8.4.3阻抗与导纳的关系234
8.4.4 KVL和KCL的相量形式234
8.5 RLC串联与RLC并联电路237
8.5.1 RLC串联电路237
8.5.2 RLC并联电路240
8.6简单电路的分析245
8.7复杂电路的分析249
8.8相量图分析252
8.9正弦稳态电路的计算机分析257
本章小结258
思考题259
习题8260
第9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267
9.1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267
9.1.1瞬时功率267
9.1.2平均功率268
9.1.3无功功率269
9.1.4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270
9.1.5复功率271
9.2功率因数及其提高276
9.2.1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276
9.2.2提高功率因数的措施276
9.2.3电容值的计算277
9.3最大功率传输279
9.4计算机分析282
本章小结283
思考题285
习题9285
第10章 三相电路290
10.1三相电路的基本概念290
10.1.1三相电源290
10.1.2三相负载的Y形接法292
10.1.3三相负载的△形接法293
10.2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295
10.2.1 Y-Y连接的对称三相电路295
10.2.2△负载的对称三相电路297
10.2.3复杂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299
10.3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301
10.4三相电路的功率及测量305
10.4.1三相电路的功率305
10.4.2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307
10.5计算机分析309
本章小结311
思考题311
习题10312
第11章 磁耦合电路316
11.1互感316
11.1.1互感系数316
11.1.2同名端317
11.1.3耦合系数320
11.2含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321
11.2.1网孔分析法321
11.2.2去耦等效电路法322
11.3空芯变压器电路的分析324
11.3.1原边等效电路324
11.3.2副边等效电路325
11.4理想变压器电路的分析328
11.4.1理想变压器的伏安关系328
11.4.2理想变压器的阻抗变换作用330
11.4.3含理想变压器电路的计算332
11.5计算机仿真334
本章小结334
思考题335
习题11335
第12章 选频电路341
12.1电路的频率响应341
12.2串联谐振电路343
12.2.1串联谐振的特点343
12.2.2串联谐振的品质因数345
12.3并联谐振电路349
12.3.1并联谐振的特点349
12.3.2并联谐振的品质因数350
12.3.3线圈与电容器并联谐振351
12.4多频率电路353
12.4.1多频率电路的平均功率和有效值353
12.4.2多频率电路的分析355
12.5频率特性的计算机绘制358
本章小结359
思考题360
习题12361
第13章 双口网络366
13.1双口网络的基本概念366
13.2阻抗参数367
13.3导纳参数370
13.4传输参数373
13.5混合参数374
13.6双口网络的互联376
13.7计算机分析378
本章小结380
思考题381
习题13381
附录A EWB仿真软件简介386
附录B MATLAB软件简介393
附录C电路分析程序简介403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411
参考文献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