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争鸣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争鸣录
  • 范泉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ISBN:9787545804065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59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598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近代文学-文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争鸣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编辑工作信息1

第1号 1987年12月20日1

开场白1

《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编辑委员会名单1

《中国近代文学大系》各集主编名单2

《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编辑工作会议纪要&徐力励2

编委、北京大学季镇淮教授来信摘录5

《中国近代文学大系·散文集》编选设想&任访秋 李慈健 关爱和6

《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书信日记集》编选设想&郑逸梅 陈左高6

第2号 1987年12月25日7

《大系》十集三十卷的初报数字7

编辑室对各集编选工作的要求7

几个具体问题的统一意见8

第3号 1988年1月2日9

新年贺词9

《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俗文学集》编选设想&范伯群 金名9

编委施蛰存建议关于抄件规格要求的制订12

《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书信日记集》内日记的选题&郑逸梅 陈左高12

第4号 1988年1月16日16

《中国新文学大系》主编丁景唐先生的七点建议16

有关《文论集》和《散文集》的编选意见&周振甫17

《中国近代文学大系·诗词集》编选设想&钱仲联19

编委魏绍昌先生谈三项史料索引工作的安排21

关于书写标点符号的几点注意事项22

第5号 1988年1月26日23

编者的话23

如何统一编选观点,表现近代文学的特色&季镇淮24

必须分清界限,明确编选观点&伍蠡甫25

《翻译文学集》编选情况汇报&施蛰存26

第6号 1988年2月7日27

《俗文学集》、《笔记文学集》编选工作座谈会纪要27

时代特点和编选原则&贾植芳29

读《信息》随想录&施蛰存30

谈近代文学的特色及其他&周振甫32

参加讨论三题&金名33

《文学理论集》编选设想、情况汇报&徐中玉38

第7号 1988年2月26日40

增聘张庚、陈则光先生任《大系》编委的决定40

特色·选材·桥梁&陈则光41

关于近代散文的特色和编选问题&季镇淮43

读《信息》随想录(之二)&施蛰存44

一件有意义的工作&张庚45

取与舍&陈子展46

编纂《中国近代文学大系》注意事项举例&编辑室46

第8号 1988年3月5日48

笔记文学的体裁和特色&柯灵48

近代文学的主流及其思想脉络&季镇淮50

要选得精、准、客观和全面&陈则光51

关于《戏剧集》编选的两个特殊情况&吴仞之52

《戏剧集》编选工作座谈会纪要&龚建星53

《中国近代文学大系·小说集》编选设想&章培恒54

《《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笔记文学集》编选设想&张海珊56

编纂《中国近代文学大系》注意事项举例(续)&编辑室57

第9号 1988年3月17日59

中国近代文学的特色及其他&任访秋59

近代文学作品的两种选录标准&陈鸣树62

谈选文(一)&周振甫63

谈选文(二)&陈则光64

《书信日记集》编选工作座谈会纪要&记者65

编委陈子展、伍蠡甫教授访问记&龚建星66

第10号 1988年4月1日69

一些看法、《文学理论集》编选情况&徐中玉69

对《大系》编纂工作的一点浅见&时萌71

又想到两个新问题&季镇淮74

俗文学就是民间文学的定义已失时效&金名75

可把少数民族文学资料编入各集内&周振甫79

《小说集》选题(初稿)&章培恒80

第11号 1988年4月16日81

应照顾各个小说流派都有作品入选&陈则光81

对《小说集》选题略有异议和补充意见&时萌83

希望补选在旧社会较有影响的小说并增选短篇小说&周振甫84

谈小说、文论、散文的选题&王勉85

讨论三题&季镇淮86

《大系》各集编选进度综合汇报&编辑室88

第12号 1988年5月6日91

增聘马学良、时萌先生任《大系》编委的决定91

供培恒同志和编辑室同志参考&郭豫适91

入选小说应适当考虑反映时代之作&何满子92

对《小说集》的门外之谈&王锦园93

我编纂《诗词集》的计划要点&钱仲联94

关于两个新问题&陈则光95

编委张庚、季镇淮先生访问记&龚建星96

第13号 1988年5月25日100

《翻译文学集》选录情况汇报&施蛰存100

希望仍要选谭、夏等以新名词入诗的作品&季镇淮102

对革命家的近代诗作可否也选一些&周振甫102

关于《小说集》选题(初稿)的意见&施蛰存103

也应兼顾文言小说&陈则光104

简单的答复&章培恒105

第14号 1988年6月8日110

《翻译文学集》编选杂记(一)&《翻译文学集》编纂组110

读《〈大系〉编辑工作信息》抒怀&魏际昌114

对编选《大系·诗词集》的刍议&何夫116

希望照顾各个流派不同政见不同艺术倾向&陈则光117

应反映近代小说发展的状况&季镇淮118

按照主流和成就比较全面地反映&陈则光118

第15号 1988年6月22日119

学术民主的良好学风令人获益匪浅&丁景唐119

《翻译文学集》第一卷短篇小说选目&施蛰存121

希望选一些革命家的近代诗&季镇淮123

给《翻译文学集》提供选题线索&陈则光123

关于林译译文胜过原文部分的意见&周振甫124

《翻译文学集》编选杂记(二)&《翻译文学集》编纂组124

第16号 1988年7月1日129

增聘吴组缃、端木蕻良先生任《大系》编委的决定129

谈《小说集》的编选和近代作家作品选集的编印&楼适夷130

尽量全面而又不失于芜杂&端木蕻良132

供《小说集》主编撰写《导言》时参考&刘北汜132

《俗文学集》第一卷(北方曲艺卷)选目&范伯群 金名134

第17号 1988年7月11日136

应反映“白话诗”兴起的渊源关系&孙文光136

全盘抹杀“礼拜六派”是错误的&楼适夷137

鸳蝴派也有爱国反封佳作&吴组缃138

希望在《导言》里写出简而不繁的近代翻译史&季镇淮139

《诗词集》诗集部分选目&钱仲联139

《俗文学集》第二卷(民间文学卷)选目&范伯群 金名140

第18号 1988年7月28日143

近代文选要不要选政论学术文&周振甫143

近代《诗词集》似可不选白话诗&周振甫145

谈《俗文学集》的编选体系&薛汕145

给《诗词集》提几个小问题&孙文光146

《诗词集》选目内部分题数更正&钱仲联147

进一步发挥各抒所见畅所欲言的精神&陈则光148

《翻译文学集》编选杂记(三)&《翻译文学集》编纂组148

第19号 1988年8月10日152

历史的“近代”和文学的“近代”&施蛰存152

《少数民族文学集》编选设想&马学良154

《散文集》第三卷(戊戌变法时期)编选指导思想和工作情况&任访秋 任亮直157

《散文集》第三卷部分选目&任访秋 任亮直159

对近代小说必须适当选择&吴泰昌161

《诗词集》似可作些补充&陈则光162

第20号 1988年8月25日164

历史的近代和文学的近代商榷&周振甫164

也应选入不含感情而明辨大是大非的作品&任访秋165

《文学理论集》的选文和编排问题&徐中玉166

广泛搜集 编目存档&端木蕻良167

希望《诗词集》再增选一些&季镇淮168

从晚清各地白话报上筛选短篇小说&刘北汜170

《白话中国古典小说大系》选目&台湾河洛图书出版社171

关于《小说集》的编选设想和选目初稿&编者172

第21号 1988年9月6日172

《小说集》编选设想&吴组缃 端木蕻良 时萌172

《小说集》选目初稿&吴组缃 端木蕻良 时萌178

三点补充说明&编者180

第22号 1988年9月20日181

对《小说集》编选设想和选目初稿的意见&施蛰存181

应网罗曾有影响及至今尚可一读的小说&何满子183

要兼负发幽挖潜的任务&楼适夷185

建议增选《灵台艳影》一篇&叶至善187

谈近代历史和近代文学的关系&季镇淮187

《俗文学集》应增选“牌子曲”和“宝卷”&关德栋188

关于推荐近代优秀短篇小说的信息&编辑室188

第23号 1988年10月4日189

对《小说集》编选设想和选目的几点意见&秦瘦鸥189

黑幕小说不应一律抹煞&陈则光191

多选少为人知的优秀作品&季镇淮193

《大系》宜求精,不宜求全&周而复194

推荐《新茶花》、《文明小史》和《宦海风波》&胡济涛195

关于转载本刊文字的信息&编辑室196

第24号 1988年10月10日197

一九○○年以后的近代文学&施蛰存197

编选久为社会所认同的作品&徐铸成198

充分反映近代文学中出现的新的萌芽&孙文光199

给《戏剧集》提五点参考意见&蒋星煜200

同光体代表人物郑孝胥似应考虑补入《诗词集》&富寿荪200

《散文集》第二卷部分选目初稿&任访秋 王广西201

第25号 1988年10月20日204

“跨代”作家作品不宜一律弃置不选&陈则光204

第三时期的小说已明显转入新小说的演化过程&孙继林206

《何典》、《荡寇志》等均可入选&周振甫207

笔记小说是小说而不是笔记&张海珊207

推荐吴趼人的短篇小说《黑籍冤魂》&张伟209

关于报道《大系》情况的信息&编辑室212

第26号 1988年11月1日213

精选诗文应以文学标准衡量&冯至213

“小说”的历代概念&施蛰存215

按工作重点确定作家所代表的时代性&楼适夷218

《诗词集》诗集部分的分类说明&钱仲联219

多选优秀短篇反映社会全貌&魏际昌 刘玉凯221

第27号 1988年11月10日221

《大系》应着意反映时代的变革&锡金221

我主张用“礼拜六派”这个称号&楼适夷224

编选近代小说要注意艺术性和文献性&袁进226

曾国藩该不该选?&陈则光228

《小说集》编选座谈纪要&编辑室229

《大系》应重视选收海外华人作品&林其锬231

第28号 1988年11月27日232

《戏剧集》编选设想&张庚 黄菊盛232

《戏剧集》选目初稿&张庚 黄菊盛234

我从两点论出发选了曾国藩的散文&任访秋236

编选作家作品要排除“左”的干扰&钟贤培237

撰写总序最好涉及三个层面&汤钟琰239

书简小摘&骆宾基 楼适夷 冯至240

编辑室放送241

第29号 1988年12月10日242

编纂《史料索引集》总体设想&魏绍昌242

要看出时代发展的脉络&端木蕻良246

谈新诗和白话诗的区别以及选诗的两个标准&周振甫247

《翻译文学集》交稿、排印计划&施蛰存248

书简小摘&蹇先艾 陈则光248

第30号 1988年12月25日249

诚恳的答复&吴组缃 端木蕻良 时萌249

《小说集》分卷目录(选目二稿)&吴组缃 端木蕻良 时萌254

查看故宫秘藏近代中短篇小说的报告&刘北汜256

《清末民初小说目录》序&樽本照雄作 范泉译258

第31号 1989年1月23日260

增聘钟敬文先生任《大系》编委的决定260

中国近代散文各种流派作家作品的不同风貌&任访秋260

谈父亲在近代时期写的小说&叶至善267

一项应该遵守的原则&季镇淮269

第32号 1989年2月13日270

读《中国近代散文》的一些意见&周振甫270

近代散文文学作品与文章的分野&何满子275

应按时序编目 行文力求简洁&吴组缃276

中国近代文艺杂志一百二十六种编目&祝均宙276

第33号 1989年3月9日278

浅谈文学散文与文章的分野&周振甫278

答周振甫先生&任访秋280

俗文学和民间文学的联系和区别&张振犁284

谈程善之和周瘦鹃的小说&陈则光286

提点儿拾遗补阙的意见&魏际昌287

第34号 1989年3月25日288

《翻译文学集》第一卷目录和《解题》(选刊)&施蛰存288

文学与文章的区别在于作者的自我美学意识&何满子293

读《中国近代散文》随感&季镇淮295

中国近代文艺报纸六十五种编目&祝均宙296

第35号 1989年4月12日297

说“俗文学”及其他&施蛰存297

再谈文学与文章的分野&周振甫300

关于《中国近代文学大系》外语译名刍议&汤钟琰303

《大系》编纂进度和“选刊”出版预告&编辑室305

第36号 1989年5月9日306

《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编纂组织结构一览&编辑室306

《诗词集·导言》(节录)&钱仲联308

《小说集·导言二》(节录)&时萌309

谈文体之辨的主要标准&何满子312

《翻译文学集》第一卷编选说明&施蛰存313

第37号 1989年5月29日316

《小说集·导言一》(节录)&端木蕻良316

《戏剧集》选目二稿&张庚 黄菊盛316

同意对破体的申论&周振甫318

《大系》编纂组织结构名单补正&编辑室318

第38号(号外) 1989年6月5日319

《中国近代文学大系》总序(初稿)&吴组缃 季镇淮 陈则光319

第38号 1989年6月24日339

《散文集·导言》(节录)&任访秋339

谈“选刊”和《民间文学集》的编选&贾植芳341

将短篇小说的入选篇幅再扩大一些&楼适夷341

偶然想到——给《戏剧集》&陈则光342

《中国近代文学争鸣》第一辑内容介绍&编辑室342

笫39号 1989年7月10日344

关于印发笫38号“号外”的说明&编辑室344

希望注明古希腊戏剧助成元杂剧勃起的出处&张庚344

谈《总序》(初稿)的构思和框架&任访秋345

写给《总序》(初稿)的几点参考意见&金名346

小说、诗歌和戏剧领域的翻译对近代文学的影响&张伟348

第40号 1989年7月15日350

给中国现代文学史提供了背景和渊源的资料&许杰350

对近代文学作品不能一概看作“消极停滞”的东西&贾植芳352

孔孟之道比较开明&周振甫354

近代确实发生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学革新运动&钟贤培355

第41号 1989年8月9日358

对《总序》和诗的分类说明提几点意见&孙文光358

关于《少数民族文学集》选目的几点说明&马学良360

《少数民族文学集》选目(初稿)&马学良361

谈近代文学研究落后的原因及其他&裴效维364

《大系》各集名称英译(讨论稿)&汤钟琰366

第42号 1989年8月25日367

读《信息》随想录(两则)&施蛰存367

德龄原作是否写于近代存疑&秦瘦鸥369

谈俗文学、通俗文学和民间文学的区分&金名370

应该梳理出近代文学的主流、支流、逆流与回流及其在互动消长中的地位与作用&林其锬371

第43号 1989年9月10日373

《书信日记集》选目(初稿)&郑逸梅 陈左高373

编选《少数民族文学集》的标准问题值得讨论&季镇淮374

《大系》全名和各集名称的英译&陆佩弦375

五部已经出版和正在编纂的中国近代文学史&龚建星376

《小说集》内容介绍&编辑室377

第44号 1989年9月25日378

读《信息》随想录(四则)&施蛰存378

《俗文学集》第二卷选目(初稿)&范伯群 金名380

关于《大系》和各集名称英译的探讨&汤钟琰382

周作人日记应该入选&陈子善384

第45号 1989年10月11日385

增聘楼适夷先生任《大系》编委的决定385

关于《总序》初稿的几点说明&吴组缃 季镇淮 陈则光385

《翻译文学集·导言》(节录)&施蛰存386

简复关于《少数民族文学集》的有关问题&马学良387

近代少数民族作家作品应该都可入选&陈则光390

德龄的两部著作不属于近代范畴&裴效维391

第46号 1989年10月26日393

关于撰写“辑入别集”和“节选”文学作品内容介绍的通知&编辑室393

《荡寇志》内容介绍&黎颖393

为了透视近代文学的发展轨迹&施蛰存397

对《俗文学》第二卷选目提两点意见&魏绍昌398

《中国近代文学争鸣》第一辑出版398

第47号 1989年11月15日399

关于《俗文学集》和《民间文学集》的编选原则&编辑室399

谈近代译诗对现代新诗的影响&张伟400

要留意少数民族作品的民族特点&季镇淮402

希望通过争鸣形成学派&马荫良403

病谈译事&汤钟琰404

《史料索引集》简介&魏绍昌405

来函照登&金名406

第48号 1989年12月1日406

沉痛哀悼王知伊同志&编辑室406

怀念王知伊同志&周振甫406

希望发售个体读者预约券&楼适夷407

作品内容介绍应避免主观性&裴效维408

扬州评话不能替代苏州评话&魏绍昌409

访九旬高龄的编委陈子展和伍蠡甫教授&记者409

第49号 1989年12月15日411

《中国近代文学大系·总序》(节录)&吴组缃 季镇淮 陈则光411

近代翻译剧本促进了我国话剧的诞生&张伟414

《大系》编排进度汇报&编辑室417

第50号(悼念王知伊同志专辑) 1989年12月25日418

王知伊同志的编辑生涯&编辑室418

父亲心系着《大系》&王有朋 王有布419

追念知伊兄&端木蕻良420

从桂林到上海的回忆&唐锡光421

真诚的友情&周振甫423

从“一百人”想到的&任嘉尧424

哀悼王知伊同志&丁之翔425

谨函唁问&秦牧426

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胡道静426

切不断的哀思&范泉427

第51号 1990年1月2日428

恭贺新禧428

给《总序》(节录)提几点小意见&冯至429

《争鸣》开拓了研究近代文学之路&刘北汜430

“内容介绍”不要渗入主观意识&时萌430

《戏剧集》选目的调整说明&张庚 黄菊盛 周巩平431

复魏绍昌先生&金名432

向时、任两先生请教&左鹏军433

撰写作家小传应按各集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侧重&编辑室434

第52号 1990年2月5日435

关于《少数民族文学集》选目二稿的说明&马学良435

《少数民族文学集》选目二稿&马学良436

《翻译文学集》第二卷(通俗文学卷)选目&施蛰存438

答左鹏军先生&任访秋439

读《〈戏剧集〉选目的调整说明》&陈则光440

希望编一部《中国近代文学书目》&季镇淮441

第53号 1990年3月1日442

《民间文学集》选目(初稿)&钟敬文442

关于《文学理论集》的编选&徐中玉446

感谢左鹏军先生指正&时萌447

第54号 1990年3月17日447

《翻译文学集》第二卷编选说明及“解题”(选刊)&施蛰存447

《散文集》内容介绍&任访秋453

《中国近代文学书目》纳入《大系》为好&裴效维454

关于儒学、太平天国、曾国藩问题质疑&左鹏军455

第55号 1990年4月7日458

《少数民族文学集·导言》(节录)&马学良458

对《民间文学集》选目提几点参考意见&陈则光460

不要丢掉五四后“近代人”的尾巴&曾维才462

关于《大系》各集交稿和铅排情况的汇报&编辑室464

第56号 1990年4月25日464

沉痛悼念陈子展先生&编辑室464

《民间文学集》编辑设想&钟敬文465

《民间文学集》为什么要选收理论文章&张振犁467

对《戏剧集》选目提两点想法&曹树钧468

《诗词集》内容介绍&钱仲联468

《戏剧集》内容介绍&张庚469

《书信日记集》内容介绍&郑逸梅 陈左高470

第57号 1990年5月12日471

《翻译文学集》第三卷编选说明&施蛰存471

《翻译文学集》第三卷选目&施蛰存475

建议编纂《中国近代文学书目》&吉少甫477

谈《民间文学集》编选工作中的两个问题&许钰478

第58号 1990年6月5日480

我国诗歌翻译的三位先驱&张伟480

报刊上发表的第一首诗和第一篇连载小说&姚福申482

樽本照雄等参加《大系》海外论著索引编辑工作&魏绍昌484

《笔记文学集》内容介绍&柯灵 张海珊484

《民间文学集》内容介绍&钟敬文485

第59号 1990年6月25日486

关于《民间文学集》附录理论文章及其他&陈则光486

鲁迅和王国维是近代通向现代的重要人物&季镇淮487

同意《民间文学集》附录民间文学理论文章&徐中玉488

《察世俗》是近代化的期刊&姚福申488

《俗文学集》内容介绍&范伯群 金名489

《少数民族文学集》内容介绍&马学良489

《翻译文学集》内容介绍&施蛰存490

第60号 1990年7月5日491

本刊印发六十期小结&编辑室491

《书信日记集·导言》(节录)&郑逸梅 陈左高493

第61号 1991年元旦495

恭贺新禧495

《大系》已被市新闻出版局列为重点出书工程之一&记者495

《大系》的出版是学术界的一件大事&季镇淮496

已请《文汇报》为《大系》作宣传&徐开垒496

第一届上海地区近代文学研究者联谊会简介&常新497

《大系》编校排印进度&编辑室498

第62号 1991年1月12日499

心系《大系》的出版和发行&宋原放 季镇淮 施蛰存499

近代通俗小说家陆士谔作品的新发现&陈年希500

宣传的反馈502

致中学图书馆工作同志的信(征求意见稿)&编辑室503

第63号 1991年1月20日504

千方百计扩大征订宣传&周振甫504

应开辟国外的销售渠道&郑逸梅 陈左高505

《大系》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提供了成套资料&徐宗琏505

《文学理论集》和《民间文学集》的编纂进度&徐中玉 张振犁506

第64号 1991年2月1日507

《大系》第一本书已经出版&编辑室507

可以拿到国外去&贾植芳507

书里的图片十分珍贵&伍蠡甫508

对书脊、图案和版权页的意见&赵家璧508

《翻译文学集》第一卷读后感&郑逸梅508

有价值的书籍不是一时的新鲜商品&楼适夷509

建议增编《小说外集》&欧阳健510

《大系》标志着文献整理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钟贤培510

关于《三侠五义》作者的署名问题&时萌511

第65号 1991年2月23日512

第二次翻译高潮应突出严复的地位&季镇淮512

读《翻译文学集》第一卷及其他&楼适夷513

为好书说几句话&端木蕻良513

两点疑问&郭延礼514

《大系》硬封图案的象征意义&范一辛514

第66号 1991年3月8日515

管窥《翻译文学集》第一卷&周振甫515

答季镇淮和郭延礼同志&施蛰存517

再谈《三侠五义》作者的署名问题&时萌518

第67号 1991年3月21日520

巴金谈《大系》第一本书的装帧和图片&记者520

谈《大系》的编纂、出版和发行&丁景唐520

为好书说几句话&端木蕻良523

《大系》是讲爱国主义的书&季镇淮524

建议改革预订方法&楼适夷524

《信息》在国内外学人中引起很大反响&郭延礼525

第68号 1991年4月11日526

读《翻译文学集·导言》&王元化526

再谈出版发行体制的改革问题&楼适夷531

第69号 1991年5月6日532

为“近代”多留一些记录&郑逸梅532

近代第一部《伊索寓言》译本的发现&张伟534

李伯元重要佚文新发现&祝均宙536

第70号 1991年6月4日538

《俗文学集·导言》(摘录)&范伯群 金名538

关于《杨乃武与小白菜》的编选讨论&季镇海 许钰 范伯群540

弹词《杨乃武》的艺术渲染与事实真相差距&章友菊等541

对本刊文字的近期反应542

第71号 1991年7月3日543

《文学理论集·导言》提纲&徐中玉543

《文学理论集·编选说明》&徐中玉544

不宜用事实尺度来衡量文学作品&陈左高546

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工作者上海地区联谊会活动纪实&郑晓方546

第72号 1991年7月22日547

《俗文学集·编选说明》&范伯群 金名547

关于编选苏州弹词《杨乃武》的讨论综述&编辑室551

第73号 1992年2月25日552

《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第二批十二卷内容介绍&编辑室552

第74号 1992年4月12日557

上海近代文学研究者第三次联谊会座谈纪要&吕素勤5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