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简明中国通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简明中国通史
  • 胡凡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0447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126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1149页
  • 主题词:中国历史-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简明中国通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编 原始社会3

学习线索3

第一章 中国历史的开端5

第一节 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5

第二节 早期智人体质和文化的发展8

第二章 母系氏族公社10

第一节 晚期智人与母系氏族公社的形成10

第二节 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12

第三章 父系氏族公社16

第一节 父系氏族公社的经济与文化16

第二节 父系氏族公社的社会组织与原始公社制的解体18

第三节 远古的传说21

附录23

第二编 奴隶社会33

学习线索33

第一章 夏代奴隶制国家的发生37

第一节 奴隶制国家的确立37

第二节 夏朝的经济与文化39

第三节 夏朝的灭亡40

第二章 商代奴隶社会的发展41

第一节 商朝的建立与奴隶制国家的发展42

第二节 商代的社会经济46

第三节 商代的文化艺术48

第四节 阶级矛盾的发展与商的灭亡50

第三章 强盛的奴隶制国家——西周53

第一节 西周的建立与巩固53

第二节 西周的政治与经济56

第三节 社会矛盾的发展与西周衰亡63

附录66

第四章 春秋时期奴隶制度的瓦解85

第一节 大国争霸86

第二节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90

第三节 奴隶、平民起义和新旧势力的斗争93

第四节 春秋时期制度上的变化96

第五章 西周春秋时期的文化99

第一节 科学技术99

第二节 思想意识100

第三节 典籍103

第三编 封建社会107

第一章 战国时期封建制的形成107

学习线索107

第一节 各国的变法与封建制的确立108

一、各国的变法运动108

二、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逐步形成113

三、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114

第二节 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116

一、农业116

二、手工业118

三、商业119

第三节 封建兼并战争和秦的统一121

一、六国时代军事概况121

二、封建兼并战争122

三、秦统一中国125

第四节 战国时期的文化126

一、百家争鸣126

二、文学与史学129

三、科学与技术130

附录132

第二章 秦——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秦末农民大起义158

学习线索158

第一节 秦统一封建国家的建立160

一、秦朝的建立160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162

第二节 秦末农民大起义165

一、秦的暴政165

二、秦末农民大起义167

三、楚汉战争170

第三章 西汉——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173

学习线索173

第一节 汉初统治政策的调整与经济的发展176

一、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176

二、西汉的经济179

三、西汉的赋役制度181

第二节 封建专制统治的巩固和加强182

一、西汉初期的政治182

二、汉武帝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185

第三节 西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中外交流189

一、汉与匈奴的关系189

二、西域各族191

三、汉与南越、西南夷、东北各族的关系193

四、西汉时期的中外交流194

第四节 西汉后期的社会矛盾与绿林、赤眉起义195

一、西汉中后期的社会矛盾195

二、绿林、赤眉大起义198

第四章 东汉——豪强地主的政治与经济202

学习线索202

第一节 东汉政权的巩固及封建专制体制的发展205

一、东汉的统一与稳定205

二、加强中央集权206

第二节 东汉的社会经济与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208

一、东汉社会经济的发展208

二、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211

第三节 东汉时期的少数民族与中外关系213

一、东汉与匈奴的关系213

二、羌族人民反抗东汉奴役的斗争215

三、其他各族216

四、东汉的对外关系217

第四节 东汉后期的腐朽统治与黄巾大起义218

一、东汉后期的腐朽统治218

二、黄巾大起义222

第五章 秦汉时期的文化226

第一节 思想意识226

第二节 文学、史学、艺术230

第三节 科学技术233

附录235

第六章 从三国分立到西晋的短期统一276

学习线索276

第一节 三国鼎立278

一、军阀混战与曹操统一北方278

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81

第二节 三国的政治和经济282

一、曹魏的政治与经济282

二、诸葛亮治蜀284

三、吴国的政治和经济286

第三节 西晋的短暂统一288

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全国288

二、西晋统治集团的腐朽与灭亡292

第七章 东晋与十六国的纷争割据298

学习线索298

第一节 东晋政权的建立300

一、北方士族的南渡和立国300

二、东晋前期的北伐活动303

三、侨置与土断305

第二节 淝水战争前北方的分裂割据307

一、五胡十六国概况307

二、前后赵的统治308

三、前秦统一北方311

第三节 淝水之战及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314

一、秦晋淝水之战314

二、淝水战后北方的再分裂316

三、东晋末年农民大起义319

第八章 南北朝的对峙321

学习线索321

第一节 南朝的政治325

一、宋、齐、梁、陈政权的更迭325

二、南朝政治的主要特点327

三、南朝的农民起义和南北战争330

第二节 南朝的经济332

一、江南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和特征332

二、南朝的农业、手工业与商业334

三、蛮、俚、僚各族的汉化及其对开发南方的贡献336

第三节 北魏的政治和经济337

一、北魏初期的政治、经济状况337

二、北魏中期的孝文改制340

三、北魏末年各族人民大起义343

第四节 北齐·北周的对峙和北方的再统一344

一、北魏的分裂344

二、东魏、北齐的统治345

三、西魏、北周的社会改革347

四、北方各族人民的大融合348

第九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351

第一节 哲学与宗教351

第二节 文学、史学、艺术358

第三节 科学技术361

附录362

第十章 隋朝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409

学习线索409

第一节 隋朝的建立及其各项政治经济措施411

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411

二、隋朝的政治制度413

三、隋朝的经济措施414

第二节 隋朝经济的发展及其与周边各族的关系416

一、隋朝经济的发展416

二、隋与周边各族的关系419

第三节 隋末农民大起义422

一、隋炀帝的暴政422

二、隋末农民大起义425

第十一章 唐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繁荣428

学习线索428

第一节 唐王朝的建立及其政权的巩固432

一、唐王朝的建立与统一432

二、唐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433

三、唐太宗与“贞观之治”438

四、从武则天到唐玄宗440

第二节 唐前期社会经济的繁荣445

一、生产关系的若干变化445

二、社会经济的繁荣446

第三节 唐朝时期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450

一、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设立450

二、黑水都督府和渤海都督府的设置454

三、南诏和内地的关系455

四、唐蕃“和同为一家”456

第四节 唐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458

一、唐与朝鲜、日本的关系458

二、唐与南亚、中亚、西亚的经济文化交流461

三、唐朝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463

第五节 唐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与经济重心的南移464

一、安史之乱464

二、唐后期的政治和经济470

三、南方经济的发展480

第六节 唐末农民大起义483

一、起义爆发的背景483

二、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大起义486

三、唐末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491

第十二章 隋唐时期的文化492

第一节 科学技术492

第二节 文学与艺术495

第三节 宗教与哲学501

第四节 史学505

附录506

第十三章 五代、辽、北宋、西夏政权的对立与各民族联系的进一步加强531

学习线索531

第一节 五代十国的分立与辽朝的兴起536

一、五代十国的分立割据局面536

二、周世宗的改革与统一活动541

三、契丹的兴起与辽朝的建立543

第二节 北宋专制主义集权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546

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546

二、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547

三、北宋社会阶级结构与赋役制度550

四、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552

第三节 北宋与辽和西夏的关系554

一、辽朝的政治与经济554

二、北宋与辽的战和557

三、北宋与西夏的对峙558

第四节 北宋的社会矛盾与改革560

一、北宋前、中期的社会矛盾560

二、王安石变法563

三、北宋末年的方腊、宋江起义565

第十四章 南宋与金的对峙567

学习线索567

第一节 金的兴起与辽、北宋的灭亡570

一、金朝的兴起与宋金联合灭辽570

二、金兵南下与北宋灭亡573

第二节 南宋与金的对峙575

一、南宋的建立与北方军民的抗金斗争575

二、岳飞抗金与“绍兴和议”578

第三节 南宋的阶级斗争和经济发展581

一、钟相、杨么起义581

二、南方经济的发展585

第四节 金朝统治下的北部中国589

一、金在中原统治的确立589

二、金朝统治下的社会经济592

第十五章 元朝的大统一597

学习线索597

第一节 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统一599

一、蒙古的兴起与西征、南下599

二、蒙古继续南下与元朝的建立601

三、南宋的灭亡与元朝的统一602

第二节 元朝的统治政策与社会经济状况604

一、元朝的政治统治604

二、元朝的社会经济607

第三节 元末红巾军大起义612

一、元朝中期以后政治的腐败612

二、元末社会矛盾的激化613

三、红巾军大起义与元朝的灭亡615

第十六章 五代宋元时期的文化619

第一节 科学技术619

第二节 文学与艺术621

第三节 哲学与宗教624

第四节 史学627

附录628

第十七章 明代封建专制制度的加强和资本主义萌芽688

学习线索688

第一节 明朝前期的政治和经济692

一、明初的形势与统一692

二、明初专制统治的加强693

三、明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700

第二节 明中期社会矛盾的激化与张居正改革704

一、政治的腐败及土地和流民问题的严重704

二、农民起义的不断爆发707

三、张居正改革708

第三节 明朝的民族关系710

一、蒙古族710

二、女真族及奴尔干都司的设立713

三、维吾尔族和藏族714

四、苗、瑶、彝、壮和高山族715

第四节 明朝的对外关系716

一、郑和下西洋及华侨对南洋地区的开发716

二、倭寇之患与援朝战争718

三、西方殖民者的入侵721

第五节 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722

一、商品经济的发展722

二、资本主义萌芽726

第六节 满族的兴起与明末农民大起义728

一、满族的兴起和建国728

二、明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731

三、明末农民大起义734

第十八章 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738

学习线索738

第一节 清军入关和各地人民的抗清斗争740

一、清军入关及其初期的统治政策740

二、各地人民的抗清斗争743

第二节 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747

一、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747

二、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752

三、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增长761

第三节 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762

一、平定“三藩之乱”与统一台湾762

二、反对沙俄侵略的斗争765

三、西北边疆的巩固767

四、对西藏管理的加强771

五、云贵地区的“改土归流”773

六、清朝的疆域774

第四节 清朝统治的腐朽与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774

一、清朝统治的腐朽774

二、各族人民的起义777

第十九章 明清时期的文化780

第一节 科学技术780

第二节 文学与艺术784

第三节 历史学、考据学及图书的整理与编纂787

第四节 哲学与宗教788

附录792

第四编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833

第一章 鸦片战争833

学习线索833

第一节 禁烟运动834

一、战前的中国与世界834

二、中外贸易与鸦片走私837

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840

第二节 鸦片战争843

一、英国发动鸦片战争843

二、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845

三、英国扩大侵略战争846

第三节 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848

一、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订立848

二、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850

三、战后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继续发展852

四、爱国的反侵略思想853

第二章 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856

学习线索856

第一节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酝酿858

一、战后国内阶级矛盾的愈益激化858

二、洪秀全、冯云山为发动起义而斗争859

第二节 太平天国前期的胜利发展862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862

二、清王朝的反扑865

三、北伐、西征与天京破围战867

四、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和政策869

五、响应太平天国的各族人民起义873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875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的订立875

二、战争的扩大和《北京条约》的签订878

三、沙俄侵吞中国大片领土880

四、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881

第四节 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884

一、天京事变884

二、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886

三、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889

附录890

第三章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922

学习线索922

第一节 洋务运动923

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开始加深923

二、洋务派的产生926

三、洋务派进行的主要活动928

四、洋务运动的历史评价932

第二节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933

一、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资产阶级的产生933

二、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936

三、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937

第四章 边疆危机 中法战争 中日战争940

学习线索940

第一节 中国边疆危机942

一、世界资本主义逐步向帝国主义转化942

二、美、日侵略我国台湾,日本吞并琉球943

三、美、日对朝鲜的侵略944

四、英国侵入我国云南、西藏945

五、沙俄、英国对我国新疆的侵略946

第二节 中法战争949

一、法国侵略越南与清政府和战分歧949

二、中法战争的经过951

三、“不败而败”的结局953

第三节 中日甲午战争954

一、战前世界、日本的形势与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的情况954

二、日本发动侵略战争957

三、平壤战役与黄海海战959

四、辽东之战与北洋海军的覆灭960

五、《马关条约》的签订和三国干涉还辽963

六、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967

附录969

第五章 民族危机的加重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991

学习线索991

第一节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993

一、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993

二、帝国主义强占租界地和划分势力范围995

三、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997

第二节 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与维新运动的高涨998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998

二、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兴起和高涨1000

第三节 戊戌变法1008

一、百日维新与戊戌变法1008

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1014

第四节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1015

一、义和团的兴起和发展1015

二、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1018

三、“东南互保”和沙俄出兵中国东北1020

四、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义和团和《辛丑条约》的签订1021

五、义和团运动时期的资产阶级各派活动1023

六、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与失败教训1023

第六章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025

学习线索1025

第一节 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1027

一、帝国主义加紧掠夺通商、路矿权1027

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角逐1029

三、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与各地人民的反抗斗争1030

四、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1033

第二节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1034

一、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1034

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从爱国到革命1037

三、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1041

四、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相继出现1043

第三节 同盟会的成立及革命党人的活动1045

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治纲领1045

二、革命派与改良派的大论战1050

三、同盟会领导和影响下的武装起义1054

第四节 辛亥革命前夕的国内形势1058

一、清政府“预备立宪”骗局的破产1058

二、辛亥革命前夜的群众斗争和保路运动1060

第五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1062

一、武昌起义与湖北军政府的成立1062

二、各省响应革命和立宪派旧官僚在各省夺权1063

三、清政府的挣扎和袁世凯东山再起1064

四、中华民国建立1065

五、帝国主义破坏革命与衰世凯窃国1068

六、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1071

第七章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1074

学习线索1074

第一节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及其覆灭1075

一、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与二次革命1075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1080

三、反袁联合阵线的形成和护国运动1083

第二节 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军阀割据与护法运动1084

一、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军阀割据1084

二、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和段祺瑞卖国政权的武力统一政策1086

三、军阀统治下人民灾难的深重1088

四、英、俄、日疯狂侵略中国边疆1089

第三节 历史的新曙光1091

一、中国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工人阶级的壮大1091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092

三、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和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093

附录1094

第八章 近代中国的文化1116

第一节 科学技术和教育1116

第二节 文学艺术1118

第三节 史学与地理学的新发展1120

第四节 哲学11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