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产业组织理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产业组织理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23/30319219.jpg)
- 廖进球主编;吴昌南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214890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26页
- 文件大小:116MB
- 文件页数:340页
- 主题词:产业组织理论-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产业组织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导论1
1.1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及其体系的形成1
1.1.1 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1
1.1.2 产业组织理论的奠基2
1.1.3 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3
1.2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4
1.2.1 哈佛学派的结构主义理论框架4
1.2.2 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分析理论6
1.2.3 新奥地利学派7
1.2.4 可竞争市场理论9
1.3 新产业组织理论12
1.3.1 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方法与工具的演进14
1.3.2 博弈论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运用15
1.3.3 新产业组织理论的缺陷16
1.4 产业规制理论16
1.4.1 规制理论的发展过程17
1.4.2 放松规制19
1.4.3 规制理论的发展——激励性规制理论20
1.5 产业组织理论在中国的引进和发展21
本章小结23
本章术语23
思考题23
参考文献23
2 企业理论26
2.1 国内外研究概述26
2.1.1 奈特的风险规避理论26
2.1.2 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27
2.1.3 威廉姆森的纵向一体化理论27
2.1.4 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团队生产理论27
2.1.5 詹森和麦克林的代理理论27
2.2 企业的性质28
2.2.1 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28
2.2.2 现代企业理论的观点29
2.3 企业的非利润目标37
2.3.1 伯利—米恩斯假说37
2.3.2 经理人模型及其非利润目标37
2.4 非利润最大化目标行为的约束40
2.4.1 产品市场竞争的约束40
2.4.2 标尺竞争40
2.4.3 控制权市场约束41
2.4.4 经理市场竞争的约束41
2.4.5 组织设计42
2.4.6 激励约束设计45
2.5 现代企业成长与高级化47
2.5.1 现代企业成长理论47
2.5.2 企业外延规模扩张与内涵素质提高49
2.5.3 企业规模成长及其替代形式51
本章小结55
本章术语55
本章案例55
思考题56
参考文献56
3 寡头市场58
3.1 国内外研究概述59
3.2 同质商品的静态价格竞争61
3.2.1 伯特兰竞争模型61
3.2.2 埃奇沃思模型62
3.3 同质商品的动态价格竞争63
3.3.1 重复博弈与价格竞争63
3.3.2 不确定环境下的重复博弈64
3.4 异质商品的静态价格竞争65
3.4.1 异质产品的伯特兰模型65
3.4.2 产品差异化的代表性消费者模型65
3.5 异质商品的动态价格竞争68
3.5.1 米尔格罗姆—罗伯茨垄断限价模型68
3.5.2 分离均衡与混同均衡69
3.6 同质产品市场的古诺模型70
3.6.1 双寡头古诺模型及其拓展70
3.6.2 纯策略古诺模型的存在性与稳定性73
3.7 同质产品市场的斯塔克尔伯格模型75
3.7.1 双寡头产量竞争的斯塔克尔伯格模型75
3.7.2 N家厂商产量竞争的斯塔克尔伯格模型76
3.8 异质企业的古诺市场结构78
本章小结79
本章术语79
本章案例79
思考题81
参考文献81
4 纵向关系83
4.1 国内外研究概述83
4.1.1 纵向一体化相关研究83
4.1.2 纵向约束相关研究87
4.2 纵向一体化92
4.2.1 纵向一体化的原因92
4.2.2 纵向外部性——双重加价94
4.2.3 固定比例与可变比例95
4.3 纵向约束97
4.3.1 纵向约束的原因与方法97
4.3.2 纵向约束的私人激励98
4.3.3 品牌内竞争101
4.3.4 品牌间竞争103
4.3.5 纵向约束的效果107
本章小结109
本章术语109
本章案例109
思考题110
参考文献110
5 价格策略113
5.1 国内外研究概述114
5.1.1 关于价格歧视的研究114
5.1.2 关于限制性定价与掠夺性定价115
5.2 一级价格歧视116
5.3 二级价格歧视119
5.3.1 二部定价119
5.3.2 非线性定价120
5.3.3 二级价格歧视的运用形式123
5.4 三级价格歧视125
5.4.1 分离市场上的三级价格歧视模型125
5.4.2 中间品市场上的三级价格歧视126
5.5 空间价格歧视127
5.6 跨期价格歧视128
5.6.1 跨期价格歧视与约束128
5.6.2 出租或出售129
5.6.3 承诺129
5.6.4 耐用品的新问题:再循环与再提供129
5.7 纵向一体化与价格歧视130
5.8 甄别、捆绑销售及消费者分类130
5.8.1 甄别130
5.8.2 捆绑销售131
5.8.3 耐用品定价133
5.9 限制性定价134
5.9.1 静态限制性定价模型134
5.9.2 动态限制性定价模型135
5.9.3 不完全信息下的限制性定价137
5.10 掠夺性定价139
5.10.1 泽尔腾的连锁店悖论140
5.10.2 克瑞普斯—威尔逊声誉模型141
本章小结144
本章术语144
本章案例144
思考题145
参考文献145
6 产品差异化147
6.1 国内外研究概述147
6.1.1 早期产品差异化研究147
6.1.2 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关于产品差异化的研究149
6.2 横向差异化、纵向差异化及产品差异化的度量150
6.2.1 横向差异化151
6.2.2 纵向差异化151
6.2.3 产品差异化的度量152
6.3 古诺产品差异化模型153
6.4 伯特兰产品差异化模型154
6.5 豪特林产品差异化模型155
6.5.1 基本模型155
6.5.2 模型的扩展156
6.6 塞洛普圆周模型157
6.7 纵向产品差异化模型159
6.8 谢科德—塞顿质量纵向差异化模型160
6.9 兰卡斯特产品特征法161
本章小结163
本章术语163
本章案例163
思考题164
参考文献164
7 广告166
7.1 国内外研究概述166
7.1.1 研究进展166
7.1.2 广告的三种观点167
7.2 多尔夫曼—施泰纳模型170
7.2.1 模型170
7.2.2 示例170
7.3 广告的福利分析172
7.3.1 劝说性广告的福利分析172
7.3.2 价格不变型和价格下降型垄断广告的福利分析174
7.3.3 价格上升型垄断广告的福利分析175
7.4 广告与价格176
7.4.1 同质产品时广告与价格的关系176
7.4.2 差异化产品时广告与价格的关系177
7.4.3 非价格广告178
7.5 广告与质量180
7.5.1 效率信号效应180
7.5.2 重复购买效应182
7.5.3 质量担保效应184
7.6 广告与进入阻止185
7.6.1 广告与信誉185
7.6.2 广告与质量显示信号188
7.7 广告的合作性与掠夺性190
7.7.1 单个厂商需求函数的合作性与掠夺性190
7.7.2 双寡头市场中广告的合作性与掠夺性190
7.7.3 广告合作性和掠夺性的战略效应191
7.7.4 合作性广告与掠夺性广告的供给机制191
本章小结192
本章术语192
本章案例193
思考题194
参考文献194
8 创新与专利竞赛198
8.1 国内外研究概述198
8.1.1 创新竞赛研究的起源198
8.1.2 关于市场地位与创新动机的研究198
8.1.3 关于市场地位与竞赛结果的研究199
8.1.4 关于创新剧烈程度与创新动机的研究200
8.1.5 关于技术扩散与创新竞赛的研究201
8.1.6 关于创新竞赛与社会福利的研究202
8.1.7 简评202
8.2 研发动机203
8.2.1 营利性投资动机204
8.2.2 策略性优势动机205
8.3 创新竞赛模型208
8.3.1 决策论模型208
8.3.2 锦标赛模型210
8.3.3 ε-先占权模型215
8.4 合作创新与自主创新219
8.4.1 AJ模型219
8.4.2 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模型220
8.5 专利期限与宽度224
8.5.1 谢勒的专利期限模型225
8.5.2 专利保护的福利226
8.6 创新活动的新现象: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228
8.6.1 基本模型228
8.6.2 自有研发资源和内外部研发溢出229
8.6.3 市场竞争231
8.6.4 厂商利润231
本章小结231
本章术语232
本章案例232
思考题233
参考文献233
9 主导厂商策略性行为237
9.1 国内外研究概述237
9.1.1 过剩生产能力模型237
9.1.2 选址模型238
9.1.3 空间先占238
9.1.4 市场圈定238
9.2 过剩生产能力模型238
9.2.1 斯宾塞模型239
9.2.2 迪克西特模型241
9.3 空间先占243
9.3.1 空间先占的可信度模型244
9.3.2 选择进入的模型246
9.4 市场圈定247
9.4.1 市场圈定的一般问题247
9.4.2 市场圈定作为进入壁垒的契约248
本章小结250
本章术语250
本章案例250
思考题252
参考文献252
10 质量与声誉255
10.1 国内外研究概述255
10.2 阿克洛夫的旧车市场的逆向选择模型256
10.2.1 逆向选择与柠檬市场256
10.2.2 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经济学——阿克洛夫模型的应用解释257
10.3 质量的信号显示机制260
10.4 质量酬金模型263
10.5 声誉模型265
10.6 公共政策269
本章小结270
本章术语270
本章案例270
思考题271
参考文献271
11 公司兼并与产业转移273
11.1 国内外研究概述273
11.1.1 兼并内涵273
11.1.2 企业兼并分类274
11.1.3 兼并时机275
11.1.4 兼并动机与效用275
11.2 横向兼并278
11.2.1 同质产品横向兼并基本模型278
11.2.2 差异产品横向兼并模型279
11.3 纵向兼并281
11.3.1 基本模型281
11.3.2 论证的结论283
11.4 混合兼并284
11.4.1 混合兼并理论284
11.4.2 混合兼并模型285
11.5 默契合谋与不完全信息287
11.5.1 重复博弈与“富有的窘境”287
11.5.2 不完全信息对默契合谋的影响288
11.6 福利权衡291
11.6.1 兼并福利效应分析的基本逻辑291
11.6.2 福利权衡的基本框架291
11.7 公司产业转移及途径293
11.7.1 公司产业转移内涵及动因293
11.7.2 公司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294
11.7.3 公司产业转移的方式296
本章小结296
本章术语297
本章案例297
思考题298
参考文献299
12 网络效应与标准竞争301
12.1 国内外研究概述301
12.2 网络效应:概念界定与辨析303
12.2.1 网络及其分类303
12.2.2 网络效应304
12.3 标准、标准化与标准竞争309
12.3.1 标准:概念界定与辨析309
12.3.2 标准化311
12.3.3 标准竞争313
12.4 网络效应与标准竞争315
12.4.1 多均衡特征315
12.4.2 路径依赖317
12.5 网络效应与企业的标准竞争策略320
12.5.1 策略性定价320
12.5.2 建立标准联盟321
12.5.3 抢先进入市场322
12.5.4 产品预告322
12.5.5 锁定用户322
本章小结323
本章术语323
本章案例324
思考题325
参考文献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