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之路 青海省减贫发展战略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青海省减贫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办公室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九州出版社
- ISBN:978751080790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575页
- 文件大小:403MB
- 文件页数:594页
- 主题词:地区经济-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青海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之路 青海省减贫发展战略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青海省减贫发展战略研究总报告7
一、前言7
二、青海省减贫发展的战略意义8
(一)青海:政治、经济、文化及生态聚焦点8
(二)青海省贫困现状9
(三)青海省减贫发展的战略意义10
三、青海减贫发展战略国际国内环境分析及评价11
(一)国际环境分析及评价11
(二)中国的基本国情与发展阶段16
四、青海省贫困状况衡量与减贫成效18
(一)四类贫困及其衡量18
(二)贫困成因分析28
(三)青海省减贫的成效与经验32
五、省情研究视角下的青海综合实力和减贫能力评价39
(一)基本省情分析39
(二)区域发展分析39
(三)发展阶段分析45
(四)资本评价48
(五)存量与流量评价53
(六)综合省力评价54
六、青海省减贫发展战略的定位、目标、思路和实施机制58
(一)战略定位58
(二)战略总体目标60
(三)战略思路61
(四)阶段性目标63
(五)青海省减贫发展战略63
(六)战略实施机制67
七、青海省实施减贫发展战略的政策建议68
(一)对青海省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68
(二)改善民生问题的建议69
(三)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建议70
(四)城市发展与治理的建议78
(五)对中央和相关部委的建议79
参考文献82
青海省中长期经济增长前景报告93
一、青海省省情与战略定位93
(一)青海省的基本省情93
(二)青海省未来发展定位103
二、青海省经济发展历程(1949—2006)105
(一)青海省经济增长与波动105
(二)青海省经济增长质量分析107
(三)青海省发展历史阶段(1949—2030)108
三、青海省五大资本分析109
(一)五大资本与经济增长109
(二)青海省五大资本历史变迁110
(三)青海省五大资本变化趋势(1980—2005)113
四、青海省中长期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115
(一)2020年的青海115
(二)实现青海省的科学发展116
(三)趁势而上,新形势下的青海之路118
青海省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重点研究报告125
一、青海省区域发展定位125
(一)国家战略背景125
(二)青海省区域发展定位126
(三)小结128
二、青海省区域发展实证分析128
(一)区域发展总体不平衡:“一个青海,三个世界”128
(二)区域发展呈现非均衡布局129
(三)四大差距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130
(四)地州间区域发展态势134
(五)小结135
三、青海省区域经济划分135
(一)青海省区域划分指导思想135
(二)技术方案与区域划分136
(三)各区基本状况138
(四)小结140
四、各区域发展方向与战略目标141
(一)重点开发区141
(二)限制开发区143
(三)禁止开发区145
(四)重点援助区146
(五)小结146
五、青海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政策建议147
(一)青海省区域经济发展目标与步骤147
(二)青海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148
(三)青海省区域经济发展政策148
(四)青海省区域经济发展绩效评价149
附录149
青海省经济发展环境研究报告163
一、引言163
二、政策背景和研究思路164
(一)政策背景164
(二)概念界定166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167
三、青海省中长期经济发展环境169
(一)外部环境169
(二)内部环境——“新六化”的视角171
(三)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172
四、青海省投资环境要素分析173
(一)硬环境分析173
(二)软环境分析175
(三)小结182
五、投资环境省际比较182
(一)横向评价投资环境指标体系的构建182
(二)青海省与全国各省市投资环境的比较184
(三)小结185
六、青海省投资分析185
(一)投资增长分析185
(二)资本存量分析187
(三)投资结构分析188
(四)投资效果分析190
(五)小结191
七、青海省投资环境总体评价191
(一)对青海省投资环境总体评价191
(二)政策调整主要思路194
(三)政策措施194
附录196
壮大财政实力,优化支出结构,提高公共服务研究报告一、引言217
二、青海省财政状况分析218
(一)青海省的财政收入状况分析218
(二)青海省的省以下财政体制和转移支付状况分析219
(三)青海省的财政支出结构分析225
三、影响青海省财政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226
(一)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财政收入能力226
(二)生态环境脆弱加大财政收支矛盾228
(三)支出成本制约公共支出绩效228
(四)民族地区特殊因素影响财政收支能力提高231
四、青海省公共服务现状232
(一)青海省的人类发展水平232
(二)青海省公共服务的“三大”差距235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238
(一)基本结论239
(二)政策取向原则239
(三)具体政策建议241
加快青海省新型工业化进程研究报告251
一、导言251
(一)工业化、新型工业化与循环经济内涵理解251
(二)青海省新型工业化的背景252
(三)青海省工业化进程的成果253
(四)青海省新型工业化的意义253
二、青海与周边三省工业化发展环境比较254
(一)青海及周边三省概况254
(二)工业化发展环境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计算256
(三)青海与周边三省工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比较263
(四)小结263
三、青海省工业化发展历史及现状分析264
(一)青海省工业化发展总量与结构分析264
(二)青海省新型工业化水平与质量分析267
(三)工业内部结构及重点行业分析273
(四)构建产业空间集群277
(五)小结277
四、青海省新型工业化发展展望278
(一)优势分析278
(二)劣势分析280
(三)机遇分析281
(四)挑战分析281
(五)小结282
五、加快青海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282
(一)落后地区工业化发展战略的经验借鉴282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284
(三)发展目标285
(四)战略重点286
六、加快青海省新型工业化的政策建议289
(一)扩大国家财政支持力度289
(二)对青海省政府政策建议290
(三)企业发展政策292
青海农牧民减贫问题研究报告301
一、贫困的地区分布、特征和成因301
(一)贫困的地区分布和特征301
(二)贫困的原因302
二、新世纪以来扶贫开发工作的成效与经验304
(一)基于统计资料的评价304
(二)基于农牧民调查的评价308
(三)扶贫开发的基本经验311
三、扶贫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14
(一)贫困县选择时重视贫困人口数量轻视贫困深度的现象314
(二)贫困村选择时重视整体性贫困轻视分散性贫困的现象314
(三)扶贫项目选择时注重决策轻视引导的现象314
(四)整村推进工作忽轻视最贫困群体等现象314
(五)劳动力转移培训中轻视场需求的现象315
(六)产业化扶贫突出龙头企业轻视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现象316
(七)生态保护项目中将草畜矛盾简化为人地矛盾的倾向316
四、扶贫开发工作中的新特点与目标任务317
(一)扶贫开发工作中的新特点317
(二)青海省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和任务318
(三)青海省扶贫开发工作的原则和需要进一步处理好的关系318
五、加速减贫的政策性建议319
(一)改进与完善扶贫工作的总体思路319
(二)改进一体两翼战略实施策略的建议322
(三)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建议324
附录一关键问题综述327
附录二农牧民对本报告中的政策建议的评价327
附录三抽样样本及被调查的农牧户的基本内容328
项目资料331
附件一 任务大纲331
青海省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报告341
一、导言341
(一)青海省贫困家庭抽样调查实证分析341
(二)发展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对减贫的重要意义342
二、青海省经济及产业发展概况343
(一)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上取得的成就343
(二)三次产业发展及产业结构演变344
(三)三次产业演变的经验及问题345
三、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分析346
(一)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概述346
(二)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特征347
(三)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的贡献348
(四)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49
(五)青海省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协同效应分析351
(六)青海省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351
四、青海省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355
(一)青海省服务业总体发展情况355
(二)青海省服务业发展的内部结构356
(三)青海省服务业发展的贡献357
(四)青海省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58
(五)青海省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关系分析359
(六)青海省服务业与大工业的协调发展分析359
五、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选择和政策建议360
(一)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SWOT分析360
(二)青海省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产业选择362
(三)促进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368
六、青海省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和建议373
(一)青海省服务业发展面临良好机遇373
(二)青海省服务业发展基本思路373
(三)青海省发展服务业的重点行业373
(四)青海省服务业发展的建议376
附录:青海省城市、农牧区贫困家庭调查问卷379
青海省金融业特别是地方金融发展及其对经济支持问题研究395
一、青海省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分析395
(一)GDP增长情况395
(二)产业结构分析397
(三)对外开放度399
二、青海金融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分析400
(一)青海金融业发展历史的简单回顾400
(二)金融资产总量结构分析401
(三)金融组织体系概况403
(四)资本市场发展情况405
(五)农村地区新设立的三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情况407
三、金融业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和国际比较407
(一)金融成长理论的理论基础407
(二)区域金融成长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408
(三)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409
(四)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案例分析410
四、青海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分析418
(一)对基本经济理论问题和基本经济关系的定性分析418
(二)金融业对青海省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420
五、青海金融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分析428
(一)青海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428
(二)金融市场和金融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431
(三)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和金融政策建议433
六、青海金融业对中小企业发展支持作用分析435
(一)中小企业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435
(二)青海省中小企业总体发展情况436
(三)青海省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问题439
(四)解决青海省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途径441
七、青海金融业对“三农”的支持作用分析443
(一)青海省“三农”问题的成因和特征443
(二)青海省金融业对于支持农业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444
(三)把握青海省金融业支持“三农”的重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47
八、青海金融业发展的政策及建议448
(一)重点发展开发性金融,加强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449
(二)积极推动青海银行上市,扩大经营规模,带动地方金融业的发展450
(三)继续强化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农村金融中的核心地位,推动农村经济稳定发展451
(四)组建多方合作的“开发公司”452
(五)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支持,创建产业基金,建立地区利益补偿机制452
(六)加快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及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建设453
(七)整合优势资源,促进企业上市,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扩大筹资规模453
(八)加快吸引外资及省外资金的步伐453
(九)强化青海省地方金融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建设454
(十)完善青海省地方金融立法,妥善处理金融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455
青海省能矿资源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问题研究465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465
(一)研究背景465
(二)研究意义465
二、青海省能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466
(一)青海省能源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现状分析466
(二)青海省盐湖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现状分析469
(三)青海省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现状分析471
(四)青海省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现状分析472
(五)青海省能矿资源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SWOT分析476
三、国内外能矿资源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经验477
(一)产业政策477
(二)技术策略479
(三)财税金融481
(四)运行机制482
(五)法律体制483
(六)舆论宣传485
四、青海省能矿资源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发展战略485
(一)指导思想485
(二)基本原则486
(三)发展目标486
(四)发展战略487
(五)重点任务499
五、青海省能矿资源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的政策建议503
(一)国家加大对青海的财政及人才支持力度503
(二)对青海省政府的政策建议504
青海生态保护和建设研究报告515
一、引言515
二、青海省生态环境基底分析515
(一)青海省生态景观特征515
(二)在中国乃至亚洲具有无法替代的生态战略区位517
三、青海省生态环境演变及特征519
(一)生态环境演变的总体特征519
(二)典型区域的生态环境演变特征521
四、生态环境演变的驱动因子与未来演变趋势分析531
(一)生态环境演变的驱动因素分析531
(二)未来生态环境演化趋势分析535
五、青海生态建设的战略选择540
(一)坚持社会经济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才能保障青海省的可持续发展540
(二)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541
(三)青海省的生态功能定位541
(四)青海生态建设的战略目标541
(五)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布局战略:点状开发,总体保护542
(六)青海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对策措施543
(七)青海省生态补偿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545
(八)建立青海省生态补偿制度的对策建议546
六、生态建设分区的战略目标及其保障措施547
(一)三江源地区生态建设的战略目标及其对策措施547
(二)河湟地区生态建设的战略目标与保障措施549
(三)环青海湖地区生态建设的战略目标与保障措施550
(四)柴达木盆地生态建设的战略目标与保障措施551
附录一 关键问题综述553
附录二 抽样样本及内容554
项目资料558
附件一 任务大纲558
完工报告564
(一)项目目标564
(二)项目活动564
(三)项目管理568
(四)影响项目实施的因素与经验教训569
(五)已实现的目标或产生的效果570
(六)重点课题研究570
(七)财务安排572
(八)项目目标的实现情况573
(九)成果运用574
(十)世界银行和借款人的表现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