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体系与中外关系史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峰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中西书局
- ISBN:9787547503935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70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78页
- 主题词:中外关系-国际关系史-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际体系与中外关系史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章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国际体系变迁与中国对外关系演进1
第二节 研究现状5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假设13
一、研究方法13
二、研究假设18
第四节 本书的结构安排19
第一章 国际体系变迁的理论辨析22
第一节 国际体系的基本内涵23
一、体系的涵义23
二、国际体系的涵义25
三、国际体系与相关概念比较31
第二节 国际体系变迁的界定37
一、新现实主义关于国际体系变迁的界定38
二、新自由制度主义关于国际体系变迁的界定40
三、建构主义关于国际体系变迁的界定44
四、世界体系论关于国际体系变迁的界定48
五、本研究对国际体系变迁的界定51
第三节 中国与国际体系演进53
一、中华帝国与东亚封贡体系53
二、半殖民地中国与不平等条约体系57
三、新中国与主权国家体系61
小结65
第二章 东亚封贡体系与中华帝国对外关系66
第一节 东亚封贡体系的国际背景67
一、孤立地区的世界67
二、中华文明占据优势的中外态势69
第二节 东亚封贡体系的内涵70
一、东亚封贡体系的涵义70
二、东亚封贡体系的演变73
三、东亚封贡体系面临的冲击77
第三节 东亚封贡体系的特征82
一、东亚封贡体系的结构特征82
二、东亚封贡体系的进程特征87
第四节 东亚封贡体系下的中华帝国对外关系91
一、“天下主义”的国际体系定位91
二、中华帝国对外关系的主要内容:南北对抗与宗藩封贡94
三、中国对外关系的主要分针:“和为贵”101
小结103
第三章 不平等条约体系与半殖民地中国对外关系105
第一节 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国际背景105
一、西方据优势地位的世界105
二、西强中弱的中外态势108
第二节 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内涵110
一、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涵义110
二、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历史演变114
第三节 不平等条约体系的特征125
一、不平等条约体系的结构特征125
二、不平等条约体系的进程特征132
第四节 不平等条约体系下的半殖民地中国外交137
一、从“天下”到“国家”的国际体系定位137
二、中国对外关系的主要内容:西力东侵与西学东渐140
三、中国对外关系的主要方针:从守定和约到修约、废约146
小结151
第四章 冷战时期主权国家国际体系与新中国对外关系154
第一节 冷战时期主权国家国际体系的国际背景155
一、冷战阴影下的全球国际体系新构成155
二、站起来的中国与东西两个世界的互动157
第二节 主权国家国际体系的内涵159
一、主权国家国际体系的涵义159
二、主权国家国际体系的演变162
第三节 主权国家国际体系的特征164
一、主权国家国际体系的结构特征164
二、主权国家体系的进程特征167
第四节 冷战时期主权国家国际体系下的新中国外交173
一、从对抗到融入的国际体系定位174
二、新中国对外关系的主要内容:从立国外交、革命外交到务实外交177
三、新中国对外关系的主要方针:从对抗到合作184
小结187
第五章 后冷战时期转型中的国际体系与中国对外关系189
第一节 后冷战时期的国际背景189
一、全球化时代189
二、中国逐步和平崛起的中外态势191
第二节 后冷战时期主权国家国际体系面临的挑战192
一、主权国家面临着非国家行为体的挑战193
二、主权原则面临着挑战196
第三节 后冷战时期的中国外交200
一、从主动融入到积极发挥作用的国际体系定位201
二、中国对外关系的主要内容:大国责任外交205
三、中国对外关系的主要方针: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到“有所作为”209
小结213
第六章 国际体系与中国对外关系历史演进的启示215
一、洞察国际体系本身的变化217
二、理解世界的中国观221
三、大力发展公共外交227
四、立足东亚:由周边外交到地区外交230
五、积极发挥在国际体系中的作用233
六、构建积极的对外心态238
小结243
结语245
参考文献249
后记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