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东莞市塘厦镇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东莞市塘厦镇志
  • 《东莞市塘厦镇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
  • ISBN:753623864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47页
  • 文件大小:263MB
  • 文件页数:61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东莞市塘厦镇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凡例1

概述1

大事记7

第一篇 建置45

第一章 位置 境域45

第一节 位置45

第二节 境域45

第二章 沿革46

第三章 行政区划46

第一节 明清时期46

第二节 中华民国47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47

第四章 行政村51

林村51

莲湖村52

石潭埔村53

横塘村54

振兴围村55

四村56

田心村57

龙背岭村58

大坪村59

莆心湖村59

诸佛岭村60

蛟乙塘村61

沙湖村62

平山村63

石鼓村64

清湖头村65

凤凰岗村65

桥陇村66

石马村67

塘厦社区68

第二篇 自然环境70

第一章 地质 地貌70

第一节 地质70

第二节 地貌71

第二章 河流 山岭71

第一节 河流71

第二节 山岭73

第三章 气候75

第一节 气候特征75

第二节 气温76

第三节 日照76

第四节 降水76

第五节 灾害性天气77

第四章 自然资源77

第一节 土地资源77

第二节 动物资源78

第三节 植物资源79

第四节 其他资源79

第五章 自然灾害80

第一节 旱灾80

第二节 水灾80

第三节 台风81

第四节 病虫害82

第三篇 居民83

第一章 人口发展83

第一节 人口总量83

第二节 人口密度85

第三节 人口变动86

第二章 人口构成88

第一节 民族构成88

第二节 性别构成89

第三节 年龄构成91

第四节 文化构成93

第五节 行业构成96

第三章 姓氏98

第一节 姓氏录98

第二节 部分姓氏源流100

第四章 计划生育101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101

第二节 宣传教育102

第三节 措施规定103

第四节 管理105

第五节 成果106

第五章 人民生活109

第一节 农民生活109

第二节 圩镇居民生活111

第三节 职工生活112

第四篇 城镇建设113

第一章 规划与管理机构113

第一节 规划113

第二节 管理机构114

第二章 基础设施建设114

第一节 街道114

第二节 照明 供水117

第三节 民居 公寓118

第三章 城镇重点建设120

第一节 中心区建设120

第二节 城市景观121

第三节 房地产开发122

第四章 建筑业与管理124

第一节 建筑企业124

第二节 物业管理125

第五章 环境保护126

第一节 机构126

第二节 污染126

第三节 治理128

第四节 征收排污费129

第六章 创建生态城镇130

第五篇 农业131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131

第一节 封建土地占有制131

第二节 土地改革132

第三节 互助合作133

第四节 人民公社135

第五节 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136

第二章 生产条件136

第一节 耕地136

第二节 劳动力138

第三节 农机具139

第四节 肥料141

第五节 平田改土及农田水利建设143

第三章 生产技术144

第一节 耕作技术144

第二节 推广良种145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145

第四章 种植业147

第一节 粮食作物147

第二节 经济作物149

第三节 蔬菜151

第五章 林果业151

第一节 林业151

附:东莞市国营大屏嶂林场152

第二节 水果业153

第六章 畜牧业155

第一节 禽畜饲养155

第二节 疫病防治156

第七章 渔业157

第一节 鱼塘养鱼157

第二节 水库养鱼158

第八章 规模化农业159

第一节 “三高”农业159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159

第六篇 水电164

第一章 水利164

第一节 河道改造164

第二节 水库165

第三节 东江——深圳供水工程168

第四节 管理171

第二章 电力171

第一节 发电171

第二节 供电173

第三节 用电175

第四节 管理176

第三章 防汛 防旱 防风177

第一节 措施与管理177

第二节 抗灾纪实178

附一: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179

附二: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塘厦供水管理部180

第七篇 工业182

第一章 工业发展182

第一节 建国前工业182

第二节 建国后工业182

第二章 工业所有制184

第一节 民营(个体私营)企业184

第二节 集体工业186

附一:塘厦综合厂188

附二:塘厦农械厂188

第三节 国营工业188

第三章 外资企业189

第一节 外资企业构成189

第二节 “三来一补”企业190

第三节 “三资”企业192

第四章 工业园区194

第一节 工业园区建设194

第二节 重点工业园区195

第五章 重点企业、名牌产品选介197

第一节 重点企业197

第二节 名牌产品201

第八篇 商业203

第一章 商业所有制204

第一节 国营商业204

第二节 集体商业206

第三节 个体私营商业207

第二章 粮油购销208

第一节 粮食征购208

第二节 粮油统销212

第三章 农副土产品购销213

第一节 生猪213

第二节 禽蛋214

第三节 药材214

第四节 蔗糖215

第五节 其他品类215

第四章 工业品购销216

第一节 建材216

第二节 石油216

第三节 化肥 农机具217

第四节 生活用品217

第五节 五金 交电218

第六节 烟酒糖茶、副食218

第五章 集市贸易219

第一节 市场219

附:大型商场220

第二节 农村集市221

第六章 旅游、饮食服务业222

第一节 旅游业222

第二节 饮食服务业224

附:星级酒店224

第九篇 财税 金融226

第一章 财政226

第一节 机构226

第二节 财政体制226

第三节 财政收入228

第四节 财政支出230

第五节 管理232

第二章 税收233

第一节 机构233

第二节 征收235

第三章 银行业237

第一节 机构237

第二节 货币238

第三节 存款240

第四节 信贷243

第四章 保险业244

第一节 机构244

第二节 承保245

第三节 理赔246

第五章 证券业247

第一节 机构247

第二节 交易248

第十篇 交通 邮电249

第一章 交通249

第一节 机构249

第二节 道路250

附:主要公路251

第三节 桥梁 渡口254

第四节 运输258

第五节 管理260

第二章 邮政261

第一节 机构261

第二节 邮政业务262

第三节 投递263

第三章 电信263

第一节 机构263

第二节 有线通信264

第三节 无线通信264

第十一篇 经济管理266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266

第一节 机构266

第二节 企业登记266

第三节 广告管理267

第二章 土地管理268

第一节 土地征用268

第二节 管理268

第三章 统计269

第一节 机构269

第二节 统计报表269

第三节 普查270

第四节 专项及一次性调查272

第四章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273

第一节 机构273

第二节 安全检查监督273

第十二篇 党派群团27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塘厦地方组织275

第一节 早期活动275

第二节 中共塘厦委员会276

第三节 总支部委员会280

第四节 支部委员会281

第五节 党员286

第六节 党员代表大会288

第七节 党委中心工作290

第八节 纪检监察293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塘厦地方组织294

第一节 组织机构294

第二节 主要活动294

第三章 群众团体295

第一节 工商团体295

第二节 农民团体298

第三节 妇女团体298

第四节 青少年团体301

第十三篇 政权305

第一章 权力机构305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305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设机构308

第三节 选举309

第二章 行政机构310

第一节 明清行政机构310

第二节 民国行政机构311

附:日伪行政机构312

第三节 人民行政机构312

第四节 基层政权设置316

第十四篇 政务324

第一章 人事324

第一节 干部324

第二节 管理326

第三节 老干部活动327

第四节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328

第二章 劳动328

第一节 机构328

第二节 管理330

第三节 就业安置332

第四节 工资 福利待遇333

第三章 民政334

第一节 救灾救济334

第二节 社会福利335

第三节 社会保险336

第四节 复退军人安置338

第五节 拥军优属338

第六节 婚姻登记339

第七节 殡葬改革340

第八节 知识青年与移民安置340

第四章 侨务342

第一节 华侨及侨团342

第二节 归侨、侨眷343

第三节 华侨、港澳台同胞的贡献343

第四节 侨务工作344

第五章 信访 档案344

第一节 信访344

第二节 档案345

第十五篇 公安 司法347

第一章 公安347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347

第二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348

第三节 打击犯罪350

附:重大案例351

第四节 户政管理353

第五节 消防353

附:火灾案例354

第二章 审判355

第一节 机构355

第二节 民事、经济审判356

第三章 司法行政356

第一节 机构356

第二节 人民调解357

第三节 法律服务358

第四节 法制宣传358

第十六篇 军事359

第一章 兵役359

第一节 国民政府兵役制度359

第二节 人民兵役制度360

第二章 民兵362

第一节 组建362

第二节 训练教育363

第三章 驻军364

第一节 各派系军队364

第二节 国民革命军365

第三节 人民军队365

附:日本侵略军及其伪军366

第四章 地方武装366

第一节 国民党地方武装366

第二节 人民地方武装367

第三节 塘厦人民武装部367

第五章 战事368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368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370

附:日本侵略军罪行录371

第十七篇 教育 科技372

第一章 教育372

第一节 私塾373

第二节 幼儿教育374

第三节 小学教育375

附:塘厦镇中心小学380

第四节 中学教育381

附:塘厦中学383

第五节 职业教育384

第六节 成人教育386

第七节 创建省教育强镇387

第二章 科技389

第一节 科技企业389

第二节 科研活动390

第三节 科研成果391

第十八篇 文化393

第一章 机构与团体393

第一节 文化机构393

第二节 文化团体394

第二章 文学394

第一节 民间文学394

第二节 文学创作398

第三章 文娱活动399

第一节 民间娱乐399

第二节 戏剧401

第三节 音乐402

第四节 舞蹈402

第四章 美术 书法 摄影403

第一节 美术403

第二节 书法403

第三节 摄影404

第五章 电影 广播 电视405

第一节 电影405

第二节 广播405

第三节 电视406

第六章 报刊 图书 展览408

第一节 报刊408

第二节 图书409

附:诸佛岭刘氏族谱410

第三节 展览410

第七章 特色文化411

第一节 高尔夫文化411

第二节 广场文化412

第三节 企业院校文化414

第四节 文化艺术节415

第八章 文化产业416

第一节 产业结构416

第二节 文化产品417

第三节 文化投入417

第九章 文物古迹417

第一节 古建筑417

第二节 古村落 古圩场419

第三节 古树木419

第四节 雕刻421

第五节 名人故居421

第六节 古墓 纪念碑421

第七节 遗址 旧址422

第十九篇 卫生423

第一章 医疗机构 队伍与设备423

第一节 医疗机构423

第二节 队伍与设备425

第二章 医疗427

第一节 医疗技术427

第二节 医疗制度430

第三章 卫生保健431

第一节 防疫431

第二节 公共卫生432

第三节 妇幼保健434

第四节 预防非典型肺炎435

第四章 药品436

第一节 药店436

第二节 收购与经营437

第三节 管理监督437

第五章 创建省卫生镇活动438

第二十篇 体育439

第一章 学校体育439

第二章 群众体育440

第一节 传统体育440

第二节 全民健身运动441

第三章 竞技体育442

第一节 球类442

第二节 田径443

第三节 国防体育444

第四节 其他项目444

第四章 管理445

第一节 机构445

第二节 设施445

第三节 经费447

第五章 竞赛448

第一节 重大赛事活动448

第二节 竞赛成绩449

第二十一篇 民俗 宗教 方言457

第一章 民俗457

第一节 生活习俗457

第二节 婚嫁习俗458

第三节 丧葬习俗462

第四节 节令习俗462

第五节 陋习464

第二章 宗教466

第一节 佛教466

第二节 道教467

第三节 基督教467

第三章 方言468

第一节 语音468

第二节 词汇468

第三节 歇后语470

第四节 称谓471

第五节 谚语472

第二十二篇 人物475

第一章 人物传475

第二章 人物简介484

第三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493

附录496

一、文件选编496

开启新征程 实现新跨越为构建和谐新塘厦而努力奋斗494

政府工作报告512

关于加快私营企业发展的若干规定527

二、报刊文摘529

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 谋求塘厦新发展531

塘厦:后年建成全国优美乡镇531

塘厦婚歌研究(节录)533

三、碑文书序540

塘厦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志540

《塘厦英烈》序言540

四、歌曲541

青春飞扬541

活力塘厦 魅力无限542

飞翔543

编修始末5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