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的湖北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中国的湖北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17/30315720.jpg)
- 《当代中国的湖北》编辑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
- ISBN:780170845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43页
- 文件大小:118MB
- 文件页数:599页
- 主题词:当代中国丛书-出版工作-纪念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的湖北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五编 科学、教育、文化事业第三十一章 科学事业3
第一节 自然科学技术事业3
一、曲折发展3
二、成果和效益5
三、科技改革12
四、科技群众团体工作14
第二节 社会科学事业15
一、曲折发展15
二、逐渐繁荣17
第三十二章 教育事业22
第一节 基础教育24
一、幼儿教育24
二、小学教育24
三、中学教育25
四、特殊教育与少数民族教育27
五、师范教育与师资培训28
第二节 职业技术教育29
一、就业前培训29
二、中等专业学校和农职业中学30
三、职业大学32
第三节 普通高等教育32
一、高等学校的改革33
二、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35
三、国际学术交流36
第四节 成人教育37
一、扫盲工作37
二、农民教育38
三、职工初等与中等教育39
四、成人高等教育40
第三十三章 文化事业42
第一节 文学事业43
第二节 艺术事业45
一、戏剧、曲艺45
二、音乐、舞蹈47
三、杂技47
四、美术、书法、摄影48
五、电影制片49
第三节 社会文化事业49
一、公共图书馆49
二、群众文化51
三、电影发行放映52
第四节 文物考古和博物馆53
一、文物的发掘和保护53
二、重大的考古发现54
三、博物馆建设与陈列展览57
第三十四章 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事业59
第一节 报纸、刊物59
一、《湖北日报》60
二、期刊63
第二节 出版事业64
一、发展概况64
二、出版工作65
三、印刷66
四、图书发行68
第三节 广播电视69
一、广播的发展69
二、电视的兴起70
三、广播电视宣传71
第三十五章 卫生事业74
第一节 发展概况74
一、以农村为重点74
二、医疗制度的改革76
三、县以上卫生事业的发展78
第二节 防病灭病工作80
一、开展移风易俗的爱国卫生运动80
二、主要疾病的防治成果82
第三节 医学教育与医学科研工作86
第三十六章 体育事业88
第一节 曲折的发展历程88
一、艰难创业88
二、曲折前进90
三、陷入瘫痪92
四、蓬勃发展92
第二节 群众体育的发展94
一、学生体育94
二、职工体育95
三、农民体育96
四、伤残人体育97
五、老年人体育98
六、其他体育活动98
第三节 竞技体育及各项竞赛的代表人物99
一、球类运动99
二、水上运动101
三、田径和其他运动104
第六编 政治建设109
第三十七章 共产党组织和群众团体工作109
第一节 共产党组织的发展和建设109
一、巩固和发展共产党的组织,壮大党员队伍,不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109
二、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不断加强思想建设,努力提高共产党员的思想觉悟110
三、坚持进行党风、党纪、党性教育,开展整党整风运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纯洁共产党的组织111
四、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为湖北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顺利进行提供组织保证113
第二节 工会工作116
一、工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116
二、组织职工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维护职工民主权利,激发职工主人翁责任感117
三、围绕发展社会生产力,动员和组织职工投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18
四、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和文化技术教育,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119
五、关心职工物质文化生活,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帮助职工解决具体困难120
第三节 共青团工作122
一、共青团组织的建立与发展122
二、围绕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根据青年特点开展工作122
三、适应四化建设需要,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123
四、带领青年学习文化和科学技术124
第四节 妇联工作126
一、妇女组织的建立和发展126
二、动员和组织妇女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127
三、积极开展“五好”活动,全面提高妇女素质129
四、维护妇女和儿童的合法权益130
第三十八章 统一战线工作132
第一节 光荣传统132
第二节 开创与发展133
一、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中贡献力量134
二、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36
三、支持宗教界开展爱国运动136
四、开展民族工作137
第三节 徘徊与曲折138
第四节 开拓新局面140
一、拨乱反正,落实统战政策141
二、全面贯彻执行宗教政策,调动宗教人士的积极性141
三、全面贯彻执行民族政策,发展民族经济文化事业142
四、进一步落实侨务政策,发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143
五、改善合作共事关系,加强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145
六、热爱湖北,为振兴湖北多作贡献146
七、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而奋斗147
第三十九章 军队和民兵工作149
第一节 民兵的基本建设149
一、民兵组织建设149
二、民兵军事训练150
三、民兵政治工作151
第二节 军队和民兵的作用152
第四十章 法制建设157
第一节 打击敌人,惩治犯罪,巩固人民民主专政159
一、参与剿匪平暴战斗159
二、同反革命犯罪作斗争159
三、打击刑事犯罪161
四、打击经济犯罪164
五、改造犯罪分子165
第二节 保护人民,为经济建设服务168
一、审理民事案件168
二、开展经济审判170
三、建立、健全律师和公证组织171
四、加强法纪检察172
五、平反冤狱172
第三节 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系统工程173
一、宣传社会主义法制,进行普及法律知识教育173
二、完善人民调解制度175
三、促使综合治理社会化、网络化、制度化176
第四十一章 社会保障事业178
第一节 优抚安置178
一、拥军优属光荣传统的继承和发扬178
二、优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80
三、复员退伍军人的安置和“两用人才”的开发使用182
第二节 社会救济183
一、始终不渝地搞好生产自救183
二、农村救济工作的重大改革——扶贫184
三、建立和完善农村的“五保”制度185
第三节 社会福利事业186
一、新时期社会福利事业的特点187
二、社区服务的开展188
第四节 劳动保险189
第七编 城市和地区建设第四十二章 武汉市(上)197
第一节 经济建设的发展历程199
一、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国民经济199
二、经历曲折道路,工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200
三、总结历史经验,促使经济持续协调发展203
四、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发挥中心城市功能205
第二节 城市建设209
一、市政建设209
二、堤防建设和排渍工程211
三、园林绿化和风景名胜212
四、改善人民生活214
第四十三章 武汉市(下)216
第三节 重要工业基地216
一、冶金工业216
二、机械工业217
三、纺织工业219
四、食品、轻化、电子工业220
第四节 综合交通枢纽222
一、港口建设222
二、铁路枢纽223
三、公路、航空运输224
四、邮电网络225
第五节 内地的重要商埠和对外口岸227
一、市场的恢复和发展227
二、批发网络228
三、销售网点230
四、综合服务232
五、对外经济贸易233
第六节 科技与教育234
一、自然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234
二、科技成果和技术市场235
三、高等教育237
四、普通教育和其他教育238
第四十四章 沙市市241
第一节 轻纺工业的兴起241
一、轻纺工业的起步242
二、在调整中发展244
三、在动乱中前进248
第二节 改革促进工业的发展251
一、认真贯彻执行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加快轻纺工业的发展251
二、积极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252
三、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探索发展城市经济的新路子255
第三节 配套发展的文明城市建设258
第四十五章 襄樊市262
第一节 襄樊的新型体制262
第二节 工业发展的道路265
一、以勤俭办企业的精神,为发展工业打下坚实基础265
二、走内涵挖潜的道路,改善和提高生产能力266
三、以追求技术进步为动力,开拓新的生产领域267
四、靠引进与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推动工业迅速发展269
五、从联合中建立网络型经济272
第三节 农业振兴的途径276
一、把水利建设放在发展农业的首要地位277
二、综合治理鄂北岗地,建设新的农牧业基地278
三、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商品经济迅速发展279
第四十六章 黄石市283
第一节 新兴的工矿城市283
第二节 在调整改革中搞活经济286
一、简政放权,改革经济管理体制286
二、改造设备,更新技术,充分发挥老企业作用287
三、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轻纺工业和电子工业288
四、大力发展集体工业290
第三节 为工矿业服务,完善城市功能291
一、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291
二、商业网络的拓展292
三、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金融事业293
四、净化环境294
第四节 城乡一体,互相促进295
一、城市支援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296
二、农村服务城市,发展城郊型农业298
第四十七章 宜昌市300
第一节 三峡门前的新型城市300
第二节 蓬勃发展的工业经济303
一、积极推进改革304
二、优化工业结构306
三、坚持科技进步307
第三节 日益兴旺的旅游事业312
一、发挥群体力量,开发旅游资源312
二、依托旅游媒介,发展旅游经济314
第四十八章 十堰市316
第一节 车城的兴起316
第二节 依托二汽,发展地方工业319
一、为二汽配套的地方汽车工业320
二、建材工业321
三、轻纺工业322
四、乡镇企业323
第三节 加强服务,完善城市功能324
一、城市基础设施324
二、发展蔬菜为主的副食品生产325
三、商业和服务业326
第四十九章 荆门市328
第一节 商品粮基地建设与粮油食品加工工业328
第二节 炼油与石油化工工业332
第三节 建筑业334
第五十章 鄂州市337
第一节 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和条件337
第二节 发展中的城乡一体化工业339
第三节 城郊型农业在开拓中前进342
第四节 联结城乡的集镇建设344
第五十一章 荆州地区347
第一节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348
一、以治理江河控制洪水为重点,关好大门348
二、以排为主,排蓄兼顾,治理平原湖区349
三、以拦洪蓄水为主,治理丘陵地区351
四、水利工程效益352
第二节 利用优势发展农业生产353
一、农业发展历程354
二、继续发挥粮、棉、油生产的优势357
三、大力发展多种经营360
第三节 地方工业和乡镇企业363
一、地方工业363
二、乡镇企业366
第五十二章 黄冈地区372
第一节 建立稳定的农业经济基础372
一、老区人民奋起重建家园372
二、艰苦奋斗办水利,确保农业稳定增产373
三、革新先试验,走科学种田的道路375
四、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377
第二节 开创发展商品经济新局面378
一、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开发山水资源378
二、立足本地资源,发展地方工业和乡镇企业382
三、加强城镇建设,使城镇与农村互为依托385
四、放宽政策,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388
第五十三章 咸宁地区391
第一节 治水兴电,消除“三害”391
一、富水水系的治理391
二、陆水水系的治理393
第二节 人工造林,绿化荒山396
第三节 田园建设和商品经营400
一、田园建设400
二、农工商联营404
三、乡镇企业的发展407
第四节 学习先进技术,发展地方工业408
第五十四章 孝感地区412
第一节 从小农经济到大城郊型经济的转变412
第二节 以粮为主,全面发展农村经济413
一、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414
二、多种经营的恢复和基地建设416
三、利用本地资源发展乡镇企业419
第三节 城乡通开,发挥优势,协调发展地方工业420
一、石膏岩盐等资源的系列开发421
二、原料基地与加工工业协调发展422
三、依托大城市和大厂矿发展地方工业424
第四节 面向城市市场,开拓新兴产业426
一、大力发展运销业426
二、恢复和发展城乡建筑业427
三、组织农民进武汉办服务业429
四、适应城市需求发展蔬菜业429
第五十五章 宜昌地区431
第一节 曲折的发展历程431
第二节 林、柑、茶的更新和发展434
一、林业435
二、柑桔437
三、茶叶438
第三节 农村小水电的建设439
第四节 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443
一、磷矿、硫铁矿的开采和磷化工系列产品的开发444
二、原煤生产和氮肥工业的发展445
三、以水泥为骨干的建材工业的兴起446
第五节 新兴的旅游事业447
第五十六章 郧阳地区449
第一节 林特资源的开发利用451
第二节 正在兴起的山区工业455
一、以农副土特产品为原料的轻纺、化工、食品工业456
二、矿藏的采掘、加工业457
三、以汽车零部件生产为主的机械工业457
四、以药材为主要原料的医药工业458
第三节 变化巨大的山区交通458
第四节 前进中的库区建设461
第五节 旅游胜地武当山464
第五十七章 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467
第一节 年轻的自治州467
一、富饶的自然资源,和睦的民族关系467
二、建设的成就和反思469
三、民族区域自治新篇章470
第二节 艰苦奋斗办交通473
一、战天斗地的历程473
二、培养土生土长的技术人才474
三、人民尝到了奋斗取得的果实475
第三节 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民族素质476
一、改革教育体制,为本地建设服务477
二、增加智力投资,提高师资素质478
第四节 向商品经济转化479
一、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79
二、正确处理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的关系480
三、建立林牧特商品生产基地,走“种、养、加”相结合的发展道路481
四、引导农民进入流通领域483
五、加强横向联系484
附录一 湖北省大事年表(一九四九年五月——一九八七年十二月)486
附录二 湖北省主要领导人名单(一九四九年五月——一九八八年五月)526
彩色插图目录537
后记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