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课程高中教师手册 历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课程高中教师手册 历史
  • 卢新建主编;束鹏芳,王雄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509054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08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523页
  • 主题词:中学历史课-高中-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课程高中教师手册 历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课程史话1

第一章 高中历史课程1

1.历史课程发展的国际趋势1

2.中国历史教育观念的演变5

3.现代教学理论和历史教学9

4.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11

5.中学的历史课程标准13

6.中学的历史课程设置16

7.历史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19

8.课程标准对历史教科书的要求22

9.模块和专题史体例的历史教科书24

10.中外合编的历史教科书26

11.各种版本的历史教科书28

12.新课程体现出的唯物史观31

13.新课程体现出的现代化史观33

14.新课程体现出的全球史观36

15.新课程体现出的文明史观38

第二章 历史学科发展41

1.历史学41

2.史料43

3.兰克学派46

4.年鉴学派49

5.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派51

6.社会科学新史学派54

7.新文化史56

8.欧洲中心论59

9.世界体系论61

10.环境史64

11.全球史66

12.文明史观68

13.口述史学71

14.影视史学73

第二编 课程体系76

第一章 中国古代史76

1.三星堆和二里头文明76

2.先秦的分封制与宗法制78

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局面79

4.先秦儒学的形成与发展81

5.商鞅变法82

6.秦始皇及其功过84

7.秦兵马俑与万里长城85

8.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87

9.从汉到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88

10.从汉到元中央机构的演变90

11.北魏孝文帝改革91

12.唐太宗与贞观之治92

13.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94

14.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经营形态95

15.古代中国重要手工业成就97

16.古代中国“市”的发展98

17.重农抑商政策99

18.古代中国的商人和商帮101

19.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102

20.王安石变法104

21.宋明理学的发展105

22.中国古代的汉字与书法艺术107

23.中国古代的文人画108

24.中国古代的诗歌109

25.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11

26.康熙帝112

27.明清北京城113

28.明清小说115

29.古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116

30.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18

31.京剧艺术的形成与发展119

第二章 中国近代史122

1.19世纪中国主要反侵略斗争122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演变124

3.19世纪农民的反清与反帝斗争125

4.19世纪中期的西学东渐127

5.晚清民族经济的初步发展129

6.维新思想与戊戌变法131

7.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32

8.辛亥革命134

9.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136

10.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137

11.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139

12.国民大革命141

13.工农武装割据142

14.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144

15.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战争146

16.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47

17.人民解放战争149

18.毛泽东思想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50

19.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52

20.近代媒体与教育的发展153

第三章 中国现代史156

1.七届二中全会《论人民民主专政》156

2.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157

3.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159

4.土地改革160

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62

6.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63

7.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65

8.“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运动166

9.反右派与反右倾168

10.“文化大革命”169

11.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成就与新突破171

12.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的建设成就172

13.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174

14.小岗村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75

1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77

16.对外开放局面的形成178

17.1982年宪法及其修正案180

18.邓小平理论182

19.“一国两制”政策及其实践183

20.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及其成就185

第四章 世界古代史187

1.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和阿布辛拜勒神庙187

2.米诺斯宫殿遗址与克里特文明188

3.希腊的公民与雅典的民主政治189

4.梭伦改革191

5.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93

6.罗马人的法律195

7.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196

8.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和奥林匹克遗址群198

9.罗马城的古建筑遗址群200

第五章 世界近代史202

1.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和贝尔尼尼202

2.薄伽丘和马丁路德的人文主义思想203

3.天主教与欧洲宗教改革204

4.世界不同文明的链接206

5.荷兰、英国的早期殖民扩张207

6.奴隶交易和戈雷岛209

7.玛雅文明的成就及其消失210

8.欧洲民主思想对专制理论的批判211

9.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13

10.美国联邦制的确立及其权力结构214

11.《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216

12.克伦威尔和华盛顿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历史贡献217

13.拿破仑时代的民主与专制219

14.牛顿及其经典力学220

15.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222

16.蒸汽机的发明与工业革命223

17.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及其中国化224

18.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226

19.法国的共和之路与19世纪晚期的法国共和制227

20.德国的统一与帝国的政治体制229

21.俄国“二一九法令”与俄国的近代化230

22.明治维新与日本近代化历程232

23.进化论及其人类起源的争议233

24.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234

25.电气技术的应用和第二次工业革命236

26.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238

27.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240

第六章 世界现代史242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42

2.俄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历史转向243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245

4.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探索247

5.斯大林模式及其影响249

6.罗斯福新政与国家干预经济250

7.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51

8.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253

9.奥斯威辛集中营255

10.“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256

11.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创立258

12.冷战的缘起259

13.雅尔塔体制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261

14.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263

15.《罗素—爱因斯坦宣言》265

16.中东战争和中东问题266

17.赫鲁晓夫的统治267

18.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269

19.西方的福利国家制度271

20.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272

21.日本的崛起274

22.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76

23.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277

24.网络技术的出现与知识经济的兴起279

25.“八一九事件”与苏联解体280

26.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81

27.从两伊战争到海湾战争283

28.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284

29.现代主义绘画286

30.从贝多芬到普莱斯利287

第三编 课程教学290

第一章 基于教师主体的讲授课290

1.历史教学中的讲解法290

2.历史教学中的讲述法295

3.历史教学中的图示法306

4.历史教学的谈话法309

第二章 基于学生主体的参与式教学315

1.历史教学的问题式教学法315

2.历史教学的讨论式教学法319

3.历史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法322

4.历史教学中的“自主合作”式教学法326

5.历史教学中的发现式教学法330

第三章 基于材料的叙事型教学334

1.历史教学中的情境型教学法335

2.历史教学中角色扮演型教学法338

3.历史教学中考察型教学法343

4.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型教学法347

第四编 专业发展354

第一章 高中历史教学研究354

1.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性质与主要理念354

2.高中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的研究356

3.历史意识教育的研究358

4.以学生为本位的历史课程目标359

5.课程目标分类体系的三大突破361

6.高中历史课程目标的表述362

7.知识与能力的关系364

8.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讨论365

9.高中历史课程价值观目标的研究365

10.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评价的特点与要求367

11.历史课程资源整合与应用369

第二章 学生历史学习研究371

1.历史学习的涵义与一般过程371

2.历史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372

3.历史学习中的动机373

4.历史学习中的兴趣375

5.学习理论和历史学习375

6.高中生历史学习的阶段和类型378

7.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结构和类型380

8.培养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382

9.历史概念的学习策略384

10.学会历史学科的思考方法386

11.学会历史学科的语言表达方法387

12.编制历史图表的方法388

13.历史问题解决策略的学习389

第三章 历史教学评价研究391

1.历史学业测验的特点和原则391

2.历史学业测验工具的编制与实施393

3.历史学科能力测验的特点与原则395

4.历史学科能力测量工具的编制396

5.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与原则399

6.历史课堂教学评价方法400

7.历史学科探究学习的评价402

8.我国对国外高中历史考试研究的综述404

第五编 课程特色406

第一章 校本选修课程406

1.校本历史选修课程的特色406

2.校本历史选修课程的类别407

3.校本历史选修课程的实施410

第二章 历史研究性学习413

1.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特色413

2.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类别414

3.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施416

4.历史研究性学习对老师的要求417

第三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420

1.历史学科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420

2.历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423

第四章 社团活动425

1.历史学科与社团活动425

2.历史类型社团活动实施方法426

第六编 附录428

一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428

二 学科参考书目440

三 经典高考例题460

热门推荐